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石话实说
3935200000101

第101章 英雄城市创伟业、省会雄风展宏图

在中山路西端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的广场上,矗立着刘伯承、聂荣臻、叶剑英三位共和国元帅的塑像。三位开国元帅先后出任过这所人民解放军第一所高等院校的校长,五位上将和十五位中将先后担任学院的主要领导,这座学院的辉煌历史可见一斑,它的前身就是赫赫有名的华北军政大学。

1948年5月,刚刚来到西柏坡的毛泽东立即召见叶剑英,告诉他说:为培养干部指挥大部队作战的经验,中央决定在石家庄创办一所军政大学,由叶剑英担任校长兼政委。

两个月后,华北军政大学在石家庄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朱德代表党中央出席大会,并亲笔题词:“学会攻坚战,收复一切城市。”

校长兼政委叶剑英则强调指出:“不教而战是谓弃之,不学而教是谓害之。”这句话成为华北军政大学的校训。

师资缺乏,叶帅想出了什么好主意?

学战结合,学员参加哪些解放战役?

抗美援朝,军校师生如何战场实习?

军政大学创办之初,教员奇缺,总人数不足编制的四分之一,能在一线上课的只有三十六人,教学计划难以实施。

叶剑英果断提出,从那些脱离敌人营垒的旧军官和被俘的国民党将领中,吸收一些人任教。没想到这个方案一提出,立刻引来轩然大波,有人认为,常败将军教常胜将军,这是给自己抹黑。

我们都看过《亮剑》这部电视剧,李云龙等人就给国民党旧军官、教官出难题,确实是那种情况。

于是,叶校长就以“使用旧军队和旧军官”为主题,作了专题报告。他还在全校开展了尊师爱生活动,对这些请来的特殊教师给予了优厚待遇。

学校陆续把两三百名原国民党的将、校、尉各级军官,充实到了教学一线。原傅作义部中将参谋长郭宗汾,后来成为华北军政大学工兵主任。原国民党整编四十六军军长韩练成,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

在教学中,华北军政大学贯彻“贴战贴训、学战结合”的办学方向,组织教员直接参加解放济南、太原的战役,培养出大批军事人才。两年时间里,先后有一万四千名军政指挥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从这里毕业,走上解放战争的主战场,其中还培养了一千多名教员。后来刘伯承元帅到南京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就从华北军政大学带走两百余名教员。华北军政大学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座培养高级军政干部的大学。新中国的军事院校建设,也从滹沱河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华北军政大学积极投入到支援抗美援朝的战斗中。曾经担任学校领导的杨勇、孙毅等著名将领,都带领学员到抗美援朝战场实习。

岸英牺牲,毛泽东为何来到石家庄?

神秘小院,哪些领袖在此居留过往?

激情谱就,《红旗歌》又怎样代代传唱?

1950年11月25日,朝鲜战场前线传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牺牲了。中央为减轻主席老年丧子之痛,直到1951年1月底,才将这不幸的消息告诉了他,同时安排他到外地作短期休息。1951年2月7日,毛泽东来到石家庄,住进了新建成的一座保育院一号楼,这座保育院又被称为“一号楼”、“小白楼”。

在石家庄的日子里,毛泽东集中精力投入《毛泽东选集》的选编工作。两个多月后,《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脱稿发排。此外,毛泽东还在此指挥着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等中心工作。

很可惜,这座共和国领袖居住的小白楼,后来在改建白楼宾馆时被拆毁。

石家庄解放后,途经此地来往西柏坡的中央党政领导很多,为了安全,他们都住在名叫309号院的小院。

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陈毅、贺龙、刘伯承、邓小平、彭德怀这些共和国的元勋们,都在309号院住过。

石家庄和西柏坡,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新中国的创建发挥了奠基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时时关心着这块红色的土地。

或许就是带着这份特殊的情感,在制定国家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石家庄被列为“一五”国家重点发展的十四个城市之一。

在共和国“一五计划”确定的一百五十六个重点工程中,选址在石家庄的就有大型联合棉纺厂、华北制药厂和热电厂三项。国家投资四点二亿元,在石家庄相继兴建了七个棉纺厂及印染厂,使石家庄成为国家重点纺织工业基地。

于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劳动者汇集到石家庄,由此形成了石家庄历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潮。甚至有的纺织企业成建制地派来大批工人队伍,来到石家庄,组建石家庄市第三、第五棉纺厂。于是,在这座城市里,开始形成一个独特的移民区。在广安大街以东的棉三生活区,以天津工人为主体的工业移民,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形成了以天津话为官方语言的特区。直到现在,这里的老居民还是以天津话谈天说地。

而在建设北大街的棉五生活区,以唐山人为主的圈子里,一代又一代,沿袭了唐山话,成为一种当代移民的语言印记。

这一切,为这座城市留下了海纳百川的荣耀,也为这座城市刻下了共和国移民的印记。

除了共和国新建的这些棉纺织厂以外,我们还要说说创建于1921年的大兴纱厂。1947年11月,大兴纱厂获得解放,回到了人民手中,激发了大兴工人们巨大的爱国生产热情。

十九岁的纺纱女工阎金芬,带领全组以优质、高产、低消耗的优异成绩成为全厂的排头兵,195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后来,她的事迹被编成话剧搬上舞台,《红旗歌》唱遍大江南北,激发出了整整一代人的爱国热情。

从此,在普普通通的纺纱车间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英雄模范。

挡车童工出身的杨琍瑛,每天想的是怎么多纺纱、多织布。经过几年的努力,她把接头效率从每分钟十七根提高到了二十一根。后来,杨琍瑛总结出了“三快一稳”操作法,创造了接头合格率100%、换纱合格率100%的双百奇迹。

1956年4月16日,她带领的班组被命名为“杨琍瑛小组”。1959年,杨琍瑛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之后,杨琍瑛和她的小组在纺织战线屡建奇功。她先后十八次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杨琍瑛小组”与“郝建秀小组”、“赵梦桃小组”一同成为全国纺织系统的三大红旗班组。

她们的事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共和国的纺织工人。

1954年4月29日,十七岁的仇锁贵成了石家庄国棉二厂的一名纺织工人。在杨琍瑛精神的鼓舞下,这位年轻人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总结出了眼看、耳听、手摸的工作法,用它排除机器故障,极大地提高了纺织效率。据统计,当时仅在石家庄,采用仇锁贵工作法提高的效率,就等于增加了一个棉纺厂。

国家纺织部专门将仇锁贵的经验编辑成册,并在全国推广。《人民日报》还为此专门发表了社论,把仇锁贵称作是“机器的主人”。

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石家庄这座英雄的城市,先后涌现出了阎金芬、杨琍瑛、仇锁贵等石家庄工人的杰出代表。

他们的精神和这首唱了半个多世纪的《红旗歌》一样,至今还在石家庄传唱着:

“劳动建设新中国,咱们工人打先锋……”

这就是石家庄工人阶级的精神。

历史机遇,石家庄终于成为河北省会!

改革开放,撞击反射领风骚再显光辉!

抚今忆昔,石话实说掩卷长歌一百回!

石家庄是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历史为这座城市留下了这样一组年轮:

1925年8月,在直隶省自治制过程中,石家庄和休门、栗村合并,筹备创立石门市。

1939年10月7日,石门市成立。

1947年11月12日,人民解放军攻克石门,成为第一座解放的大城市。

1947年12月26日,石门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告:从1948年元旦起,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创业,石家庄建立了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纺织加工、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四大基地。1953年建成的华北制药厂,是亚洲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抗生素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位。

石家庄火车站成为华北重要的客货中转站,是全国三大编组站之一,平均每三分钟就有一列火车从这里开出。

1956年,国家开始酝酿将河北省省会迁到石家庄,并在东大街、西大街中间一带,修建省会一系列标志性建筑。

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省会从保定迁到石家庄。从此,石家庄这座城市的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带动了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的发展,逐步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河北省博物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建的这一时期的标志性建筑。

改革开放后,石家庄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打响国企承包制改革的“第一枪”,城市商贸流通体制的大胆探索、“撞击反射式”综合改革等创新举措,成为引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锋。

就是靠着这种石家庄精神,一百年的时间里,石家庄由一个面积不足0.1平方千米,仅有五百七十八人的小村庄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中心城市。

1993年,石家庄市与石家庄地区合并。如今,石家庄市辖六区、十二县、五个县级市和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58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九百六十万。

尤其是最近几年,石家庄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文化品位不断提升。

巍巍太行山作证,这是一片创造奇迹的土地。

悠悠滹沱河作证,这是一片创造辉煌的土地。

这里有三十万年前太行山人类的起源地;这里有三万多年前石家庄先民生活的洞穴;这里留下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璀璨印记;这里是中华蚕桑丝纺织业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是先商的发祥地,是南越王赵佗、真定名将赵云、唐代名相魏征的故乡;这里是新中国的奠基之城,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作为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城市,今天的石家庄,做出了北跨滹沱河发展,建设正定新区的重大战略。不远的将来,一座现代化的新区将在滹沱河北岸、毗邻正定古城崛起。

当我们聆听万古山风、千年水涛,看万家灯火,心中不由升腾起一句激越的诗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们希望《石话实说》一百个石家庄的历史故事,能够昭彰历史,激发乡情,增加石家庄人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激励我们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让我们面向未来,热爱石家庄,更好地建设石家庄。

这正是:

石话实说开讲堂,悠久历史再昭彰。

璀璨文化激豪情,继往开来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