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欲望是把双刃剑3
3924500000028

第28章 太奸(5)

从秀才到举人,左宗棠一路下来就磕磕碰碰不断,但他十四岁过县试,十五岁过府试,都很顺利,这比洪秀全强多了。

1832年,道光十二年,二十岁的左宗棠参加了在长沙举办的全省联考,也就是三年一次的乡试,俗称“大比”。

发榜的时候,原本以为自己的名字会被放在第一位的左宗棠,左看右看愣是没发现自己的名字。

全省的精英都集中起来了,竞争当然变得激烈起来。但是左宗棠落榜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缺乏竞争力,而是考官看不上他的文章。

好在这一年的考生还有一个意外的奖励,因为这一次考试是为了庆祝道光皇帝五十大寿搞的“恩科”,于是朝廷格外开恩,在录取十七个“计划内”举人之后,还批准湖南可以搞六个“计划外”举人。

从五千多个落榜生里面要找出六个“优等生”来,比例也算比较“可观”了,工作量之大也是可想而知,这粒金子能不能在沙堆里被拣出来还很悬。

左宗棠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敬业的考官,终于给了一个公正的评价,名列计划外“副榜”第一名,也就是长沙举人榜的第十八名。

左宗植的知名度自然远远比不上弟弟左宗棠,可是当年的考试成绩却风光得多,正榜第一名,也就是最令人向往的科举考试“三元”中的第一元——解元。

下一站,会试。左宗棠,向进士进军!

1833年,左宗棠带着百来两银子做路费,满怀信心赶到北京参加全国统考,这就是科举考试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会试一共考三场,题量不小:三篇《四书》文,五篇《五经》文,一首五言诗,五道《策问》文。也就是要写八篇理论性作文,写五篇类似于申论的议论文,还要创作一篇文学作品。左宗棠完成得很轻松,有举重若轻之感。

无奈,左宗棠的文章观点强于文采,很多考官不大习惯,也不喜欢,他们喜欢的是死记硬背加无病呻吟,左宗棠货真价实的经世致用之文又被无情枪毙了,左宗棠也再次尝到了残酷落榜的滋味。

好在那年头考进士落榜太正常了,多“复读”几次也不算丢人,而且左宗棠还算年轻,古人不是说了“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嘛,这才二十一岁,左宗棠同学你还早着呢!

1835年,左宗棠二进京师,参加会试。

还是老一套,无非先做题,后看榜。

这次终于榜上有名,不过主考官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进士(严格来说是贡生)名单里并没有他,他的名字在另一个榜上。

左宗棠上的是“临时工招聘榜”而不是“进士榜”,因为字写得漂亮,他有幸被招聘为政府工作人员——誊录员,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抄写文件的小秘书。

真是奇耻大辱!回到湖南的左宗棠失落之下写了一副对联,一来勉励自己,二来也算是一种文雅的发泄吧!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虽然悲惨落榜,但挂在书房里的对联透露的依然是卓尔不群的洒脱、超群绝伦的意境和远大的抱负。

梦想依旧还在,何时长缨在手?

1838年,二十六岁的左宗棠第三次进京赶考。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参加全国联考了,父老乡亲还有妻子都在期待着他能金榜题名搏一个好的前程。

左宗棠同学也憋足了劲,准备拼命一搏,毕竟还在不见黄河心不死的时候。科举的诱惑力在第一部已经说过,左宗棠自然也不能免俗,况且他的理想抱负也需要一个合适的平台,而科举无疑是最为理想的捷径,甚至是唯一的出路。

他不得不遵从这个游戏规则。然而悲剧再次无情上演,左宗棠再次榜上无名。在举人这个瓶颈上被生生噎住,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让左宗棠无比尴尬的局面,这种要死不活的成绩一直让他无比郁闷。

按当时的规则,考上举人只能算是有功名有学问的人,但是如果考不上进士,也就无法成为朝廷命官,一般情况下(例外的很少)只能进政府替朝廷命官打工,做一个听凭朝廷命官呼来唤去的普通办事员。

左宗棠科举考试搁浅,悲剧性地被悬在科举的天空中成了一个半成品,真正应了“高不成,低不就”这句俗话。要知道办事员与朝廷命官,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办事员不由政府统一任命,而是政府官员自己聘请录用。

如果左宗棠时来运转的话,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成为朝廷命官的。举人在吏部(人事组织部)会备有一份档案,然后就在里面开始“抽奖”,机会好的话可能会被抽中,给个地方上的八品和九品官干干,或到县里面做一个副职,但是要想成为知县以上的地方官,几乎比买彩票中头奖的机会还小。

摆在落榜生左宗棠面前有两条路,一是继续考下去,活到老考到老,二是就此打住,金盆洗手不干了。

连遭重大挫折的左宗棠选择了与洪秀全一样的道路,就此罢考。他被会试中接二连三的遭遇折磨得已经丧失了当初的热情,决定不再自取其辱。但他并没有大病一场让人抬回家,看来他的心理素质还算不错,比洪秀全要来得洒脱一些。

洒脱来自于对自我实力的清晰判断,左宗棠并不因为考不上进士而妄自菲薄,相反他给了自己更高的评价:文章两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

狂吧?的确是个狂人!

有的人狂是一种自负,有的人狂却是一种自信。左宗棠属于第二种,虽然科举考试深深地伤了他的前途,但是却并没有伤到他的自尊,也没有伤到他的志向。他确信自己考不上进士只是运气的确太差,并不是自己的水平太烂。

科举,我伤得起!

对于一个心气高傲而又自命不凡的人来说,尤其是对一个怀才不遇的人来说,当他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和挫折之后,一旦他确信自己的某一种欲望得不到满足,这种欲望将会逐渐消失退去,并逐渐被一种更为强烈的欲望所取代。

左宗棠相信在科举功名之外,一定还有更加重要的东西在等待着他,在他的人生里或许还有比考取进士更值得他去追寻的梦想。

如果按照“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路来看的话,吸引了无数读书人的科举考试,就像朝廷设计的高难度的文化游戏程序,能一路顺利地闯过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四关,成功获得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四级游戏奖励的无疑都是幸运儿,但毕竟只是凤毛麟角,失败者也不乏其人。游戏玩家们面对成功的心态常常大同小异,面对失败的态度却往往大相径庭。

性格决定命运,面对失败时的态度不同,人生往往也不同。

洪秀全是这个游戏玩家,连续玩了四次却连第一关都未能闯过,于是他彻底愤怒了,发誓要砸了这台游戏机,删掉这个游戏程序,然后自己开发一个新的游戏软件,为广大游戏爱好者提供一个新的游戏平台。

曾国藩和左宗棠虽然都在第三关卡了壳,但他们没有像洪秀全那样迁怒游戏本身。在他们看来,千百年来老祖宗们都是这样玩过来的,好像也没什么人去思考这个游戏有什么问题。

历朝历代的游戏开发商基本上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一些调整,然后继续供广大消费者娱乐。历朝历代的玩家们心态基本也还正常,失败的玩家一般在总结原因的时候都会反思自己的游戏水平,他们认为玩不过只能怪自己水平差劲,游戏程序本身并没有过错。全国就这么一家游戏公司,你要是不想玩,就拿不到那无比丰厚的奖品——升官发财。

敢于怀疑和中止游戏的毕竟是凤毛麟角,毕竟再开一家游戏公司的危险系数太大,成功的概率实在是太小太小,自隋唐开发这个游戏程序以来,大多数失败者都选择了放弃闯关,包括明代大科学家徐光启。有过砸烂这台游戏机冲动的玩家也就两个:黄巢、洪秀全,但事实上他们后来都没能整垮这家垄断游戏公司,也没能开发出一套更加合理更加公平的游戏软件。

曾国藩选择继续执著地玩这个游戏并且最终成功闯关,而左宗棠却选择了退出游戏放弃闯关,他不想再在这个无聊的游戏上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他认为在游戏之外还有更加精彩的世界在等待着他,他没有砸掉游戏机的愤怒,他选择了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人生难满一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永别了,科举!

参加会试考进士的欲望被消解后,左宗棠的兴趣开始全部转移到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完全是另一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