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习惯成就一生
3916600000010

第10章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1)

1.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着丰富的内容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着丰富的内容。在饮食习惯方面,当前最需注意的不是营养不良,而是营养过剩、营养不均,所以,家长必须教育孩子尽量少吃零食,不能专挑爱吃的、好吃的东西吃。告诉孩子鸡鸭鱼肉这些菜肴固然好,为人体所必需,白菜、土豆之类的日常菜也有不可替代的营养,也为人体所必需。白面大米这些细粮固然好,玉米、小米、高粱之类的粗粮也很好。家长做饭时要“粗”、“细”结合,荤、素结合,不给孩子的挑食偏食创造条件,吃饭要定时、定量、定地点,让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用餐,绝对不能在吃饭时批评孩子。

在卫生习惯方面,要求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吃水果要洗干净,吃饭不要暴饮暴食,要教育孩子早晚洗漱,定期洗、理发,按时剪指甲,按时换洗衣服、洗澡,自己整理床铺、学习用具,按时作息,不睡懒觉。还要注意公共卫生,主动参加学校卫生值日,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要爱护草坪花木,树立环保意识。

家长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要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无论在家中、在学校,凡是力所能及的、应该干的活都要主动去做。在家庭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小时要自己穿衣服,上学后要自己叠被子、整理文具,平日里让他们洗洗碗、扫扫地,年节帮助父母搞搞卫生。让孩子做这些的目的不是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而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家长要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有意识地推动孩子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现在学生们的学习负担繁重,整天泡在书桌上,脑子很疲劳,作为家长,应协助学校让孩子们在体育活动中消除脑子的疲劳,促进身体的茁壮成

长。总关在屋里读书不是个好办法。有的家长带孩子游泳、爬山、逛公园,这些都不失为上策。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从儿时抓起。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最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在6岁以前养成。”这位著名的教育家的名言说明,好的习惯须从幼小时抓起。孩子上小学前的阶段是孩子生活习惯的奠基时期,而上小学之后的阶段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和巩固时期。头脑清醒的家长必须在小学阶段全面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习惯、饮食习惯、劳动习惯、衣着习惯、体育活动习惯。要不断教育并反复检查他们的实践,使孩子在这些方面由自觉去做而“习惯成自然”。第二,要从小事抓起。从幼儿到少年到青年,从幼儿园到学校,孩子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同家长们工作中生活中碰到的困难相比,它们确乎是些琐碎的小事。但就培养孩子的习惯而言,我们对这些所谓的小事不可等闲视之。可以说,对孩子们的成长而言,件件都是“大事”。种种不良的小事,日积月累,会形成坏毛病,会贻害孩子的一生。相反,种种良好的小事,日积月累,会形成好习惯,将造福孩子的一生。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家长们务必从每件小事抓起。饭碗有饭没吃干净,要让孩子马上吃干净,饭前没洗手,一定要求洗了再吃;被子没叠好,书桌没收拾整齐必须整好再走。通过幼儿到少年的积累,一旦好习惯形成,做父母的只要提醒一下就行。第三,从消费观念来讲,让孩子养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父母可以采用这样的培养方法:一是要教会孩子有计划地使用钱,对花钱有个预算。把给孩子的零花钱规定一个数额,最好是把握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范围之内,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和实际需要再适当增加。二是教会孩子量入为出。父母要经常给孩子讲勤俭持家的道理,使其懂得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都是辛勤劳动得来的。父母供他的衣、食、住、行的所需费用,也不是不费力气挣来的。要在生活上节约,如人走灯灭、一水多用、爱护衣物等。三是制订开支计划。比如多少钱用于买学习用品,多少钱用于买自己喜欢的日用品,多少钱用于买零食……这样可以防止孩子乱花钱,还可以培养孩子把钱用在刀刃上的好习惯。四是存钱。陪孩子一起去银行,并以他的名义开一个户头。可以增强孩子自我管

理的兴趣和能力。五是以质量和实用价值为主要标准选择物品,不刻意追求名牌。六是告诉孩子父母挣钱的艰辛,不齿于跟孩子谈家庭生计中的问题。七是不与别人攀比,根据自身的需要作出选择,消费要量入为出。八是看到喜欢的东西不急于买,对于花钱比较多的商品尤其要多转转、多看看,然后决定是不是买、买哪家的。九是告诉孩子,比价格是相同商品的价格,不同规格、不同品牌的商品不可比。

2.培养孩子讲究卫生的习惯

生活是人生第一课,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体现。反过来说,卫生健康习惯又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保证。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生活习惯,孩子更是如此。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就是说人一旦养成了一种习惯想改成另一种习惯是很困难的。但无论养成一种好的生活习惯多么不易,对孩子而言,还是要尽早抓起,因为孩子的年龄越小,习惯就越容易培养。

(1)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孩子的睡眠习惯是受环境影响的,睡眠时间又是根据年龄段来确定的。睡眠时间的长短与人的寿命长短有关,一项大型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过短的睡眠与过长的睡眠似乎都能影响人的寿命。那么,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到底睡多长时间才符合生理要求呢?一般来说,新生儿除了吃奶和换尿布以外,其余时间都在睡,每天睡18~22小时;1~2岁的儿童每天睡13~14小时;3~4岁的儿童每天睡12小时;5~7岁的儿童每天睡11小时;8~12岁的儿童每天睡9~10小时;13~18岁的青少年每天睡8~9小时。

有的孩子3岁左右让抱着睡,5岁左右要父母讲故事入睡,甚至七八岁还要父母陪着入睡,这些都是家长惯养而成的,而晚睡晚起往往也是跟随大人晚睡的习惯造成。要纠正这种现象,首先要培养孩子放到床上能自己入睡的好习惯。例如,对2岁以下的幼儿,家长不要在孩子睡前,把他抱在怀里,一边拍一边嘴里哼着曲调,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家长也不要把孩子搂在自己被窝里,让孩子含着东西或吃着被子角睡,这些都是不良习惯。长此以往,孩子非要在这些条件下才能入睡,如不依他,孩子便拒睡,家长为了小孩睡眠问题,搞得十分疲劳。学龄前儿童大都要父母讲故事才入睡,而且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好方法,其实不然。因为所有需要父母提供特殊条件才能入睡的习惯,都不是好习惯。

因此,要培养孩子按时无条件入睡的习惯。到了睡觉时间,要给他创造一个睡眠环境,如保持室内光线柔和,舒适、安静,不要大声吵闹,睡前不要过分逗弄孩子,不要让他太兴奋,也不要讲惊险恐怖的故事,上床前让孩子解好小便。如果孩子一时睡不着,不要吓唬他。否则,会使孩子更加睡不好。再则,要培养孩子按时起床的习惯。如果孩子晚上睡得早,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第二天早晨是容易被唤醒的。家长不要因为看电视或忙于其他事情,使孩子不按时睡觉,这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早上不要睡懒觉或在被窝里与孩子逗玩,让孩子在床上吃早点等,这样无形之中会养成孩子赖床的坏习惯。所以讲,一旦孩子有了规则的睡眠习惯,就要保持这种习惯,不要轻易变动。

(2)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平时,要让孩子养成早晚洗手洗脸,外出回家、吃东西前均洗手的习惯。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主动洗手,弄脏手、脸后随时洗净。孩子两岁时,开始用凉开水漱口,3~4岁时让其饭后漱口,开始学刷牙,早晚各一次。一定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

大多数孩子都比较喜欢洗澡,孩子不习惯时,可先让其拍水,待熟悉后再下水。大人帮助其洗澡时,动作应轻柔、敏捷,4岁以上的孩子应学会让其在洗时自己用毛巾或手擦前胸、胳膊、腿。睡觉前养成洗脚的习惯。四五岁的孩子就应完全学会自己洗脚了。夏天应天天洗澡、换衣,其他季节也应定期洗澡、洗头,勤换内衣裤。

要给孩子勤理发、勤剪指(趾)甲。孩子的头发以整洁、大方为宜。指甲长了,藏污纳垢,很不卫生,也容易抓伤皮肤,对大些的孩子家长应教会其自己修剪。

大人给孩子擦鼻涕时,动作要轻,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1岁半孩子的家长应提醒他用手帕擦鼻涕。幼儿园和学龄儿童就应自己学会随时用手帕擦鼻涕。总之,如果家长勤督促、多指导,多用语言鼓励孩子,一定会使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给孩子吃什么,怎么吃?”这是令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给孩子怎么吃直接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和他们成人后的健康状况,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