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习惯成就一生
3916600000033

第33章 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3)

(3)让孩子独立思考

在培养孩子敢于质疑习惯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把我们的意见强加给孩子。我们鼓励孩子产生问题,是因为只有产生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如果孩子提出问题后,我们不继续鼓励他们解决问题,仅满足提出问题,那问题也就白费了。因此,孩子产生问题后,我们要鼓励他们自己思考,自己解决,父母可以提意见,但不能包办代替。孩子自己经过思考解决的问题,往往比我们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要理

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准确和持久。

此外,由于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已经发展起来,所以可能有部分孩子表现出过分批判的倾向。他们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甚至喜欢钻牛角尖,出现一些偏执的想法。这个时候,父母要适当开导孩子,不能让孩子的这种倾向一味蔓延下去。因为过度批判往往会伤害别人、得罪别人,还会让孩子走进思维的死角,不能以宽广的视角看问题,从而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5.大胆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而不是扼杀孩子的想象力。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孩子,一天,爸爸去上班,将手表遗忘在客厅的茶几上。那是一块镀金的手表,是妈妈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孩子好奇地拿起来左瞧右瞧,发现里面有一根针在“滴滴答答”地走动。它为什么会走动?它“肚子”里装着什么东西?孩子很想知道里面的奥秘。他从柜子里抱出一个小工具箱,里面有锤子、扳手、改锥等工具,但是他不知道用什么工具才能将这块手表打开,拿扳手试了试,不行,又用改锥试了试,还是不行。他拿起锤子敲了敲表壳,没想到表壳一下就裂开了,露出了表盘上的针,孩子很高兴,很想将针拿下来,看它还会不会有“滴滴答答”的响声。

整个上午,还都陶醉在拆表的快乐里。中午爸爸下班回家,一眼就看到了摊开在茶几上被孩子拆得七零八落的手表,他气得脸色煞白,一把将孩子从沙发上拎起来重重地摔在地上,然后顺手抓起一根皮带,一边骂着“败家子”,一边狠狠地抽打孩子,孩子疼得哇哇大叫,抱着头在地上乱滚……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不少。很多时候,当孩子发挥想象力,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时,他们总会担心这样的想法会不会被当成异想天开,会不会得到别人的支持。在学校,当孩子有一些新奇的想法后,老师往往会因为标准答案或者其他原因限制孩子想象力的发挥。在家里,当孩子有了新的想法时,父母往往会认为孩子不务正业,对孩子予以压抑和打击。在学校和家庭的两面夹击下,孩子的想象力越来越贫乏。

我们应该理解孩子,宽容地对待孩子。孩子天生就是爱想象的,他们对世界的了解远没有我们成人这么深入和宽泛,因此,面对一些事物时,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想象解决问题。而我们成人往往又喜欢拿我们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用我们认为是“正确”的做法来限定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因此,就出现了上述结果。其实,孩子的想象力是天生的,也许最开始他们的想法看起来有些“荒诞”,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孩子的这些想象能够得到鼓励,那么它就可能成为孩子的理想,最后转变为现实。其实很多发明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想象中诞生的。

因为有想象,爱迪生创造了电灯,生活由黑暗变为光明;因为有想象,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我们可以周游世界;因为有想象,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我们脱离了马车的不安稳;因为有想象,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让我们更加了解世界……如果莱特兄弟看到小鸟飞翔,不敢“异想天开”;如果瓦特看到沸腾的壶盖,不大胆想象;如果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没有求新求异的勇气,这一切的一切都将不可能。

所以,我们父母千万不要轻视想象的作用,不要认为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想象是不务正业。其实,想象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就是因为很多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帮助我们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我们行为的方向;想象还可以补充我们知识经验的缺陷,当我们无法直接认识某些事物时,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描述来想象出他们的样子,从而达到我们认识这一事物的目的。

一般来说,小学孩子的想象是以无意想象为主,想象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都不强,而且小学生的想象还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往往要依靠一些具体的事物形象来进行想象。比如,小学生想象猫时,他们想得更多的是猫的颜色,长长的胡须等这些比较直观的特点。到了中学阶段,孩子的想象就大不一样了,他们想得更多的是猫的一些比较抽象的、概括化的特点,如身形、利爪等这些猫科动物普遍存在的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这是因为中学阶段,孩子的知识比以前丰富了,思维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所以他们能够进行抽象的、概括化的想象,想象的逻辑性也增强。除此以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想象的随意性也明显减少,大多数的想象都变得有了目的和意义。也就是说,中学阶段的孩子空想的成分明显减少,他们想象的东西更加现实了。

如果在小学的时候,父母没有注意对孩子的想象力进行培养,那么中学阶段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限制。同样,如果在中学阶段,父母忽视甚至压制孩子想象力的发挥,那么孩子以后的成长也会受到影响。我们的社会是一个需要创意的社会。因此,在中学的时候,父母不要忽视对孩子想象力的培养,不要让孩子的思想变得僵化,不要让孩子的创意枯竭,而要让孩子乘着想象的翅膀腾飞。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头脑呆板、不敢想、只会机械模仿的孩子很难有所创造和作为。而那些敢想、多想、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的孩子,长大后更有可能有所创造和成就。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给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解决问题。当孩子的想象表现出新颖性、独创性时,要给予表扬,可以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孩子要那么想,而自己却是这样想的?同时,要养成孩子正确的想象习惯,不要让孩子养成空想的习惯。孩子喜欢幻想我们必须鼓励,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让孩子一直沉迷在幻想中,而要让孩子将幻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在幻想的指导下积极投身实践活动。

想象力是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如果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毫无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话,那么他在这个领域中也谈不上什么想象力。就好像一个绘画天才,如果他没有丝毫的绘画知识,他也不可能想象出好的绘画作品来。因此,要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需要首先让孩子有丰富的知识。平时要鼓励孩子多看书,多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多看一些具体形象的东西,比如实物模型,博物馆的展览等,以此来为孩子的想象积累表象材料。因为很多的想象都是建立在表象的基础上的,表象在很多时候会更有利于想象的发挥。

在鼓励孩子多看书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鼓励孩子多看一些文学艺术作品。文学艺术作品是大家公认的最具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孩子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也必定要跟着文学艺术大师的想象一起飞翔。随着接触机会的增多,孩子们慢慢也就能够进行模仿,最后进行独立想象,创造出新的成果来。

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引发孩子们无穷的遐想,变幻无穷的白云,绿茵茵的草地,动植物奇异的保护色……都是孩子们思考的焦点。父母经常带孩子出去走走,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想象,这些事物就会在孩子头脑中存储下来。一旦他们发现观察到的和学习到的东西不一致时,他们的好奇心就开始膨胀,就会开始想尽办法弄清楚答案。只要孩子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出来,孩子就有了探索的动力和想象的空间,想象的习惯慢慢就形成了。

6.???养孩子严密推理的习惯

有一位英国人设计了一种装置,特别吸引人,人们称之为“魔轮”。他在一个轮子的边缘上等距地安装12根活动短杆,杆两端分别套上一个重球。无论轮子转到什么位置,右边的各个重球总比左边的各个重球离轴心更远一些。他设想,右边更大的作用力会使轮子永不停息地旋转下去,至少要转到轮轴磨坏时为止。后来,达·芬奇也制造了个类似的装置。他设计时认为,右边的重球比左边的重球离轮心更远些,在两边不均衡的作用下也会使轮子转动不息。后来,这类设计方案越来越多,人们称之为“永动机”。当时有学识的和无学识的人都相信永动机是可能的。不久,伟大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被发现了。人们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的,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传递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能量守恒的转化定律有力地打击了认为物质运动可以随意创造和消灭的观点,并使永动机幻梦被彻底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