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放大孩子的优点
3917400000007

第7章 肯定孩子的每一个长处(1)

1.拥有一双爱的眼睛,才能发现孩子的优点

“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父母心中充满对孩子的爱,以一双爱的眼睛去欣赏孩子,就会发现孩子更多的优点。

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

成人拥有爱的眼睛,才能发现“棒”的孩子,如同“情人眼里出西施”。

卢勤说:“我有一双爱的眼睛,5分钟之内就能发现孩子跟别人不同的地方,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的长处。这是我的习惯。我始终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他们身上有很多‘棒’的地方,只是有的没被别人发现,如果能被发现,他们的表现比谁都不差。”

一次,卢勤到无锡市沁园小学,在那里成立“知心家庭学校”。

那天,她走进多功能厅,面对几百名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依次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忽然,一个高个子男孩从后排挤到台前,满脸不高兴,气呼呼地问道:“他们给我起了好多外号,都特难听。”

“什么外号?说说看!”

“我眼睛小,他们叫我小眯缝眼;我做俯卧撑起不来,他们就叫我软骨病!我很生气!”男孩的脸涨得通红,大口喘气。

卢勤笑着看着他生气的样子,却发现了他的嗓门很大,而且音色很好。马上对他说:“你的声音很洪亮,唱歌一定不错吧?”

“算你说对了,我是合唱队的领唱!”男孩得意地说。

“你叫什么名字?”卢勤提高声音问道。

“顾欣坚。”孩子的声音更大。

“好,我也给你起个外号怎么样?”

男孩瞪大眼睛,诧异地说不出话来。但卢勤从他的目光可以读懂他的反应:“你怎么也给我起外号?”

“就叫你顾大歌唱家,怎么样?”

“好,好,这个外号好!”男孩乐得一个劲儿地点头。

卢勤对台下的同学们说:现在请“顾大歌唱家”给我们唱两句吧!如果你们认为他像歌唱家,就使劲儿鼓掌;如果觉得他不像,就小声鼓掌。

顾欣坚亮开嗓门唱了两句,引来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卢勤又说:“请大家再跟我配合一下,咱们一起鼓掌一起说:‘棒,棒,棒,你真棒!顾大歌唱家你真棒!耶——!’”

家长和孩子便齐声喊道:“棒,棒,棒,你真棒,顾大歌唱家你真棒!耶——!”

我们的“顾大歌唱家”在一片赞扬声里兴奋不已,脸上绽放着自豪、骄傲。

散会后,卢勤对校长说,请您再配合一下,星期一的全校升旗仪式上,您让顾欣坚再当众唱首歌。唱完后,您再领着大家一起说:“棒,棒,棒,你真棒,顾大歌唱家你真棒!耶!”这样的做法,叫“形象再塑”。

后来,卢勤再次见到顾欣坚学校的辅导员,第一句话就问:

“这么长时间了,咱们那位‘顾大歌唱家’怎么样了?”

辅导员告诉她,顾欣坚现在可神气了,走到哪儿都挺胸昂头的。没人再叫他“小眯缝眼”了,都亲切地叫他“顾大歌唱家”呢。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家长随时随地都应该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最终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很棒。

孩子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你爱他、喜欢他,他通过你的眼神就能感受得到,一旦他接受了你爱的信息,你说什么他都能听到心里去。

成人爱的眼神,来自爱的发现。所以,爱的关键就在于发现。

有个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上课听讲的时候却特别爱举手。有时老师的问题还没提完,他的手就举起来了。可老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又回答不上来。课后,老师找他谈话,问他“你不会,为什么还要举手呢?”

这个男孩坦白地说:“同学们都笑我,说我成绩不好,说我笨。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我就举手,想表现表现。可是,我真的不会。”

学生的坦诚让老师很感动。于是,他和这位学生订了个“君子协议”:“以后老师再提问的时候,遇到你真的会回答的问题,就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记住了吗?别举错了。”

学生点点头回答:“记住了。”

老师心里有了底,再上课提问的时候,任凭男孩的右手举得再高,老师也视而不见;但他一举左手,就马上叫他回答。

果然学生回答得不错。老师便表扬这位学生很“棒”,同学们也对他刮目相看。从此,这位学生的学习大有起色。

这位老师透过“爱举手”这一现象,看到孩子要求上进的积极性。如果老师没有爱的眼睛,想必会认为这个孩子是“捣乱”,如果再没好气地训斥几句“捣什么乱”。那么这个孩子就再也没有勇气站起来了。

孩子有许多优点、长处常常被埋没、被忽略。

北京前门小学钱红石校长有一句名言:“只要看重您的孩子,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重视孩子,就是最富有力量的爱。

只要父母有一双爱的眼睛,用心去欣赏孩子,就能发现孩子的许多优点。

2.要抓住孩子身上的三个“点”

父母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在发现孩子的优点时,父母应注意发现孩子的不同点、闪光点和动情点。

有很多父母,总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像个蠢材;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有这样的心理,他们永远不会主动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的地方。

那么,怎样才能发现孩子的优点呢?

(1)发现不同点

就像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世间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父母的责任就是发现自己孩子的“不同”。

爱迪生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发明家,正因为他有一位善于发现他优点的伟大母亲。

爱迪生上小学时,学校买来了新教具,他很好奇,全给拆了,又装不回去,气得老师请来了他的妈妈。老师对爱迪生的妈妈说:“你的儿子太爱拆东西了,你要让他改改这个毛病!”

“老师,我看你不对哟!我观察儿子很久了,他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欢拆东西,你叫他改掉这一点,那我儿子不就跟别人一样了吗?”爱迪生的妈妈是那么相信这是儿子最大的优点。

喜欢拆东西,实际上就是好奇心强,是智商开发的动力。正是受到妈妈的鼓励,爱迪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终于成为20世纪对人类贡献最大的科学家之一。可以说,没有爱迪生的母亲,就没有爱迪生的成功,是她发现了儿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发现了儿子的才能,也保护了儿子珍贵的好奇心。

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个不同点也许就是他最行的地方。我们现在教育的误区是,把孩子培养成一筒“筷子”,戳齐了就满足了。

这样做培养不出人才,更培养不出天才。

(2)发现闪光点

孩子天天在长大,天天在进步。父母要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去发现他,特别要善于发现后进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北京有个叫张晨的男孩,在一所寄宿制学校里读书。他很贪玩,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很差。他的父亲经常气急败坏地抽打孩子。

这一天,同学们的小报制作好了,特意请卢勤去当评委。她想,老师肯定让我评出一、二、三等奖,那评不上的孩子怎么办呢?她便带了45张“知心卡”,准备送给所有参加这项活动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奖励”。

发完了一、二、三等奖,卢勤说:“我觉得所有的同学都画得很好,都可以得奖。我带来了45张奖状!”同学们高兴得鼓起掌来。

“谁来代表领奖啊?是不是请一个进步最大的同学?”

“张晨!”孩子们齐声喊着同一个名字。

张晨站起来,调皮地走到讲台前。

接过奖状,他没有马上走,凑到卢勤耳边悄悄说:“留下吃饭吧。”

她一看表,6点多了,便同意了。

张晨高兴地对老师和同学大声宣布:“知心姐姐同意留下吃饭了!”

吃饭的时候,孩子们跟卢勤说起了心里话。

张晨说:“唉,我爸不容易呀,每次开家长会都第一个来。有一次老师说:‘你边儿上等着吧,待会儿再收拾你。’等别的家长都走了,老师就开始向我爸告状。我爸当着老师的面又踢我又打我,表示他跟老师是一头儿的。”

张晨叹了口气又说:“唉,我也不容易呀!我一岁半就上全托了,六岁上小学又是寄宿制学校。”

卢勤听了,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吃过饭,孩子们恳求她说:“您先别走了,再到我们班去坐坐吧!今晚是圣诞夜呀!”她又一次同意了。

在教室里,卢勤给他们讲了“快乐人生三句话”:“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她告诉孩子们:“你们的爸爸妈妈以后不会再打你们了,但你们要出息一点儿,不打你们就表现得更好。如果你们进步了,有什么愿望吗?”

“我想上电视!”张晨脱口而出。

“好!只要你考试能够及格,我保证让你实现这个愿望!”因为张晨成绩始终“红灯高挂”,门门不及格,卢勤向他提出了这个要求,并且跟他“拉了钩”。

考试前,卢勤给校长打电话:“请转告张晨,别忘了跟知心姐姐的约定!”张晨这孩子还真争气,考试的两门功课都及格了,而且还有一门得了80多分。

这时,北京电视台要给卢勤拍电视片,本来她不想拍,但一想到跟张晨的约定,就马上同意了:“走,跟我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