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懒妈妈的另类育儿懒招
3957100000004

第4章 3~6个月,“依呀依呀”超可爱(1)

宝宝会笑了,

妈妈逗逗他,

他立刻送你甜美的微笑,

愉悦地发出“依依呀呀”的声音。

两只小眼睛灵活地盯着“会动”的物体看。

呵呵,怎么那么地好奇呀!

识破藏在婴儿床里的陷阱

听懂宝宝的哭

你听得懂宝宝的哭吗?曾经被诸多哭声弄得晕头转向么?是不是最郁闷的事莫过于晚上宝宝喜欢哭闹啦?没错,宝宝常常每隔几小时就哭一次,只有听懂哭声才不会徒增烦恼喔!

下面帮你来解密宝宝的哭声。

她们不能代替妈妈

羡慕,嫉妒,恨……我真够后悔的,当初不请她来就好了!

她们是谁?孩子的奶奶啊,孩子的姥姥啊,家里请来的月嫂啊。

我的老天爷,她们都快取代你的位置了!

从宝宝出生,母爱就应该一直被当作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因素!不管什么原因减少了宝宝对母爱的享受,他(她)将来成长的过程中注定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许多障碍。

换句话说,一个孩子的好与坏,身体和心理是否健康,智商和情商是否较高,独立之后是否能成才,都与你的抚育(喂养)和培养(教育)密切相关,你对宝宝的影响很重要和重大,从他(她)出生后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别人怎能代替你?!

TIPS:把宝宝还给偶

①她们应被定位于:协助你做些粗活,帮助你做不方便做的事情。

②她们只是配角,不能代替你抚育宝宝,你也不能让她们喧宾夺主。

③与妈妈充分交流感情的宝宝是懂道理、有人情味、有爱心的孩子。

漂亮头型,睡出来

不想让宝宝睡成个“大扁头”?担心睡姿影响脏器发育?有没有不可取的睡姿?咳,其实你就想问,哪种睡姿能让宝宝以后更漂亮吧?

哈哈,告诉你吧,宝宝的睡姿无外乎三种:仰卧、侧卧和俯卧。

俯姿,就是常说的“趴着睡”——首先PASS掉!宝宝小,不能自行变换睡姿保护自己,俯姿极易引发“睡眠猝死”。另外,整个身体的重量全部压在内脏上,不利于生长发育呀。

仰姿,就是常说的“平躺着睡”,是比较好的睡姿。宝宝睡着后全身肌肉是放松的,内脏基本不受压。唯一的缺点是,从小一直这样睡的人通常有个“大扁头”!那不妨试试另一种——

侧姿,就是常说的“侧卧一面睡”。如果与仰姿相互交替(每隔2~3个小时帮宝宝换个睡姿),即“平侧卧交替”,那宝宝头型不仅很漂亮,身体发育也不受影响!

“懒技”大公开——1招侧睡变安稳

“独睡”之妙

“独睡”,并不是让宝宝单独睡一个房间,而是指——1岁以下宝宝和父母“同房不同床”。妙就妙在:

小床放在大床边——宝宝不孤单,夜里照顾也方便

拉起帘子分两边——地盘分开,快乐不减

用品收纳小床下——领地从小归自己

夜间护理秘籍大公开

我想睡觉,宝宝又要照顾,于是我只能顶着两只熊猫眼,瞌睡兮兮地左手奶瓶,右手尿布,率领哈欠连天的孩子他爹一同救急……睡眠是宝贵的,宝宝更加宝贝,这如何是好呢?

其实,事先能够合理有序地安排好夜间护理宝宝的必需品便可从容行事,以最快的速度给予满足或处理。

宝宝夜间可能发生的需要:

①饥饿、口渴

②更换尿布

③寝具、室温或衣服发生不适

④蚊叮虫咬

⑤需要调整睡姿

⑥突发疾病

父母事前准备有个统一的大原则——清洁无菌、位置适当、取用方便。

①保持室内的温度、湿度适合睡眠。

②不让宝宝裸睡,不盖太厚的被子。

③给宝宝穿透气性好的棉质长袖衣裤。

④坚持母乳喂养。

⑤尿布、纸巾、奶瓶、水杯等物品远离婴儿床,避免东西掉落误伤或惊吓到宝宝。

⑥准备几件干净的宝宝衣物以备随时更换。

⑦卧室照明灯太亮,容易刺激宝宝的眼睛,使用光线柔和的台灯

⑧常用药品及温度计放在固定的地方。

宝宝不要“静悄悄”

究竟宝宝喜欢什么样的声音呢?房间里静悄悄的好不好?为什么宝宝听到一点动静就会“吓哭”?

这次我们倒着回答这些问题。

宝宝听到一点声音就会吓哭很正常。首先说明听力OK。为什么吓哭的原因在于宝宝太小,实在搞不懂“声从何来”,也不能分辨不同的声音,这个反应仅仅属于本能的,神经反射的生理现象之一——简单的“惊吓反射”。

再说房间里。

房间里静悄悄的真的不好!你要给宝宝一个“有声”的环境让他依靠自己的力量练习逐渐区分不同声响的能力。这些声响包括:水声、炒菜声、走路声、对话声、外界的嘈杂声、开门声、东西落地声等等。一些温和的、有节奏的乐曲也可以适当放给宝宝听,但播放音乐的时间不宜过长。

说到底,宝宝最喜欢的还是你的“天籁之音”!

你和家人最好能用亲热温馨的语调和宝宝说话,因为宝宝初来乍到,喜欢柔和、缓慢、纯厚的声音,讨厌尖锐的声音。你的声音恰好满足了上述所有的要求,最重要的是——你的声音传达给宝宝的是“只要妈妈在,宝宝就放心”的感受——安全感。

把宝宝的“生物钟”握在手

宝宝和我们一样由“生物钟”支配运动。

睡眠时间并非“一刀CUT”

宝宝的生物钟有规律,但睡眠却没一个既定的规律。

有人说,新生宝宝开门“三大事”——吃奶、睡觉和排泄。

很精辟嘛,说得没错!这个阶段的宝宝似乎就是这样,吃饱就睡,睡足就吃,吃饱就拉BB。

睡眠时间多主要是因为宝宝的脑部还没完全发育成熟,表现为易疲劳、入睡快。睡眠时间充足,身体各个器官组织才能趁机发育和成熟,否则反而对生长发育不利。

新生宝宝睡多久才合适?

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睡眠时间的长短是由每个宝宝的个体来决定的,差异很大。

有的宝宝一次睡很久,有的则多睡多醒,早产的宝宝大脑成熟度更低,所需的睡眠时间是最长的。随着月龄变大,睡眠的时间大都会逐渐缩短。

“懒技”大公开——宝宝睡眠时间速查表

你不必严格按照这个表格去“卡”宝宝的睡眠时间,那样做真是又累又没必要。只要宝宝吃喝都好,精神状态OK,排泄正常,从早到晚也不“打蔫儿”的话,即使睡眠时间有点出入,那又算哪门子的问题呢?

睡相“在说话”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不是饿,也不是渴,别人家的宝宝貌似不这样,真搞不懂宝宝这些反常的睡相都代表了什么?!

宝宝睡觉的正常状态应该是安静的,呼吸均匀的,神情舒适的。除此以外的任何表现均为事出有因的。

从8种睡相看健康隐患

睡相1:发生在夜间的睡前烦躁

入睡后易惊醒,面红,呼吸急促,脉搏增快,甚至超过110次/分钟,是即将发烧的表现。

观察宝宝是否感冒流鼻涕、打喷嚏、腹泻等,给宝宝喝大量的温白开水。帮已经发烧的宝宝用消毒棉蘸稀释的酒精擦拭身体物理降温。

睡相2:睡觉时哭闹不停

不时蹬被子、摇头抓耳,小脸发红,体温稍高。

患湿疹或中耳炎的表现。

查看宝宝的耳道有无红肿,皮肤是否出现红点?如果有,及时送宝

宝去医院诊治。

睡相3:睡着时四肢偶尔抖动

好像抽筋似的。

疲劳过度或受惊吓。

避免宝宝白天长时间玩耍,大人不要吓唬宝宝。

睡相4:睡着后嘴巴“不老实”

不断地咀嚼、磨牙。

蛔虫病或消化不良的表现。

蛔虫病要用宝宝专用的驱虫药;消化不良的话应重新合理地安排宝宝的饮食,去医院检查即可得知。

睡相5:睡着后手指或脚趾抽动,且有些许肿胀

蚊虫叮咬,或纤维物缠绕。

蚊虫叮咬应有痕迹,须立即为宝宝涂上专用药膏,防止感染;细小的丝线和头发都能缠绕住宝宝的手指或者脚趾,找到后去除即可。

睡相6:睡不沉稳

翻来覆去,总是翻动身体。

消化不良或者身体燥热,不排除发烧的可能。

睡前不让宝宝吃太多东西,给宝宝穿薄的棉质睡衣入睡,别盖太厚的被子。

睡相7:经常睡着后突然大声啼哭

宝宝有“夜间惊恐症”。

避免白天受不良的刺激,保持情绪平和。

睡相8:老是醒来后哭一阵才睡

肠胃循环紊乱。

如果有腹泻、呕吐,或进食不规律的现象应该尽快去医院诊治。

宝宝为何喜欢踢被子

这一双小脚小腿啊,简直没一时的消停,连睡觉也要东踢踢西踹踹,着凉可就麻烦了。哎~~~真愁煞我也!宝宝为何如此偏爱“踢被子”呢?

这不是宝宝没来由地调皮捣蛋,总是事出有因的。有原因就要找对策嘛!

“防踢”保暖两不耽误

被夹大法

被夹是一种带环套的夹子。夹子夹住被角,环套套在床柱上起固定作用,这么一来,宝宝有天大的力量也不会踢开被子了。

Tips:被夹不能夹得太紧,否则宝宝“上刑”似的,那可睡得太不舒服啦。

橡皮筋大法

夏天被子薄,用橡皮筋,冬天就用松紧带。一共需要4根,分别缝在4个被角上,2个和枕头缝在一起,另2个就固定在床栏适当位置。橡皮筋和松紧带有弹性,即使宝宝将被子踢开,它们也将被子重新“拽回来”。

Tips:与枕头连接的2个缝制宽度要与枕头相同。

睡袋大法

那种袖子可拆卸的睡袋,可随时改装成“背心式睡袋”,适应“全天候”踹被子的宝宝。

Tips:要买领口有小护垫包住拉链的睡袋,避免拉链划伤宝宝的皮肤。

枕头保卫大法

给宝宝贴着床栏塞几个小枕头,空间小了,宝宝就不能随心所欲地打转+翻跟斗,被子也不容易被踢得很彻底。

Tips:你要多费心查看枕头们的位置,别让它们阻碍了宝宝的正常呼吸。

小脚丫露出大法

不如索性让小脚露在被子外面,没的可踢,自然不踢。

Tips:光脚肯定不行,记得给宝宝穿上厚袜子。

开空调大法

别怕费电,晚上开空调睡觉,温度高一点,就算踢被子也不怕!

Tips:开空调就得保湿,否则宝宝的皮肤会变得很干燥,同时增开一台加湿器。

宝宝内衣正确地选

把穿衣脱衣变简单(脱衣篇)

新生宝宝那么柔嫩的身体,四肢又“倔强”地弯曲着……哎呦,看上去根本不会配合父母穿衣脱衣的样子,根本就是拒绝嘛!

给宝宝穿脱衣服貌似很难,但真那么不容易吗?

除非你承认自己笨得一塌糊涂……

大多数宝宝都不喜欢脱衣服,一是因为脱下暖和衣服就得接触冷空气,宝宝讨厌冷空气对自己的刺激;二是脱衣服过程中,保不齐自己的小胳膊小腿就被挤压了,疼啊!

所以,你得尽量减少脱衣给宝宝带来的不舒适,动作要轻柔且迅速。

把穿衣脱衣变简单(穿衣篇)

3步选奶瓶

那个印满小熊的奶瓶看上去特漂亮;软软的奶瓶握着一定很舒服;异型奶瓶用起来一定巨“拉风”……

停停停~~~花里胡哨的外观并不代表这就是个好奶瓶!

目前市场上的奶瓶从制作材料上主要分三种。

选用宽口径设计的奶瓶,方便清洗。常见的奶瓶容量是125ml、150ml、200ml和250ml,还有100ml小奶瓶(小月龄宝宝专用)和300ml的超大奶瓶(可以装辅食)供挑选。

无论什么材质的奶瓶,首先应是正规厂家的产品,其次,质优者都应:

4点挑奶嘴

奶嘴从形状上分为“圆形”和“大拇指形”。大拇指形即扁圆形奶嘴,它是根据妈妈乳头被宝宝含进嘴里施压后的形状来设计的,很逼真,宝宝对它的接受度高于圆形奶嘴。

奶嘴孔型大小分为S、M、L三种:

圆孔型常见的类型,略微吸吮奶水就自动流出,适合无法控制奶水流出量的小宝宝。

十字形根据宝宝的吸吮力来控制奶水的流量,不易漏奶。

Y字型奶嘴不凹陷,流量稳定,用力吸吮之下吸孔也不会裂大。

快速清洗奶瓶

洗奶瓶:

洗奶嘴:

快速给奶瓶消毒

消毒奶瓶:

“懒技”大公开——凝结的奶渍怎么处理?

很简单,把奶嘴先用热水泡一会儿,奶渍变软以后用奶嘴刷刷掉即可喽。其实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在宝宝刚喝完奶后马上清洗!

警惕“奶粉喂养过饱”

宝宝进入3个月以后,身体发育非常迅速,食欲大增,好像总是“吃不饱”的样子。可一哭就给奶吃的做法很不对,你可能还不了解——喂养过饱。

喂养过饱是件非常麻烦的事,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婴儿期肥胖症。

胖乎乎的宝宝看上去蛮可爱,可暗地里却有N多隐患等着他: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喂养过饱还容易让宝宝“厌食”。

如果是用奶粉哺喂得过饱,宝宝的肝肾代谢将不堪重负。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你要注意哺喂量应该有所控制,参考标准如下:日总需要量一般为900~1000毫升,每天哺喂次数≤6次即可。食量小的宝宝每次哺喂140毫升,食量大的宝宝每次哺喂180毫升,不要超过200毫升。

另外,宝宝每天还需要摄入大量的水分。喂水是在两次喂奶之间进行的,每次喂水量约为每顿奶量的一半,具体参考值如下:

很有必要一提,虽说母乳喂养不会加重肝肾负担,但单纯性肥胖带来的麻烦上面已经说得很明白了。那么,母乳喂养,一次20分钟,每天哺喂5次就已足够!

有了这些参考标准,你还会把宝宝变成个“小胖墩儿”么?

很容易辨别一罐好奶粉

看着超市货架子上琳琅满目的瓶子……看着五花八门的配方表……琢磨着N多花里胡哨的名词……哎~~~想不晕,真难呐!

“懒技”大公开——3句话辨别一罐“好”奶粉

①奶粉大致分两种。

一种是由鲜牛奶喷雾干燥而成的“全脂奶粉”;另一种就是“配方奶粉”,以母乳为标准对牛奶进行全面改造,使其营养成分最大限度地接近母乳。注意:母乳的钙磷比例为2:1,钙吸收率高,宝宝不易患佝偻病;而牛奶制成的奶粉钙磷比例为1.2:1,钙吸收率低。所以年龄≤2岁的孩子是不应喝全脂奶粉的。

②维生素含量并非越高越好。

营养摄入首先讲“均衡”,某种营养物质长期过量食用反而在宝宝体内产生毒性。如引起皮肤疾病或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③单纯以价格判断奶粉质量行不通。

价格是人为的,10元的东东当然有可能定价百元以上对不对?还是多LOOK LOOK奶粉的营养成分表吧,关心一下热卡、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的参数。

④要根据宝宝的年龄购买。

年龄段不同,所需的营养物质各有偏重,“跨段购买”是会耽误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的!配方奶粉年龄段划分大致为:0~6个月——1段;6~12个月——2段;1岁~3岁——3段。也有一些奶粉是不同的分法,具体可以参照奶粉包装上的说明。

告诉你配方奶粉中究竟都“配”了啥

特殊婴儿配方奶粉是为有特殊情况的宝宝研制的,“特殊情况”是指这类宝宝的“生理状况”比较特别。你的宝宝是否需要不由你说了算,需经医师判断后才可食用。

特殊婴儿配方奶粉分为:

①不含乳糖的奶粉:适用于乳糖不耐受的宝宝。

②部分水解的奶粉:适用于较轻度腹泻或过敏的宝宝。

③完全水解的奶粉:适用于严重腹泻或过敏或短肠症候群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