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把握真相让你更好地决策
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无一不具有英明的决策能力。一个畏手畏脚、遇到大事就往后缩的人,永远成不了大事。
决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决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一个事情的发展方向,错了,那就会绕圈子、付出代价。为此,我们要引起注意。那么具体来说,决策过程中会存在哪些问题呢?
1.眉毛胡子一把抓
为组织发展找到一系列大而全的决策,是决策者的心愿,但是失策者不能太急于求成,要根据自身的现有资源和能力,找到当前最需要、最紧迫的决策,彻彻底底地做好它、完成它。这样,就能带动其他一系列决策的顺利展开。因此,“眉毛+胡子”的决策战术是:抓完眉毛,抓胡子;或抓完胡子,抓眉毛。
加藤信三先生是日本某牙刷厂的新任主管,但是刚上任他就面临产品销售的巨大压力:如何使原有的那一箱箱牙刷能占领日本列岛的市场,成了一大难题。他在上任的第一天接到董事会的决策议案:“在三天之内,全面制订出从生产到销售一条龙的牙刷经营战略。”
但是加藤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有自己的决策思路:原来该厂生产的牙刷在使用时非常容易使牙龈出血,致使销量极少。这一点来源于他自己的亲身体会。因此,加藤认为,制订一条龙的牙刷经营战略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关键是要从牙刷本身的质量开始决策。于是,他决定第一个要完成的决策就是改造牙刷造型。
经过试验他发现,如果通过一道工序,把这些锐利的直角都锉成圆角,那么问题就完全解决了!同事们都一致同意他的见解。加藤和他的同事们把决策正式地向公司提出,公司的董事们经过争论后,接受了这项决策,迅速投入资金,把全部牙刷毛的顶端改成了圆角。
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很快受到了广大顾客的欢迎,后来,对公司作出巨大贡献的加藤从主管成为公司董事长。
加藤的决策是针对牙刷造型展开的,这是一种抓“眉毛”或“胡子”的决策战术,这一点与公司起初那种“一条龙的决策方案”相背,但却非常实用,似乎一下子激活了企业的命根子。如果加藤在作出自己的第一决策前,盲目听信公司的决策,可能就是另一回事了。
看来,决策本身不在“大”、不在“全”,而在于有针对性。越有针对性的决策,越有杀伤力。其实,决策之道很简单:先描完眉毛,再刮胡子。
2.没事找事
一个决策者是整天闲着没事干、不作决策好呢,还是整天忙碌不停、弄出许多决策好呢?
决策者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要做决策。不了解这一点的人,很容易陷入决策的“必须性陷阱”。
有家企业面临金融危机,财务主管极力主张降低成本。他抓住某些小毛病不放,尽管克服那些毛病并不能改变当前的局面。当他知道销售和储运部门的成本大大超过预定指标时,他就努力地去帮助这两个部门设法控制成本。他过分地关心起某个部门“不必要地”多雇了几个老职工的事,解聘了那几位老职工。他为自己辩护道:“其他人都在作出牺牲,为什么工厂里的人就可以不讲效益?”
当事情过去之后,大家早已忘记了是他挽救了这个企业。他们只记得他心狠手辣地处理了那几位可怜的老家伙。
卓有成效的决策者一般不会有很多的决策要做。如果一个管理者一天到晚忙着做决策,那恰恰说明他是个懒惰而又低能的管理者。
3.目标模糊
决策是否有效是衡量一个决策成败的关键。决策成功,解决问题或增加效益;决策失败,解决不了问题或效益降低。这里的有效性既指决策产生的效益,又指决策达到目标的程度。
事先确立决策的效益标准和目标,并对决策的实际结果和理想结果进行比较。决策效益的衡量通常比较复杂,在具体运用时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维克多·加姆是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靠推销小电器当上了百万富翁。1988年,加姆买下了“新英格兰爱国者球队”,行内人都知道,经营一个人事纷繁的足球队与推销电动剃须刀完全是两码事。果然,加姆接手后球队就频频失利,随后又因球员对一名女记者的性骚扰而闹得沸沸扬扬,球队因此声名大跌。等到加姆从中脱身时,他已经赔进了几百万。
维克多·加姆的失败在于:尽管他在推销电器方面目标明确,但在购买球队时却目标暧昧,事先没有做好决策评估工作,当然也就不符合真正的决策程序,失败就是当然的。
4.碰运气
一提决策二字,我们身边好多刚发一笔横财的人就咧嘴说道:“什么决策,说得这么玄乎,还不是凭着运气好?运气好,摔个跟头都能抱个金元宝;运气背,喝口凉水都塞牙。”于是许多人认为,决策结果是好是坏,压根儿就是一件说不清的事情,关键还要看运气如何。假如碰到好运气,你的决策可能就会带来一大堆钱;假如你的运气不好,你的决策可能就失灵了。因此,有些人总是不惜牺牲血本,到处拉关系、跑龙套、求神拜菩萨,目的是为自己求个好运。其实,这是非常荒谬的。“靠运气带来的,最后又被运气带走了。”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
南方有一家经营橡胶制品的公司,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快速推向市场,营销主管认为要想占有市场,必须先到一些风水好的地方推广,这样可以图个吉利。没想到,事实正好与他说的相反,因为这种营销策略缺乏科学依据,只是碰运气而已。碰运气式的营销不可能长久,这已经是不需要争论的事实。不久,企业领导就撤换了这位营销主管,换上了一位敢于大胆决策、懂得科学管理的年轻人,他立即制定了包括广告、促销、反馈等在内的营销决策,结果不到一年,就给企业创造了数千万元的利润。
由此可见,决策是决策者责任心和胆量的表现——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如果你没有责任感,或不敢拍板决策,那么任何决策都会显得可有可无。碰运气可能会使一次决策成功,但不能保证你次次成功。
智慧点醒
决策是决策者责任心和胆量的表现,如果你没有责任感,或不敢拍板决策,那么任何决策都会显得可有可无。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特·凯金说:“糊里糊涂地决策,只能糊里糊涂地完蛋!”
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事实真相的准确把握。
先让问题的关键“水落石出”,接下来还应当了解这个问题的具体结构,这会帮助你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作出正确的决策。
一般来说,经营性决策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怎么才能给企业创造利润——经营绩效;或者说,怎样做才能有效防止会给企业的营利目标造成伤害的事情发生。当所有条件都已具备,企业开始正常运作时,你就一定能够达成理想的绩效。也就是说,工作环境诸条件——包括员工队伍建设、管理体系、职能部门架构、市场准入条件、经营计划、资金、各种硬件设备等——总之,一切的一切都已万事俱备而且基本达到要求的话,经营绩效必定也能达到要求。可要是这些条件中的某些因素发生了变化,那么绩效水平必定也会跟着发生变化。有时候,生产条件的改善也会产生正向影响,事情随之也会变得比预期还好。绩效突然提高,比起绩效突然下降当然是皆大欢喜的事,也不需要我们做紧急反应。但是并不是说,只要能让我们赚更多钱,我们就可以糊里糊涂不闻不问。对于绩效的突然性增长,我们也必须有个清醒的认识——为什么突然之间情况变好了呢(是市场因素还是经营管理因素)——以便我们或能够巩固成果,或在情况一旦发生逆转时有个清醒的认识。无论情况好坏,反常现象总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俗话说“反常为妖”,我们不能不问个“为什么”。
一般来说,业绩下降得越严重,找出原因并采取对策就越迫切,决策压力也就越大。
任何决策都是为取得绩效服务的,或者说是以取得绩效为目的的。当绩效出现偏差时,经营管理者就应当立即着手去分析问题所在,为尽早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和线索。只有把问题搞得越清楚,你的决策才越有价值。反之,管理者不把问题弄清楚就匆忙决策,自食苦果是必定无疑的。兵家有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备无患”的说法,在决策方面也同样适用。要想做到在决策之前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就应当从以下几条入手:
1.立即调查企业绩效从何时开始发生偏差。
2.排查各种因素,找出导致绩效下降的原因。
3.察看外部环境因素是否发生了改变,及其对某项计划实施的影响。
4.在此之前是否出台过什么政策措施;如果有,要逐一予以核实,进行执行情况反馈。
5.与主要人员讨论重大决策预案,消除上述不利因素。
6.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改善和落实此决策,随时考查企业绩效是否好转。
7.召开会议,讨论和评估该决策的实施效果。
庖丁解牛之所以游刃有余,是因为他对牛的结构了如指掌;决策也是一样,在决策之前,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起来自然就能轻车熟路、游刃有余。
智慧点醒
在决策之前,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起来自然就能轻车熟路、游刃有余。
)第二节 标新立异,做有个性的决策者
做人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成为英才,敢于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处处领先;一种是甘为庸才,做事谨小慎微,老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拾别人的牙慧。
这两种做人方法表现在企业领导身上,也各有特色:英才式的领导敢于凭着自己的观察和远见,独立形成自己的决策,敢作敢为,在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庸才式的领导则是瞻前顾后,干什么事都畏首畏尾,即使像做决策这样的大事,也只能模仿别人成功的决策,不敢独立创新,从而使自己的企业成为别人的陪衬。要知道,老是喜欢跟着别人跑,是决策的大忌。这种领导的决策心理是:与其冒险失败,不如跟着别人屁股后面求平稳,即使赚不了大钱,也不至于饿死。因此,国内有许多同类企业在一块地盘上、一个品牌上相互争杀,也就不足为奇了。
决策需要的是个性,因为只有个性化的决策才能使企业创造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出自己的“品牌战略”。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吉列决策”的个性魅力:
“掌握全世界男人的胡子”的吉列保安剃须刀公司,在美国市场占有率高达90%,投资报酬率也达40%,居美国大企业之首。据统计,全世界有10亿人使用吉列产品,销售吉列产品的商店,有1000万家以上。吉列公司之所以能创下如此业绩,主要就在于公司的创始人金·吉列的英明决策——开发出人们正迫切需要的产品。
金·吉列曾是一家小公司的推销员。一天早上,当吉列刮胡子的时候,由于刀磨得不好,不仅刮起来费劲,而且还在脸上划了几道口子。沮丧的吉列眼盯着剃刀,突然产生了创造新型剃须刀的灵感。于是他对周围的男性进行调查,发现他们都希望能有一种新型的剃须刀,基本要求包括安全保险、使用方便、刀片随时可换。
经过8年的研究,吉列终于成功了。1903年,他创建了吉列保安剃须刀公司,开始批量生产新发明的剃须刀片和刀架。不难想象,为乱糟糟的胡子所困扰的男人们对这种新剃刀是多么的欢迎,吉列保安剃须刀很快就占领了整个美国的市场,并且迅速向全世界扩展。
吉列公司并未就此止步,因为在世界经营剃须刀片的企业日益增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就必须坚持产品创新的决策。于是吉列公司于1959年推出了新产品——超级蓝色刀片,称为蓝色吉列,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连续创造了吉列公司历史上的新纪录。
但是,面对世界各国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吉列想一统天下却非易事。意大利不锈钢刀片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给了吉列公司一个沉重的打击,使他们措手不及。吉列公司在意大利的市场一下子被不锈钢刀片抢走了80%以上。
随后,不锈钢刀片迅速进入美国,吉列公司因拿不出和不锈钢刀片相抗衡的新产品而节节败退。面对严峻的竞争,吉列公司并未因此而惊慌失措,而是凭借自己雄厚的实力,继续坚持新产品开发决策。他们迅速组织技术力量,投入大量资金,全力开发研制不锈钢刀片。1963年9月,吉列公司把自己的新产品——吉列不锈钢刀片投放市场,和意大利刀片抗衡。两年后,吉列公司又推出第二代超级吉列不锈钢刀片,并且以新产品为依托,采取大规模广告宣传和降低价格的策略,不久就把意大利刀片赶出了美国市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1960年以后,电动剃须刀问世,形成对吉列剃须刀的新威胁。吉列公司采取的对策仍是开发研制新产品,他们研制的“双排刃保安剃须刀”在安全耐用、干净和价格等方面,具有电动剃须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足以和电动剃须刀相抗衡。由此可见,新产品开发决策是吉列公司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障。
可以看到,“吉列决策”的个性特征是:一般剃刀→吉列保安剃须刀→超级变色吉列→吉列不锈钢刀片→吉列双排刃→保安剃须刀。在这期间,吉列没有重复一般剃刀的生产决策,而是寻找自己的决策方向。同样在成功之后,吉列仍然没有重复意大利不锈钢刀片的生产决策,而是继续制定自己开发新产品的决策,终于使自己立住了脚。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持续存在和兴旺发达,就必须适应变化而实行自我变革,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决策;对企业领导者来说,更应该具备一种应变能力,以便及时作出创新的决策。只有开发出新产品,才可能使企业的竞争能力直线上升,才可能重新占据甚至扩大市场。
智慧点醒
决策需要的是个性,因为只有个性化的决策才能使企业创造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出自己的“品牌战略”。
)第三节 适速,决策的最佳时机
美国管理大师皮尔斯·卡特有一句名言:“决策的最佳时机并不仅仅是快速,而是适速。”
和做任何事情一样,企业决策也要有轻重缓急。这是企业主管应当把握住的问题。
一个企业无论如何简单,无论管理如何有序,企业中有待完成的工作总是远远多于用现有的资源所能做的事情。因此,企业必须要有轻重缓急的决策,否则就将一事无成。而企业对自己之所知,对自己的经济特点、长处与短处、机会与需要的决策分析,恰恰也就反映在这些决定之中。
懂得轻重缓急的决策会将良好的想法转化为有效的承诺,将远见卓识转化成实际行动。轻重缓急的决策体现了领导层的远见和认真的程度,决定了企业的基本行为和战略。
确定先做的事对于任何人似乎都并不困难,使人犯难的倒是决定“后做的事”,也就是决定什么不应该做。人们怎么强调也不可能过头的是,事情不可推迟,只可放弃。重拾先前不得不推迟的旧事,不管当时它看来是多么可取,几乎始终是一个严重错误。这当然也是人们之所以如此不愿意确定后做的原因所在。
机会和资源的最大化原则是指导企业确定轻重缓急的准则。尤其是那些真正重大的机会,即那些可以实现潜能和那些可以创造未来的机会,必须得到它们的潜能所应得到的资源,即使以放弃眼前利益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但是,确定企业轻重缓急的真正重要的事情是,它们必须是自觉地和有意识地进行的。宁可作出并执行一个错误的决定,也不要因为痛苦费力或令人不快而逃避这一工作,以致让企业中的偶然事件在没有对手竞争的情况下,自行确定企业的轻重缓急。
有关企业的策划、企业的优势所在及在轻重缓急方面的几个关键性的决策,可以是有计划地作出的,也可以是随意为之。它们既可在意识到其影响的情况下作出,也可作为某种紧急事件之后的亡羊补牢。它们既可出自最高管理层,也可出自很多层次以下的某个人,由于他的一个技术细节的处理,在事实上决定了公司的特性和方向。
但是,不管以何种方式,不管出于何处,这些决策总会在企业中作出。没有这些决策,没有任何行动能真正发生。
虽然没有任何公式能为这些关键性的决策提供“正确”的答案,但是,倘若它们是随意之作,是在对它们的重要性茫然不清之下作出的,那么它们不可避免地将是错误的答案。要想获得正确的答案,这些关键性的决策都必须是有计划、系统地作出的。对此,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责无旁贷。
轻者当缓,重者当急,关键决策由于对企业生死攸关,更是一刻也不能忽视。
事实上,决策本身既是一件硬性工作,也是一件弹性工作,不能固执行事,应该采取灵活的方法,控制好决策的过程。
智慧点醒
懂得轻重缓急的决策会将良好的想法转化为有效的承诺,将远见卓识转化成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