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点亮孩子成长的心灯
3917300000008

第8章 让孩子拥有强者的心态(7)

其次要着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比如:

①当孩子年龄幼小的,未懂得用闹钟时,要告诉孩子:“妈妈叫你起床时,只叫一次,如果你不起来,就让你迟到好了!”坚持只叫一次,让孩子自动自觉起来。

②当孩子年龄较大,便给他买一个闹钟,教他如何调剂使用,妈妈就不再叫他起来了。

③和孩子讨论每天早上起床、穿衣、梳洗、吃早点、乘车所需时间多少,而订出每早起来的时间,如果试验发现不够用或太充裕,才再作调整。

④父母引导孩子做好准备,订了起床时间,以后便让孩子自己控制,不要对此事再唠叨,采用静观方法,让孩子体验睡过头的结果。

(3)不爱吃饭

吃饭时间到了,小朱丽依旧坐在地上,玩着洋娃娃,妈妈怎么劝说都不听。

子女不爱吃饭,没法摄取充足营养,是最令父母担心的问题。偏偏没有几个孩子可以规规矩矩地坐在餐桌前吃完一顿饭。不少父母为了填饱孩子的肚子没少费心。

解决这个问题,父母应当尽量保持吃饭时轻松愉快的气氛,是增进孩子食欲的基本条件。孩子不想吃饭,不要强迫他们,妈妈的紧张心理,往往是影响小孩食欲的主要原因之一。孩子坚决拒吃时,不妨让他走开,孩子是不会让自己每一顿饭都饿着肚子的。父母只要坚决不让孩子吃零食,要他等下一顿饭才吃。比在饭桌上唠唠叨叨,令孩子讨厌吃饭来得好。

当然,还得追查一下令孩子厌食的原因,对症下药才好:

①吃饭应该是一个快乐的时光。幼小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指导,但不要给予过多的建议、提醒和催促,不要忙着给孩子喂饭和夹菜,这样正好令孩子知道饭桌上撒野是吸引父母注意的玩具之一。

②给孩子自己决定吃的量,由他自己使用碗筷和夹菜。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选择的自由,尝试各种食物。

③不要期望他们每一顿的食量都一样。成人也会因心情不同而吃多吃少,所以应该给予孩子同样权利。

④全家人吃完饭,将菜收拾起来,如果孩子不吃饭,却吵着要吃零食,父母可以温和的态度告诉他要等下一顿饭才可进食。否则孩子会有恃无恐。

⑤不要拿着饭碗到处迁就孩子,要让他们知道吃饭就得到饭桌上。饭桌上的规矩要遵守,但切勿把气氛搞得太严肃。

(4)偏食

偏食是孩子中一个普遍的现象,许多父母怕孩子摄取不到均衡营养而担心。

要改变孩子偏食的习惯,可以先从食物烹调方面入手,在花式、设计方面多作变化,改变孩子对该种食物的观感。

此外让孩子参与一些简单的烹调步骤,可增强他们对食物的喜好。

对于孩子在偏食上有了改进,父母应给予鼓励,但奖励不应太大,以免孩子有压力。

只要父母采取鼓励态度,耐心引导孩子,偏食的习惯是会得到改进的。

(5)不爱清洁

孩子不爱清洁,也是令父母头痛的问题。要改变孩子的坏毛病,父母不妨从自身做起。

孩子不爱清洁的原因,可能是父母没有给予充足的照顾,或父母本身的卫生习惯也没有做足,难怪孩子象一只“污糟猫”了。所以,父母本身爱清洁,从小给孩子一个清洁卫生的居住环境,替孩子装扮得干干净净。孩子一方面不爱被人称作“污糟猫”;另一方面自己也不能忍受脏兮兮的感觉。这样慢慢就会养成爱清洁的习惯了。

(6)不爱上学

上小学的孩子,大部分都曾经有不愿上学的情况出现。年幼的孩子,到了上学时间,会哭哭啼啼,嚷着不要上学。父母担心孩子拒绝上学会导致学业上追不上进度,又怀疑是否老师没有善待自己的孩子,往往感到束手无策!

孩子不爱上学的情况非常普遍,有的是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有的不喜欢某个老师,有的因为学习遇到困难而不愿上学。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不愿上学,往往借用威吓方法,这反而效果愈加恶化。对此,父母应该对孩子加以关怀和了解,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开始,日后拒绝上学的机会便减少。如果问题一旦发生了,责骂是无济于事的,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倾吐出心中挂虑,诱发他们说出心中话。但必须注意问话技巧,最好用婉转语气询问,以免孩子觉得父母在责备他。父母可以问:“学校小朋友友善吗?”“是不是功课有问题·”尽量诱导孩子发泄出心中忧虑,又觉得父母了解和支持他,拒绝上学的心理就会慢慢减低。

父母除了自己从孩子口中探问,亦要和老师多接触,了解孩子在校内情况,再对症下药。

(7)专注力不足

专注力不足是许多顽皮孩子的通病。他们精力充沛,爱东蹦西跳,东张西望。十分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上课时精力不集中,有的因为个性活跃,较难长时间坐着不动;有些孩子因为智力较高,在课堂上没有什么高难度的新鲜东西吸引他,以致无法专心上课。亦可能因为对学校环境仍未熟悉,产生不安而不能专心上课。

针对这些情况,父母可以有的放矢地寻求解决方法:

孩子做某件事情时,旁人最好不要骚扰,以培养他对事物的专注。

对容易分心的小孩,其学习场所必须固定和宁静,父母要避免在旁看电视或大声谈笑。

孩子的智力比同班同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其上课态度。如果父母发觉此情形,要和校方商量如何重新调配,以使孩子得以在最适合的环境下学习。

了解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让他在兴趣活动中培养对事物的专注力。

(8)说谎

父母发觉子女说谎,一定非常失望和愤怒。

那么,怎样纠正孩子说谎的行为呢?

父母往往向孩子灌输“不可说谎”的观念,并表示会原谅他的无心之失。但当孩子有犯错误而被责骂的经验时,这种矛盾的结果,致使孩子选择说谎途径。

此外,父母以身作则,坐言起行,做错了事亦会向对方道歉,包括对孩子说对不起,孩子也就学到勇于承认错误,接受合理惩罚的勇气了。

(9)饶舌

孩子呀呀学语的时候,最能逗人开心。随着语言技巧日渐成熟,开始在课堂上也吱吱喳喳,大人在打电话,孩子也在旁边喋喋不休,这种情况最令老师和家长头痛。

其实孩子爱说话绝不是过错,随着他们的语言能力日益增强,掌握一些社交技巧,也开始懂得交朋友了,爱说话也是十分正常的表现。但教育他们在适当时候和适当场所说话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图书馆、课堂上,或妈妈在讲电话,就不适宜讲话了。

如果孩子纯粹因为个性,或成长期间的因素而多说,父母倒不必担心,只要给予正确指导或惩罚,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不准打断成人的话题便可。但要注意的是,有些孩子由于得不到父母足够关心、照顾,会用多嘴的行动吸引父母的注意:例如大人们在谈话,孩子在旁骚扰,或由于家中没有人陪他们讲话而在课堂上拚命说。

遇上这种情况,父母该多抽空和孩子聊聊天,给他机会向自己倾诉、发泄,避免利用骚扰别人的方法引起父母注意,或留在课堂上发泄。

(10)脾气暴躁

孩子发起脾气来,喜欢大哭大闹,在地上撒野,令家长束手无策。父母为了节省时间,或一时心软,又或许正身处公共场所,为了保存颜面、仪表,便依了孩子的心意去做,这样往往助长孩子发脾气的习惯,而且孩子更学会如何控制父母。

无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孩子也有生气的权利,问题在于如何引导孩子去表达和发泄自己的情绪。每当孩子发脾气时,最好是先了解原因,加以合理处置,如发现孩子表达方式不对,应进行指正。

对于存心欺骗的孩子,父母首先想一想,是否因为自己管束过严,或管教方式不一致,令孩子采用说谎作为自我防卫的方法。

--[德]第斯多惠

6、孩子总是不听管教,先从父母身上找原因

孩子不听管教的表现很多,轻的表现为孩子对父母的管教不闻不理,重的表现为和父母顶嘴,严重的可能会发生激烈的言语冲突。

孩子不听管教的原因可能和下列几个因素有关:

(1)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

许多父母没有掌握好教育子女的度,要么松,要么严。松,导致放任自流,到后来管也管不了;严,则拳打脚踢,把孩子也培养成了小暴徒。报载,一对夫妇老来得子,结果娇生惯养,把孩子养成了一个老爷,好吃懒做不说,还动不动就打自己的父母。到最后,以杀人犯的结果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情。儿子做了错事,结果爸爸采用以往的教育办法让儿子下跪,承认错误,可是儿子也不知哪来的精神,跪下后再也不起来了,弄得父亲没有办法,只好在儿子跪了一天一夜之后给儿子跪下了,让儿子起来。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就较难以收拾,儿子不服管教是自然的,这个父亲只有求助于专家才能解决问题了。

应该说,孩子不听管教,大多是由父母导致的。下列管教方法是要避免的:

嘴忌碎。不要随意无目地的唠叨孩子。

手忌勤。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

爱怕溺。不要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欲望。

身怕歪。父母自己要给孩子树立言行的好榜样。

(2)孩子可能正专注于自己的活动

当孩子沉溺于自己的活动,如正在看一本小人书,正在玩有兴趣的游戏机……这时孩子可能就不听你的管教。

(3)父母的管教是合理的吗

有一个孩子都17岁了,军人出身的父亲仍拿他当幼儿来管束,不准他自己上街,不准他去同学家,怕做坏事,而那些不准恰恰又是孩子的社交所必需的,这种不合理的管教,必然引来不服管教的结果。

面对孩子的不服管教,我们要分清楚是本质问题,还是非本质问题。

本质的问题不服管教。例如孩子说谎屡教不改、做违法的事不听劝,那就借助多种方法或请教专家采取综合管教的办法管教。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利用表扬和惩罚相结合,、用惩罚和说服相结合的方法是有效的。对于年龄大的青少年,做了违法的事如果改不了,还是送交司法部门为好。免得事情越做越大,不可收拾,害子又害己。

非本质的不服管教。对于非本质的不服管教,处理起来要容易得多。

①引导孩子正确地表示不满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下发生过的不服管教行为的前因后果,找出恰当的处理办法。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要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不满。如下面这些表达句:

“妈妈,我一会去行吗?”

“爸爸,我对你有意见。”

“爸爸。你可以听听我们看法吗?”

“妈妈,你要求太严了。”

“爸爸,请让我考虑三分钟行吗?”

这些都是正确的表达不满的方式,要引导孩子使用这些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而不要用不闻、不理、顶嘴、发脾气等不良的方式来表达愿望。

②和孩子“约法三章”

a、采用哪些正确表达愿望的方式;

b、说明要尽量服从,否则自己说出正确的理由;

c、决定惩罚的方式与结果。

③适当放权

父母还要结合孩子的年龄、能力适当放权,要给孩子自由放飞的空间。线在你手中牵着,你怕什么呢?爱孩子,但要有一定的距离。

要求合理,方法不当,孩子不服管;如果要求就是不合理的话,孩子就更可能不服管了。孩子不服管教要多从父母身上找原因。

--[俄]杰普利茨卡娅

7、心理挫折:孩子产生攻击行为的根源

孩子受到挫折与打击时,必然会引起他们的消极情绪,而攻击行为就是这种消极情绪的发泄。因此,父母应教会孩子掌握正确排解自己沮丧的方法。

汉克·里奇是个小学生。他可是令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到头疼的“危险人物”.上课时,他常趁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时,拿圆珠笔使劲戳同桌同学的手指,痛得同桌同学大叫起来。结果可想而知。

汉克·里奇在班上学习成绩很落后,体育活动也很差劲,就是专门爱欺侮别人。上课喜欢做小动作,揪前排女生的头发,将废纸团扔到别人桌上,起立时故意将旁边同学的椅子拿开,好让同学坐下时摔跤出洋相,惹全班发笑,别人从自己身边路过时,装做不注意把脚伸出去伴倒别人。

老师说,很难在汉克·里奇身上找到什么优点,他惟一的嗜好就是欺侮比自己成绩好又打不过自己的同学。汉克·里奇的父母离异,他一直跟母亲住在一起。他母亲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管教他,他成绩不好就批评他不好好学习。许多事情都是由着他的性子来,所以他的攻击行为常常令人防不胜防。

打架骂人可以说是学生们用于解决彼此冲突的一种方式,几乎天天都有发生。在极度愤怒时,即使平时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孩子,也可能打骂他人,平时老实沉默、不爱说话的孩子,也可能会骂一些脏话。但这种在特殊情况下的过激行为与平日一贯的攻击行为是不同的。对于那种特殊的过激行为,我们不宜将它看得很严重,而一贯的攻击行为则要很严肃地对待。

为什么有些孩子身上容易出现攻击行为呢?

有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让两组儿童观看一间装有诱人玩具的房间,第一组儿童先隔着铁窗看,不允许马上进屋玩,从而引起了儿童的心理挫折。第二组儿童观看后马上可以进屋玩。

结果发现,第一组儿童在后来进屋时,有许多人故意损坏玩具,表现出发泄性攻击,而第二组儿童则能平静地玩玩具。

可见,心理挫折是导致攻击行为的直接原因。因为孩子的成长并不只是消极地适应周围和父母、老师的要求,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优点,寻求认同,希望得到关注,不知不觉地试图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成长的路子。

另外,当孩子的行为长期得不到关注时,他们会自发调整自己的行为,或者是变得消沉、软弱,或者是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大人注意和自我的满足。例如通过制造各种麻烦,以此引起父母的注意,通过攻击他人来表现自己的“强大”,以满足自己的追求成功的心理需求。许多孩子在欺侮他人之后都会感到自己有力量,受到学校批评也不以为然,甚至觉得自己的行为引起校方注意是件大好事,于是“屡教不改”.

一般来说,爱打架的学生大多学习成绩较差,又没有什么特殊才能。他们在学习和各项集体活动中屡受挫折,几乎不能得到表扬,因此容易产生攻击行为(当然还有些儿童会产生退缩行为,如害怕与人交往,寡言少语等)。前文所述的汉克·里奇就是一个典型,他将打架看成是自己的“特长”,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差,别人根本瞧不起自己,只有打架时才会引起同学、老师、家长的注意,使同伴惧怕,才能产生一种“成就”感。因此,如果不帮助这类孩子寻找到他们真正能获得成功的出路,只是一味地批评、威胁他们,则可能形成“挫折--攻击--不良心态的满足--再次挫折”的恶性循环。

与上例相反,有的家庭不是父母忽视孩子的成长,而是家长怕孩子,曾经有一位父母异常伤心地“控诉”自己的孩子,年满16岁的儿子脾气特别坏,拒不服从父母的任何要求和命令,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向父母发泄,常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向父母发火,又是摔杯子,又是踢家具,父母有苦说不出。

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发现,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提出过多、过细的要求,给予过多的责备和批评,不顾及孩子的反应,而且常常以消极的、羞辱的方式提出批评,势必招致孩子的不满和挫折感,受到孩子的抵抗乃至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