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熙路史记:一条街与一座城
3990900000053

第53章 春熙美食招魂录

民国时期,有这样一首《拟成都闺女春游》的竹枝词,无忧无虑的成都姑娘的天性得到了精妙描绘:

端来凉粉两三盘,味调宜辣复宜酸。

腮旁嘴角红犹在,就向街前念戏单。

而在另外一首竹枝词里,描绘了与上面一首近似的场景:“豆花凉粉妙调和,日日担从市上过。生小儿女偏嗜辣,红油满碗不嫌多。”末尾的那句将成都妹子酷爱麻辣的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读到这样的竹枝词,不能不让人想起老成都的各色美味。

据1909年出版的《成都通览》载,当时四川有菜肴1328种,其中多数属于成都小吃。有一种说法,成都小吃的品种多达300余种,其中一些品种据文献记载可上溯到千年以前。成都人的“好辛香”是显而易见的,否则也发明不了这么许多的吃法。同样的原料或许食品,他们就能吃出不一样的方式和风格来,可见他们在吃字上下足了工夫!所以,人们吃的已经不是一般的食品,而变成了文化。2009年,成都的名小吃已经昂然进入成都市幼儿园、中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材。

当年,在成都卖出名的就有盐道街和东御街“蜜桂芳”的花生糖酥脆化渣,铁箍井的米花糖香甜油润,粪草湖的沙胡豆颗颗酥脆,深得娃娃们的喜爱。铜井巷虽是其地偏僻,但价廉物美的素面,仍然是顾客盈盈。华兴街的“煎蛋面”面丝细滑,上面是金黄金黄的煎蛋,咬一口,好脆,好香啊!满嘴都是浓浓的蛋香。会府坝街钟聋子的珍珠元子,馅足油匀,不粘牙、不腻嘴;热腾腾的八宝饭,油嘟嘟的三合泥都是享有盛名的佳肴。但是毫无疑问,春熙路不仅是成都的时尚展示地,美女们的时尚“天桥”,也是美味小吃荟萃之所:钟水饺、赖汤圆、夫妻肺片、韩包子、龙抄手,还有街边的麻辣烧烤和烤黄粑等。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春熙路上的一个小店——其乐锅盔。锅盔酥酥脆脆,而且还带一点韧性,夹的红油淋漓的麻辣大头菜丝,香得美女们顾不了风度……

尽管车辐先生在《川菜杂谈》当中,认为如今成都锅盔的制作工艺与过去小摊子上的做法相去太远,“尽管是近乎草率,可是依受食客们的欢迎。恢复是一回事,进一步发掘与提高又是一回事”。因为,早年街头“打锅盔”的铿锵节奏,与川剧锣鼓构成了某种美学隐喻。由此可见,在味蕾的满足之外,对本土饮食传统精髓的传承,将是饮食勃兴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但俗人管不了这些饮食的形上之道。这些小吃让人们在大快朵颐之余,双眼也没歇着,也是饱餐秀色。让很多人想起一句流传在川内的俗话,“不来成都,不知结婚早”,觉得真有道理啊。真可谓是眼睛、味蕾的双丰收。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些刺激味蕾的食品点缀春熙路,百年金街还能这样活色生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