)第一节 统筹时间的三条准则
时间可以使一个人在青春年华里成就事业、摘取皇冠,也可以使一个人终生一无所成。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学会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
掌控时间,才能掌控主动权
在整个宇宙,有个东西它无声无息、无影无踪、无处不在,又与一切息息相关,它就是时间。
要想有效地管理时间,就必须在善用时间的过程中争得主动权。如果你想要有效地管理时间,首先就要有效地掌控时间;而要有效地掌控时间,就要处于主人翁的地位。人掌控时间就像掌控自己的肢体一样,能了如指掌、控制自如,而且对时间的分配有绝对的主动权。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有效”,而不是要求“效率”。因为有这么三种人是不会受人欢迎的:一是过度重视计划表的人,二是工作过度的人,三是被时间捉弄的人。
过于重视计划表的人,往往不根据实际情况,只忙于制订工作计划表,有时候为完成一项工作,做计划的时间甚至比工作的时间还要长。例如委托他们完成一项工作,他们都要反复斟酌事情的可行性,仔细地研究每个细节,并制订出非常详细的计划表。在工作之前,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制订计划表上,而不管工作的实际进展如何。所以,当事情有了变化时,他们往往还沉浸于美妙的计划梦境中。
工作过度的人,每天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却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忙什么,完成了什么。有时他们会以工作忙碌为由,而任意指派别人。当你为他们提供一些节省时间的方法时,他们也会推脱说太忙、没时间听。这类人工作往往没有方向,只是一个劲儿地蛮干,没有片刻的休息。他们的行为不但不利于自己,还很容易惹人嫌恶。
被时间捉弄的人是最可悲的,他们往往十分守时,为了争取时间,凡事都急急忙忙,也不允许别人有片刻的休息。他们可能为了节省时间而改吃速食,也可能因为浪费了一分钟时间而大发雷霆。这类人常常是不容易相处的人。
我们都知道,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统称为劳动。既然是劳动,就必须强调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俗话说: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弓拉得过满,弦必断。人的身体,长期处于过分紧张的状态,必然有害于健康,严重者还会导致英年早逝。
杜勃罗留波夫是俄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是一位才华横溢而且又十分勤奋的青年学者。他在少年时代最渴望的事情就是能够读遍天下所有的书籍。他不只是这样想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他读书真是到了分秒必争的忘我境地。同样是13岁,也许别人正蹲在地下玩五子棋,可是杜勃罗留波夫却在一年里就读了410种书。他从20岁到25岁一共写了100多篇内容丰富而且深刻,战斗性、艺术性都很强的论文。
遗憾的是,由于长期过分紧张的体力和脑力消耗,年轻的杜勃罗留波夫还没来得及实现更大的愿望,在仅仅25岁时就英年早逝了。
试想,如果杜勃罗留波夫能够合理支配自己的时间,在学习、写作和生活中只要稍稍注意劳逸结合,在勤奋学习、写作的同时,注意必要的休息和坚持进行适当的锻炼,那么,他的生命就不会很快画上句号,他对人类的贡献也一定会超越现在。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不懂得休息的人就不懂得学习和工作。为了避免沦为时间的奴隶,为了使学习、工作能够在紧张而有节奏的氛围下顺利进行,为了避免或减少在时间与精力方面的不必要的消耗,人们应该科学地支配自己的每一天时间,保证每天除学习或工作外,都有必要的睡眠、活动、休息的时间。其实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智慧点醒
要想有效地管理时间,就必须在善用时间的过程中争得主动权。
人的一生是十分短暂的,时间又是一辆不会掉头的列车,错过了,就不会再追赶上。那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学会时间统筹就是必需的。
关于时间统筹,下面有几条准则,你不妨试试看。
1.明确目标,制订计划
时间统筹的第一项法则是设定目标、制订计划。目标能最大限度地聚集你的时间。因此,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和控制时间。
有目标,一分一秒都是成功的记录;没有目标,一分一秒都是生命的流逝。爱默生说:“用于事业上的时间,绝不是损失。”
每天都应把目标记录下来,并且把行动与目标相对照。要相信笔记,不要太看重记忆,养成“凡事预则立”的习惯;不要定“进度表”,要列“工作表”;事务要明确具体,比较大或长期的工作要拆散开来,分成几个小事项。
玛丽凯说:“每晚写下次日必须办理的6件要务,挑出了当务之急,便能照表行事,不至于浪费时间在无谓的事情上。”
确定每天的目标,养成把每天要做的工作排列出来的习惯,把明天要做的事按其重要性大小编成号码,第二天上午头一件事是考虑第一项,先做起来,直至完毕;接着做第二项,如此下去。
这样,就可以将事情按计划有序地完成,并且可以提高办事效率。
2.轻重缓急,主次分明
你也许会对那些高效能人士的精力感到惊奇,他们每天有那么多的活动安排,却还能将自己的时间分配得有条不紊,不仅能轻松完成工作、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且还有时间休闲娱乐,与朋友相聚。难道他们一天不是24个小时吗?其实,答案是他们比别人更懂得“要干最重要的事情”。
列出你今天、这一周和这个月要处理的事情,在一张纸上划出四栏,并在左上角贴上“重要而且紧急”的标签,你应在这一栏内填入必须立即处理的工作,并依次写下每项工作的处理日期和时间。
在右上角贴上“重要但不紧急”的标签,并填入必须做,但不必立即处理的工作。同样依次写下每项工作的处理日期和时间。你应每天审查一下这一栏的工作,看会不会有工作变成“重要而且紧急”的项目。
在左下角贴上“不重要但却紧急”的标签,在这一栏中所填写的,都是一些必须立即处理的琐事,诸如某人需要你的建议,有人要你马上去买一些小东西,等等。
最后,在右下角贴上“不重要也不紧急”的标签,你当然可以让这一栏一直空着,反正写在这一栏的工作,都是你可以不必在意的,但本栏的目的在于告诉你事实上有许多事情是属于“不重要也不紧急”的项目。
3.分配时间,提高效率
如果你把最重要的任务安排在一天里你干事最有效率的时间去做,你就能花较少的力气,做完较多的工作。何时做事最有效率、最对自己的胃口,因各人的生物钟不同而有差异,我们要根据自己最佳的学习状况最充分地利用最显效率的时间。当你面前摆着一堆事情的时候,应先问问自己的学习习惯,看哪一些时间做什么事最有效。大凡成功者都是码放时间的高手。
智慧点醒
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学会时间统筹就是必需的。
)第二节 这些坏习惯最容易偷走你的时间
时间是宝贵的,浪费一分一秒都是犯罪。但是人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与时间擦身而过,浪费了时间却还蒙在鼓里。这是因为,有的时候,你的坏习惯在不经意间吞噬了你的时间。那么,有哪些坏习惯会导致时间的浪费呢?
1.做事情漫不经心
有些时间管理者对时间漫不经心,抱着随便打发的无所谓态度,这是缺乏人生价值观念的表现。其口里经常念叨的是:做点什么来打发打发无聊的时间呢?而且在时间管理上,就是有事业心的人,有时也会因漫不经心而浪费了时间。因此,要追求高效率,就要特别注意漫不经心给我们设下的陷阱。
2.不会自我约束
每个人都有兴趣偏好,喜欢做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乐此不疲,越是年轻,这种偏好表现得越强烈。我们都可能有这方面的感受:当看到一本精彩的书籍而入迷的时候会手不释卷,不顾其他;当球迷球兴正浓时会放弃本来打算要做的事。在工作中,如果有几件事摆在面前由我们选择,我们往往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时候就忽略了它是否紧迫和重要。这些首先满足自身欲望的行为方式常常使我们掉进时间的陷阱,把该办的事拖延下来,造成了整个计划的被动。
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努力培养自我约束能力,改掉不良嗜好。要能抵抗兴趣偏好的诱惑,哪怕正在进行的活动是如此令人愉快,应该结束时就要适可而止;哪怕有的事情是自己乐意做的,只要它比起其他事情来还不那么紧迫和重要,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放下它。
3.遇事墨守成规
有些人工作起来从不知变通。对于这种情况,要采取果断的办法,对轻、重、缓、急的事情分类处置,把可办可不办的事交由别人去办;对可阅可不阅的,不去阅览;抓住重要的事情认真处理,对次要的则快刀斩乱麻。这样才能以更多的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
4.凡事喜欢亲力亲为
现实生活中有大量事必躬亲而效果不佳的例子。在很多家庭里,年轻的爸爸妈妈不让自己的孩子干活,一半是出于疼爱,一半是出于不放心,总愿意把一切家务包揽在自己身上,结果是大人劳累不堪,孩子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诸如此类的处事方法必然占用大量的时间,使更重要的事耽搁下来。
因此,作为时间管理者,要是你希望把时间纳入掌握之中,就不能有亲力亲为的念头。否则你将会失去生活乐趣,繁重的工作会把你压得喘不过气来。
5.等待
生活中有许多时间都消磨在等待中了。等待的确是白白浪费时间,但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超脱了日常的繁忙而得到的一份额外的时间馈赠。养成随身携带钢笔、明信片和邮票的习惯,当你在医院候诊室等着看病时,就可以利用这一小时的时间给朋友们写信,或带一本书看。你也可以带着一个笔记本,这样,当别人无聊地一遍遍翻着旧杂志的时候,你的一部著作说不定就在这里诞生了呢!
6.犹豫不决
悬而未决的问题缠身往往会影响你的工作,使你在能自由支配的宝贵时间里变得心不在焉。关键不在于你是否有问题要解决,而在于它们是不是你一个月或一年前就已经有的老问题。如果那是长期以来一直没解决的问题,那么它们消耗了你多少时间和精力啊?你至少应该解决一些这类老大难的问题,使自己舒舒服服地生活下去。
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其实完全可以缩小你的选择面,迅速作出决定。干脆、果断至少可以在生活的某一方面使你受益匪浅。
7.不停地看电视
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在美国,普通家庭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7小时以上。虽然看电视是一种让人们开心解闷的消遣,但是它太耗费我们的时间了。为了避免那些毫无意义的节目,最好的办法是事先看看节目报,挑选那些你感兴趣的节目,而把省下来的时间更有效地加以利用。
8.过于追求完美
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追求完美主义的人往往很难实现真正的高效率,这是因为完美主义的观念会浪费行动的时间,反而让人离完美越来越远。尤其是在现代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凡事都要讲效率、重结果,在时间上不能取胜,“完美”就无从谈起。日本人仓内天心所写的《茶之书》中,有这么一则有趣的故事:
茶师千利休看着儿子少庵打扫庭园。当儿子完成工作的时候,茶师却说“不够干净”,要求他重做一次。于是,少庵又花了一个小时扫园。然后,他说:“父亲,已经没事可做了。石阶洗了三次,石凳也擦拭了多遍,树木也洒过了水,苔藤上也闪耀着翠绿,没有一枝一叶留在地面。”
茶师却训斥道:“傻瓜,这不是打扫庭园的方法,这像是洁癖。”说着,他步入园中,用力摇动一棵树,抖落一地金色、红色的树叶。茶师说:“打扫庭园不只是要求清洁,也要求美和自然。”
千利休其实是告诫儿子,做事太苛求绝对完美的心态与做法,不仅违背自然,也往往使我们离完美更远。
少庵多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但是效果却没有从前好,可见,完美主义确实能够导致时间的浪费。
9.懒惰拖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今日有今日的事,明日有明日的事。今日的理想、今日的决断,今日就要去做,一定不要拖延到明日,因为明日还有新的理想与新的决断。
拖延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如果哪天你把一天的时间记录一下,会惊讶地发现,“拖延”耗掉了自己很多的时间,占了大约一半以上。不能做好今天的事,就可能无法做大事,也可能永远无法成功。所以,我们应该经常抱着“必须把握今日去做完它,一点也不可懒惰”的想法去努力才行。
“要做,立刻就去做!”“今日事,今日毕。”这是成功人士的格言,也应成为指导你行动的格言。今天有一篇文章要写是吗?那么,离开电视遥控器,到书房去完成它。今天接到一封朋友的来信是吗?那么,立刻打开它,认真阅读,然后回复,不要等到明天。有时,今天事务的重量,明天承受不起。
做个做事不拖延的人,做个对时间负责的人,记住:不要让明天为今天“买单”。
智慧点醒
人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与时间擦身而过,浪费了时间却还蒙在鼓里。这是因为,有的时候,你的坏习惯在不经意间吞噬了你的时间。
)第三节 运用时间的20/80法则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偶然注意到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于是潜心研究这一模式,并于后来提出了著名的20/80法则,即二八法则。
他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归纳出一个简单而让人不可思议的结论:一般情况下,我们付出的80%的努力,也就是绝大部分的努力,都没有创造收益和效果,或者是没有直接创造收益和效果。而我们80%的收获却仅仅来源于20%的努力,其他80%的付出只带来20%的成果。
20/80法则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就是要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的主要目标上,这是提高一个人工作和生活效率的关键。20/80法则对工作的一个重要启示便是:避免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因为就算你花了80%的时间,你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你应该将时间花在重要的少数问题上,因为解决这些重要的少数问题,你只需花20%的时间,即可取得80%的成效。
理查德·科克在牛津大学读书时,学长告诉他千万不要上课,“要尽可能做得快,没有必要把一本书从头到尾全部读完,除非你是为了享受读书本身的乐趣。在你读书时,应该领悟这本书的精髓,这比读完整本书有价值得多。”这位学长想表达的意思实际上是:一本书80%的价值,已经在20%的页数中就已经阐明了,所以只要看完整部书的20%就可以了。
理查德·科克很喜欢这种学习方法,而且以后一直沿用它。牛津并没有一个连续的评分系统,课程结束时的期末考试就足以裁定一个学生在学校的成绩。他发现,如果分析了过去的考试试题,把所学到知识的20%,甚至更少的与课程有关的知识准备充分,就有把握回答好试卷中80%的题目。这就是为什么专精于一小部分内容的学生,可以给主考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那些什么都知道一点但没有一门精通的学生却不尽如考官之意。这项心得让他并没有终日辛苦地学习,但依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理查德·科克到壳牌石油公司工作后,在可怕的炼油厂内服务。他很快就意识到,像他这种既年轻又没有什么经验的人,最好的工作也许是咨询业。所以,他去了费城,并且比较轻松地获取了Wharton工商管理的硕士学位,随后加盟一家顶尖的美国咨询公司。上班的第一天,他领到的薪水是壳牌石油公司的4倍。
运用20/80法则,理查德·科克大大地提高了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上的效率。20/80法则是一个时间管理上的利器,所以,我们有必要花一点时间去印证20/80法则,几分钟也好,几小时也行,试着找出在时间的分配与所得的成就之间,是否真的有一种不平衡现象:你最有生产力的20%的时间,是不是创造出了80%的价值?你80%的快乐,是不是来自生命中20%的时间?
智慧点醒
要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的主要目标上,这是提高一个人工作和生活效率的关键。
)第四节 充分利用闲暇时间
如果你总感觉学习或工作的时间不够用,那么不妨试试将闲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闲暇时间也称作零碎时间,是指不构成连续的时间或一个阶段与另一个阶段衔接的空余时间。由于这样的时间不起眼,往往被人们毫不在意地忽略过去。零星时间虽短,但若一日、一月、一年地积累起来,其总量是相当可观的。充分利用闲暇时间,短期内也许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但日子久了,一定会有惊人的成效。
古今中外,凡事业有成者,都是十分珍惜和善于驾驭闲暇时间的人。
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一个榜样。他组织的“奥林匹亚神学院”每晚照例开会,因为与会者都是大忙人,因此只能利用晚上的闲暇时间相聚。开会时,他们手捧茶杯,边饮茶,边议论科学上的各种问题。后来相继问世的各种科学创见,有不少都产生于这个例会上。据说,他们用过的茶杯和茶壶,已被列为英国剑桥大学的一种“独特设备”,它起着永远鼓励科学家们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来沟通学术思想、交流科技成果的作用。
1904年,正当年轻的爱因斯坦潜心于研究的时候,他的儿子出生了。于是,在家里,他常常左手抱儿子,右手作运算。在街上,他也是一边推着婴儿车,一边思考着他的研究课题。妻儿熟睡了,他还到屋外点灯撰写论文。爱因斯坦就是这样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通过日积月累,一年中完成了四篇重要的论文,引起了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每天临睡前挤出15分钟看书,假如一个中等水平的读者读一本一般性的书,每分钟能读300字,那么15分钟就能读4500字。每月按28天计,一个月是126000字,一年的阅读量可以达到1512000字。而书籍的篇幅从60000字到100000字不等,平均起来大约75000字。每天读15分钟,一年就可以读20本书,这个数目是相当可观的,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人均年阅读量。
我们也可以效仿这些成功的伟人,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你可以将外语单词和语法记在小本子上,将本子随身携带,等公交车时拿出来读一读,等人的时候掏出来背一背,日积月累,你的英语水平一定会有显著的提高。将自己的闲暇时间利用起来,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智慧点醒
古今中外,凡事业有成者,都是十分珍惜和善于驾驭闲暇时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