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这学校搬迁以后虽然给学生们造成了许多的不方便(尤其是生活上),但也在另外一方面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那就是新校址由于在群山的怀抱之中,在山间林地里给情侣幽会创造了很大的私密空间。除此之外,就是学校下面的小村子里可以提供非常新鲜的蔬菜供给食堂。而且据说那些蔬菜全是草碳灰和农家肥养出来的,纯绿色的食品。
学校后面的那些坟地,则是历史原因造成。现在每户农家都有自留地,通常有村民去世一般都是在自家地里挑块地方(通常是根据辈分排序葬在自家地里的祖坟中)埋掉,这样也可以避免埋在其他的地方造成祭祀上的不方便。以前清朝到民 国一直到现在新中国那些无儿女的、外乡人、或者是附近一些村子里闹瘟疫以及横死(非正常死亡)的人一般都被安排到了学校后面的乱坟岗子中安息。
这样一来,乱坟岗子那里只有符合“标准”的人死后下葬时那里才会出现一丝生气,通常是几个村民扛着锹稿,浅浅地刨个坑,薄皮纸棺材往里一降,填上土整个过程即宣告结束。
因为历史悠久的原因,那里通常是坟上有坟,或者是几个坟包上面叠着一个新坟的情况。由于最近这些年国家要求火葬的力度加大,但是仍然有部分村民私自土葬。
至于县政府和学校换地,这也纯是无奈之举。早先县政府成立的时候是在文 革时期,当时选择这个位置是为了占据个高一些的位置方便广播革 命盛况(甚至几个村可以同时听到县广播),同时调度指挥生产也比较方便。因为位置比较高,无需走上很多的路即可在一些高点的方位往下望去一些山村小路、山坡上的梯田、甚至山前山后几个村子里每户住宅的位置都可以一揽无余。
但改革开放后,许多的方便也成为了麻烦。虽然山上早已经接了电与电话线,水也比较方便,随便一口井里打出来的绝对是清凉甘冽正宗矿泉水。可麻烦的是有些条件的缺失给县政府的实际办公造成了极大地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