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厌学怎么办
3918300000033

第33章 对学习欲罢不能:启发孩子自动自发地去学习(3)

(1)多领孩子拜访名人

名人就是指在某个领域或某方面因做出突出成就而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名人一定有他非常突出的表现。父母如果有机会应当带上孩子去拜访名人。通过与名人的交谈,耳濡目染,孩子就会产生一种崇敬感,并将这种感觉化作求知的渴望,那将是推动孩子成长的巨大动力。

(2)让孩子聆听名人

作报告常带孩子去听名人作报告,同样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名人作报告时,一般都会将他最成功、最闪光的经历讲出来,孩子的心灵会受到极大震撼,会产生成功的渴望。另外,整个报告会场的气氛也会给孩子以强有力的影响,督促孩子从小立志成才的坚定信念。甚至,有的孩子因听了名人在某个领域成功的报告,会影响自己的兴趣爱好,重定志向,同样也向相同的领域探索。

(3)鼓励孩子多读名人传记

看名人传记或名人故事同样会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孩子的心灵像一张白纸一样纯洁,名人的言行举止、行为方式及对知识的渴求等,会在他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痕迹。看名人传记或故事同样给他们留下深深印象,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名人的形象鼓舞着他们沿着名人成功的足迹,勇敢向前,去探求人类知识的宝库。

7、坚持就是胜利:让孩子体验到坚忍不拔的快乐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也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坚持是走向成功的必然。

许多孩子开始订学习计划时雄心勃勃,如每天背三十个英语单词,每天做十道课外数学习题等等,然而在开头几天的一把火烧过之后,往往因各种原因(主要是心理原因)渐渐地便松懈了下来,甚至于不出半月便把计划搁到一边去了。

对大多数孩子而言,他们之所以不能坚持下去,主要就是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有效的方法。对此,教育专家认为,家长应该在如下方面教育和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精神:

(1)行动由易而难

对毅力不很强的孩子来说,在帮助他们确定奋斗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突破口时,一定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切不可妄想“一锹挖口井,一口吞个饼”。孩子有时半途而废是因为目标定得太高,根本无法实现,所以家长要帮助其在事先确定一个合乎实际的目标。

(2)培养兴趣

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对有兴趣的功课,往往学得比较好,他们能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

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丁肇中教授说:“我经常不分昼夜地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有人以为我很苦,其实这是我的兴趣所在,我感到其乐无穷。”因此,父母要想办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便不愁他学不好。

(3)及时调整目标

如果孩子第一次失败了,再尝试一遍。第二次又失败了,要帮他好好研究原因,找出失败的原因所在,及时总结调整。

(4)经常与具有同样目标的人交往

应鼓励孩子经常与具有同样目标的同学交往,相互交流心得,这样会使孩子增强坚持下去的信心,走向成功之路。

(5)不急于求成

教育孩子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不轻易放弃,但可以暂时把它放置一边。可以放松一下,以便恢复精力,为更顺利地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其实,许多伟人取得成功都是花了很长的时间:

曹雪芹写《红楼梦》用了十年时间;司马迁写《史记》用了十五年时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二十年时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二十七年时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三十四年时间;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用了三十六年时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用了三十七年时间;摩尔根写《古代社会》用了四十年时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四十年时间;歌德写《浮士德》用了六十年时间。

8、学而不思则罔:引导孩子享受独立思考的乐趣

善于让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要善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既有助于孩子自主性的增强,又有助于自信心的确立。

它对改变孩子的厌学情绪会有着良好的奇效。具体做法如下:

(1)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订立学习的规矩

学习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启发孩子自己去思考和订立学习的规矩。为此,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要强行管制。如:必须学习多长时间,必须完成多少量的内容等。那样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让孩子自己给自己作些规定,那么效果便会大不一样。所以,在学习方面,应该让孩子自己订立规矩。

(2)善于激活孩子的心理

最近,日本有一家补习学校名声鹊起。据说,在这所学校里面,老师们都是直接叫学生的名字的。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在叫学生的时候都省去“姓”,而直接说,“三枝子,好好想一下”或者“先把问题看明白了,小茂”。平时在家里都把孩子叫做“小乖乖”、“宝贝”

的妈妈们一定不想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里。但是,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听到老师叫自己的名字都会大声地回答“是”。

对于孩子来说,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是对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肯定。在家里一直被当作小孩子,现在在学校里老师们把他们当作一个大人看待,学生们当然反响很好。这所补习学校通过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来培养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自主性,取得很好的成绩也是理所当然的。

(3)留一部分问题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

谷川浩司很年轻的时候就成为日本象棋界的名人。他和他哥哥的故事让许多家长深深地体会到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谷川兄弟小的时候也和大多数家庭的兄弟一样经常打架。他们的爸爸想如果让他们下象棋的话是不是就都老实了?于是,给他们买了象棋盘和棋子回来。但是,爸爸自己并不懂得下象棋,所以只是把棋盘和棋子买回来给他们,至于怎么下棋就叫他们自己去查百科字典。弟兄俩没有办法只好一起去一边查阅书籍,一边练习。可以说,正是这种学习方法培养了后来的两位象棋名将。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就像谷川兄弟的例子一样,首先家长要创造这样一个机会,或者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开了头之后,剩下的就交给孩子自己来做。孩子在向家长请教的时候,家长也不要把答案全都告诉他们,否则孩子不会产生新的求知欲。留一部分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渐渐培养让孩子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自信。

9、唤醒厌学的孩子:靠思考来唤醒思考

要唤醒厌学的孩子,把他们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改变过来,就要设法唤起他们的思考,并使思考和自豪感融合在一起。

有一些孩子,在学习中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孩子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态度。

如果孩子正处于这种状态,那么就努力唤醒他对学习的热情吧。

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靠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专家认为,要唤醒那种无动于衷的孩子,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就是要使他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和自己的人格,从而产生自豪感。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其一,创造思维和记忆之间的和谐十分重要。比如,人们带领孩子到花园里、树林里、湖岸边去,他们面前便会展示出各种事物和现象。一个人只要看见世界,他就不会成为消极的观察者,而应成为真理的发现者,由此便产生了活的思想。只有在教会自己的孩子积极地观察世界的情况下,才能防止儿童眼睛里那种好奇的火花熄灭下去。

孩子理解了的东西越多,也就会产生更多的不理解的东西,于是他就会更加积极地思考,对知识的追求就更加迫切。这种精神状态,能使孩子的智慧对于一切必须识记的东西具有特殊的敏感性。一个人勤于思考,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真理,他也就会以巨大的积极性和强烈的兴趣去感知和识记。

为了创造孩子思维与记忆的和谐,一方面需要培养孩子以创造性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需要对孩子加强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其二,用劳动来教育孩子也是很重要的,有许多聪明、天赋很好的儿童,只有当他的手和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教育经验也表明: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人们从观察中也可发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好习惯。

然而,现在有一些家长却忽视劳动在孩子智力发展和兴趣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以及创造性的劳动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和智力的发展。这是一种家庭教育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