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哈佛家教(精华读本)
3918100000011

第11章 切实提高孩子的观察力(1)

观察力是孩子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基本能力,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基础。观察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和智力水平的高低。

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的必需能力。同时,观察也是智慧的眼睛,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谈不上智慧,更谈不上成长。

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谈到成才时说:“观察、观察、再观察。”因此,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就是为提升孩子的智能及未来成才打下基础。

哈佛家教格言:

观察是智慧的重要源泉,是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

提高观察能力是提升孩子智能的必备基础。

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金钥匙。

大凡有所树建的智者,一定都是观察能力很强的人。

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是掌握知识的重要前提,也是学习的必要技能和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的重要技能。

哈佛家教理念

1.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思维的起点

观察是利用各种器官如眼睛、耳朵、舌头、皮肤等对客观事物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的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直接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方式。

观察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力的基础,也是思维的起点,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智力来说,“思维是核心,创造是目的,观察是入门”。

大凡优秀的人都是观察力很强的人。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说到写作经验时也说:“第一须观察”。

为什么观察能力如此重要呢?

(1)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源泉

人的智力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一个人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的精神世界就很贫乏,智力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美国心理学研究证明:“在缺少日常刺激,感觉起作用的机会很少的环境下生活的儿童,在认识的内容上苍白无力,而且注意力涣散,易受暗示,缺乏学习能力。”俄国心理学家也指出:“仅仅阻断触觉刺激,也会使被试者智力迟钝,手指灵活性下降,感情容易冲动,并出现离奇古怪的思维。”既然缺乏一般的感知就会使智力活动受到如此明显的不良影响,那么,缺乏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对智力活动的消极影响就更大了。大量的事实也表明,观察能力是一个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能力。

(2)观察力是掌握知识、搞好学习的重要条件

要学好理、化、生物等自然科学,只有在自然条件下或在实验室中,认真地观察各种具体事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才能认识它们的外部形态、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特性。

在语文识字方面,两个字的字形、写法只有细微差别,观察力较强的儿童就能看出来,观察力较差的儿童则常常把它们认错或写错。在写作时,如果某学生的观察力较强,就可以抓住现实生活中的大量素材,感到有东西可写,对人物、景物、事物的描写就细微、深入、具体、生动;反之,观察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感到无从可写,写不具体,或就事论事,空洞干巴。总之,要学好各门功课,都必须具有相当的观察能力。

(3)观察力是形成技能的必要条件

观察力是形成劳动技能、绘画技能、写作技能、阅读技能和实验技能的必要条件。任何技能的训练,受训练者都需要随时观察自己的动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只有不断巩固正确的动作,纠正不正确的动作,才能掌握良好的技能。

(4)观察力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

孩子未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有较强的观察力,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人,都因具有突出的观察力而著称于世。

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就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辞辛苦、深入实际、仔细全面地进行观察的结果;生物学家、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更是一位以观察精细而闻名的科学家。有一次他发现许多昆虫聚在一种特别的植物叶子里,而植物受到刺激后分泌出一种液体把昆虫消化掉,他仔细观察这奇妙的现象并经过16年的研究,写出了《论食虫植物》这一创世之作,在生物学上作出了又一杰出贡献。

(5)观察力是智力超群发展的基础

美国卫生教育福利部的天才办公室曾为家长提供了一份有价值的材料,这份材料列举那些聪明过人的孩子(美国称其为“天赋儿童”)的某些典型行为,其中指出:善于观察、非常好奇是天赋儿童的突出特点。

一般说来,智力超群孩子不仅观察仔细,而且观察的精确性、计划性及观察的速度也明显优于平常儿童。中国超常儿童追踪研究协作组织对部分超常儿童进行“找出相同圆形”和“找出不同圆形”的测试,结果,超常儿童不仅成绩优于比他们年龄大的儿童,而且在观察的速度和方式上也明显优于他们。

为了孩子将来能成为优秀的人才,就必须对之进行观察力培养。科学家需要在实验室进行细心的观察;医生对病人的望、闻、问、切都是观察;警察破案需要细致观察;农民要观察庄稼;工人需要观察产品;商人需要观察商品。总之,无论孩子将来干什么,都需要有较强的观察力,为了孩子成才,必须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2.培养观察力,使孩子拥有一双慧眼

由于观察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对他们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文学家欧阳修得到一幅古画,画面内容是一丛牡丹花下卧着一只猫,十分逼真。但是欧阳修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就去问宰相吴正肃。吴正肃一看到画就说:“这是‘正午牡丹’。”欧阳修反问说:“何以见得?”吴正肃回答说:“画上的牡丹,花瓣色泽浓艳而干燥,正是中午牡丹的样子。花下猫的眼睛眯成一条线,正是中午猫的形象。如果是清晨,牡丹的花瓣应该是收缩而湿润,猫的眼睛也应该是圆的……”。欧阳修听后恍然大悟,十分佩服。

那么,吴正肃的判断为什么如此准确呢?主要原因是他对牡丹花一天的变化及猫的眼睛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情况,作过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因而对它们有了整体、准确的知觉。这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形式就是观察。

“观察”和我们平时所说的“看”不是一回事。“看”有的是有目的的,有的是无目的的。而“观察”则是有目的的看,带有一定的研究性质。例如,一个学生看到树叶上有一条小毛虫在爬,这种看不叫观察,如果他一边看,一边分析毛虫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有几条腿?怎么行走的?这才叫观察。

善于准确、全面、深入地感知事物特征的能力,是人类认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程度、水平往往与这种能力的好坏有很大关系。人们常说的“独具慧眼”、“见微知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等,讲的都是有关观察力的。

一般来讲,大多数孩子都有粗心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们平时多作引导和指导,特别是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从而养成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

精彩故事中的家教启迪

1.不要忽视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医学教授怎样让学生尝尿液

【精彩小故事】

一位医学教授,带一群临床实习的医学院的学生,到一个糖尿病患者的床前讲糖尿病的症状。为了让同学们明白仔细观察在科学工作中的重要性,讲完后,只见他用手指蘸着病人的尿液,然后伸到嘴边用舌头舔手指。他要求学生们也必须照着去做,还要回答:糖尿病人的尿液是什么味道?众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好皱着眉头,极不情愿又无可奈何地伸出指头,沾一点尿液尝。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尿液是甜的。”这位教授听后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笑罢对他们说:“我教你们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让你们学会仔细观察世界上一切事物。

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我是用食指蘸的尿液,舔的却是大拇指吗?”大家的脸刷地全红了。

【对爸爸妈妈的启迪】

观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谈不上聪明,更谈不上成才。但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没有把观察力的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上。这样做的弊病就是抑制了孩子思考能力的提高。

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培养孩子观察的习惯,是提升孩子智力的有效途径。

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细心专注、一丝不苟,上述案例中学生尝尿的故事,就说明了大多数人的观察能力相对偏低。因此,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略对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

2.给孩子一双能观善察的慧眼——居里夫人通过实验培养女儿的观察力

【精彩小故事】

居里夫人特别注意培养女儿小伊伦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精神,她采取的方式是让小伊伦做实验。

有一次,居里夫人做果冻给女儿看。伊伦发现果冻不是固体,而是黏糊糊的东西,跟她平常吃的不一样,就问妈妈果冻是怎么冻起来的。居里夫人就将分子运动和热传递的关系通俗明了地解释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