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哈佛家教(精华读本)
3918100000020

第20章 让孩子尽早接受艺术的熏陶(3)

6.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安妮的父母让孩子在玩中学绘画

【精彩小故事】

在英国伦敦的一家幼儿园内,有个叫安妮的孩子绘画非常出名。年仅5岁的安妮已经画了近千幅各种各样的画,并成功地举办了7次个人画展。

安妮的父亲史密斯说:我们教育安妮成功的方法就是让她在玩中画。

自安妮1周岁起,在宽阔的马路旁、雪白的墙壁上、住房的门上,凡是有安妮玩耍与嬉戏的地方,都可以欣赏到她的“即兴之作”。

安妮的绘画兴趣通常和玩分不开。玩的时间长了,安妮就产生了画出自己玩耍内容的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求知的动力,就会用极大的劲头与信心去钻研与获取,是玩牵引着安妮走入了绘画的大门。

早在安妮处于幼儿阶段,手腕骨与指骨还比较娇弱、动作还不够协调、也不够稳定准确时,只要史密斯给她几支漂亮的彩笔和几张白纸,她就会无忧无虑、不假思索地画出一些曲曲折折的线条或歪歪扭扭的圈圈、断断续续的点点。此时史密斯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沿着孩子思维的路径引导孩子。例如,史密斯指着斜线条说:“呵,天正在下雨。”指着圈圈说: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天空多美啊!”有时甚至拿起笔给下面连在一起的两个圆圈简单添上几笔,说:“看呵!小鸡也跑出来捉小虫了。”史密斯这样做,激发了安妮对绘画的理解,使安妮画画的兴趣更加高涨。可见,绘画教育可从使形的概念、美的诗情方面入手,像细润的春雨般点点滴滴地渗入孩子稚嫩的心田。

【对爸爸妈妈的启迪】

绘画是人类表达思想、抒发与交流感情所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孩子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培养与锻炼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对艺术的真善美的鉴赏能力、对形象的记忆能力,以及对构思的想像能力,从而获得对生活的艺术再创造与表现能力。

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好奇心,是父母要注意的事情。

为此,父母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在他高兴画的时候,父母就对他多加表扬鼓励。

孩子做什么事情往往都没有常性,针对孩子兴趣容易转移的特点,父母要想方设法巩固孩子的兴趣,经常变换方式、办法来引导他。

此外,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还应该培养孩子乐观愉悦的情绪,使生活中的事物形态、色彩、特征变成孩子自己的丰富多彩的图画语言,让孩子能运用这种语言去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7.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美感——卓别林父母对儿子演艺才能的发掘

【精彩小故事】

卓别林5岁时,便顶替妈妈登台演出过。但让小卓别林真正体会到动人心魄的表演潜力的,还是一次在学校参加的朗诵活动。

有一次,妈妈在街上报刊门市部的橱窗上看到一首喜剧歌词,标题是《普丽茜拉小姐的猫》。妈妈觉得词写得非常好,于是便抄下来带回家,让小卓别林试着背下来。没想到小卓别林有惊人的记忆力,没几遍就已背得声情并茂了。妈妈很高兴,特别奖励他一颗糖果。

第二天,小卓别林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就将这首歌词背给一个同学听,同时也被旁边路过的老师听到了。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回到教室。老师站在讲台上并没有继续他的授课,而是叫道:

“卓别林,请你到讲台上来一下。”

刚刚在凳子上坐稳的小卓别林听到老师叫他,立即心慌起来:我一向默默无闻,老老实实的,没有犯什么错儿吧?老师叫我要做什么呢?

他垂着脑袋,像犯了什么过错似的,犹犹豫豫地走到讲台前,可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老师却出奇和蔼地笑着问他:

“卓别林,你可以把刚才在课间背的那首《普丽茜拉小姐的猫》

背诵给大家听一下吗?”

小卓别林这下不怕了,他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面对着同学高声背诵起来。背诵到有趣的地方还故意做几个鬼脸,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同学们不停地为这个小个子男生鼓掌。

后来的几天里,学校又指名小卓别林轮流到每个教室去背诵这首歌词,卓别林一下子成为学校里著名的人物。走在路上,不时有高年级的学生冲他打招呼:

“嗨!卓别林,好样的!”

羞怯内向的小卓别林这下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甚至连学习成绩也进步了好多。表演竟然有如此神奇的魅力,小卓别林对它越来越着迷了。

虽然卓别林的爸爸因为离婚不常见到自己的儿子,但是知子莫若父,他以行家的直觉,认为儿子是个可造就的演艺之才。

这天,卓别林的爸爸来到小卓别林家,令妈妈惊讶的是,爸爸这次竟然没喝酒,说起话来异常的清醒。

“小卓别林该有8岁了吧?我看这孩子是块当演员的料儿。我有个熟人,你也认识的,是八童伶班班主杰克逊先生。我想把孩子介绍给他,这样卓别林可以真正学点儿有用的本领,好在演艺圈里混。”

八童伶班顾名思义就是8个小孩子组成的戏班,他们穿木鞋跳舞,演滑稽戏,有时还和马戏班同台演出,是当时伦敦比较受欢迎的戏班。卓别林加入到班里,觉得什么都新奇。他卖力地练习各种基本功,舞蹈、杂耍、翻跟斗、走软索,什么本领他都想学一点,搞出点名堂。他想在滑稽戏里耍杂技,就自己攒一点钱买了4个皮球和4个白铁盆子,每天站在床头连续练习几个小时。戏院早晨一开门,他就去练习翻跟斗和走软索……在表演时,小卓别林不愿机械地重复动作,他喜欢冒出一些新点子。

一次,他在一出哑剧《灰姑娘》中扮演一只小猫。该他上场了,他戴上猫的面具,没按规定走到舞台上指定的位置,而是大模大样地走到狗的屁股后面,凑上鼻子嗅嗅,观众们看到这一滑稽的举动开始大笑。卓别林又转向观众,眨巴几下“猫”的大眼睛,做出一副吃惊的样子,然后再去嗅,观众们大笑不止。后来,卓别林竟然举起一条腿,简直不是一只“猫”了。

舞台管事的看到他的怪异举动,着急得一个劲儿在幕后冲他打手势。卓别林看到他,便在热烈的掌声中蹦蹦跳跳地跑下台。

“以后可别再玩这一套了!”舞台管事的气急败坏地说,“你再这样胡闹下去,政府检查人员会来封我们的戏院的!”卓别林就是这么的不拘一格。

后来卓别林走向了艺术生涯。1913年到美国和加拿大巡回演出,便留在美国发展。卓别林在启斯东公司工作一年,出演了35部影片。

1915年又为埃山奈公司编导了16部影片。他一生共演影片80部,以《淘金记》《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尤为著名。因其在电影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爱戴。他不是军人,却获得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没进过高校,却被授予了牛津大学学位;贫民出身,却被英国皇家封为爵士;离开好莱坞,却捧取了奥斯卡金像奖。

【对爸爸妈妈的启迪】

艺术是孩子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无论是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还是文学作品、影视戏剧,都能给孩子以美的享受,美的启迪,能引导他们进入一个丰富的美的世界。

孩子虽有爱美的天性和艺术的潜能,但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范围也小,视野窄,阅历不深,经验不足,他们对于艺术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是有限的,需要父母对他们刻意地进行培育。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美感素质,有利于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孩子的情感智力能力,使孩子在人生之路能更从容平静地面对一切,最终获得到人生的成功和愉悦。

8.让艺术美熏陶孩子的心灵——卢梭幼时所受到的审美教育

【精彩小故事】

法国伟大的教育家卢梭刚一出生就失去了母亲,是姑姑把他带大的,姑姑从小对他进行的美的教育对他以后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他在《忏悔录》中这样写道:“我对于音乐的爱好……绝大多数是受了姑姑的影响。”

卢梭的姑姑在卢梭小时候经常唱优美的歌曲给他听,她那富有磁性的嗓音听起来让人心旷神怡。

她的优美歌声不仅能驱散她本人和她周围一切人的寂寞和惆怅,而且能激发起人们对真理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她的歌声是那样的扣人心弦,她所唱的很多歌曲都留在卢梭的记忆当中,给了卢梭一种难以言表的乐趣,卢梭正是在姑姑的歌声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审美观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精神,这种精神一直陪伴到卢梭的终生。

晚年的卢梭每当回忆起姑姑教过的歌曲,他都会像孩子那样欣喜若狂。

有一支姑姑教给他的歌曲一直使他很动情,遗憾的是他把后面一半的歌词忘记了,他曾几次想请人补全这首歌曲,但是始终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不想让这支使他动情的歌曲还有另外一个人也会唱。

卢梭童年时期学习的这支歌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美的熏陶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有时简直让人无法相信。

【对爸爸妈妈的启迪】

审美教育是培养未来科学家促进创造力发展的最佳途径,科学的发明创造离不开想像,而培养想像力就需要发展以审美为根本的形象思维。

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都给人以美的熏陶,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对他们的身心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因此,家长要常带孩子去听音乐会,看歌舞晚会,参加各种类型的书法、绘画、美术摄影展览,有利于孩子发现、比较、总结艺术的美的所在,使他们的感官充实,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只要给孩子适当地讲解如何去欣赏艺术作品,儿童就能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就能接受艺术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