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哈佛家教(精华读本)
3918100000012

第12章 切实提高孩子的观察力(2)

接着,居里夫人问伊伦一个小问题,就是一杯凉水和一杯热水,哪杯会先结冰。于是,小伊伦开始做这个实验,知道了冷水先结冰。居里夫人又让她去仔细观察结冰的杯子,结果小伊伦发现,原来与杯口平的水结冰后,冰面竟高出了杯口。居里夫人趁机告诉伊伦,因为冰的比重比水小,所以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

通过观察两个小小的现象,小伊伦学到了很多知识。

【对爸爸妈妈的启迪】

儿童在观察中往往目的不明确,喜欢凭自己的兴趣,观察那些使自己好奇的地方。因此,要培养孩子较强的观察力,父母必须要有目的地引导儿童去观察。在观察之前,要告诉他们观察任务,尤其要让他们去注意观察易疏忽的地方。儿童在观察中的所得越来越多,他们的观察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父母还一定要循循善诱,以身作则,特别是要在生活中,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让孩子仔细观察,因为这是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有效方法。

3.呵护孩子的观察兴趣——“我知道血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了”

【精彩小故事】

一天,正坐着默默思考的小芭芭拉突然看见母亲端了满满一盘草莓从她面前经过。禁不住食物诱惑的芭芭拉跟着母亲进了厨房。母亲把草莓洗干净后,取了一块洁净的纱布将一部分草莓包了起来,用手使劲一挤,红红的草莓汁从她的手指间流了出来。一直在旁边等着吃草莓的小芭芭拉看到这种景象,突然大叫:

“妈妈,我知道血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了。”

专心干活的妈妈有些莫名其妙地问:“你说什么?”

芭芭拉又大声地向母亲宣布一遍她的“重大发现”。

母亲愣了一下,随即大笑起来。虽然芭芭拉的发现是错的,但母亲还是非常高兴地夸奖了她,并向爸爸报喜。

父母对芭芭拉成长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智慧火花给予了最细心的呵护,就连芭芭拉不想上学了,他们也支持。父亲还明确地告诉老师不得向芭芭拉布置家庭作业。因为一天6小时呆在学校就已经够多了,应该多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玩。父母希望孩子学到的是方法,提高的是素质,而不是背熟了多少知识。

因此,当同学们都在按部就班地接受老师和课本上的现成知识的时候,芭芭拉却请求老师让她自己去寻找答案,而她果然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到了一系列正确答案。

尝到观察乐趣的芭芭拉喜不自禁地说:“那真是一种快乐啊,整个寻找答案的过程都充满了快乐。”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在1983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对爸爸妈妈的启迪】

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的前提。人们要认识一个事物,总是从观察开始。

有了观察,才开始有了注意、记忆、想像、思维乃至创新。没有良好的观察力,思维就会因缺少材料而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在家教中,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浓厚的观察兴趣,引导他们独立观察和对之进行良好的观察力培训。前苏联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在青少年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在自然奥秘面前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能抓住他们的心,促使他们进一步寻找、体会观察的乐趣。同时,要引导他们养成有目的、有计划观察的习惯,教给他们良好的观察方法,使他们学会完整地、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技巧。

4.开发孩子的观察潜能——玛丽亚父亲培养女儿细心观察的能力

【精彩小故事】

玛丽娅的父亲期望女儿成为家族的第七代大学教授。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父亲非常注重培养女儿对科学的兴趣,经常带她出去进行“科学散步”。他们一起欣赏破晓的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一起观察夕阳的余晖在西边渐渐散尽,一起遥望当空的皓月静静地照亮大地。当罕见的日食或月食来临时,父亲就会带玛丽娅一起观察难得一见的天象。当然,如果是日食的话,父亲绝对不会忘记为女儿做一副黑色眼镜,以保护她的眼睛。

父亲的努力不仅使玛丽娅对美丽的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还大大提高了玛丽娅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

还是在母亲举行的一次宴会上,玛丽娅发现一个老仆人给客人们端茶时双手克制不住地颤抖,使得光滑的茶碗在碟子中也跟着不住地颤动,后来竟洒出了一部分水在托盘里,非常奇怪的是,茶碗却不动了。小玛丽娅兴奋极了,她马上去厨房里实验起来,结果她发现:在茶碗和碟之间洒点水,茶碗就不会滑动了。她的实验成功了,她兴奋地叫起来:

“爸爸,快来,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还没等她讲完,爸爸已经夺下她的茶碗,然后将玛丽娅高举过头顶,一起把她举到了客厅,对着惊愕的客人们说:

“瞧,她就是戈佩特家的第七代大学教授。”

正是这种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使得后来的玛丽娅注意到质子数的一组神秘数字,便由此展开研究,发现了原子核的壳层结构,从而荣获了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爸爸妈妈的启迪】

对于孩子来说,观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对于科学家来说,观察是科学发现的开始。这说明人的主要知识都来自于观察。

不要认为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很简单,觉得只要及时合理地引导和时行精心训练就能做到。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聪明的父母应该首先对孩子观察力的潜能有所发现,此后才能谈到特别的刻意开发、培养,才能及时合理地引导及精心地训练。如果孩子不具有较强观察力的潜能,我们特别刻意地进行训练培养,即使有所成就也会收效甚微,同时还会影响其他才能品质的开发与训练培养。这一点父母不可不知,应该引起重视才是。

5.观察时要把握观察对象的特点——布宁与高尔基的观察比赛

【精彩小故事】

高尔基有一次和两个作家到那不勒斯的一家饭店就餐,坐定之后,他建议来一次观察比赛。大家约定对新进来的一位顾客进行瞬间观察,然后分别说一说观察所得的印象,看谁说得最准确、最细致。不一会儿,一位顾客推门而入。高尔基凝神注视了一下后,很快就掌握了他的主要特征:脸色苍白,身穿灰色衣服,一双手细长而且发红。作家安德列耶夫看得十分马虎,连衣服的颜色也没说对。而另一作家布宁却观察得十分准确、细致,不仅看到他身穿灰色衣服,而且看到他戴着一条带小花的领带;不仅看到他双手细长且发红,还看到他小指的指甲不正常。他还根据此人的举止、神色,判断此人可能是个骗子。大家向饭店的主人一打听,结果竟不出布宁所料。

【对爸爸妈妈的启迪】

为什么布宁观察得这么细、这么准,连高尔基也深感佩服呢?就因为他在凝神观察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积极的思维,对观察对象进行了敏锐的分析、比较与判断。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间万物也都有不同于他物的独特特征。所以要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我们就要培养他们努力发现此事物不同于它事物的地方。

观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环节,是人的智力活动的源泉。

正如美国作家伯特罗所说:“真理存在于生活之中,并且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认识。”所以我们应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并教会孩子科学而正确的观察方法。

6.坚持持久的观察练习——法布尔发现雌蛾气味的秘密

【精彩小故事】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有一次在森林中得到了一只很大的蛹,带回家不多久,蛹孵化成了一只雌蛾。当天夜里,雄蛾们就从很远的森林里飞来,撞得窗玻璃作响。

法布尔想,雄蛾从几千米外的森林里飞来,一定是受到雌蛾的某种引诱。他很想知道雌蛾是用什么办法传递自己信息的,雄蛾又是怎么找到雌蛾的。于是,法布尔开始了多角度的观察。他先用纸把雌蛾挡了起来,雄蛾虽然看不到雌蛾,但还是很快找到了它。这说明雄蛾不是靠眼睛发现雌蛾的。

接着,法布尔又把雌蛾用玻璃罩罩起来,雄蛾看得见雌蛾,但是闻不到雌蛾的气味。结果,雄蛾显得茫然而无动于衷,不知道雌蛾在哪里。

法布尔又把一些干净的棉花在雌蛾身上擦了一下,雄蛾们马上聚到棉花上,好像棉花就是雌蛾一样。

通过这些观察,法布尔得出结论,雄蛾是靠雌蛾发出的气味而找到它的踪迹的。这种气味就是昆虫的性信息。

【对爸爸妈妈的启迪】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得依靠持之以恒的锻炼,观察力的养成与发展也是如此。在家里,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作一些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练习,例如:让孩子描绘寒冷的景象,但不得用“冷”、“冻”、“凉”之类的形容词;乍暖还寒时候,让孩子到公园里或田野中去寻觅春的信息;描绘一个大家熟悉的人,看谁写描述最像……实践证明,这些练习都可以使孩子的观察力不断提高,并由“眼亮”而导致“心明”,使智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经常有意识地带孩子去生活中和大自然中进行观察练习,逐渐养成他们细致、深入、准确地观察事物的习惯。

观察要有意识地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避免片面和假象,获得比较真实、全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