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未来“走俏”的人
3998300000016

第16章 知识陈旧的人“滞销”(2)

有专家认为,大学生“回炉”技校,说明他们的就业观更加务实,认识到了技能型人才的价值,从而主动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回炉”是一件好事。然而换个角度看,这也是高校教学结构需要顺应市场需要的信号。从一定程度上说,正是一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需要、专业知识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僵化,导致了大学生“回炉”的现象。

要想改变这个问题,大学负责人、大学教授、大学生们需要共同努力,改善教风、加强学风,好好学习、不断革新,更新知识、提高能力,这才能适应社会形势的要求,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创造美好未来,在职场上“走俏好销”,而不至于被世界所淘汰。

4被折去了双翼的鸟人是现实的产物,必须与时俱进、与时相融,去适应现实,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支点。而思想观念是行动上的先导,要做到与时俱进,首先是观念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那种思想固执、观念陈旧的人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淘汰是必然的。

一个朋友D跟笔者感慨说,如今她的大学同学很多都发达了,成了千万甚至亿万富翁。她大学时学的是地质专业,毕业时,她通过父亲的关系,分配到了一个较好的事业单位,生活安逸;而很多来自农村没有关系的同学,都被分到了企业。在企业里工作比较辛苦,还要常常进行科技攻关,工作强度大,收入也不高。工作几年后,一些同学所在的企业开始走上破产之路,D暗自庆幸自己工作安稳。可再过几年,同学们从天南海北赶回母校聚会时,D惊讶地发现,许多被下岗分流的同学,现在竟然成了老板,开起了公司!这些老板同学说,好在过去在企业锻炼了自己,常常搞那些项目,知识和技术更新得快,接触的人和事多,也晓得现在地矿界的一些规则,下岗了,没有退路了,破釜沉舟,也就豁出去了,有的做矿石买卖,有的开发选矿机器,各显神通,慢慢地就有了自己的事业。

其中做得最顺的,是D昔日同宿舍的上铺,两人情同姐妹,她动员D辞职跟她一起做。D虽心动,却是不敢——在事业单位,每日里吃些老本,做些技术含量不高的活;如今要创业,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验上来说,她都实在是没有信心。D不敢,另一个同学E却敢,她也是不甚得志的,单位效益不好,自己做的多,拿的少,便跟着上了。不几年,居然她也大有成就。现在,D的上铺已资产过亿,E也开起了宝马。我问D后不后悔。她说,“唉!这可不是我后不后悔的问题了。我的上铺姐妹现在还愿意拉我啊,但你站在我的角度想一想,你敢不敢?”

笔者默然。知识落伍的人,就如同被折去了双翼的鸟,即便天空如何阔朗,也是不敢高飞,也不能高飞的了。

笔者朋友的老婆,原本是做会计的,非常的漂亮能干,工作以来一直受到老板的器重,前年的时候就听说她准备升任财务经理了,但过年前却突然听说她被调去做仓库保管员,自己受不了,接着就辞职了,现在待业在家。究其原因,并没有我们原来想象中的暗箱操作、得罪人、穿小鞋这些事,而是她自身的问题。她办事麻利、做事周全,为人也很自信开朗;但或是自信过了头的缘故,她不爱学习。

前年省税务局下令所有企业全部使用规定的财务软件报税,而她却只知道电脑的简单运用。老板派她去学习,她舍不得年仅2岁的儿子,推辞了,这个工作就落到了一个新来的会计身上。再接着,财务电脑化一下就推行开了,她还是不怎么在意,只管埋头做账,认为电脑这玩意儿自有新人来做,却不知道新人慢慢就借着逐步增多的电脑化业务替代了她成为骨干。去年底,老板再次提出让她去学习,她以手上工作太忙再次推辞。老板火了,就对她说,你要是肯学电脑的话,你那点儿账,两天就可以做完的!老板认为她不思进取,业务水平低下,旋即就将她贬到了仓管员的岗上。现在她倒是觉悟了,自己乖乖地掏了钱去培训,打算学完后再找工作。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笔者有一个朋友的哥哥K,是一位电力工程师,收入不菲,近来却听说他病了。去探望时我才发现,他并非真病,而是有点儿赌气的意思。原来,他所在的设计院,近日有一个出国进修的名额。论资历、论能力,K想着这个名额都应该是他的。却不料,院里最后派了年轻的Z出去。K就纳闷儿了:Z年轻老实,不是会拍马屁的人,也不是那种有后台有靠山的人,领导为什么派他去呢?

于是K去找了院长。院长说,Z有冲劲,刚工作不久,就主持了两次中型项目,完成得很好,而且很有创造力。更关键的是,他英语过了八级,能够读得懂国外专业论文。而K君,就是因为这个,才迟迟评不上高级工程师的……K又气又恼,情绪低落,住进了医院。

于是我们都劝他说,院长也有院长的道理,工作总是要做的,就不要赌这个气了。K无奈地说,“我也不是小孩子了,怄个气也不至于这样,主要是心里憋得慌啊!再往后啊,高工评不上,大项目又要被那些年轻人拿了去,怕是日子不好过了。如果采取承包制,下岗的日子都可能有啊!”

我们只好再劝慰他,不要想那么远,赶紧把英语攻下来,先评了高工,其他的事就好办了。K便说,“复习书我已经买好了,等一出院就复习,大不了笨鸟先飞。”我们都欣慰地笑了。

5遭遇职场“更年期”

生活都有一个周期,职场生涯也有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曾经的职场骁将,也可能会因为自己少了从前的闯劲,而关闭了更新知识的“后门”。久而久之,自己在职场上就变得不是那样得心应手了,好像从职场上的青壮年一下子进入了“更年期”,感到无所适从。其实,走出职场“更年期”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把自己更新知识的“后门”打开!

我的一位朋友的哥哥,今年39岁,现在是一家自动化仪表公司的技术人员。35岁前,他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没有朋友。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危机感也日益强烈,害怕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因此,他加倍努力工作。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就不知道休息是什么感觉了,加班成了家常便饭。甚至在双休日,他也从来没有休息过。然而,尽管他十分努力,对自己要求也十分严格,却始终认为自己没有能够达到期望的目标。很多大学同学都已经是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了,而他还只是个车间的普通技术人员。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开始怀疑人生。后来,他在公司里就一直打不起精神来,每天只是在混日子,这又更加使他离预期的目标越来越远。由于事业上的不顺利,生活上也一蹶不振。他开始学会逃避责任,把所有的过失都归咎于他人,整天忧心忡忡,变得沉默寡言,老是闷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愿与外人交往。

分析他的得与失,其实收获的远比失去的多。所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收获的更多的是成熟与经验。虽然他在一些方面可能没有同学们做得好,没有达到理想中的位置,这也绝不能仅仅去埋怨自己。这里面还有许多诸如机遇、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因素。对于职场上的中年人来说,都期望此时的自己已找到了职业方向,并已经进入了上升通道;在职位和薪水上,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然而,他并没有达到这样的目标,因此便有些心灰意冷了,对自己的境遇感到十分的不满,对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更使他有些沮丧不安。其实,走出职场“更年期”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把自己更新知识的“后门”打开!不能简单地把加班、工作就当成是一种学习。当然,努力工作本身就是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若仅仅如此,也决不可能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不是光从工作中就能得到锻炼的,它还需要永远与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相伴。

记着时刻打开更新知识的“后门”,努力地去学习,自觉地去更新自己的知识,就可以不断地增加信心,去勇敢地迎接各种挑战,从而扫除职场“更年期”的阴霾,成为事业上一匹永不落后的骏马。

6同桌的你,敢问路在何方?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道路。追求的目标有多高,心有多远,脚下的路就会有多长。但无论如何,只有坚韧不拔,插上知识的翅膀,才能够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否则,他就只有面临一条死胡同。

我过去初中时的同桌,是一个很帅气的小男孩儿,写的字和他本人的长相一样秀气。那时,我们俩的学习成绩不相上下,这次我高过你一点儿,下次你高过我一点儿。我们两个也好像整天在憋着劲,相互竞赛。说实话,他脑子比我聪明,一道数学题,往往是他看一遍就知道该如何下手;而我还得琢磨一会儿,才知道该怎么去解算。

初中毕业时,他考上了地方一所师范学校,我则读了高中。那个时候,师范生十分吃香,只需上3年,回来就能安排工作,一般还是回到原来毕业的中学教书。一年里,一个镇上也就只能考上三四个。一旦考上了,也就全镇出名了,录取通知书由校长亲自送到家里,据说还有什么丰厚的奖励。当时,他和另外一名女同学考上了师范,让我们班上的其他同学羡慕得要死。考上高中的同学,都在冒着酷暑复习功课,准备参加高中入校后的复考。而他已经带着他的小弟弟,在学校旁边的小河里扒螃蟹了。我们大家都打心眼儿里有点妒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