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石话实说
3935200000092

第92章 反清英烈吴禄贞、辛亥喋血留遗恨

在长安公园西北部一个高地上,苍松翠柏掩映之中,矗立着三尊汉白玉墓碑。中间一尊墓碑上镌刻着“故燕晋联军大将军绶卿吴公之墓”。这位绶卿吴公就是辛亥革命反清英雄吴禄贞。

吴禄贞,字绶卿,湖北省云梦县吴家台人,十五岁时丧父,家道衰落,吴禄贞弃学到湖北工程营当兵。不久考入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武备学堂。由于品学兼优,十九岁被选送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深造,是中国第一期留日士官生。在日本,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成为兴中会的早期会员。

1900年,孙中山在日本镰仓召开会议,决定配合义和团运动,在珠江和长江流域同时发动起义。二十岁的吴禄贞及好友傅慈祥等回国组织“自立军”起义。

这年8月23日,吴禄贞等人组织起义,起义军总部设在汉口,沿长江兵分五路。吴禄贞率领前军举行起义,苦战七昼夜,最终失败,由此遭到了清军的血腥镇压。傅慈祥等十一位革命党领袖被捕,8月23日凌晨傅慈祥被杀害,年仅二十八岁。

吴禄贞虎口脱险,只身潜回日本复学。

第二年冬毕业于士官学校。

1904年,二十四岁的吴禄贞由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良弼推荐,到北京清政府练兵处任职。

1907年4月,二十七岁的吴禄贞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到奉天。时值日本侵略者挑起“间岛”争端,吴禄贞受命负责延吉边务。

他不辞辛苦,亲自勘查边界,查阅历史文献,测量绘图,草拟《调查延吉边务报告书》十万余言,用大量确凿的证据说明延吉间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他团结当地军民与侵略者作针锋相对的斗争,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企图侵吞我国领土的野心。这是清末难得的一次外交胜利。

1910年,袁世凯奉清政府之命,在小站训练新军,建成北洋六镇。革命党人筹措白银两万两,贿赂当权者庆亲王奕劻,使年仅三十岁的吴禄贞谋得第六镇统制的职位。

但第六镇一些资深官兵非常不服,尤其是五十五岁的周符麟公开挑衅吴禄贞周符麟(1855-1918),辽宁阜新人,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三十岁才应招当兵,后任营长。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太后挟光绪帝微服出逃,周符麟本想趁机抢御驾,结果一看警卫森严,便改称护驾随行。因护驾有功,封武卫军军门提督,1903年到袁世凯部下任职。后到第六镇任十二协统领。他比吴禄贞大二十五岁。自恃为慈禧亲信,骄横跋扈,而且吸鸦片。吴禄贞任第六镇统制后,周符麟不服。吴禄贞就奏请朝廷说:“十二协统领周符麟烟瘾甚深,行同盗贼,应即撤职。”经吴禄贞亲自到陆军部交涉,态度坚决,朝廷才批准吴禄贞的请求,把周符麟调到第一军。从此,周符麟就与吴禄贞结下深仇,闲暇时磨刀发狠曰:“有日必宰了这个姓吴的小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立即派陆军大臣率兵到湖北去镇压,并抽调吴禄贞所辖第六镇的十一协南下。吴禄贞希望借机和义军接触,就到陆军部自荐,请求随军南下武昌,但遭到申斥,令其回保定待命。

这时,屯兵滦州的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在滦州举行兵谏,提出“二十条政纲”,逼清政府停战,实行立宪制。

这位张绍曾,是直隶大城县张思河村人。早年与吴禄贞一起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北洋督练公所教练处总办。与吴禄贞、蓝天蔚并称为“士官三杰”,具有民主思想。

在1911年历史转折的年头,清政府内外交困,便派吴禄贞为宣抚使去滦州平息动乱。吴禄贞到了滦州,正好与张绍曾谋划反清斗争。

胸有成竹,吴禄贞有何计划直捣黄龙?

犹疑不决,张绍曾因何顾虑按兵不动?

虎视眈眈,阎锡山有何举动震惊清廷?

吴禄贞自诩“中国的华盛顿”,主张“中央革命论”,即在清朝统治的中心地带发动武装起义,迅速占领北京,推翻清朝统治。于是鼓动张绍曾率滦州第二十镇进军丰台,吴禄贞准备率第六镇从保定北上,进逼长辛店,另一革命志士蓝天蔚的第二混成协作为后援,形成夹击之势,准备攻占北京,策应武昌起义,一举推翻清王朝。

1911年10月20日,山西革命军击毙了清王朝的山西巡抚,宣布独立,推举阎锡山为都督。清廷惊惶,急忙电令驻防保定的第六镇十二协协统吴鸿昌率军开赴石家庄,进军太原,镇压革命军。

吴禄贞在滦州接到消息后,心急如焚,深知六镇如与山西民军开火,定会造成严重后果,于是急忙派革命党人何遂赶紧奔赴保定,出任十二协参谋随军前往,防止发生意外。

何遂(1888-1968),福建福州人。1904年进入福建武备学堂,参加革命党。1906年毕业后,到南京第九镇当排长。第二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堂,加入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时,他是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的参谋。

11月1日,吴禄贞经北京、保定匆匆赶回石家庄,即派副官周维桢携带密信到山西会见阎锡山,商谈组织燕晋联军共同举事。

11月4日,清廷突然宣布任命吴禄贞为山西巡抚,一是想用高官厚禄笼络吴禄贞,让他进攻山西起义军;二是免了吴禄贞的兵权,防止他造反。

将计就计,吴禄贞能否实现燕晋联兵?

形势紧迫,清政府怎样安插特务窃听?

巨变前夜,吴禄贞因何牺牲年轻生命?

当天上午,一列由北京开往湖北前线给清军运送军火给养的火车,开进石家庄车站,吴禄贞当即下令扣留,并要求清政府停战。下午吴禄贞轻装简从,赶到娘子关与阎锡山秘密会谈。经过商议,一致同意第六镇和山西革命军组成燕晋联军,推举吴禄贞为燕晋联军大都督,阎锡山、张绍曾为副都督,约定11月7日凌晨在石家庄会师,举行起义,直逼北京,与张绍曾南北夹击,推翻清王朝。

11月6日夜,吴禄贞在石家庄车站东侧的电报局楼上召集第六镇中级以上军官开会,宣布7日凌晨举行起义。部署完毕匆匆赶回设在正太饭店的办公室。

就在吴禄贞组织反清斗争的同时,清王朝秘密安插特务,监视吴禄贞的行动。11月5日,被吴禄贞撤职的原第六镇十二协协统周符麟,窜至石家庄进行秘密活动。何遂等人看到周符麟的身影,感觉形势严峻,立即向吴禄贞报告,希望他提高警惕。

6日午后,由北京到石家庄投奔吴禄贞的革命党人孔庚见到吴禄贞也说:“清朝军咨府已得知吴公起义,所以派人到石家庄,寻找机会刺杀你,希望绶卿要加倍注意。”

吴禄贞的参谋何遂建议调山西革命军来充当卫队,至少换个秘密的地方住。可是吴禄贞却胸有成竹地说:“骑兵营长马蕙田担任警戒,他是我的心腹,靠得住。”吴禄贞信任的这个马蕙田,名叫马步周,字蕙田,安徽人,1907年毕业于北洋速成学堂,后来隶吴禄贞部。这个人长得很帅,善骑射,有“赛吕布”之称。吴禄贞非常喜欢他,就让他以骑兵营长统领自己的卫队。

吴禄贞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自己所信任的人,贪图两万元的赏金出卖了自己。吴禄贞本来计划第二天把司令部迁到大石桥东边不远的栗村路(今正东路)路南的英美烟草公司大楼。可是7日凌晨,正太饭店第六镇的司令部里,吴禄贞和参谋长张世膺、副官周维桢还在紧张地工作,研究部署作战计划,吴禄贞批阅完军咨府转滦州张绍曾的电奏件,交书记员送出。

这时马蕙田带着一些人,突然闯进吴禄贞办公室,口称“祝贺大人高升山西巡抚,向大人贺喜”,却随手拔出手枪连连射击,吴禄贞随即倒在血泊中。

马蕙田遂割下吴禄贞首级去邀功请赏了。办公室案上滦州张绍曾的来电“我军整装待发,请与山西义军前来会师”和吴禄贞的复电“愿率燕晋子弟一万八千人以从”墨迹尚未干。

参谋长张世膺和副官周维桢同时遇难。

吴禄贞被害后,第六镇司令部顿时大乱。

临时住在离车站不远大石桥东侧晋阳客栈的孔庚被枪声惊醒,换了便衣要到司令部去,但此时司令部已戒严,通往车站的大石桥上有第六镇北洋旧部派人把守。孔庚返回客栈,等到天明后,赶到车站,见吴禄贞和周维桢的尸体倒在办公室的地上,用毛毯遮掩,吴的尸体无头。

何遂、孔庚等随同山西革命军占领吴禄贞的办公室,发现马步周等人已经失踪。何遂和山西革命军把吴禄贞的尸体运往娘子关,为吴禄贞做了一个木制的脑壳入殓,草草埋葬。而赶到石家庄赴约的山西义军先头部队,将第六镇的辎重物资装上火车,撤回山西,并拆毁铁路十余里。

一代革命志士、反清斗士吴禄贞,在革命起义的最后关头,大意失荆州,丢了自己和同志的性命,也给华北革命斗争带来巨大损失。

吴禄贞被杀一案,是石家庄肇兴以来第一件影响全国的重大事件。当时全国的报刊纷纷登载:“吴禄贞血洒石家庄。”

惊闻噩耗,哪位伟人赴石哀悼英雄?

叛变革命,马步周将怎样终结性命?

众说纷纭,谁是暗杀行动幕后真凶?

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下令吴禄贞以陆军大将军例赐恤,追赠吴禄贞的亲密战友、同时遇难的张世膺为陆军少将衔,周维桢为陆军大都尉衔。3月14日,黄兴主持在上海张园举行的追悼吴禄贞的活动,孙中山先生亲撰祭文。

1913年11月7日,吴禄贞烈士遇难二周年之际,石家庄人民和山西人民在吴禄贞牺牲的正太车站北边择地修建了吴公祠和陵园,将吴禄贞遗体由娘子关迁葬于此,并将同时遇难的张世膺和周维桢的遗体,安葬在吴禄贞墓的两侧。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特派专使前来祭悼。可惜这处重要的爱国主义遗址,在“文革”中被拆毁。

1982年,三烈士墓迁建于石家庄市长安公园。4月12日,吴禄贞的子女和亲属从国内外赶到石家庄,参加了石家庄各界群众代表举行的落成扫墓仪式。

那么,刺杀吴禄贞的马步周下场如何?这人是个好色之徒,他杀死吴禄贞后,得到一大笔钱,就为一个相好的妓女赎身。清朝灭亡后,袁世凯对马步周刺杀吴禄贞的罪行没有追究。马步周逍遥混世,后来瘫痪而死。

对于马步周背后的黑手究竟是谁?后世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是清政府所为,有人认为是袁世凯。当然也有人认为清政府和袁世凯利益一致,是双方一起决定杀害吴禄贞。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吴禄贞结了私仇,是周符麟等人报复杀害了他。也有人认为是第六镇的一些北洋的中老年将领对吴禄贞不满而借机收买马步周,杀害了吴禄贞。

根据吴禄贞的参谋何遂回忆,应该是袁世凯受清政府旨意,派周符麟收买马步周刺杀吴禄贞。因为何遂不仅是吴禄贞喋血石家庄的见证者,而且他经历了清朝、民国、北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仍健在,有足够的时间回忆、调查这一事件,他的说法应该可信。

这正是:

辛亥革命起风云,一代英雄吴禄贞。

燕晋联军举义旗,喋血正太留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