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中的爱 文/余欣
刚开学那日,劝同学去买《围城》。我推荐给他,便是因为这本书算是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之作了。虽然我对《围城》也并没深究,但是那样妙的文字,那样薄的书页,那样低的价格,如何不叫人想与大家分享呢?
到书店,很花了些工夫才找到《围城》。其间我却发现了一本《雷雨》被放在角落里。我有一本《雷雨》,自然知道它的妙处。如若《围城》是白话文小说的经典,那《雷雨》又何尝不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颗明珠呢?我力劝同学买下,但最终,它还是继续躺在了那书架的角落里。
回到家,作业早已做完,新书还未发下来,顿觉无事可做,颇闲散,又觉这样不行。那么,看书去吧。
寒假前买了本《史记》,是全文言且不带译注的版本,读起来甚为艰涩。无奈家中的闲书都已看过,余了的,就此一本。正当我被疏懒所控制而不愿去翻动《古汉语字典》时,又想起现在还躺在书店角落里的那本《雷雨》。为何不重去读《雷雨》呢?找出它,重新看过,倒也用去了一个下午的时间。
《雷雨》作为一个剧本,对人物的刻画,也便是很细致而入神的了。记得以前读,印象最深刻的是周蘩漪这个人物。
周繁漪二十七岁嫁入周家。她是不幸的,周朴园并不爱她,到后来,甚至是憎恶于她,竟把她当疯子看待。但在她三十三岁时,却爱上了周朴园的儿子周萍,周萍时年二十五,只是血气方刚的岁月。这违反伦常的爱当然使三年后的周萍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之后随着鲁四凤的出现。周萍愈想脱离与周繁漪的关系。周繁漪呢?她看见自己心爱的人要离开她与另外一个女人去找寻明天,自己却依旧要在黑暗中沉沦,她能不痛恨这一切的一切吗?
周繁漪的精神崩溃了,她丧失理智地去报复,甚至于利用自己的亲生儿子周冲,以至于深深伤害了年仅十七岁的周冲的心。最终,他的儿子周冲与鲁四凤被电死在雷雨中,而她所爱的周萍也殒命于自己射出的子弹。她自己,也成了一个心智丧乱的疯子。
周繁漪为了自己的爱而斗争,为了抗争而牺牲了一切。套用曹禺先生的话来说,“她是最‘雷雨’的性格。”这便是我欣赏这个人物的缘由了。
而此次重读,却被一个以前似乎忽略的人物所吸引。他便是周繁漪与周朴园的儿子—周冲。
周冲是一个年仅十七的青年,在他的心里,只有单纯的爱与对未来的憧憬。他敬爱自己的母亲周蘩漪,也由此害怕专制的父亲周朴园。同时,他也十分敬重自己的兄长周萍。然而,戏剧的是,他所信任与爱着的母亲和哥哥都深深地伤害了他。而最终,却无辜地与鲁四凤一同终结。
而最令我着迷的。却是周冲对于鲁四凤的喜欢,这喜欢可算是爱吗?我看并不是。自始至终,周冲都是单纯的,他被自己的幻念包围着,藏在自己高筑的象牙塔中。他看不清社会,看不清他周围的人的面目。他只想着和他喜欢的人奔向光明的理想,他完全不懂得鲁四凤的一切,他只是单纯地喜欢她。在剧本中,他有过这样一段台词:
有时我就忘记了现在,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并且忘了我自己。我想,我像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哦,有一条轻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得满满地,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那时天边只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
对了,我同你,我们可以飞,飞到一个真真干净、快乐的地方,那里没有争执,没有虚伪,没有不平等的,没有……你说好吗?
你我都会惊叹,这是多么浪漫而美的画面啊。然而,这不也是最空泛的梦幻吗?这便是周冲的想法,他的一切都寄托在这实在太高以至于清冷的梦幻象牙塔中,总有一天他会与他的一切一同随象牙塔的倒塌而重重地坠落于地。
周冲只是喜欢着鲁四凤,而这象牙塔中的喜欢却被他看做了真爱。若是真爱的话,他爱的并不是鲁四凤,他爱的是他幻想中的“爱”。
到了戏剧的第四幕,一次次的打击已经使周冲的幻梦象牙塔遥遥欲坠。最终,鲁四凤与他哥哥周萍的一起出现并坦白他们的爱情使着象牙塔轰然倒塌。这次周冲清醒了。面对疯狂的母亲,激动的鲁四凤与周萍,他疑惑而又渺茫地说:“不,不,我突然发现……我觉得……我好像不是真爱四凤;以前——我,我,我——大概是胡闹。”
这时,周冲才明白,他只是喜欢四凤,四凤并非是他的真爱,那象牙塔中的爱已经悄然沉入地下,不复存在。
与周冲相比,我们又何尝不是在高筑自己的象牙塔呢?平心而论,青春期的我们谁没有一两个喜欢的人呢?而这喜欢,决计不是爱。有的人选择直面,走向喜欢的人,与其成为朋友。有人选择逃避,把想法深埋在心底,不去触动。还有不少的人以为这就是“真爱”,找着对方,要与她(他)走向“理想的未来”。这三种人各自的得与失只有自己知晓吧。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赞成第三类人。这不是学着周冲,将喜欢放入象牙塔并自诩为爱吗?这样做的结果多是悲剧。待到多年以后,又回想过去,笑着:“那时,我大概是胡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