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点亮孩子成长的心灯
3917300000005

第5章 让孩子拥有强者的心态(4)

孩子升学就业,更离不开家长奔走操劳,走后门、拉关系,替孩子选学校、选专业、找工作,一包到底。等到孩子们长大成人,还要靠父母赞助、操办婚事、替他们抚养孙辈。有项调查,曾问及某校小学生:“遇到困难怎么办·”97%的小学生回答:“应找父母和老师。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其弱点暴露得更为明显。国内外评论几乎公认:中国学生考试成绩可以名列前茅,但是动手操作、实验能力则明显不足,”高分低能“--这就是他们的结论。着名科学家杨振宁曾在电视采访中说,研究科学的中国学生缺乏美国人的大无畏精神和自信。

中国学生会因为只知一半而不愿进一步去做,但美国凭着开拓精神,就能永往直前。他语重心长地指出:”中国学生要在科学界创出成就,就必须具有勇于尝试的冒险精神。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这就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精神和自主意识。如果你的孩子在要求自立上得到你的支持,“让他自己做”,他就会变得比较有能力,比较自信。

当这种自主意识形成习惯后,将成为他们一生中最有价值的资本。

有经验的家长多是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让孩子去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

--[法]凯瑟林·密特朗

2、我要自己做:呵护孩子的自立冲动

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去束缚孩子,更不要去替孩子做孩子自己要做的事。那样,只能适得其反,无意之间扼杀了孩子的自信和自立。

也许父母应该以孩子的方式看问题:孩子想自己穿袜子,他的双手很小但他的信心很大。当比他大些的人、比他能穿得更快更好的人、想为他穿袜子的人出现时,他的精力被分散了。

这样做推迟了孩子成熟的速度。孩子可能知道得并不确切--推迟意味着什么--只知道母亲要发脾气了。但是孩子想不到别的,孩子只想自己穿上袜子。孩子存在的惟一目的就集中在这一要求上。

但是父母将孩子的小手推开,帮孩子将袜子穿上。这些大手以往总是充满着爱和理解,但现在却相反。孩子并不认为那是援助,孩子只想反抗。

父母能有幸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是很令人兴奋的事情。他们能在日常生活小事中显示出他们的勇气,如穿鞋袜,扣扣子,争着开门,端盛着糖的碗。

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是什么东西给他们如此坚定的决心,让他们不屈不挠地坚持这种要求·

有人可能把孩子们的这种表现称为“反叛行为”或“顽固不化”.如果是这样,答案就太简单了。亚当和夏娃故意违反上帝的命令时,责怪他们堕落就行了。但是经验告诉父母,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相反,父母要相信孩子:“我要自己做”的强烈要求恰恰表明自立的冲动是上帝赋予的潜力--一个好的潜力。就好比亚当夏娃的堕落正好反衬了人类的光辉一样。

是的,我们每个人从降生到世上就有了缺点,但是,与生俱来的缺点并不能掩盖一个3岁小孩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努力。

--[捷克]蒙台利梭

3、自立的渴求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权力

当孩子的充满对独立生活的渴望时,他们性格中的阴暗面会随之变得明显起来。作为父母既要正确引导孩子对自立的渴望,又要积极控制孩子的反叛行为。

教育孩子们的许多问题源于我们有时将自立与反叛两种表现混为一谈,并对它们都采取同样的态度。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试试用新的办法。对孩子不耐烦时,做做深呼吸,在有所反应前,问问自己:孩子的行为是反叛性的、毁坏性的,还是想自立的表现·

因此,了解专家的意思,并尽可能忠实地遵循他们的建议,给自己一点自由的空间。在其间,你可以由于有时候过于繁忙、心烦意乱或劳累,而不必一定要使自己成为完美的父母。

当你开始考虑重要的开端时,你看事物就会有所不同了。你可能很渴望脱离旧的家长制而尝试一些比较适用的、能取得更多成果的方式。但是,在培养一些新的习惯时,你会发现自己常常会转回到旧的习惯上去。

作为父母,我们的工作是相当费神的,需要密切关注和迅速作出决定。当孩子用力跺脚时,我们得作出判断:这是叛逆的表现,还是意味着他表示“我要自己做·”

为什么在这么小的年纪就鼓励他们自立呢?能不能等到孩子稍大一些呢?答案当然是“不能等。”

思考一下孩子语言的敏感期,在孩子两岁的时候,这是很明显的。为了能够让孩子的语言得到适度的发展,那个孩子就必须有机会来听或是自己亲自来说。从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出来的孩子一般都掌握有大量的词汇,他们的语言也使人感到自然、舒服,但是如果孩子在一个语言贫乏的环境中被抚养长大,他们的语言技能就会相当有限,他们就得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学习以获得知识。

也许并不是那么明显,但影响重大。这段培养自立的敏感期开始于一个孩子的两岁生日后不久。当发现你所等待的线索时,这段时期将变得非常明显,你就能将叛逆和自立分得非常清楚。

你会发现,正像你已经学会看清的那样,孩子只通过自己有把握的技能来实现自己的独立。

他想要为自己做一些事情,就像自己穿衣脱衣这样的事。有时,一天要做好几件事,他总是在寻找一些新的挑战,比如爬到汽车座椅上上下下或把鸡蛋打破来做早餐。

这些确实是好事,是应当给予鼓励的好事,尽管它只意味着翻来覆去地把衣服叠来叠去,尽管它只意味着炒蛋中几片模糊、难以辨认的鸡蛋皮。稍后,将告诉你们一些方法,用这些方法,你可以让你的孩子们去试一试那些也许对你也不太容易的事情。

4、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主张,塑造独立个性

要允许和鼓励孩子有自己的主张,敢于表达自己的主张,这是培养孩子健全的心智而必不可缺的。一个没有自己主张的孩子,将来难以大有作为。

有一个心理学家作过一个分析和研究。他认为,当被问及“你要喝什么·”时,回答“我想喝咖啡,不想喝红茶”比回答“什么都可以”的人,将来在社会上更有作为。因为他遇事都能有自己的主张,而且敢于表明自己的主张。

既然鼓励和允许孩子表明自己的主张,就要对孩子的主张和要求有所交代。因为孩子终究是孩子。孩子无理的要求,常见的如看见别的同学暑假到外地去游览,因而也要求:“妈,我也要到洛杉矶游览。”或者看见别的同学有了什么新的东西,因而也吵着向父母要。这种要求没什么不正确。但是考虑到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大人的收入,即又可能是非份的。这时父母本可以向孩子讲清楚家庭的困难,无法满足。但是,有的父母认为一时间和孩子讲不清,或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愿多讲,常采用一种搪塞的态度:“以后再说!”或“以后再给你买!”

写《日本第一》这本着作的着名作家E、佛格尔分析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的原则之一是:“亲子之间要形成绝对的信任关系。”因此,为了维持这种彼此信任的关系,在类似情况下,不直接拒绝孩子的要求,而说“以后再考虑!”以此来避免和孩子对立,以免导致母子间感情破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避免冲突的好方法,但就养成孩子独立个性方面来说,则又不然。

因为父母的这种答复只是一个缓冲、一种搪塞,而并没有使孩子了解到自己要求有什么不妥。在这一点上,欧美国家则全然不同。他们不仅允许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要求,而且当孩子的意见和要求,他们认为不对和不妥时,就立即纠正,说明父母之所以不同意以及之所以不能满足和答应孩子要求的原因。这样,虽然偶然也会和孩子争辩几句,但是能使孩子明白道理,而对孩子的要求也有所交代。

从社会发展的整个趋势来看,我认为,为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父母应该向孩子说明孩子要求不合理以及不可能满足的原因。说明父母的收入,家庭不够富裕等实情。同时,也说明不去游览以及不买新的什么东西,对于他目前是否好好地读书这方面并没有什么影响。

--[法]拉罗什富科

5、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孩子的成长既需要父母的关爱,又要需要自己的努力,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对于中国父母而言,对孩子是事事代办有余,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足。

当你的孩子在自己做一件事时,时常密切关注他的下一步,给他以在独立中成长的机会。你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安全的方式满足这种需要。由此,也无须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说得过分清楚明白。

孩子通向独立的下一步努力也许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比如,当你进入厨房,发现你3岁的孩子正在倒一杯冰茶,你会采取什么做法呢?①尖叫。②出一身冷汗。③悄无声息以免他受到惊吓将水洒在地上,然后巧妙地将壶拿开。④快速祷告一下,然后微笑着鼓励:“噢,你要自己倒吗?要不要我帮忙·”

也要注意给你自己放松神经的机会。偶然试试(在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接受他遇到的挑战。放轻松点,泼洒冰茶并不是太了不得的事情。

从这种方式看:如果你明早醒来非常想去滑雪,你朋友绝不因为你会滑雪而泼你冷水,他们也不会等你直到你一切准备就绪。他们会给你指导和忠告,以增加你成功的机会。在你的兴趣减退前,他们会一直教你滑雪。如果你跌倒在地,他们不会将你的滑雪杖拿走,也不会为你造成的混乱而抱怨。相反,他们会教你怎样才显得不笨拙,并鼓励你再试一次。这就是成人之间互相教学的方法和过程。

当你的孩子下次试图干某事--给自己倒牛奶--而你认为他做不到时,想想这件事。有时,孩子不会做事的惟一原因是他根本没有机会去试一试。

牢记这一点:孩子与我们大人一样,也渴望成功。有时这样指点一下是很有帮助的:试试用另一只手托着壶底……倒在中间的那个玻璃杯里……当杯子满了时,赶快停下!然而,我们跑过去将壶拿掉将于事无补--这只是告诉孩子我们大人才是知道怎么做的人。

当然,有很多事情是不能让小孩亲自去做的,也不应该让他们自己做的。并且如果小孩子自己动手而让他们陷入险境,父母应该强调绝不让他们干了,并且敏捷地将孩子从困境中解救出来。除了这些情况,小孩子仍然可以很安全地为自己做很多事。

不幸的是,我们总是在能让他们自己干时说“不”.应该为孩子创造自己动手的可能性,鼓励他们自己去做。

要多花一些时间。有些事只要做慢一点就能成功。为人父母意味着总是提前5分钟将一切准备好。我们之所以忙忙碌碌,是因为我们经常做一些孩子已经能自己做的事情,比如说帮他们穿衣服。

当你的孩子要求自己做某事时,给他们一个机会。当你准备外出时,提前15分钟作准备。给孩子时间,让他们以自己知道的方式去作准备,让他知道你是尊重他的。这些投资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并没让你得到什么,但你会在以后的日子得到加倍的偿还。

如果我们特别关心自己的孩子,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做许多小事。当我告诉你,你两岁的孩子能将燕麦碗端到餐桌上,你会惊喜吗?你所要做的只是自己先做一遍。你细心的示范对他们来讲就是使他们的可能获得成功,有时甚至带给他们极大的满足。

示范时,用两只手端碗,行走时眼睛盯着碗,慢慢地走。夸张一下!如果你慢下来并集中注意力,你的孩子一定会模仿你。演示一下在坐下前怎样将碗放在桌上,将碗放在桌子中间远离边缘,以免碗掉下来。现在让孩子试一试,记住别让碗装得太满!

孩子们天生擅长模仿。让他们不要制造混乱的最好方法不是不让他们动手,而是在他们看着我们时夸张一下我们的动作,然后给机会让他们自己做。

可以试试本书所说的方法,只用一星期--示范时格外小心,给孩子自己做的机会,你将为你孩子的勇于接受挑战而惊奇。只要记住:如果孩子们勇于与困难做斗争,他们就能成功地将碗从厨房端到餐桌!

应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满足孩子自立的要求,让他意识到自己长大后的各种责任。

6、孩子能做的事,就大胆放手让他自己去做

父母对孩子处处不放心,一味地呵护帮助,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孩子上学时,有的父母总是千叮咛、万嘱咐,末了甚至还要补上一句:“等一等,让我看你的衣服扣扣好没有·书包里是否要带的东西都带了。”诚然,孩子,尤其是初上小学的孩子,上学时可能会遗忘了课本。教育孩子不要忘记携带需要的课本和文具是很重要,但是要想孩子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检查,亲自去做。而且,疏忽也是免不了的,偶尔也会有遗漏。但这不要紧,孩子在课堂上发现自己遗忘了课本或必要的文具,这次吃了亏,影响了听课,那么他下次就不会再忘记了。而且这种教训要比父母叮咛十遍深刻。如果父母一味地帮助孩子准备一切,孩子就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自己可以对一切不闻不问。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成功,也有失败和失误。而且通常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放手让孩子在他生活的小范围内自理,让他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如果从小,一切都由父母包办,孩子感到一切都可以依赖父母,形成一种“安全感”,那样反而容易出大事。

滑雪场里经常发生的骨折事故,大多发生在和缓的斜面,而不是在陡峻的斜面。建筑工人从脚手架上失足跌落的意外事件大多发生在接近地面的地方,而不是在高处。这些都是因为越是不大危险的地段,人们的安全感反而造成心理上的松弛和注意力的分散。所以经常让孩子处于依赖和安全感中,对孩子的成长反而不利。一旦父母有疏忽,或离开了父母,自己就会束手无策,时常出事。

不要干涉孩子零用钱的花法,这里还有一个培养孩子学会理财的问题。孩子口袋里有了零用钱,这就给孩子提出了一个怎样花的问题,它可以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念。现在有的小学里学生自己组织了学生银行。有的把钱积攒起来,买大东西;有的把钱资助困难同学。这些对孩子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7、让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锻炼自主能力

自立才能自主,自主才能主动。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才能充分展现出张扬个性和才华的生机与活力,成为真正的人。

现在不少家长在孩子培养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付出与得到往往不成正比。常听到家长这样说:“现在的孩子真是退化了!”为了他们,老师急病了,家长急疯了,惟独孩子不着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在于:孩子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那么,怎样鼓励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呢?

(1)给孩子一点自由,让他自己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