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养生中国
39436300000066

第66章 愉和是最好的养生方式

人们都知道健康最重要,但是什么对健康最重要很多人却不知道。网上流传有一个段子:记者采访一个著名的百岁老寿星,问他长寿的秘诀。老寿星说:不抽烟,不喝酒,心态平和不动怒。这时旁边房间突然有人大吵大闹,记者问:是谁在吵闹?寿星说:那是我父亲,他每次喝酒找不到烟抽就会发脾气。养生最重要的是快乐。世界卫生组织召集世界上的科学家讨论长寿的方法,大家一致认定为快乐使人健康长寿。人的疾病千奇百怪,只有快乐才是人类健康的基石。

印度有位科学家,平时喜欢在花园里拉小提琴,日子久了,他发现园中的花木,受到音乐的“熏陶”后,长得格外旺盛。于是他就开始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实验,在一块稻田里每天播送25分钟交响乐,一个月以后,发现这块田的水稻,比同样一块没有听过音乐的水稻长得好得多。法国科学家做试验:通过耳机向正在生长中的番茄播放优美的轻音乐,每天播放三小时,欣赏音乐的番茄竟长到四公斤之重,成了当年的”番茄大王”。英国科学家用音乐刺激法,培育出了十好几斤重的大卷心菜。人们用超声波音乐处理小麦、玉米、水稻和棉花,其结果是小麦的种子出芽率、水稻出苗率都大大提高,作物的生长期则有所缩短,并增了产,棉花则提前吐絮,并提高了结桃率。让人快乐让的音乐也可以让植物生长的更快。

内心的快乐对健康非常的重要,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一个人如果内心不够强大,没有愉快的心情,也就没有健康。王羲之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但是他也是书法家群体里面寿命较短的人。王羲之喜欢与人争闲气,有位叫王述的,与他同门同姓同龄还同宗,王羲之从小就将王述视为假想敌。当时王述和王羲之齐名,齐的是身世,在书法上就没有可比性了。

王羲之是个完美主义者,追求书法、文章、地位等各个方面都不输人。王述在官阶地位高出王羲之,王述当了扬州刺史,王羲之在会稽当官,王羲之在会稽写了书法第一名帖《兰亭序》,当时会稽归扬州管辖。王述要来“领导”王羲之了,王羲之心里生气,向朝廷打报告要求把会稽从扬州划出来,将会稽升格为越州,这样自己就可以跟王述平起平坐,一样是刺史了。为了与王述斗气,王羲之要搞行政区域调整。朝廷没有同意王羲之的意见,王羲之受不了这样的气,辞职了。王羲之辞职之后,过得并不怎么好,心胸不宽阔的人,总是能找到让自己不高兴的理由。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说:“右军遂称疾去郡,以愤慨致终。”王羲之称病辞职以后,因为愤怒生气,不久就去世了。王羲之终年59岁,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竟因为心胸狭隘而早逝,也可以说是王羲之自己把自己气死了。书法可以让人养生,如果心胸狭窄也是不行的。

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国人最重视和,这个和包括对天、地、人的和。各地的民居都是古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出的最佳选择,在贵州、云南等山区,古人依山而建的梯田,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不论什么样的环境,古人都能找到适合当地情况的生活方式,这是“和”文化在生活中的实践。

一次我去青岛旅游,导游指着一片红色的建筑介绍说:这些是德国人在这里建的房子,给我感觉最深的是醒目的红色房顶。中西方别墅比较,感觉还是中式别墅更能让人心情舒畅一点。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追求住别墅,喜欢按照西方人的别墅式样建造,同样的别墅建筑,换成中式风格的蓝色屋顶就感觉很安静。现在农村的建筑大多是中西结合的模式,外观是西方建筑式样,但是房顶大多都是蓝色的瓦。用红色瓦的少,用蓝色瓦的越来越多,这是由国人的养生思维方式决定的。几千年来的建筑用砖都是蓝色的,建筑物外墙的颜色也大多蓝色的。蓝色和红色相比有什么差别,蓝色可以让人更安静,红色会让人兴奋。研究发现蓝色容易促使人表现出更多的创造力,给人带来宁静的感觉;红色容易让人兴奋和有进攻性,人们容易把红色和紧急情况联系在一起,十字街看到红灯的时候要停止,消防车都是红色的,体育比赛穿红色运动服的运动员获胜的几率更大一些。红色有提高食欲、升高血压的作用,易引起性急发怒,住在红色房子里,对心脏病患者不利。蓝色意味着幽静、深远、冷郁、阴郁,可减慢心律。浅蓝色可以消除大脑疲劳,使人清醒,精力旺盛。

国人注重穿服装要和季节的变换和谐,有句谚语: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现在外国人来的多了,经常可以在冬天看到外国人穿着夏天的衣服逛街,他们没有和自然和谐的概念,国人在穿衣服上都会主动和大自然保持和谐与一致,很少有像西方人那样冬天穿着夏天的衣服在街上闲逛。

古人很重视季节养生,有很多关于吃的谚语,例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姜都是十分普通的食物,在合适的季节吃就变成了保健品。现在人吃的太多反季节蔬菜,都是温室里长大的,冬天也照样可以吃到夏天里的果蔬,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养生效果却没有了。例如夏天吃西瓜是去火的良药,冬天吃西瓜就会让肠胃受凉。现在人吃温室蔬菜过多,与自然不协调,温室生长的果蔬没有接受天地灵气的滋润,对身体的养生作用会大打折扣。

古人注重人与人的和,以和为贵。国人不喜欢打官司,尽量避免打官司,各级基层政府都有调解委员会,到法院打官司也仍然是先调解,这是中国独有的司法模式。古人注重邻里和睦,不会为了一点事情和邻居打官司。西方人邻里之间会为一点小事打官司,甚至父子、亲人之间也会打官司,这在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国人对待矛盾采取的是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百病皆生于气。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是气死的。人的疾病70%来自家庭,人们的癌症50%来自家庭,家庭的和睦非常重要。研究证明离婚人士、丧偶人士寿命偏短,夫妻和睦才能长寿。妻子决定丈夫寿命——你选择了一位的伴侣,打算与他长相厮守共度一生,这也会深深影响你未来的健康水平。大量研究报道表示,一份长久的亲密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情绪健康,也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朝夕相处的爱侣,对你影响之深远胜于父母、朋友、医生、保健专家。研究显示,如果伴侣中一方患病,另一方患上同样疾病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这包括癌症、中风、关节炎,哮喘,抑郁和胃溃疡等很多人们认为不会传染的疾病。如果伴侣中一方患有高血压,那么另一方患高血压的风险加倍。夫妻在一起共同生活不仅意味着同吃同住,两人的情绪也会相互传染。如果一方长期处于压力很大的状态,另一方也会为此付出健康的代价。如果妻子长期感到很苦恼,那么丈夫得心脏病的风险会增加几倍。

练习养生气功的人都知道,练好养生气功最重要的是放松,养生最重要的也是放松。学会放松,百病不生。这是我多年练习养生气功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很多人都喜欢把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比较,人们戏称:世界上分为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外国。这也说明中国人和其他民族的差别很大,其他国家人的思维方式差别不大,不管他们的肤色差别有多大。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别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别,国人的主流思想是养生思维,中华文化是一种让人放松的文化,快乐是放松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