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典型的囚徒故事:
a、b两个囚徒,a坦白,b抵赖,b判10年,a判1年,若两人均坦白则各判5年,若两人均抵赖则都判2年。a、b面临抉择。
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2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进行选择。这两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盘算过程:假如他招了,我不招,得坐10年监狱,招了才5年,所以招了划算;假如我招了,他也招,得坐5年,他要是不招,我就只坐1年,而他会坐10年牢,也是招了划算。综合以上几种情况考虑,不管他招不招,对我而言都是招了划算。两个人都会动这样的脑筋,最终,两个人都选择了招,结果都被判5年刑期。
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1年刑)就不会出现。这就是著名的“囚徒困境”。而囚徒困境中,博弈双方所形成的局面,在博弈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做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的定义是这样的: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战略),从而使自己效用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策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
但是,现实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遵守纳什均衡的原则,很多时候都是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都是不理性的,一切都纯粹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没有全盘去考虑,没想到别人也会为自己采取最有利的措施。
所以,每一个理性的博弈者,都要学会双赢的策略,在自己全胜的时候,也要给对方留下一条出路,保住对方最低限度的利益,在这个基础上的均衡才是长久的,例如,现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提出、和谐社会的实施,都是这个原理。
既然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博弈的行为,而一个明确的博弈能给大家带来如此的好处,我们就要很好地利用这个道理,用博弈来创造美好的未来。
具体来说,我们都是在和个人、社会在进行着博弈的行为,如果每个人都只是人人为己的话,就很难形成合作性博弈,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交易分配都面临着严重的不稳定性,而且还反过来阻碍生产和消费。
第二就是要有一个合作性竞争的意识,竞争能够提高效率,合作就可以长久,所以恶性的竞争只会导致大家的灭亡。
所以就可以看得出来,为什么有一些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能够处理得很好,即使看起来吃亏但是实际上却不会,而有一些人利欲熏心却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社会是复杂的,但也是简单的,从一些简单事情的处理方法上就可以看出你这个人的处事方式,一个能成功的人在任何事情处上都是很理智的,因此在进行大事件的处理之前,我们要注意自己平时处理小事情的方法,学会博弈的精神,用智慧、用策略给自己的未来一个美好的基础,让自己在社会的大染缸中染出自己想要的颜色。
博弈无处不在
政治上很强调一个事实,那就是人并非孤立存在的,即使是漂流到小岛上去的鲁滨孙,他也有星期五和小岛上的自然环境作为伴侣。所以,从这个原理上来说,人是一种活在社会上的生物,是一种社会的动物。
而人在社会上的一切活动,就都可以用博弈的原理来解释清楚了,大到国家之间的战争,小到你出门被石头绊了一跤。当然很多人是不太理解了,这种大的交易、战争可以说是一种博弈,但是对于自己摔跤这样的事情却不可思议了,因为自己就一个人,和谁进行游戏?
这个时候就要用到我们社会人的原理了,博弈看似很玄乎、很抽象,其实是一个很实在的东西,博弈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也不是某一群体的游戏,而是人人都在参与,时刻都在进行着的平凡事情。不管你愿不愿意,也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了,社会上的人都在为自己、为他人展开着形形色色的各种博弈。
回到上面这个问题中来,当我们摔了一跤或者生了一场病的时候,我们并非一个人在进行这件事情,还有一个同我们博弈的对象的存在,这就是“自然”。这是一个广义的范围,可以是自然的环境,也可以是你本身意愿之外的一些条件,等等。
人想要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就要和这个自然的条件、社会的环境进行无条件的博弈,例如,我们有一句话叫“要致富,先修路”,这就是很典型的和自然环境博弈。以前经常看见这样的情况,说山里有货,本来可以卖上好价钱的,轻松就可以让大家脱贫,可是就是因为没有一条可以顺利进出的路,所以失去了致富的好机会。
那怎么才能让自己走出困境呢?这时候就会有人想到要先修路了,即使花掉了一些资本,但是这也算是一种投资。
这就是人和环境的博弈,人是社会性的,不可能单独存在,至少需要有空气的呼入,也需要食物的养育,等等,需要通过改造自然来进步,需要环境给自己提供生活的基本条件。所以人无时无刻不在和环境进行着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