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放大孩子的优点
3917400000003

第3章 成功家长都是善于放大孩子优点的高手(2)

莹莹在初二下学期即将升入初三的关键时期,由于学习刻苦,劳累过度,不幸大病一场。这一病,就耽误了一个星期的课程,后来由于莹莹的坚持,仍参加了期中考试,但其中物理考得不怎么好,只考了60分。莹莹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为了不让妈妈过分为自己担心,她就把物理说成了75分。后来妈妈知道了这件事,非但没有责备孩子,而且还激励孩子说:“莹莹,这次生病,耽误了那么多天课,影响了考试,但考得还算不错。我原来准备不要你参加考试了呢,为的是避免考得不好影响你的情绪和学习的积极性,没想到你最薄弱的物理都考到了60分,真了不起,妈妈为你感到由衷的骄傲!”莹莹这时都感动得快要哭了,她说:“妈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迎头赶上,不辜负你的期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的中学时光匆匆而过,任莹莹以市一中所取考生前十名的优异成绩,一举成功。一道人生最狭窄的风浪险隘,就这样在母亲的激励下闯过了。

升入高中后,任莹莹学习成绩也很不错。高二下学期,莹莹由于化学成绩特别优异,参加了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竞赛结果终于揭晓了,任莹莹当时由于身体欠佳,发挥不理想,以5分之差屈居第三,只拿了个三等奖。莹莹是个倔强的女孩,也是一个不愿把悲伤写在脸上的孩子;成绩没达到她的理想,但她仍然强颜欢笑。俗话说: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任红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一个周六的晚上,任红霞把女儿叫到房间说:“莹莹,在这次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中,你作为一个高二的女孩子,居然获得了三等奖。这不光是你的光荣,也为你们学校争得了荣誉。我相信,你会在一年后的七月获得更大成功,一定能考上全国最好的大学,妈等着你的好消息。”

任红霞几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年后,莹莹果然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开始了人生的又一个旅程。

任莹莹上了北大以后,学习比以前更用功了,此时她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北大不是她的最终目标。莹莹上大三时,获得了校级学习优秀奖并被保送从大四开始读硕士研究生。当听到这个消息时,任红霞激动得立刻拿起电话,告诉正在外地出差的丈夫,与他共享这份快乐。

谁知事隔几天,任莹莹来电话说,她已放弃了这个保送权。

为什么?当时任红霞夫妇非常地不理解:能在北大读研究生,这是莘莘学子奋力追求而难以达到的目标,为什么莹莹放弃这样好的机会呢?当然任红霞也知道女儿想出国,这才是她梦寐以求的,但那毕竟是一种愿望,而现在才是真真切切的事实。但是任红霞夫妇向来支持莹莹自己的选择,不管怎样,现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支持孩子,鼓励孩子,让她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迈进。

然后,夫妇俩同女儿通了一次长途电话,向女儿明确表示:不管女儿走到哪儿,他们都永远支持她。

出国留学是桩非常麻烦的事,手续复杂,程序一环套一环,光是各种表格、证明就令人眼花缭乱。任红霞觉得,如果让莹莹能够独自把事情办下来,倒也是一次锻炼和提高。大学二年级一过,莹莹就开始为出国留学做准备,她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和网上查阅资料,熟悉程序,听有关的专场报告,一桩一桩地做出国留学所必须做的事情。

任莹莹在大二时过了北大的英语六级,然后报名参加了北京新东方语言学校专为出国留学开设的英语班。莹莹于1999年8月8日,即大三前的暑假中间按计划参加托福考试,成绩为640分;那次考试的最高分是645分。1999年12月29日参加GRE考试,莹莹又取得优异成绩。

这些成绩都很突出,为莹莹留学美国的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2月10日,莹莹收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4.父母的鼓励影响孩子的一生

当孩子想做某件事时,总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与支持。父母的一句鼓励,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日本心理学家宏泰智走访了很多出色的运动员,询问他们在运动生涯中什么对他们的影响最大。有95%的运动员认为,是父母给他的支持。宏泰智认为,孩子如果自我感觉良好,就容易成功;自尊可以激励孩子的潜能,让他们取得突出的成绩。

劳斯的教子方法虽然让人觉得简单,却能让他的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儿子,看你能不能同时拿起地上的玩具。好,拿起1个了,再拿下一个。又拿起了1个,好!太好了,哇,全都拿起来了,儿子,你太棒了!”

他马上给儿子鼓掌表示庆贺,然后一下把他搂到了自己的怀里。

有些人认为:“这全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有这样想法的家长错了,家长们应认识到,要想让孩子有良好的素质,就要从孩子的一点一滴做起。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自尊时,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断积累,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当父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和小伙们游泳比赛时,被小伙伴们远远地抛在了后面。此时,父母亲的确无法为孩子鼓掌表示庆贺,但父母如果说:“你反应比所有的小朋友都快,老师的哨子刚响,你就跃到了泳池。如果你以后再锻炼一下你的耐力,你就能超过所有的小朋友。”相信孩子一定会取得不小的进步。

父母如果对孩子的表现不断地评头论足,说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行,不久以后父母就会痛心地发现,孩子越来越消极,越来越胆小。

最糟糕的是,父母有时不但批评了孩子,还嘲弄了孩子。例如,“你脑袋里进水了,怎么这么笨!”“你脑子是木头做的,怎么就不会转个弯儿,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或者“就没见过你这么笨的人!”这样不断在孩子面前耳提面命他什么什么不行,那么久而久之以后,孩子自己在心里就会认为自己那方面真的不行。

家长应该知道:你总说孩子“笨”,孩子也会认定自己笨而放弃努力;你总夸孩子“聪明”,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聪明,而更努力去学习。

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日本作家佐藤爱子小时候并不怎么爱好文学,几乎从来不读文学书籍,她之所以对文学发生兴趣,完全源于他父亲看了她的信后,随口说了一句“这孩子写东西很好。”

佐藤爱子在书中这样回忆道:“这句话成了我的支柱。”

父亲的话鼓励了身处逆境的佐藤,让她发挥了才能,并成为了知名的作家,父亲随口的一句话改变了她的一生。

5.母亲的鼓励使儿子获得了成功

信心是孩子成长的动力,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信心,即使同一个孩子也不会总有信心,当家长用一种欣赏的态度,适时来一句激励的话语:“你一定行的!”孩子就会真的行。

“你一定行的!”这是威廉的母亲在儿子退缩时对儿子的肯定与鼓励,而正是由于母亲的肯定,使威廉不但勇于参加歌唱比赛,而且获了奖。

威廉的母亲桃丝总是不断鼓励孩子,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积极面对,相信自己一定行。

有一天,桃丝接到了儿子威廉就读的那所学校的通知。通知说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学校准备组织一次少儿歌唱比赛,并且希望得到家长们的支持。

因为那一段时间桃丝忙于一个研究课题,所以当时并没有重视这件事。所以,这件事被天天忙于工作的桃丝忘记了。

歌唱比赛的前一天,父亲吉姆十分兴奋地跑回了家。

“威廉,你准备好了吗?”吉姆一进门就问威廉。

“什么?准备什么?”威廉问道。

“歌唱比赛呀!”吉姆简直不相信威廉竟然把这么一件重要的事给忘了。

“哦,你说的是这个呀!我不想参加了。”威廉回答道。

“为什么?你唱得很好呀。况且,这是学校规定的,每个人都一定得参加。”吉姆不高兴地说。

“我认为那种比赛没什么意思,学校那里嘛,我请个病假就可以了。”威廉满不在意地说。

“你怎么说没意思,同学们都非常踊跃呢。”吉姆说道,“大家都在为这个比赛做准备,为什么你却不想参加呢?”

“因为我现在有一个难题。”威廉说:“我对生理学上的一个现象总是不太明白,书上也没有满意的讲解,我正在想办法弄明白它。”

“噢,天哪!就是为了那个呀!”吉姆简直不能理解威廉的想法,“你的难题留到以后解决也可以呀,歌唱比赛可是机会难得呀。”

听了两个人的对话,桃丝突然想起了那件事。

虽然像歌唱比赛这种事只是孩子们的课外活动,但桃丝认为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非常必要。所以,桃丝走到了两个人的身边。

“儿子,我认为你父亲的说法是十分正确的。生理学的问题虽然重要,但你完全可以以后再解决它。现在重要的是应该为参加歌唱比赛做准备呀。”桃丝对威廉说道。

“是吗?我原以为你也觉得这种事无关紧要呢。”威廉对桃丝说。

“为什么?你为什么这么说?”桃丝奇怪地问。

“你接到学校的通知,可是并没有重视它,这就表明你根本没把它放在心上。”儿子对桃丝说道。

“哦,那是因为母亲这段时间特别忙,把这件事给忘记了,可是这并不表明我不重视它呀。相反,我倒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桃丝说道。

“可是,明天就要开始比赛了,我一点也没准备,可能不行了吧。”儿子说道。

“是啊,这确实是让人头痛的事。”桃丝为自己的粗心而后悔,“不过这也没什么,如果我们现在就开始准备,我认为还来得及。你一定行的。”

说完,桃丝就帮着儿子找资料,选曲目,并且用钢琴给他伴奏。

因为儿子在这以前一点也没有准备,因此这时候显得比较吃力。

“母亲,我想是不行了。咱们干脆别练了,好不好?”这时候,威廉想退缩了。

“为什么呢?为什么不练下去了?母亲都没有觉得失望,你怎么能失望呢?”桃丝劝儿子坚持下去。

“可是万一明天唱不好,那多丢人呀!”儿子十分沮丧地说道。

“怎么会呢?你的基础本来就很好,只不过现在有点生疏了,我觉得再练一会儿就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了,你以前唱得不是非常棒吗?”桃丝耐心地开导儿子。

“可是如果我拿不到名次,他们会笑话我的,他们会说我根本就不行。”儿子说道。

“你唱歌唱得非常好,这是每一个了解你的人都知道的事,他们不会仅仅因为你的一次失败而妄下结论的。”桃丝极力劝儿子不要陷入不健康的心态中。

听桃丝这么说,儿子打消了放弃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了起来。

第二天,学校洋溢着欢乐的节日的气氛,歌唱比赛开始了。

当报幕员报出了威廉·吉姆名字的时候,他有点紧张了。

他看着坐在旁边的桃丝,一言不发地盯着母亲,显得十分为难。他的目光仿佛是在请求母亲的帮助。

这时候,桃丝悄悄地对儿子说:“别紧张,你是最棒的,尽情地去表现你自己吧!”

结果,威廉在那次歌唱比赛中得了二等奖。

正是由于桃丝的不断鼓励,使对唱歌感到自卑的儿子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