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欲望是把双刃剑3
3924500000029

第29章 太奸(6)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开始起步,中国传统社会内部孕育的经世致用思想开始复活,随着顾炎武、王夫之、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呼喊,这种思想便逐渐在知识分子头脑中复活了。左宗棠生长于湖湘大地,深受湖湘文化的滋养熏陶,对于时局弊端、军旅兵法、民生时政等等,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孙子兵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系列典籍,成为他在四书五经之外的热衷读物。

历史常常表现出惊人的戏剧性,当你决定放弃一种东西的时候,往往也是你收获另一种东西的开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舍得。当左宗棠放弃世俗的科举之梦,安邦定国造福社稷的宏大理想逐渐在头脑占据上风时,他已经实现了人生的重大转折,随之而来的将是美丽耀眼的凤凰涅槃。

左宗棠放弃的是科举功名,但他却获得了远在功名之上的另一种宝贵的财富,一个真正的政治家必备的基本功——“经世致用”之学。

左宗棠退出科举舞台,中国近代少了一个进士,但却多了一个经天纬地的英才。在不久的将来,这只暂时看起来还像火鸡的凤凰,将会向世人展示他惊世骇俗的华丽翎羽。

随着阅读面的扩大以及思考层面的深入,左宗棠的眼界也随之开阔,他开始感受到一个与儒学完全不同的全新领域,那就是经邦济世的眼光与智慧,以及完成这一理想必备的手段与权谋。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善于抓住时势。晚清政治的腐败,列强环伺下的民族压迫感,太平天国崛起带来的统治不安全感,都为左宗棠一展心中抱负带来了绝佳的机会。

太平天国进入湖南,让左宗棠第一次展示了他惊人才干。左宗棠参加长沙战役时,就已经初步显示了与高学历的进士们相比,所具有的超强的实战能力(详情请参看第一部)。当时的左宗棠还只是一位火线紧急上战场的军事参谋,因为在城防中的不俗表现,他开始被湖南官场政要所知晓和看重,其中就包括当时正在长沙城内的曾国藩。

曾国藩组建湘军后,就把左宗棠招来做了自己的幕僚,即师爷,从事秘书和参谋一类的工作,属于曾国藩的智囊团成员,也是他的得力助手之一。

有的人相处越久你会觉得他原来不过如此而已,可有的人你相处越久就会越觉得他深不可测。

左宗棠属于第二类人。历史的经验证明这类人往往是真正的人才,也是有着巨大开发价值的潜力股。在给曾国藩手下打工的这段时间里,左宗棠的才华也越来越被曾国藩所了解,继而叹服人才难得,然后决定大胆起用。

在曾国藩看来,让左宗棠做个跟班的秘书和参谋,实在太过屈才,他应该是一位叱咤沙场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

早在李秀成制造祁门危机(1860年11月)之前,曾国藩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左宗棠去招兵买马帮他打仗。秉性耿直爽快的左宗棠,也不谦虚客套,立马回到湖南,一口气就招了六千子弟兵。

1860年11月,左宗棠带着这批一边赶路一边训练的新兵蛋子,火速回到祁门大营,曾国藩安排他去景德镇和浮梁一带阻击李世贤和黄文金部。

曾国藩果然没有看错人,左宗棠第一次带兵出战,就成了战场上的一匹黑马,刚一上阵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快就将浮梁的李远继赶走,景德镇的黄文金也被他赶回芜湖一带休整。正是左宗棠在江西的出色表现,这才使得鲍超和张运兰能够全力以赴解决祁门危机,让曾国藩的战略意图得以顺利实现。

左宗棠的军事才华,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展现得更加让人目瞪口呆。左宗棠在乐平两败李世贤部,遏制住太平军的东进攻势,并斩杀太平军四五千人,致使李世贤元气大伤,无法再战,只好率部退入浙江。

正因为左宗棠有着超群的军事才华,所以曾国藩才推荐他为浙江巡抚,把浙江战场交给了他全权打理,以实现三路进攻、合围天京的大战略构想。

最后一块根据地的土崩瓦解

在左宗棠的传奇人生之中有三个标志性的里程碑,攻打浙江位列第二(第一个是江西练兵,第三个是收复新疆)。

在曾国荃围攻天京、李鸿章反攻苏南的同时,太平军浙江根据地也遭到全面攻击,其形势之危急较苏南根据地有过之而无不及。

1862年2月,湘军统帅曾国藩命令左宗棠率八千湘军从安徽进攻浙江西部,负责剿平浙江全境,与天京和苏南战场形成战略配合。

左宗棠进入浙江之后,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单干,他发誓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也许一辈子就这么一次。

他很快就把准了李世贤的脉,找到了浙江战场的薄弱环节,迅速打下开化和遂安,兵锋直指衢州,并在这里同前来增援的李世贤鏖战对峙。

1862年5月,就在李世贤在浙西阻击左宗棠湘军之时,浙东也遭到中外联军的攻击。

浙东的宁波等地与江苏的上海一样,也是清政府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于是一支名叫“常捷军”的中外混成部队就应运而生。

常捷军从名字来看很明显是常胜军的翻版姊妹军,其运作模式和作战任务也大体相同,都是与清政府联手剿灭太平军。不同的是两者的作战能力却相去甚远,常捷军打得远不如常胜军给力,基本上变成了常败军,法舰司令耿尼就在宁波被首王范汝增击毙,于是江苏的常胜军便赶到浙江来帮助这个有难的“兄弟军”,但华尔又在慈溪被太平军活活打死,不久又有法国统领勒伯勒东也在绍兴被击毙。

李世贤主持浙江战事的这几个月,左宗棠和常捷军都没能真正打开局面,浙江还是掌握在太平军手里。

从天京被围之后浙江战场开始恶化。1862年6月,李世贤接到洪秀全的诏书,点齐三万精兵赶赴天京参加雨花台战役,此后再也没能回到浙江战场。由此,浙江太平军的力量遭到极大削弱,并从此陷入各自为战的混乱状态。

左宗棠和常捷军趁机加大了对浙江的攻击力度,一锅粥样的浙江太平军根本抵挡不住指挥统一、步调统一的中外联军的强劲攻势,1863年3月浙江西部和中部都落入左宗棠之手,省城杭州开始遭到湘军的威胁。浙东的绍兴等地随后也被常捷军攻陷。

1863年9月,杭州门户富阳被左宗棠攻陷,杭州保卫战开始打响。

浙江北部防线除了遭到左宗棠湘军的迂回攻击外,还受到来自淮军的更大威胁。李鸿章打下无锡之后,就派总兵程学启率军开往浙江准备夺取嘉兴,支援左宗棠对杭州的攻击。嘉兴之战打得非常艰苦,程学启也打得相当卖命,一直打到1864年3月25日,他才在戈登炮兵炸开城墙之后,这才拿下嘉兴。

作为深得曾国藩和李鸿章器重的太奸标兵,从攻占庐州到保卫上海,从攻打苏州到攻占嘉兴,程学启通过自己的努力,凭着自己的英勇和善战,为新老板立下了汗马功劳,很多久攻不下的坚城都是他的杰作,无数兄弟都倒在了他的枪炮之下,美好的前程已经在向他招手。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嘉兴城终于被程学启攻破,丰厚的奖品再次等着他去拿,可没想到此时却出了意外,正在带兵攀越城墙的他,竟然被一颗流弹击中脑门,结果因伤势太重不久便在苏州一命呜呼,结束了他“精彩”的太奸生涯。

1863年10月,左宗棠湘军与常捷军开始联合攻打杭州,杭州守将听文陈炳文和康王汪海洋组织强有力地反击,击毙常胜军数百人、湘军数千人,终因弹尽粮绝,于1864年3月31日撤出杭州。

杭州失陷以后,太平军在浙江只剩下湖州最后一个据点。从1864年4月起,左宗棠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常捷军三路水陆大军开始围攻湖州,旨在彻底剪除天京外围太平军的立足点。

湖州当时聚集了太平军的三支精锐部队,辅王杨辅清、堵王黄文金、襄王刘官芳,他们坚守湖州一直到1864年8月,直到天京沦陷以后这才率兵撤离。浙江保卫战画上了一个迟迟的句号,太平天国最后一块根据地宣告彻底丧失。

1863年,是太平天国全面走向低谷的关键一年,天京、苏南、浙江三个根据地都在这一年大量损兵失地,而太平天国另外一支庞大的远征军,也于同年在遥远的大渡河畔,上演了一幕慷慨悲壮的覆灭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