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逆反怎么办
3918200000024

第24章 积极懂事:矫正孩子生活上的逆反(3)

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说过脏话。孩子说脏话的情形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随口而出,不假思索;二是怒不可遏,发泄不满;三是觉得好玩,有口无心。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偶尔说点儿脏话,并不要紧,因此并不在意。而另外一些家长却把孩子骂人视为洪水猛兽,严厉惩罚孩子。其实,放任自流肯定不可取,过于严厉也行不通。

家长怎样才能纠正孩子说脏话的坏习惯呢?

(1)允许孩子偶尔说出不雅的话

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他们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脏话源的污染。因此,当孩子感到非常愤怒的时候,他们也许偶尔会说出一些不雅的话,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家长可以不必在意,切记不要小题大作。

(2)教孩子用最恰当的方式宣泄心中的愤懑

当孩子想发泄愤怒的时候,教会孩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感情,而不要骂人是很重要的。让孩子明白说脏话会伤害他人的感情,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也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3)用最浅显的道理劝导孩子不说脏话

一位母亲是用这种方法劝导她的孩子改正骂人的坏习惯的:

一天,孩子和小朋友玩儿得不高兴了,就骂了同伴的母亲。这位母亲非常生气,但她强压住了愤怒,平静地问孩子:“儿子,你爱妈妈吗?”孩子回答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我最爱妈妈!”母亲接着问:“如果有人骂妈妈,你该怎么办?”

孩子回答说:“我就帮妈妈去骂他!”母亲拍了拍孩子的头,严肃地反问:“儿子,你告诉妈妈,你是不是经常骂别人的妈妈?如果你骂别人的妈妈,别人肯定会骂我,是吗?妈妈可不想因为你而挨骂呀!”孩子答不上来了。母亲继续说:“儿子,你知道吗?你骂别人的妈妈也就等于是在骂自己的妈妈。你要是真爱妈妈,不让妈妈挨骂,你就只能是做到不骂别人。你明白吗?”听了妈妈的教导,孩子想了想说:“妈妈,我保证以后再不骂人了!”

(4)让孩子远离脏话源

除了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家人。因此,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平时严禁在孩子面前说脏话;同时,不让孩子和那些爱说脏话的孩子混在一起。

9、宽严有度:矫正孩子任性的习惯

任性是孩子的一种不正常心态。许多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往往通过任性来要挟大人。孩子任性,的确是家长所面临的一道棘手的难题。

湖南卫视《真情故事》栏目曾讲述这样一个令人深思与反省的故事:

某中学的一位文质彬彬的男教师面对镜头,声泪俱下地叙说着他那十二岁的女儿离家出走的经过,他希望能通过电视频道找到至今不知去向的女儿。他说:“不久前的一个周末的晚上,吃完晚饭后女儿提出要去邻居家串门,我说你得先把作业写好了再去。女儿很不乐意,我就多说了她两句。我说你都快升初中了,还这么贪玩儿。女儿根本听不进去,气冲冲地一甩门就出去了。当时我也很生气,觉得这孩子也太任性了,就没有马上追出去拉她回家。大约过了5分钟,我感觉到心里不踏实,就出去找她。可是,哪想到就这么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女儿就没有踪影了。我们找遍了整个城市,还向派出所报了案。差不多已经过了一个月了,女儿仍然杳无音信。我们也不知道这些日子是怎么过来的,也不知道女儿现在是死是活。她走的时候身上1分钱也没有……”

说到这里,这位中年汉子已经泣不成声了。看到这里,许多观众的眼眶都湿润了。

孩子任性不仅造成了父母的巨大痛苦与悔恨,而且也给自己造成了无法估量的伤害。然而,孩子任性的性格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应该说,其根源仍然是父母家庭教育不当,即任性也是不正确家庭教育造成的一种结果。

当前,中国的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为过多的关爱,大多数孩子都非常任性。人们经常听见一些父母这样抱怨:“我家孩子只要有一点点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哭吵个没完,脾气比谁都大。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劝说都没有用。这样发展下去怎么了得?怎样才能纠正孩子这种任性的坏习惯呢?”

任性是孩子的一种不正常心态,许多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往往通过任性来要挟大人。孩子任性,的确是家长所面临的一道棘手的难题。孩子养成这种坏习惯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方面是因为当孩子向家长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时,家长的教育方法很不恰当,不是通过耐心说服教育,而是横蛮地加以拒绝。孩子没有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心愿不能实现,理所当然会任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家庭中的成员对待孩子的任性处理方法不一致。比如,当孩子表现得很任性的时候,奶奶和妈妈可能会出于溺爱孩子而尽量护着孩子,而爷爷、爸爸则想纠正孩子这种坏习惯而严厉拒绝。而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孩子毫发无伤。于是,孩子因为有了靠山,往往会变本加厉地任性。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任性坏习惯呢?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不予理睬

孩子发脾气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从而实现自己的心愿。因此,父母可以视而不见,让孩子闹腾。当孩子闹够了,见父母还是不理睬自己,就会感到这样哭闹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慢慢地就能改掉自己任性的坏习惯。

(2)耐心劝导

当孩子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时,如果家长置之不理,仍然不能让孩子善罢甘休,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简洁地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答应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千万不能向孩子妥协。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妥协,就必定会有第二次的妥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发任性。

(3)适当地“惩罚”

当孩子乱发脾气之后,即使孩子已经平静下来,并主动“讨好”家长,家长也要刻意对他保持“冷漠”。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言行很让家长“不高兴”,然后向孩子说明道理,让孩子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任性或乱发脾气。

10、平息怒火:纠正孩子乱发脾气的坏习惯

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并不是真正地爱孩子,而只能使孩子更加顽劣,乱发脾气,他们的欲望永远也得不到满足。

乱发脾气,是现在独生子女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之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乱发脾气是儿童意志薄弱,缺乏自控能力的表现。其主要特征是: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让父母也无计可施。

(1)孩子乱发脾气的原因

孩子乱发脾气,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①父母对子女过度的疼爱,造成孩子的乱发脾气。

父母常常怕自己对独生子女生活照顾不周到,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情绪,以致一切服从孩子的要求,甚至让孩子支配父母的行为。他们处处为孩子着想,不让孩子做他们应该做的事,让孩子做他们自己喜欢做的事,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这种教养方式自然使孩子产生了一种心态,即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谁都管不了我。同时,由于孩子缺乏生活劳动习惯,并不了解做事情的困难,凡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干。孩子从家长心目中的“小皇帝”变成了自我心中的“小皇帝”,这种乱发脾气的性格使孩子不能接受外界的合理要求,影响了孩子正常性格的形成。

②父母的虚荣心促成了孩子的乱发脾气。

由于父母的虚荣心,总要使孩子在任何物质享受上超过别人。别人有的自己孩子要有,别人没有的,自己孩子也要有。于是省吃俭用,给孩子买钢琴、电子琴,即使自己的孩子没兴趣,也要满足父母的虚荣心,但在不知不觉中使孩子出现了自高自大的心态,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等,在家中不服父母管教,在学校不听老师教导,形成了以“我”为中心,一切按“我”

的意愿去做,否则便会执拗起来的性格。

③父母的骄傲容易使孩子变得乱发脾气。

父母的骄傲影响着子女,使得孩子没有一个探求知识的欲望,让他们觉得任何时候,只要自己提出要求便可以得到满足。他们很难辨明是非,只是以自我为中心行事,因而形成乱发脾气的坏习惯。

(2)纠正孩子乱发脾气的措施

孩子形成了乱发脾气的坏习惯是父母所不希望的。孩子的乱发脾气会影响他的知识获得、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其今后的成长。因此,一定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给予及时纠正:

①以正确的方法关心和爱护子女。

父母疼爱子女是可以理解的,但应以孩子的正常发展为目的来关心和爱护他们。对孩子的关爱,不应只局限于物质享受方面,而要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以正确的观念教育孩子。父母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提高社交技能,从而养成良好的品格。父母也应当让孩子去接触社会,参与劳动,打破家庭封闭之门,让孩子了解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从而学会从多角度考虑问题。

②转移法。

当孩子出现乱发脾气行为时,应利用当时的周围环境,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被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使孩子放弃无理要求。

③把握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

父母要经常对孩子说:人的很多愿望是无法实现的,有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当孩子放弃了自己不合理的要求时,父母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的心中产生一种愉快感,促使他产生更多的积极行为。

④奖惩矫正。当孩子固执乱发脾气时,家长应立即指出他的错误,并对他的态度冷淡下来,不理睬他,直到孩子“软”下来,再给他讲道理。而当孩子有所进步,如同样一件事,孩子在以前会乱发脾气,现在不再乱发脾气或乱发脾气的程度减轻了,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希望孩子能继续坚持下去。长此以往,孩子正确的行为得到巩固,错误的行为会逐渐消除。

总之,父母一定要记住的就是:不要让孩子感到乱发脾气的好处,更不要急急忙忙向孩子妥协。要让孩子知道乱发脾气的孩子不会让大家喜欢,乱发脾气更不会有所收获。这样,孩子在乱发脾气达不到目的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控制,从而逐渐克服乱发脾气的坏习惯。

11、懂事明理:纠正孩子蛮不讲理的态度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需要父母悉心的照顾和教导,需要父母的理解、赞扬和尊重,才能茁壮成长。一个懂事明理的孩子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