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习惯成就一生
3916600000043

第43章 培养孩子善于学习的好习惯(4)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张庆的成绩在不断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很大。这时,老师找他谈心。他才如从睡梦中初醒一般,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再也控制不住了,把这些日子积攒下来的苦闷,一股脑儿全倾诉给了老师。老师听了以后,笑着对他说:“现在,为了学习,为了班级,你要起带头作用,带动同学们一起积极回答问题,就像你从前一样,我支持你。”就在这一刻,张庆的心情真的无法形容,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迎着同学们的目光,勇敢地回答问题,再也不用胆怯了。

在课堂上积极地回答问题,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毕竟有时候会遇到很大的阻力,特别是同学们不理解和怀疑的目光。希望你能够克服困难,把这一好习惯坚持下去。

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口头交流。很多不爱回答问题的孩子,在家里也不喜欢说话。即使开口讲话,也吐字不清,或者说话声音过小。这主要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只要消除了怕生、怯阵的心理,声音自然会大起来的,关键是要增强自信心。父母应该鼓励他多开口说话,无论说什么,父母都应该表扬他,让他把心里话说完,千万不可以粗暴批评自己的孩子。

8.让孩子养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孩子只有不断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与发展,才能超越自我,创造自我,走向成功。

父母应怎样帮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呢?那就是努力帮助孩子认清学习的目的。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是每一个孩子都应当完成的任务。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老师只是承担着协助和支持的作用。父母所提出的任何一个要求,都必须是具体的,直到孩子明确知道怎么做,也就是说,父母所说的话要具有可操作性。否则总是提一些空洞的要求,如“好好学习”、“学习靠自觉”等,孩子听多了,就会产生腻烦心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孩子有时会产生“为父母学习、为别人学习”的念头,这是因为孩子没有进入动脑学习的境界,说专业一点儿,叫“没有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或者说“没有找到感觉”。所以,要真正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即让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

自觉主动地学习,是一种新概念学习理念,即孩子不用家长和老师督促、监视,就能积极主动地求知和学习。这是优秀少年的必备品质,是未来英才的独特表现。

自觉主动地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是未来世界对孩子的呼唤。自觉主动地学习,是孩子开掘自身潜能的最佳途径,是父母塑造创造型子女的必经之途。自觉主动地学习,是素质教育发达的美国和日本不约而同地提倡的一种家教理念。每一个父母都渴望孩子能积极主动地求知,自觉主动地学习;因为这既能把孩子塑造成独立探索的英才,也能使父母从教子纠缠中解脱出来。促使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需要家长更新家教的理念,遵循启发引导的教学原则,巧妙运用卓有成效的教子策略,需要父母坚决地摒弃一切陈腐不当的家教方法,更需要家长具备冷静的教子理智和匠心独具的教子智慧!家长至少应该在学习指导中做好以下几件事情:一是让孩子给父母讲题,做孩子的学生。如果孩子能讲出思考分析过程,就表明孩子已经用脑学习了,还可以鼓励孩子写出解题理由来。二是引导孩子依照书本上的例题编题。这是对所学知识的有意识地进行综合利用,也可以说是对所拥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运用。孩子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所做过的题目、积累的方法进行组合,就会形成学习上的创造活动。三是引导孩子有效复习。复习是站在新角度审视以往所学过的知识,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实现深入浅出。四是引导孩子用想象力理解知识。想象力是思维的翅膀,没有想象力的思维就像没有马达的机器。所谓想象力,实际上就是将知识形象化,在大脑中形成各种各样的图。

此外,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逻辑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

养成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至少有以下3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认真思考,可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找出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散乱的知识点联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这种思考,在初学一章一节时,显得不是那么重要,随着学习的深入,随着相关知识量的增加,这种思考显得越来越重要。比如初中代数,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的学习过程中,就应该进行“代数式与方程”、“方程与不等式”、“方程与等式”、“不等式与等式”等关系的思考。思考的过程,便是一个归纳整理的过程,通过思考可以加深理解,有利于充分消化吸收知识。二是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这是德国谚语,虽不是普遍真理,然而它却指出了值得注意的倾向。历史上有些重大错误,就是这两种倾向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在读书时,不论是业务知识还是思想观点,都能批判地吸收,正确的予以肯定、吸收,错误的加以否定、扬弃。三是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整个科学生涯中,始终信奉“怀疑一切”这句格言。正是凭这种“怀疑一切”的精神,爱因斯坦提出了划时代的“光量子”概念,创立了相对论。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读书善于思考。在研究古书时,发现诸家说法不一、相互矛盾之处甚多。他决定“采其精华”,“正其谬谈”,使之“是非有归”。经过深入实际考证研究,为1000多种药物重新作出了科学结论。

有一位教育家这样说:“教育就是教人去思维。”教育教人以知识。但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所以,孩子学习需要思考。

9.培养孩子自学的好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自学的好习惯,就可以使孩子具备努力驱动自己求知的动力,让他们自觉地、发自内心地去探求知识的宝库。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与求知将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它把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系统都联系起来了,它具有整合性的特征;求知是持续的,它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同时也是全面的,它向人们提供所需要的涉及生活和工作空间的各种知识,终身求知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来选择任何适合自己需求的知识来学习。求知与工作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而是两者相互交叉进行或同时进行,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是工作的一生,但一定是不断求知,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生活的一生。

从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看,最主要的获取方式是自我教育,而且取得了最好的??果,孩子的求知欲与能力培养也应参照这一方式,从自我学习开始。这一点在许多靠个人奋斗而成功的人身上已不断得到证实。要相信孩子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并促成他们在这方面的愿望。要尽量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其整个过程应该是打开孩子学习发动机的过程,它所引起的心智活动应该是孩子乐意接受的。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牛顿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大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爱因斯坦自学的努力。

给爱因斯坦的想象力加上翅膀的,要算是他的叔叔雅哥布。“叔叔,代数是什么?”有一天,爱因斯坦不知从哪儿听来“代数”这个名词,就去问叔叔。叔叔微笑着答道:“代数这个东西,可以说是懒鬼的算术了。

凡是不知道的东西,都叫做x,然后来找这个x。”多么奇妙的游戏!“x”,就是使他跃进知识大海的跳板。爱因斯坦从叔叔那儿学到了初步代数后,就一天到晚热衷于寻找x和y了。叔叔意外地感到,爱因斯坦对数学兴趣之浓厚超过任何冒险小说。

爱因斯坦从大人那里,接受了三方面的影响:父亲使他的生活有保障;母亲带他进入美妙的音乐世界,而替他打开科学殿堂之门的,就是叔叔雅哥布。音乐和科学后来成为塑造爱因斯坦伟大人格的3个支柱。

在小学里,爱因斯坦是唯一的犹太孩子。爱因斯坦一进学校,立即被取了两个绰号:一个是“老实人”,另一个是“无聊伯伯”。因为他还是那样的不爱说话、孤独,当其他的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爱因斯坦总是独自坐在校园的一角,静静地想事情。

有一天,叔叔这样问他:“爱因斯坦,你知道这个定理吗?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不知道。”爱因斯坦回答。

“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的对边(斜边)最长,这你是知道的吧。我们在3个边上,各做一个正方形。那么在斜边上所做的正方形的面积,必会等于其余两个正方形面积的和。……这是毕达哥拉斯发现的有名的定理。”“哦!”爱因斯坦惊叹了一声。然后,他便下了决心要去证明这个定理。

他想了3天,终于发现:利用一条垂线,就能证明这个定理。当时他高兴极了。爱因斯坦第一次体验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发现真理的特殊快乐。

从此以后,爱因斯坦便被几何学迷住了。到十四五岁时,由于自修,他已把当时在中学里还不曾教的高等数学——如解析几何、微积分等,完全学会了,在路易堡中学,爱因斯坦几乎成了小有名气的“数学专家”,教授代数学的老师,经常被爱因斯坦问得张口结舌。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在浓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在对“x”好奇心的引导下,激发了爱因斯坦孜孜不倦的自学精神,于是,爱因斯坦成为了一位超越了国籍和时代的历史人物,通过爱因斯坦的故事,父母在培养孩子自学习惯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到:一是让求知欲激发孩子的自学兴趣。求知欲是驱动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的动力本源,聪明的父母不是对孩子进行枯燥的说教和严厉的要求,而是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地激发孩子的求知欲,然后让孩子满腔热情地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家长要有一双能发现孩子追求知识的方向的慧眼,引导孩子通过主动的努力奋斗,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达尔文出于对昆虫的好奇,有一次看见3只甲虫,他只有两只手(一只手捉一只),于是就用嘴含一只。爱因斯坦的父亲给他买来一个小罗盘玩,小爱因斯坦拿到这个玩具,高兴极了,摆弄来摆弄去爱不释手。忽然他的眼睛被玻璃下面轻轻抖动的那根红色小针吸引住了。他把罗盘翻转过来,倒转过去,可罗盘下的那根小红针,老是指着原来的方向不变。他好奇地问父亲:“爸爸,这根小红针怎么老是不变方向呢?”父亲没有马上回答孩子的提问,而是对孩子说:“你再好好思考思考。”就这样,一个小罗盘唤起了这位未来科学家探索事物原委的好奇心。可见,求知欲具有神奇的效力,它能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