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川菜杂谈
3963600000067

第67章 美食家“知味”

车辐

戏曲有以善听者为知音,食道中有以善吃者为“知味”。一经引为同好,则感到分外亲切,受到敬重。新中国成立前,成都名餐馆颐之时的主人罗国荣最敬重书法大家谢无量、杨啸谷教授。谢无量常以书法比喻罗国荣别出心裁的烹饪,如罗国荣的开水白菜、口蘑肝膏汤、鸡皮冬笋汤三味,谢无量评之曰,好比三希堂法帖中的三件法宝:《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起初,罗国荣不甚明了,求教于杨啸谷教授,杨教授以通俗易懂的话为他详细、耐心地解说。罗国荣在粗懂其含义后,打心眼里折服谢老是懂得吃的美食家(其实应该是美食评论家)。20世纪50年代,罗国荣调北京饭店工作,常为谢老送去他做的拿手菜,他自己也到北海公园内藏三希堂的石壁看过。谢亦曾将他的得意孩儿体书法写来送他,并题“国荣兄”尊称。

罗国荣发明辣味豆芽包子,谢评之为“诗中奇峭,贾岛鬼才,别出新意,前人未及”。杨啸谷老人对罗国荣所做的菜,也几乎是每菜必评。他们那一类的评论,不一定全要让罗国荣知道,而是一种在酒酣意醉时,一种自我陶醉的心情。但这些十分得体的评论,在食客中流传开去,直接提高了罗国荣烹调艺术的声誉。

食客唐觉从、王樾村对罗国荣的评价是:“颐之时一出,盛极一时,人称荣乐园与颐之时为‘一时瑜亮’;比之书法,则为刘石庵与邓完白;比之绘画,称之为吴湖帆与张大千。”

盛光伟是成都书法大家,号壶道人,工秦篆。他最喜罗国荣的干烧鱼翅,其配菜用新鲜南瓜镶于翅汤的四周,盛光伟赞他想得巧妙,真是“画中王宫舞,菜中罗国荣”。川大老教授向楚评为:“出手不凡,似陈子昂之‘前不见古人’。”书家昌尔大品尝了他的干烧虾仁、笋衣鸽蛋后说:“罗国荣手下似颜鲁公书法,雄秀独出,一变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