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生的谚语占了很大的比例。举个例子: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常在花间走,活到九十九;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睡觉象个狗,活到九十九。古人对这些养生经验非常重视,把他们编成谚语,通俗易懂,没有文化的人也一样能懂。几千年来文盲半文盲一直是大多数,通俗易懂的谚语对老百姓的影响更大。
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提高了,但是健康水平却没有提高,甚至社会整体的健康水平是下降了,慢性病、亚健康成了普遍性的问题。这就要从生活方式中去寻找原因,现代人和古人最大的差别是生活方式的差别,现在的生活方式是否比以前的生活方式更符合养生?
有句谚语:白菜吃半年,大夫享清闲。过去白菜是秋冬季节老百姓吃的最多的青菜,我生活在北方,小时候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家家在冬季到来之前要储存大量的大白菜和萝卜,在漫长的冬季,大白菜是很重要的菜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家储存大白菜了,冬天在超市里面仍然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蔬菜,大多是大棚蔬菜,人们吃蔬菜已经淡化了季节的概念,冬季吃白菜的量下降了。
在中医看来,白菜不仅仅是食物,白菜还有药用和保健价值。《千金要方》记载,白菜可以“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消渴”。大白菜味甘,性平,有养胃利水、解热除烦之功效,可用于治感冒、发烧口渴、支气管炎、咳嗽、食积、便秘、小便不利、冻疮、溃疡出血、酒毒、热疮。白菜有这么好的药食两用价值,人们忽视了,白菜太普通,但是白菜的养生作用是其他蔬菜不能代替的。
小时候经常听奶奶说的一句话:白萝卜就白茶,气的大夫满街爬。白茶指的是白开水,她对这个养生理论深信不疑,在能吃到白萝卜的季节就经常这样吃,她活到90多岁也都身体很好,从小就让我们也这样吃。关于萝卜的谚语还有很多,例如:十月萝卜小人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上了街,药店关门歇。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的哭。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人多吃萝卜,就不需要吃药了,萝卜的养生效果被古人看的很高。
老百姓都亲切的称呼萝卜是土人参。历代医家都对萝卜推崇备至,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对萝卜给予最高的评价:萝卜是对人最有益的蔬菜。萝卜的吃法很多,不同的吃法对人有养生效果。
用萝卜来治疗疾病的偏方跟多。现代科技发现白萝卜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有抗癌的作用,多吃白萝卜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现代社会癌症患者增多,癌症被称为是不治之症,每年因为癌症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加。以前得癌症的少,和人们吃大量的白菜、萝卜有很大关系,现代人癌症患者多,和少吃白菜、萝卜有关系。
现代社会的怪现象: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健康水平却下降了。生活水平和养生知识的提高不协调,是现代社会整体健康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人可以随便的胡吃海喝,没有选择的乱吃多吃,不重视饮食养生,把古人留下来的养生谚语都抛弃了,甚至认为谚语是落后的文化。抛弃了谚语里面流传下来的养生智慧,迷信医药科技和高端保健品,是现代人养生最大的误区。
萝卜在以前秋冬季节是老百姓重要的蔬菜,另一个重要的蔬菜是大白菜。白菜、萝卜在北方就是冬季必须选择的蔬菜,基本没有别的选择,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谚语: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以前的人选择的蔬菜主要就是这两种,不管选择哪一个都是对人很有好处的,萝卜和白菜对人的养生效果也是在仲伯之间。如果说萝卜是蔬菜中的第一,那么白菜就是第二养生蔬菜。
养生谚语好学、易记、朗朗上口,关键是还好用。按照养生谚语上面说的去做,就能达到养生的效果,简单有效。例如: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国人在穿衣服上都会主动和大自然保持和谐与一致,很少有像西方人那样冬天穿着夏天的衣服在街上闲逛。
有这样一句谚语:二八月乱穿衣。二八月是春秋天,气候忽冷忽热,老年人和年轻人穿衣服的要求就不一样,年轻人抵抗力强一些,就会换的快一些,老年人和小孩抵抗力差一些,不能频繁的更换衣服。乱穿衣看起来是乱,其实是养生的穿衣习惯。
谚语来自老百姓,都是普通人家能做到的,没有贵重的东西,也不复杂。例如;热水洗脚,胜吃补药。各地环境、气候差异很大,各地也有自己独特的养生谚语,贵州地区潮湿,当地有“三天不吃酸,两腿打圈圈“的谚语。
古人把生活经验编成谚语,通俗易懂,容易背诵,方便传播,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通俗文化。古人总结出来这么多的与养生相关的谚语,说明养生在古人的心中地位十分重要。养生谚语都是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效果明显才能口口相传,流传至今。养生谚语有些来自生活实践,有些来自中医的医疗实践,各个地区还有自己独特的养生谚语。谚语是人民群众生活经验的总结,是集体创作出来的。
纵观世界,没有哪个民族象中华民族一样有这么多与养生相关的谚语,对养生研究的如此深入,这反映了国人对养生的重视和追求。国人对养生的追求,是根植与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
谚语在生活中每天伴随着我们,已经融入我们的思维。从谚语中寻找养生的方法,也是一种快捷的养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