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欲望是把双刃剑3
3924500000030

第30章 远征(1)

天大地大何处是我家

1863年6月25日,成都行刑场。

一个身材魁梧、英气逼人的年轻人,正在专门从事凌迟的刽子手的削肉刀下,淡定地走向生命的终点。

在长达数小时的行刑过程中,他没有乞怜,没有呻吟,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的表情,以及那始终随着刽子手上的削肉刀流走的镇定目光,直到这安详的笑容枯萎在凝固了的血泊之中。

这个让久经刑场的刽子手都不禁暗暗称奇的青年男子,便是曾经在西征战场叱咤风云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

这一年,他只有三十三岁。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石达开的思绪并不在那锥心刺骨的尖刀上,他眼前闪过的一幕幕,是七年来那段富有传奇和悲情色彩的远征之旅。

石达开是从1857年开始踏上征程的,那一年他二十七岁。

从1857年6月到9月,私自逃出天京的石达开,在安庆只待了三个月,由于个人魅力超强,他身边很快就自发聚集了六七万太平军。在这段时间里,石达开处在一种深深的矛盾之中,他一直在问自己到底该何去何从,天下之大何处才是我的家,哪里才是重新开创一番事业的理想去处?

身处安庆的石达开,心绪如波浪起伏不定,身上的担子很重,单干的前途未卜。现在自己当老板了,以后的道路上不会有天王,也不会有东王,前路上的困难都要靠自己一个人来解决,没有人会给你下达指令,没有人会给你安排什么,一切都要靠自己来决断。但是前方路上并不孤单,还有几万兄弟在期待着你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出发!既然已经决裂,就不必再眷恋!

从下定决心的这一天开始,石达开就踏上了长达七年的远征之途,在这艰苦卓绝的七年时间里,前方等着他的将是无数困难和险阻。

手里有了雄厚资本的石达开,决定正式与洪秀全分道扬镳一个人单干,率领部队从安徽建德开赴江西,进驻景德镇,攻占乐平。

江西是石达开在西征期间一手打下来的,此时虽然大部仍然控制在太平军手里,但却因为没有统帅统一指挥,各地都在各自为战,在湘军的围攻下处境显得相当艰难。江西中部的瑞州已经失守,而临安、吉安、九江此时都处在刘长佑、曾国荃、李续宾等湘军悍将们的疯狂进攻之下,随时都有丢失的可能。

石达开虽然已经抱定出走的信念,但他仍然放不下江西的这些兄弟,毕竟他们曾经跟自己出生入死过。经过对江西战局的分析,石达开认为九江有林启容把守,短时间内应该不致于有致命的危险,于是决定先行南下援救临江和吉安。

1857年12月13日,石达开率部从抚州西上樟树镇,准备援救临江。湘军水师为阻击石达开部,在赣江进行严密封锁,石达开手中没有水营,无法渡江,只好继续南下谋求解救吉安。

吉安也在赣江西岸,与东岸的吉水相对。石达开到达吉安对岸的时候,吉水已经被湘军攻占,要想援救吉安,必须先拿下吉水。石达开数次组织攻城,都被湘军打败,只好于1858年1月向东退回抚州。1858年2月,石达开离开抚州向东进军,他的意图是吸引湘军,以缓解吉安的压力,可是没想到广丰竟然也是久攻不下,为了补充粮草,石达开只好于4月先行杀进浙江。

从1857年9月到1858年4月,石达开在江西逗留了整整七个月之久,欲救江西但劳而无功,临江、九江、抚州、吉安先后失守。看着这些自己过去亲手打下的地盘被清妖夺走,石达开心如刀绞,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自己既然已经发布了离家出走的声明,总不能还总赖在家里吧?

但是看着自己的这些兄弟都在流血拼命,石达开又不忍心就这么一走了之,就在家门口转转吧,好歹也能给兄弟们助助威不是。既然在江西待着没有前途,那就去浙江吧,陈玉成和李秀成他们不正在准备打破京围吗,杀进浙江也算间接支援了江西和天京!

但浙江此时还控制在清军手里,石达开进入浙江后,兵分两路,一路攻占常山和开化,另一路由他亲自率领主力进攻战略要地衢州,无奈清军在这里集结重兵把守,石达开久攻不下,四个月后率部开进福建。

从1857年6月离京到1858年8月开进福建,石达开欲走还休,在徘徊中度过了十四个月,犹如一个并不坚决离家出走的孩子,却还要一步三回头。

在福建漫游了两个月后,石达开再次进入江西赣州,于1859年1月把大营驻扎在南安(大余)。南安位于江西、广东和湖南三省交界地带,“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再次摆在石达开面前。

是到决断的时候了,总这么瞎转悠不是个办法!

石达开在福建汀州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必须尽快找到自己的进军方向,确定自己的战略目标,然后才能广而告之让全体将士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再也不能这么瞎折腾了。

事实已经证明,瞎折腾和瞎转悠的后果是严重的,福建汀州石达开的力量遭到了第一次较大的削弱,部将石镇吉率兵开始单独行动,随他行动的杨辅清也离他而去重归天国中央政府。

1859年1月3日攻克南安之后,石达开把指挥设在池江镇,然后把高级指挥员召集起来开了一个研究会,会议的主题是讨论下一步怎么走。

会议具体研讨的过程因为史料的缺失,已经无从知晓其中的具体细节,但研讨的结果却是非常明确的——取道湖南,杀向四川!

四川自古民富地险,雄踞西部,历来就是称霸一方的理想地盘,刘备曾经在这里成就过霸业,张献忠曾经在这里做过山大王,对于石达开来说,在远离天京的四川再建立一个小型的太平天国,与洪教主的大太平天国遥相呼应,一个总公司,一个分公司,虽然互不统属却又交相辉映,岂不是史上绝无仅有的千古佳话?

问题是从江西到四川行程几千里,无数的崇山峻岭,无数的大河险川,无数清军的围追堵截,都将在前方等着你,前路多艰辛,你可曾充分地预料过,可曾有决心克服这无法预知的重重险关?

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这激动人心的宏图伟业,抛开怯懦,鼓起勇气,领着你的兄弟们勇敢前行吧!

石达开被废了武功吗

经历了十七个月的留恋与徘徊之后,1859年2月26日,石达开放弃南安,杀进湖南,揭开了进军四川的序幕。

从1859年2月到4月,石达开在湘南的攻势非常顺利,先后攻占桂阳(汝城)、兴宁(资兴)、宜章、郴州、桂阳、嘉禾、宁远,兵临永州(零陵)。

湖南是湘军的老家和后院,石达开在湘南的军事攻势,在湘军将士中引起了恐慌,石达开的作战能力他们是领教过的,要是大后方湖南出了问题,湘军在前线哪里还有心思打仗?

湖南巡抚骆秉章、湖广总督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为了确保自己的地盘安全,免去湘军的后顾之忧,纷纷集结军队在湘南展开拦截,企图凭借湘江防止石达开窜入湘中和湘北地区。

石达开夺取永州失败之后,决定兵分两路杀向宝庆(邵阳),准备从湘西北取道杀到四川,实现战略目标。

从军事常识来说,要想迅速顺利进入四川,就必须轻装疾进,尽量避开清军重兵,不要做过多的纠缠,以便在清军集结布置完毕之前杀进目的地。但是将近两年来,十多万太平军风餐露宿,居无定所,给养缺乏,部队劳累,精神紧张,这些情况石达开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石达开也想快速行军,可是部队也要吃饭,也要休息。他知道是该找个地儿歇口气,补充一点营养,激励一下士气了,否则再这么打下去,不用清军来打,队伍自己就会垮掉。

石达开决定抢在清军之前打下宝庆,补充给养,恢复军力,然后再行北上。

宝庆是湘南重镇,位置险要,物产丰富,是一个理想的休整场所,急需恢复军力的石达开决定先拿下宝庆之后再行北进。

1859年5月24日,石达开率大军抵达宝庆,从东、南、西三面包围宝庆,开始攻打外围据点,不久就完全合围宝庆,截断了清军的文件递送和粮食转运通道。

然而战况却完全出乎预料,一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宝庆还是没能打下来。速决战变成了持久战,石达开郁闷了,经过认真地思考和总结,他终于发现自己犯了两个致使的错误,一是他低估了宝庆城的防守能力,二是他低估了清军的增援速度。这两个错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就是石达开不但高估了太平军的攻城能力,而且高估了太平军阻击援军的能力。

更严重的是石达开并没有意识到,他在宝庆犯下的错误就像多米诺骨牌中的第一张,倒下之后引发的便是无法遏制的连锁倾塌效应,而他自己却一直没能采取有效措施来中止这种无休止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情况还在进一步恶化,骆秉章、官文、胡林翼等人调集的援军正从四面八方赶赴宝庆,以图挽救危城,速决战是没指望了,石达开此时面临两种选择:继续攻城或者放弃攻城。

石达开选择了前者,他继续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敌人。1859年7月下旬,清军各路援军陆续抵达宝庆外围,宝庆内外的清军总人数飙升到四万。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四万清军可不是绿营,其核心力量是人数多达一万左右的湘军精锐,包括刘长佑的湘军,这是一支比较能打的部队。除此以外,还有一支更能打更可怕的湘军——李续宜的十一营共五千三百名湘军,也已经从湖北黄州赶到宝庆。

李续宜是李续宾的弟弟,李续宾在三河被陈玉成打死之后,他就成为湘军最耀眼的统帅之一,此前他曾在安庆与多隆阿配合打援,后被调到湖北阻击太平军合攻湖北,从他的表现来看,其作战能力和部队的战斗力并不在李续宾之下,所以此时他被官文和胡林翼调到宝庆,担任宝庆保卫战的前敌总指挥。

石达开如果清楚这些,就应该尽早撤围,迅速从清军的薄弱环节穿插出去,用运动战一边向四川靠近,一边寻机聚歼追兵,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继续组织兵力攻打宝庆。

石达开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这个选择也是迫于无奈。从远征开始到现在,还没打过一个大的胜仗,是需要打一个胜仗来鼓舞士气了,清妖来了就好,正好既打下宝庆,又灭了你们,一举两得,岂不快哉?

可惜石达开再次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此时攻城的难度明显增加了,不但要攻打宝庆城,还要阻击各路援军,比起最初单纯攻打城池来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好在太平军在人数上还是占据着重大优势,阻援和攻城都还在同时进行。

如果石达开认真布防,凭他的能力,凭他在西征湖口大捷江西反攻的出色表现,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应该能够在宝庆再次创造他的军事辉煌。

但事实上的结果却完全相反,也正是因为在宝庆的多次失败,后人往往怀疑石达开西征的胜利与杨秀清的正确指导密不可分,也就是说他的独立作战的能力不过如此而已。

质疑石达开在宝庆的作战能力,的确可以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就是石达开的排兵布阵存在一个致命的漏洞。

按照围城打援的战术要求,石达开在合围宝庆之后,应该将重兵布置在东面和北面,因为增援的湘军都是从这两个方向来的:刘长佑和刘岳昭从东面衡州(衡阳)而来,李续宜则是从北面的湖北而来。

石达开的布防重点却放在东面和南面,北面的布防却相当空虚,这就为后续战事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石达开在组织攻城的同时,组织重兵在东路展开打击,但遭到清军的顽强抵抗,战事一度胶着在东线,李续宜抓住机会率领五千湘军渡过资江,击败石达开布防相对薄弱的资江西岸的赖浴新部,打通了宝庆内外的交通。

西线丢失之后,宝庆城内的兵力和粮食弹药都得到补充,石达开攻城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从当时的军事态势来看,石达开面临三种选择:上策是果断撤围,保存实力,摆脱宝庆外围的重兵,相机迅速挺进四川;中策是佯装攻城,相机歼灭清军主力,然后迅速进军四川;下策是继续攻城打援两手抓,不打下安庆誓不罢休。

石达开的选择再次让人大跌眼镜,他选择了最不可思议的下策。更要命的是他在执行下策的过程中,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既然在资江西岸吃了亏,石达开就应该吸取教训,只要解决了集中渡江回到东岸的李续宜部,宝庆战役也算有所斩获。

石达开的迟钝让李续宜又找到了机会,1859年8月10日,李续宜在宝庆北面集结刘长佑、刘岳昭等精锐部队,向石达开东路大军展开纵深反击,因为事出突然,太平军损失惨重。

前线态势已经完全逆转,再这么打下去,恐怕宝庆打不下来,而且精锐都要葬送在这个让人伤心的鬼地方,石达开终于认清了形势,决定率部撤围,不再在宝庆浪费宝贵的时间。

1859年8月13日,石达开组织精锐对湘军展开猛烈反击,掩护主力南撤。一天以后,全军全部撤出宝庆外围,兵分两路,南趋湖南与广西边界的东安和新宁。

为期三个月的宝庆战役终于草草收场,石达开一无所获,除了损兵折将之外,再就是留下一个历史公案——石达开不善作战的铁证。

为什么曾经横扫西征战场的石达开在宝庆却屡屡失策,难道他的武功被废掉了不成?

在这里我不想为石达开作任何辩解,因为面对真实的历史,任何辩解都是没有意义的。但我想说的是,这世上没有常胜将军,战争的胜败本就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统帅的指挥能力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用一句话来概括当时的情形是比较恰当的,那就是“形势比人强”。我不反对崇拜英雄,但我并不赞同“英雄史观”。英雄只可能产生在培养英雄的时代,比如战国,又如三国。人强不过形势,任何人不管多么伟大和英雄,在现实面前总是那么渺小无力。在后续的事态发展中,这句话还将得到不断地证明。

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一书中曾经说过,一个统帅的作战能力与他的信心和勇气必定是成正比的,而智慧必须依赖于这两者才能发挥出它充分的潜能。除了部队疲劳、粮草缺乏这些原因之外,石达开在宝庆一战中表现出来的急躁和轻率心态,恐怕也是影响战局的重要原因。

人生路上可怕的不是跌倒,而是在同一个地方不断地跌倒。但只要你把前面的路用心走好,就依然是不可战胜的英雄。曾经英勇善战、威震敌胆的翼王,振作起来吧,前面的路还长着呢!

万里回朝为哪般

漫漫征途无尽头,前方道路多艰险,等待石达开的将是一连串意想不到的打击,其中最为沉重的一次大概要算“万里回朝”这个意外事件。

还得先回到宝庆战役那儿说起。

话说遭遇宝庆战役失败以后,石达开再次面临着事关全局的选择——这个选择他将需要不断地面对——何去何从?

在撤围宝庆之前,石达开已经做好了决定,从宝庆北上是不可能了,还是杀回老家去吧!目标直指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