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习惯成就一生
3916600000027

第27章 做事良好习惯的培养(1)

1.从小养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

事实上,做事有计划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态度,更是习惯,最终形成处理事情的能力。因此做事是否具有计划性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关乎他是否能取得将来的成功,所以培养孩子做事有计划更应该是家长教育孩子不可忽视的大事。

孩子从小做事有计划,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是十分有益的。反之,如果忽视这方面的培养,则是为盲目、紊乱的不良行为开了绿灯,一旦形成习惯则很难纠正,不仅对孩子成长不利,而且也不让家长省心。

有些孩子每到期末复习就一团乱麻,做作业时总是被别的事情打乱,早晨起床上学常常找不到袜子,零用钱花不到月底就一分不剩……你的孩子会被这样的问题困扰吗?你知道怎样才能让孩子避免这些麻烦吗?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学会做事有计划,即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具体的时间规定,有准备,有措施,有条理,有步骤。

德国人非常注意做事的计划性,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他们也是十分注重引导孩子做事讲究计划。如果一个孩子对爸爸说:“爸爸,我周末想去郊游。”他的爸爸不会直接说“好”或者“不好”。他会问孩子:“你的计划呢?你想跟谁一起去?到什么地方去?怎么去?要带什么东西去?”如果孩子说:“我还没想好。”爸爸就会对他说:“没想好的事情就不要说。如果你要去,就要先做计划。”这样,德国孩子做事一般都会比较严谨,做事之前往往有一个周密的计划。

当你的孩子提出某项请求时,也可以问问孩子:“你的计划呢?”当你的孩子逐步做到了在行动之前做计划后,他办事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再如,休息日的活动安排可以事前让孩子参与讨论:上午做好家务劳动,下午去逛庙会,然后去看姥姥……并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孩子的意见合理,则予以肯定,如果孩子的意见不合适,则应帮他分析。如孩子提议先看姥姥后去逛庙会,则可与他分析:庙会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去晚了可能停止入场,即使入场了也逛不完,所以还是先去庙会后去姥姥家合适。这样的讨论可以使孩子明白做事为什么要有计划,怎样合理地计划。

做事有计划,不仅能帮助孩子有条不紊地照料自己的生活,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处理各种事情。

(1)做事有计划就是做事有方向

让孩子懂得做计划、立目标能使人做事有方向,就像人要去一个地方,如果事先没有计划,漫无目的地乱乘车,最后是无法到达终点的。

孩子的活动也是如此,要让孩子明白如果心中没有想法,毫无计划、盲目地去做,最后什么都做不出来。

经常提醒孩子做事前想一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做最好。如3~4岁幼儿初学洗手绢,可以让幼儿洗前先计划自己的行动程序:准备好水和肥皂—卷起衣袖—将手绢浸湿—擦肥皂—搓手绢—用清水洗净—晒手绢。再按计划程序行动。

一般来说,孩子做事无计划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看不到计划的重要性;第二,做事的目标不明确;第三,进取心不足或者懒惰;第四,没有掌握制订计划的方法。家长应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由,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2)学会做事有条不紊

现代人每天的生活就像是上紧发条的时钟,尤其是忙碌的上班族每天都有打理不完的琐事,既影响了心情,又降低了劳动效率。父母从小培养

孩子做事有条不紊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孩子将来的竞争力。

做事有条理的习惯,从长远来看,是要对人生有规划;从细节方面来说,则是要日常生活有规律、时间安排有计划;而在自我意识层面上,则是要自我管理有条理。

(3)合理安排,重点突出

同样的事情因为不同的安排,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说,有的孩子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再复习功课,有的孩子却恰好相反。哪种方法好呢?

一天学下来的功课,没有消化就急急忙忙写作业,看起来好像节省了时间,实际上做作业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很多障碍,导致错误百出。

而反过来先复习再写作业,把一天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后,再用作业的形式检查学习效果,最能发现学习上存在的漏洞。这样做作业,既是总结,也是查漏补缺。这样,哪种方法更好就很清楚了。

所以,做计划时一定要找到合理的顺序,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当然,光顺序合理是不够的,还要找到重点,教孩子学会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重点所在。

同样以孩子的学习过程为例,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那是不是就一定要平均分配精力呢?不是的。平均用力就失去了重点,有的孩子上课时接受速度较慢,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节奏,那就需要在预习上多花点时间;有的孩子学得快忘得也快,就要在复习的环节下工夫。

(4)提高实现目标的效率

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做好一件事情也需要一步一步地来。一个好的计划,应该是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的。

时间安排得太满,会使孩子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得不到放松,久了只会积蓄压力。时间安排得太松,又会使人懒散。

张弛有度的节奏能帮助孩子更有效率地达到目标。所以帮助孩子制订计划的时候,不能太心急,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立节奏,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觉得不是很妥当,还可以根据实际的进程进行调整。

(5)监督孩子按计划办事

有些孩子虽然制订了做作业的计划或是使用零花钱的计划,但往往还是会作业写到一半就跑去看动画片,或一冲动就花光所有的零花钱?制订了计划不去执行,等于没有计划,甚至比没有计划更糟糕。因为这样很可能让他养成一种不好的习惯,缺乏执行计划的行动力。这就需要父母在家里形成监督机制。

监督孩子执行计划同样重要。计划制订完了,必须执行,不能放在一边不管。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计划办事,在诱惑面前保持冷静。计划的执行虽然要求严格,但不等于呆板地执行。在孩子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或遇到突发情况,完全可以灵活处理,以便更顺利地完成计划。

2.培养孩子专注做事的习惯

许多孩子学习不好,实际上大多不是智力原因,而是孩子做事不能专注,不能投入,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在分心,因此精力分散,本来能做好的事情,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并逐渐形成了这种坏习惯。

少年儿童天性活泼、好奇、好动、好玩,注意力不集中,常常静不下心来,坐不住,做事不能坚持到底,如果不能有意识地把这种“活泼”的天性逐步导向“专注”,再想规范孩子的学习习惯就十分困难了。

保持良好的专注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门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正因为如此,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孩子只有先形成一种专注的习惯,才有可能在日后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

心理学上曾有人做过对比研究:请来两组知识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让第一组的同学边听故事边做简单的加法习题,而第二组也做同样的两件事,但是两项内容分开进行。同样的时间后,检查加法题的成绩,并请每个人复述听过的故事。结果是:第一组习题与复述的错误率都明显高于第二组。由此看来,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时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质量都有所降低。不信可以当场实验:让孩子左手右手各拿一支笔,一手画圆,一手画方,双管齐下。其结果必然是圆也不圆,方也不方。古语“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能找到一些一心二用的例子,比如,司机能一边开车一边哼小曲,家庭主妇能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摇滚歌星能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农民能一边铲地一边说笑话等。但是注意的分配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做到的。这要求一些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同时进行的两项或多项活动,一般都是比较熟悉的,最多只能有一项是不十分熟悉的,而其他与之同时进行的活动要达到几乎自动化的程度才行。就拿司机来说吧,行车路线必须是熟悉的,小曲也必须是比较熟悉的。假如他第一次开车进入一座陌生的城市,或者车辆、行人拥挤不堪的时候,他就难以做到边开车边哼小曲,否则,非出事儿不可。在电视节目中,许多人可能看到过京剧演员一边唱一边双管齐下写毛笔大字。从表面看,这些事情的难度都比较大,实际上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对于表演者来说,所表演的内容都是非常熟悉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心二用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应该专心致志。

在广阔的草原上,一头雄狮静静地伏在山坡后,几只小兔子在不远处吃着青草,而狮子的目光全部集中在前方那匹肥硕的斑马身上。此时,它的神情是那样的专注,周围有许多小动物,可是它根本就不理睬,现在它的心中只有那匹斑马。最后,狮子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斑马捕杀。

歌德曾这样说过:“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众多的事例说明,在学习中要时刻集中注意力。注意力集中就意味着目的明确,它是取得好成绩不可缺少的意志要求。保持注意力集中就是不受其他想法和外在干扰的影响,也就没有恐惧感,甚至不考虑自己是否真的能够做到。在注意力完全集中的那一瞬间,只有取胜、取得好成绩这个目标才是最重要的。

(1)好奇心与培养注意力相结合

强烈、新奇、富于变化的物体最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会唱歌的卡片,会跳的小青蛙,会自己走路的小娃娃,会说话的书等事物都能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观察、摆弄,从中收获一些知识。

在给自己的孩子选购玩具或者图书等东西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尽量选取有趣、丰富、鲜艳、富于变化的,来训练他集中注意力。

还可以把孩子带到新的环境中去玩。比如带孩子逛公园,让他看一些以前未曾见过的花草、造型各异的建筑及其他引人入胜的景观。带孩子到动物园去看一些有趣的动物等,利用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去培养注意力。

(2)兴趣与注意力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就会很投入、很专心。如果你的孩子喜欢画画,父母就可以专门培养他去画画,让孩子接受一些正式的学习或者练习。当他能坚持长时间地全神贯注地完成他的画画作??时,他的注意力也得到了锻炼。

如果你要培养孩子识字的兴趣,你可以利用孩子喜欢故事的特点,给小孩子买一些有文字提示的图画故事书。让小孩子一边听故事一边看书,并且告诉孩子这些好听的故事都是用书中的文字编写的,引发孩子识字的兴趣,然后认一些简单的象形字,从而使孩子的注意力在有趣的识字活动中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