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湖故事
3936400000011

第11章 南湖记忆(2)

世界上第一台中文打字机-周厚坤,世界上最大的莫斯科纳地下展览厅-林同炎,世界上最大的双曲线抛物面壳顶结构的体育馆-林同炎,世界上最崎岖、地质最坚硬、地形最复杂的滇缅公路-李温平,世界上最大跨度悬索桥总设计师-张馥葵,世界上第一座半面弧形的克拉巧起大桥-林同炎,世界上第一辆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王家素,世界上第一台公路—铁路联运地板平车-李芾,世界上第一座倒挂式悬索桥-林同炎,世界上最大的双曲线抛物面壳顶结构的波多黎各体育馆-林同炎,世界上第一座空气重介质干法选煤厂-陈清如,世界上记载种类最多、最完整的《中国植物志》-钱崇澍主编,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卢春房-张鲁新,历史上第一位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亚裔外籍院士-林同炎,历史上第一以华人名字命名的科学奖-“林同炎奖”,历史上第一位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华裔院士-茅以升,历史上唯一获得全美顾问工程师最高奖状的华裔-林同炎,历史上第一位漂流长江的勇士-尧茂书,历史上第一位,中国教授-罗忠忱,历史上唯一被《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收录传记的华裔经济学家-刘大中,历史上第一位被国际水利协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的,中国水利学家-严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戴维逊奖”的,中国数学家-侯振挺,全美最大的利用太阳能建筑——马士尼会议中心-杨裕球,亚洲第一座斜拉桥——光复桥-杨裕球,南美最长的混凝土斜拉桥-张馥葵台湾同类最高建筑——建台大厦-杨裕球,东南亚第一所华文大学——南洋大学(今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中国最年轻的桥梁设计大师-徐恭义,中国设计大型水利工程最多的水利学家-冯寅,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学毕业证书-张孝基的毕业证书,中国投资最大、一次性建设最长的铁路——京九铁路-陈嘉珍,中国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难度最大的铁路——成昆铁路-胡惠泉,中国最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张质文,中国最大吨位铁路起重机-周志熬,中国最大吨位龙门起重机-王金诺,中国唯一直接参加朝鲜战争的高校-唐山交大,中国第一座公路铁路一体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茅以升,中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汪菊潜,中国第一座高速公路大跨径悬索桥——虎门大桥-郑明珠,中国第一座千米以上特大跨度桥梁工程——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凤懋润,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润扬长江大桥-郑明珠,中国第一大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江阴长江大桥-总指挥周孟波,中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力一,中国第一个大学地理系-竺可桢先生创立-,中国第一个大学地质系-何杰先生创立,中国第一所铁路学堂-北洋铁路学堂,中国第一个商学院-杨杏佛先生创立,中国第一个土木系-北洋铁路学堂土木系,中国第一个矿冶系-唐山路矿学堂矿冶系,中国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校友詹天佑-张鸿诰-徐士远,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滇缅铁路-杜镇远,中国第一位建筑师-庄俊,中国第一位女工程师-朱颖卓,中国第一位爆破学工程师-李温平,中国第一位地铁工程师-施仲衡,中国第一位海港工程师-邵福旿,中国第一位土木工程教授-罗忠忱,中国第一位留美矿冶工程及石油专家-胡博渊,中国第一任矿冶局长-胡博渊,中国第一位采油厂厂长-秦同洛,中国第一名火车女司机-田桂英,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道——宝成铁路-杜庆萱,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杜庆萱,中国第一台内燃机车-段墉川,中国第一辆高速列车-李芾,中国第一个纳米材料实验室-葛昌纯,中国第一辆万吨重载列车-孙翔,中国第一条磁浮列车实验线-连级三,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广深准高速铁路-周宏业,中国第一长度双线隧道——大瑶山隧道-王梦恕,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施仲衡,中国第一座重载铁路双线隧道-王梦恕。

中国第一台立式车床-周惠久,中国第一台麻纺机-周惠久,中国第一辆常导磁悬浮实验车-张昆仑,中国第一份科学杂志——《科学》月刊-杨杏佛,中国第一架运输机-林同骅,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海港——湛江商港-刘峻峰,中国第一家五星级酒店——东方宾馆-余峻南,中国第一座大型干船坞-谭真,中国第一台电磁震动落沙机-潘启敬,中国第一个建筑设计金牌奖获得者-佘俊南,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佘俊南,中国第一块铝锭-邱竹贤,中国第一座电解铝厂-邱竹贤,中国第一低合金高强度钢-刘嘉禾,中国第一炉不锈钢-王国钧,中国第一个平炉热工制度-张春铭,中国第一炉工业纯铁-王国钧,中国第一套炉外真空精炼炉-杨昌乐,中国第一块120门砷化镓门阵列电路-邹世昌,中国第一批闪光全息光栅-邹世昌,中国第一所土木建筑研究所-刘恢先,中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竺可桢,中国第一部抗震设计规范-刘恢先,中国第一部用正规方法制作地图-方俊,中国第一辆城市轻轨列车-池耀田,中国第一部晶相图谱-周晨光,中国第一部介绍汽车工程的书籍-何乃民,中国第一套民用航空运输企业会计制度和核算方法-徐寿彭,中国第一座现代化船模实验池-王公衡,中国第一口油田——玉门油田-秦同洛,中国第一个建筑师的组织——“中国建筑师学会”庄俊创立中国第一个科学组织——中国科学社-杨杏佛等创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陈能宽、吴自良、姚桐斌等二十三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第一颗氢弹-陈能宽、吴自良、姚桐斌等二十三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陈能宽吴自良姚桐斌等二十三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秦同洛(四位技术领导人之一)。

§§§3.南湖岸边的一中情结

漫步于南湖之滨,粼粼的波光中似有慷慨激昂的歌声依稀传来“……美我丰滦,真主之光。德智体群兮,四育皆坚强;乐尔多士兮,皆寿其无疆。”这是丰滦中学的校歌。原坐落在岳各庄旧址,现南湖之滨的丰滦中学,仅与当年的北方交大一路(京山铁路)之隔,为享誉北方的名校。丰滦中学前身为华英学堂,先后易名河北省私立丰滦中学、冀东特别区立唐山中学校等,后与永平府立中学堂(后易名为直隶省立第四中学校、河北省立唐山中学等)合并,现为唐山市第一中学。一个多世纪以来,唐山一中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李大钊是他们之中的杰出代表和唐山一中永远的骄傲。

李大钊与蒋卫平的同窗友谊

1905年,李大钊考中秀才,适逢清帝光绪诏废科举,于是进入永平府中学堂读书。“生性简易,聪爽绝伦”的李大钊勤奋读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课余时间,李大钊经常在藏书室里广泛阅读进步书刊,尤其喜欢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文章。他胸怀大志:“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狱中自述》)入学不久,李大钊结识了爱国青年蒋卫平(蒋凤鸣)。卫平少怀大志,以救国为己任,十分敬慕戊戌志士谭嗣同,故自号“慕谭”以自勉。两人常常一起谈论历代爱国英雄,畅叙心中理想,评说国事,慨叹民族命运,志同道合,成为最亲密的手足挚友。在接触新潮思想之中,李大钊“感于国势陵夷,慨然研究政治,以期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思想”(《狱中自述》),决定从研究政治入手,寻求民族解放的道路。而蒋卫平为学习带兵打仗本领以求从武救国,改投保定速成陆军学堂。1910年,蒋卫平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被沙俄侵略者杀害于黑龙江畔。时在天津法政学校深造的李大钊惊闻噩耗,挥泪作诗《哭蒋卫平》、《题蒋卫平遗像》,痛悼挚友。诗云:国殇满地都堪哭,泪眼乾坤涕未收。半世英灵沈漠北,经年骸骨冷江头。万里招魂竟何处?断肠风雨上高楼。《哭蒋卫平之一》。

师生的革命传统

1932年12月24日,在丰滦中学三十周年校庆纪念会上,时任校长的王又得号召全体师生:“兹值困难期间,吾辈于庆祝校庆声中,千万勿忘掉东北三千万同胞在倭奴铁蹄蹂躏之下,悲苦呻吟待援,吾辈于纪念校庆欢欣庆祝之际,应一致团结起来,共赴难,收复失地,方不负纪念今日校庆意义。”不久,郑朝真、高景云、王兴仁、王士英等进步学生在语文教师和培元的支持下,经过秘密联络,以拒绝使用伪政权颁发的毕业文凭为由,发动全校学生举行抗议集会和罢课斗争,遭到伪当局军警荷枪弹压。部分学生仍辗转于北平等地坚持斗争。培元老师也因涉嫌支持罢课而被迫离校,随后即奔赴延安,曾任毛泽东同志的秘书。

丰中的广大学生还常常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日寇的仇恨和爱国志向。在每次周会上,坚决不唱伪华北政务委员会规定的歌曲《卿云歌》,却放声高唱丰滦校歌:“城屏万里,滦水碧波浩荡。西控津沽,东接秦岛、辽阳,群山九瞻,莽原浩渺苍苍。郊野远望,西凭康庄,巍巍广厦,唐山之旁……”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丰滦中学的中共地下组织始终坚持秘密斗争。

1950年10月,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河北省立唐山中学今唐山一中师生举办时事讨论会、座谈会和时事壁报,揭露美帝国主义的侵华历史和侵略野心。师生们组织了一千五百多人的宣传大队深入街道、农村,控诉美帝国主义的战争罪行,宣讲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责任。在青年团员的带动下,有八十六名同学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初中二年级女生王姗五再三向学校领导表示自己的决心:“我虽然年龄小一点儿,但我决心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如果领导不批准,我就抓住火车尾巴也要跑到前线去!”经过强烈要求王姗五终于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在战场上,王姗五同学为保护战友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星光灿烂,桃李满天

唐山一中始建于1902年,已经先后培养毕业生三四万人。有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1905届)、著名民主斗士蒋卫平(1907届)、原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李书华(1908届)、五四运动著名领袖之一郭友三(1913届)、原北洋大学校长李书田(1918届)、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叔和(1932届)、原中顾委委员王林(1933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杨士法(1933届)、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炮兵司令王鉴三(1933届)、著名教育家杨志行(1939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蔚榛(1941届)、著名诗人李瑛(1945届)、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唐(1952届)等。这些杰出人物为南湖之滨的唐山一中发展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7.28”大地震把唐山一中夷为一片废墟。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援下,唐山一中重建校舍,并于1982年8月迁到了友谊路。虽然,唐山一中的百年发展已成为南湖的一段记忆,但这段记忆已融入南湖水,必将源远流长。

§§§4.南湖——中国轨道交通业的发祥地

原位于南湖东岸的唐山机车车辆厂,前身为开平矿务局的胥各庄修车厂,建成于1881年(清光绪七年),是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系统第一家企业。建厂当年开始制造货车,并利用开矿用过的卷扬机锅炉和蒸汽机,装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1889年为慈禧太后制造了一辆豪华专用客车,1900年开始正式制造“莫古式”蒸汽机车,在中国机械工业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

唐山机车车辆厂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壮大的。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先后自行设计制造了中国首辆Ex型轨道检查车和首批高级公务车,研制成功中央领导专列配套车XL337型特种行李车,成功检修过毛泽东主席专列……

1979年,遭受地震重创的唐山机车车辆厂异地重建,部分车间就地恢复。百年老厂继续创造新的辉煌。1989年研制生产了日元贷款高档国际招标车,率先实现了中国铁路客车由22型向25型产品的升级换代。1998年以来,又先后研制了国内第一列双层内燃动车组、国内首辆160km/h摆式客车、铝合金车体的常导中低速磁悬浮工程化样车和百分之七十低地板城市轻轨车。2005年开始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生产制造三百公里高速动车组。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研制生产的机车车辆产品先后出口到美国、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朝鲜、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2008年,该厂在国内率先研制出了350公里动车组,奔驰在京津城际。2009年,该厂研制的动车组在城广线上跑出了世界最高速。

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刘少奇、李先念、聂荣瑧等多次视察该厂。2006年7月29日,唐山抗震三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厂视察,表达了党中央对国有老企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使全厂员工深受鼓舞。

唐山机车车辆厂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唐山地区第一个共产党员——邓培和第一个党组织,都是该厂的骄傲。邓培1921年入党,1922年在苏联参加远东大会受到列宁接见,1923年中共三大被选为五个中央候补委员之一(共有九个中央委员),1924年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委员长,1927年牺牲。在邓培的努力下,1922年这里诞生了河北最早的党支部和中共唐山地委。位于原厂东门外的邓培故居曾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虽然已毁于1976年大地震,但它将永远润泽着南湖的一草一木。

§§§5.岳各庄乡民和乡农爱国会

在五四运动中,唐山有个称为“乡农爱国会”的组织,作为农民中的一支政治力量,参加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是唐山市近代史中,具有新文化、新观念的农民民主进步组织。它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至今在唐山市郊农村仍有很深的影响。

乡农爱国会,最早是在岳各庄建立的,创建人是以刘丰为首的25位乡民。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从5月中旬开始,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和丰滦中学的学生在学校内外游行示威,并到附近农村张贴标语、演讲,搞宣传活动,支援北京学生运动。岳各庄原村址与两校毗邻,村内又有开滦矿和唐山制造厂的工人,是学生首当其冲的宣传重点村。那日学生来村搞宣传,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向乡农介绍五四事件的真相。岳各庄乡民刘丰站在人群里,从学生手里接过油印的传单,边听边看,心灵有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