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习惯成就一生
3916600000014

第14章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5)

(4)按时作息

如今的孩子由于生活领域的拓宽,日常生活节目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起来。许多孩子因此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时间,就得常常晚睡晚起,吃饭时间

也不正常,难以按时作息。按时作息最大的好处是生活有节律,人体生物钟也较有规律,不紊乱,有利于身心的舒适和健康;又由于各种工作、学习活动都按计划进行,学习、工作的效率也高;由于按时作息,一个人还能较好地避免懒散的习气,从而形成积极学习、勤奋向上的良好品性,有利于今后的健康成长。

孩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要从小着手培养。尽管年龄不同,孩子睡眠时间的长短也不相同。一般来说,晚上要让孩子养成早睡的习惯,早上孩子睡醒了则要让他起床去活动,不要让他养成一种赖床的坏习惯;吃饭或喂奶最好定时进行,让孩子从小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孩子不能按时作息的原因可能很多,一定要细心地去查找。原因找出后,就要探究消除原因的办法和措施,克服困难,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形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5)克服爱睡懒觉法

一位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孩子,身体长得很结实,学习成绩也很好,每天放学回家,不用大人多说,他会很自觉地做他的功课,有时功课做好了还会帮着家人做些家务活,因此深得全家人的喜爱。然而最近妈妈却发现一个很让她不安的情况,儿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爱睡懒觉了。常常是快要到上学时间了才急急忙忙地穿衣、刷牙,有时甚至连早餐都来不及好好吃就往学校跑。生活中类似这样爱睡懒觉的小孩不少,那该怎么办呢?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孩子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吧。

“这种情况可不能继续下去了,孩子以前可不是爱睡懒觉的呀?是什么原因使孩子变得爱睡懒觉了呢?”做妈妈的心里想。由于决定先找出孩子变得爱睡懒觉的原因,妈妈开始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言谈举止,和颜悦色地询问着孩子的各种情况,检查孩子的身体有无不适,还与学校教师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终于,妈妈找到了孩子变化的原因,原来学校前段时间组织了一个校训队,孩子因为身体结实、素质好被选上了,每天要参加学校校训队下午的训练,孩子由于体力消耗大,再加上功课紧张,小孩子体力不支,疲劳过度导致爱睡懒觉了。

原因明了后,做妈妈的就开始忙开了。她首先与学校取得联系,交流了想法,探讨孩子集训的适当安排,同时她又鼓励孩子要坚持集训,克服困难;做妈妈的还从每餐的饮食上下工夫,补充孩子的营养;为了解决孩子不记得起床的问题,妈妈还特意为儿子买了一个小闹钟;为了保证孩子学习成绩不下降,更多地帮助孩子摸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经过共同努力,孩子很快就改变了爱睡懒觉的习惯。

从上例看,克服爱睡懒觉的关键是要找到爱睡懒觉的原因,原因找到后,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从多方面来引导,问题才易解决。

8.培养孩子勤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锻炼本身是一种令人愉快的事情,它对于郁闷和忧虑等情绪,是一种最好的消除办法。在有趣的体育游戏中,你不得不集中精力去应付一个接一个的新刺激,从而使你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之中,摆脱学习的疲劳和烦恼。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也是较大的,而体育锻炼恰恰可以起到调节心理、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对身体的侵害,保持身体的健康,对保持人的思维敏捷,提高学习效率有极大的好处。

科学还告诉人们,大脑活动同肌肉活动一样,经过一定时间就会出现疲劳。虽然你身体也许很健康,可以为大脑活动提供足够的氧,但大脑活动时间一长,人照样会出现疲劳现象。大脑疲劳表现为反应力下降,思考力减弱,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再严重一些,就会出现头痛或昏昏入睡的感觉。同身体其他组织相比,人的大脑还是最容易疲劳的组织。从这个意义上说,同学们在一天的学习中,在大脑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对恢复大脑疲劳是很有益处的。

疲劳的出现是一种正常现象,是人们休息、防止脑细胞过度耗损的一种信号,也是一种保护性的反映。人经过休息,疲劳可以消除,大脑会再度正常工作。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身体强健,坚持一下就过去了;有的同学认为休息或锻炼太耽误时间。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极为有害的。在疲劳时继续用脑,会出现想问题想不出好主意,对事情作不出正确判断,做习题算不出正确答案的结果,这样才是最大的浪费。再则,如果疲劳得不到及时消除,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大脑过度疲劳。大脑的过度疲劳,会破坏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平衡,造成脑功能失调。这时大脑就会出现注意力很难集中,记忆力严重减退,神经功能紊乱。同时还会出现周身不适、头痛、食欲不振、睡眠不好,甚至还会导致某种疾病发生。大脑疲劳一旦发展为过度疲劳,再想恢复正常,往往需要的时间会更长,这样由此所耗费的时间,可能大大超过你超负荷工作所争得的一点时间。所以,聪明的做法是,一旦疲劳,及时休息,或去参加某种体育锻炼。

经常参加运动的人,在智力和反应方面明显高于未参加运动或极少参加运动的同龄人。

运动可提高血糖含量,大脑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运动能使人食欲大增,消化功能增强,可促进食物中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并源源不断地提供给脑神经细胞使用。

大脑需要氧气和其他营养:经常运动的人,心脑血管会更有弹性,血液循环也更通畅。喜欢运动的人,血液循环量比一般人高出两倍,这样能向大脑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使思维更敏捷。

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运动时,运动中枢兴奋,可快速抑制思维中枢,使其得到积极的休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运动能改善情绪:通过运动,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神经紧张、失眠、烦躁和忧郁症,避免产生思维和反应迟钝、注意力减退等现象,使人心理更健康,头脑更灵活。

列宁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体育锻炼作为积极休息方式的一种,同学们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不可放松体育锻炼,不可忽视休息对学习效率的特殊作用。也正因为这样,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在置身于科学研究的同时,也非常重视锻炼自己的体魄。伟大的生理学家、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巴甫洛夫是个酷爱体育运动、兴趣广泛的人。他常常从事划船、游泳、击剑、骑自行车等体育锻炼活动。他曾告诫人们:“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假定你们每个人能够活两辈子,这对你们说来还是不够的。”他认为一个人要造福人类,就“必须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智力聪颖……”他尽管达到87岁高龄,但仍然精力旺盛。可以这样说:巴甫洛夫一生伟大的业绩,有一半是得益于他健康的身体。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它道出了运动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在人类文明历史上,体育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儿童的身体训练要在智力训练之前,即体、德、智这么一个顺序。

实践告诉我们,体育锻炼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锻炼可使人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得到增强;身体强,学习起来也有能量基础,效率也高;体育锻炼还可以帮助儿童形成某些良好的道德和品质。

然而现代生活中,也许是因为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也许是因为运动空间窄小,每天都能锻炼身体的人似乎是减少了,这不能不让人们感到忧虑。为了能负荷得起日后繁重的工作,就必须在年少时期打下一个好的身体基础,所以在小时候,就要使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此外,如果孩子在体育锻炼中发现了自己真正热爱并且想从事一生的行业,这何尝不是人生的机会呢?不少人就是在体育锻炼中发现了自己的长处,进而成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热爱体育锻炼的习惯呢?

(1)坚持每天锻炼

为了增强身体素质,大概每个人都曾经设想过要好好锻炼身体,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锻炼习惯使许多人都荒废了自己的锻炼计划,结果不仅体质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反而逐渐养成了做事一拖再拖、说话不算数的坏习惯。要获得好的锻炼效果,必须长期坚持,形成锻炼习惯。

某小学六年级(2)班杨子同学,三年级时体育成绩是年级倒数第二名,到五年级时已经加入到体育优秀生行列。大家都很惊奇,他为什么能有这样的转变呢?在他入学的时候,他身体状况极差,是个超重、中等肥胖的学生,他很不甘心。为了摆脱这种状况,在学校里,他跟着学校田径队一起跑步锻炼;在家里,他又要爸爸妈妈督促他每天早晨或者晚上跑步锻炼。每天1小时,日复一日、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训练,他逐渐地从胖墩的行列中跳了出来,并曾在校运动会、环湖越野赛中获得较好名次,使同学和老师对他刮目相看。

大脑是学习的机器,机器好,学习效率才会高。每天适当地运动不但可以提高身体素质,使人四肢灵活、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还能使人增强记忆,促进智力发展,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创造力。另外,体育运动还有助于磨炼人的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了解运动的重要性,只有真正了解参与运动的效能,才会下定决心参与运动,进而感受到运动的乐趣。

可以根据孩子自身情况来确定锻炼强度。一般来说,心率在100~160之间的运动量是比较适中的。从时间上来看,运动时间最好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过量的运动反而会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

(2)注重培养孩子全面锻炼身体的习惯

少年儿童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锻炼更应该注意全面锻炼、全面发展。什么是全面发展?首先,从身体形态上来讲应该是匀称的,即上肢、下肢和躯干发育是匀称的,从内脏与肌肉来说发育是协调的;其次,从身体素质上来讲是全面的。一个身体全面发展的人,应该练好耐力、速度、力量、灵敏、协调柔韧等,而不是光有速度没有灵敏、光有力量没有协调柔韧、光有耐力没有速度等。

一般情况下,孩子一旦对体育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较容易亲身去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父母要端正心态,对孩子参与的项目不要有过高要求,不要逼着孩子什么都要做到精通,记住,兴趣最重要、参与最重要。

父母有空可以多带孩子去观看各种体育比赛,或者在家中与孩子一同欣赏各种体育节目,欣赏过程中可以不断地作出各自的评价,使孩子在聊天中获得兴趣。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质特点,鼓励孩子参与合适的项目,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体质好、喜欢活动的孩子,可以直接让他参与一些体育项目的锻炼;体质弱、不爱活动的孩子先让他参与一些体育游戏,待他有了兴趣,再让他参加跑跳、投掷、球类等体育活动。另外,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运动量,年龄小的孩子适宜多做些较为缓和的、活动性比较强的运动,不宜做用力过大、憋气、负重的练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