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这年头一定要会点博弈学
3963200000001

第1章 生活处处有博弈(1)

人的一生可以看成是由无数的博弈组成的,上哪一所大学,选择什么专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与什么样的人合作,甚至要不要结婚、什么时候结婚、和谁结婚等都是一个博弈,而这些只不过是人生中的几个重要事件而已,其他的博弈更是数不胜数。比如每天早上我们几点起床,要不要吃早饭,走哪一条路线上班,要不要微笑面对工作中的问题,要不要快乐地生活,这都是一次博弈。

做好博弈的准备

俗话说,社会是个大染缸,不染红就染绿,一切其实都是自己的选择。在走进这个大染缸之前,要做好一切的准备,不要让自己在这精彩的颜色里面迷失掉了自己。

俗话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确是,博弈组成的人生其实是很丰富的,仔细想想自己的人生就会发现,每一种博弈的选择都给自己的后来作了一定的铺垫。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想要一个美好的旅程,选择好了才会让自己更加成功。

首先,无处不在的博弈游戏这个观点要开始学会接受,不管你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它都是一个事实,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我们能做的事情就只有去接受它,客观地看待它,这样才能更客观地做好它。

其次,就是要认识到博弈的作用,它能为我们带来什么,这个理论的运用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其实博弈原理弄清楚了,作用是很大的,第一个就是能给我们带来信心,让我们感到亲切和熟悉。

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都是当时的小国,吴王夫差把越国打得只剩下5000甲兵,躲在会稽山上惶惶不可终日。越王勾践被迫向吴国求和,送了一大批的珠宝美玉,最后还被迫亲自和夫人、大臣一起去吴国做奴隶才暂时保住了国家的安危。勾践的忍辱负重让骄傲的吴王答应了,以为勾践屈服了。

勾践入吴给夫差当了3年马夫,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做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制定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重新复兴,最后一举灭掉了骄傲的夫差,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最后一任霸主。

这个故事是以弱灭强的典型例子,可以看得出来暂时的强弱并不能和胜负画上必然的等号,弱小的一方用策略同样可以赢得对方,所以,博弈让我们有信心战胜对手。而博弈其实和古人的对弈是相通的,都是双方或者多方的对峙,自己要全面分析自己和他人的实力,获得足够的信息,根据对方的策略作出自己的策略,以求一胜。

无独有偶,当年著名的故事“田忌赛马”也是这样,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3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赌胜。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场比赛完后,田忌一场不胜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

因此其实博弈这一整套的理论到应用都是很熟悉的,没有什么特殊化,无论是上层的贵族还是下鞥的放牛娃,都早已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了。

第二个就是博弈的理论能让我们理智,能让我们进行均衡的考虑。均衡的原理是什么呢?就是说根据对方的策略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法,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双方都没有得到最好的利益,而是双方都得到最坏的结果。像勾践这样的大胜利在生活中并不多见,这样的事情风险太大,因为作为“全输”的一方很容易“豁出去”,想要拼个鱼死网破,最后的结果肯定都不会怎么样。

而且即使是吴越争霸中也有均衡的对策,试想当年夫差在会稽山中为什么要接受勾践的投降?勾践当时有两种选择:如果不接受投降,可以率领最后人马决一死战,那么国家真的就全部毁灭了;而夫差一方面很贪恋财产,一方面也顾忌着勾践的鱼死网破之争,于是就答应了投降,在均衡的原理上这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