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石话实说
3935200000100

第100章 红色之都西柏坡、奠基之城石家庄

石家庄作为全国第一座解放的较大城市,从此成为新中国的奠基石和试验田。在1947到1949年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在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时期,在共和国奠基的历史画卷上,石家庄写满了辉煌和光荣。

石家庄的解放,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接起来,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控制了华北的交通命脉,控制了井陉煤矿能源基地和太行山东西两麓。石家庄的解放,为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迁到西柏坡创造了条件。

1948年2月16日,刘少奇向中央提议:

“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区完全合并,成立华北中央局……两个边区政府可合并办公,待召集两区统一的人民代表大会时再宣布合并。”毛泽东同意两区合并,并提议中央工委3月初召集会议,指示要成立大党校、大军校、大党报等问题。在此后的3月20日,毛泽东在给党内的通报中,提出合并后新区的领导中心设在石家庄,由此,石家庄成为中国革命的红色之都。

1948年8月5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人民礼堂举行,选举产生华北人民政府。位于中山路南侧的人民礼堂,就是华北人民政府创立之地,在为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奠基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次大会通过了《华北人民政府组织大纲》,确立了人民政权的模式和组织原则。

1948年9月20日,华北人民政府第一次委员会在平山县王子村召开,董必武当选为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华北人民政府是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奠定了新中国各级政府的基本组织构架,对新中国的政权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北人民政府在太行山、滹沱河,走过了一年零一个月的历程,她是新中国政权建设的里程碑。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指出:

中央人民政府的许多机构,应以华北人民政府所属有关机关迅速建立起来。

1949年10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内务部、财政部、交通部、农业部等部门在华北人民政府各部的基础上迅速建立起史无前例,什么政策让中国农民真正拥有土地?

运筹帷幄,毛泽东怎样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

红色奠基,石家庄又如何为民主政权提供范例?

1948年5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西柏坡。中国共产党的五位书记在这里会合,西柏坡成为中国革命指挥中心和红色中心。

作为我们党武装夺取政权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这里,刘少奇代表中央工委主持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几千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终结,让土地真正回到人民手中,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在这里,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毛泽东从这里发出了上百封电报,指挥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警示之言。

1949年3月23日11时,中共中央机关告别西柏坡,开始向北平进发。在这里,毛泽东提出了“进京赶考”理念,中国共产党要接受人民的考试,接受历史的考试。他带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赶考的路。

1949年7月21日至8月9日,石家庄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出的二十五名政府委员中,有党员干部六人,五位民族工商业代表和一名少数民族代表,党外人士一人担任局长,六人担任了副局长。

这样的大会在石家庄是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第一次。《人民日报》这样评论:石家庄人民代表大会提供了全国实行人民民主的范例。

这样的范例很快就在全国变成了现实。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隆重开幕。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六位副主席中,有宋庆龄、李济深、张澜三位民主人士。在随后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上,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四位副总理中,有黄炎培、郭沫若两位民主人士。

石家庄为新中国建立进行了开创性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中共中央在下发的《关于注意总结城市工作经验的指示》中,强调各中央局在新攻占的城市开展工作,应以石家庄的经验为基本的方法和方针。

边区创举,沕沕水电站如何点亮柏坡明灯?

党报创刊,究竟谁为《人民日报》题报名?

金融昭兴,第一张人民币在哪里印制发行?

新中国的电力、新闻、高等教育、金融、文物、图书等事业,许多个“第一”都在石家庄开创。

1948年1月,沕沕水水电站建成。这座我党我军建设的第一座水力发电站,获得了晋察冀边区政府颁发的“边区创举”的奖牌。朱德亲自出席剪彩仪式并题词。新中国的水电从这里走来。沕沕水的电力点亮了西柏坡第一盏电灯,为晋察冀军工企业提供了电能。

1948年6月15日,晋察冀边区的《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人民日报》合并,改为《人民日报》,在平山县李庄创刊。毛泽东为改刊的《人民日报》题写了报头。当年的八九月间,《人民日报》印刷厂搬至石家庄市北焦村,同时在石家庄市南大街设立《人民日报》经理部。

1948年9月,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室和发射机房迁至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播音室在天户村,直到1949年3月24日迁往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在石家庄井陉矿区播出的五个多月里,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他们成为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全国广播事业的主要领导者和技术骨干。

1948年春夏之交,中共中央决定组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时在石家庄恢复《中国青年》杂志,毛泽东题写了《中国青年》的新刊名,并题写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题词,刊登在《中国青年》复刊的第一期上。该刊1949年迁到北京。

新中国的金融事业也从石家庄走来。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华北大街11号成立,同时第一批人民币在这里发行。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旧中国极其混乱的货币制度的结束和新中国统一货币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金融事业的起步。

正因为如此,当第一套人民币刚刚印出,董必武就拿着几张样票来到毛泽东的办公室。毛泽东看了又看,兴奋地说:“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有了自己的政权,有了自己的土地,现在又有了自己的银行、货币,这才真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哩!”

12月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上发表新华社的社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币”,并发表了记者的采访报道,反映解放区人民对人民币发行的欣喜。

振兴教育,众多名校如何在石家庄成功奠基?

繁荣文艺,名流剧社因何在石家庄荟萃云集?

干部摇篮,多少人才从石家庄奔赴祖国各地?

石家庄还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复兴之地。

1948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外事学校,校址设在紧邻华北军政大学的获鹿南海山村,叶剑英兼任校长和政委。

1948年,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华北大学在正定大佛寺西侧的教堂创立。当时,晋察冀解放区的华北联合大学和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校长为著名的教育家吴玉章,原华北联合大学校长成仿吾、北方大学校长范文澜任副校长。华北大学在正定的一年多时间里,培养毕业生16928名,为解放战争输送了大批干部,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师资力量,后来迁到北京,改为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华北大学工学院,1946年底在石家庄创办,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直至1949年8月迁往北平。华北大学工学院为革命事业输送了大批技术人才,而且为创办高等学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48年,参加土改工作队的美学家王朝闻在石家庄郊区毗卢寺发现了精美的壁画,他向党中央和华北人民政府建议保护文物,征集珍贵古籍文献。于是华北人民政府创立文化工作队,收集整理了大量古籍文献。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些重要文化遗产,留给了石家庄,成为我们石家庄市图书馆珍藏的重要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1948年,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个解放区的新华书店合并为华北新华书店总店,地址在获鹿县城的南关,代行了新华书店总店的职能,成为新中国新华书店总店的雏形。

石家庄解放后,各解放区和国统区的大批著名作家、艺术家云集至此,石家庄成为革命文艺的中心。

1948年8月8日,晋察冀边区文联和晋冀鲁豫文联在石家庄联合召开文艺工作会议,决定两边区文联合并,成立华北文艺界协会。

1948年11月,在石家庄桥西区同庆街一号成立了华北戏剧音乐工作会。此后,华北评剧院、晋察冀抗敌剧社、群众剧社、工人剧社以及冀中火线剧社、前线剧社等解放区的著名文艺团体都先后进驻石家庄。云集石家庄的革命文艺工作者有近千人之多,群英荟萃,其中就包括田汉、安娥、洪深、丁玲、杨朔等。由此也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如丁玲在石家庄创作完成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联大文工团演出的《红旗歌》、石家庄铁路工人创作的《不是蝉》、晋察冀电影队摄制的解放战争纪录影片、大众美术社出版的“新年画”等,这些文艺作品都突出地表现了“新的人物,新的世界”,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石家庄作为全国第一个解放的城市,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城市政权,在城市工作的实践中,为全党探索和积累城市工作经验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城市管理和建设人才,成为锻炼、培养干部的基地。随着一批大中城市的陆续解放,从石家庄走出大批干部,到新解放的城市去工作。北平、天津、张家口、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解放后,石家庄都支援了一批干部,有些部门的班子是在石家庄组建的。1949年8月,中共石家庄市委副书记、法院院长、公安局长、组织部副部长等人到呼和浩特出任市委书记、法院院长、公安局长等职。

1949年9月,石家庄市委书记兼市长刘秀峰调往天津市任职,也有一批干部同往。

叶剑英就任北京市长前,曾在石家庄住了三天,听取市领导介绍经验。石家庄市敌伪物资管理委员会主任黄敬,后来出任天津市长。

1949年4月,石家庄市长柯庆施,后调任南京市市长,并带走了一批干部。仅1949年下半年,从石家庄调出到各地的干部就有401名,其中县级86人,区级103人。就这样,石家庄作为拱卫党中央的坚强屏障,作为支援全国解放的可靠大后方,作为培养新中国干部的红色摇篮,作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实验田,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这正是:

奠基之城石家庄,红色之都著华章。

革命领袖绘宏图,千秋功业永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