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未来“走俏”的人
3998300000002

第2章 善于学习的人“走俏”(2)

而笔者最欣赏的有一个学生则是这样的:他刚去实习时,实习生很多,编辑老师根本没注意到他,他就安静地帮着分报纸、夹报纸,并且很乐意做校对这种琐碎的工作。他的校对水平本来就高,加之态度端正、认真,效果非常好,每每都能挑出许多软伤、硬伤来。慢慢地,带他的编辑、记者都注意到了他,开始派给他采写任务。而他在近一个月的校对当中,仔细地揣摩了报纸的风格和定位,很容易地就把握住了媒体的脉搏,采访时列好关键词和提纲,写出的文章命中率达100%。

最后连编辑部主任都注意到了他,特别命编辑教他划版。他又高兴地去学,上午编辑教他,中午别人休息时他就不断地练习,没多久就可以独立进行版面设计了。这个时候,他成为了众多实习生中最受器重的人。再接着,他主动开口向编辑们讨教问题,从市场调研到报纸定位,从选题策划到印刷流程,都很仔细地学习。再然后,报社主动发函到学校,要求再留用他3个月。再后来,3个主任联名向人事处要求录用他。现在他已经是一名优秀的省报记者了,年年都获得新闻奖,还被评为“省级十大杰出青年”。

可以说,他就是在学习中成长的。而正是他的善于学习、进步明显,打动了实习部门,觉得他是一个可造之才,这才获得了录用机会。

2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

在现实生活里,学习似乎还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事情。有的人说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有的人则以为错过了学习的最佳年龄现在再学也迟了,还有的人干脆认为自己从小就不是学习的那块料。其实,所有这些错觉只缘于一点:学习还没有成为我们心灵的自觉与本能。

读书是一种长期的学习,不论是任何人,都应该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培根对于读书学习的好处,进行了总结概括:如果一个人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那么他的生活将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在现实生活里,学习似乎还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事情。其实,所有这些错觉只缘于一点,学习还没有成为我们心灵的自觉与本能。

一代中华民族伟人毛泽东曾谈到,“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在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后,他根据寻求革命真理的需要,专心研读哲学、史地、文学等社会科学,对其他课程不花过多的精力。他注重自学,并制定了学习计划,读书刻苦用功,十分珍惜时间,有时通宵不眠。博览群书,但又有阅读重点,而且善于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分析。他完全把学习当作了一种自觉行动。1936年,他在和美国著名记者斯诺谈话中说:“我在长沙师范学校的几年,总共只花了160块钱。其中包括我的许多学校报名费;在这笔钱里,大概五分之三花在报纸上,订阅费每月约一元。我还常常买报摊上的书籍和杂志。我父亲责骂我浪费,他说这是把钱挥霍在废纸上。可是我养成了读报的习惯,从1911年到1927年我上井冈山时为止,我从没有中断过阅读北平、上海和湖南的日报。”他热衷于读书学习的习惯,一天也没有被打断过。即使是到老年时期,他的大多数时间还都是在书房中度过的,无论是接见基辛格博士,还是会见更为重要的客人。正是他的这种孜孜追求的精神,造就了一代伟人,学习帮助他成就了旷世伟业。

诗仙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之所以能够“开口成文,挥翰霞散”,谱写出许多旷世传颂的华美诗篇,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长期坚持刻苦学习,勤奋钻研,把学习当作生活的必需。年轻时,李白的进取精神就特别强,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他下了很大的决心,和一位好朋友住到成都附近的青城山里去,专心学习,博览群书,潜心钻研诗文书法。在四川青城山里,他一连苦读了好几个年头,但一次也不曾进城去闲逛过一次。正是他把学习当成了一种自觉,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就可以排除干扰,专心致志,帮助自己顺利到达理想的彼岸。

有个叫德子的网友,初中毕业之后就辍学在家,后进城打工。正是因为他不甘现状,并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便偷偷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去参加电脑培训班学习,后来又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几年下来,人家挣了数万元钱,他却只拥有一张大专文凭、三个培训班结业证书和满满三纸箱书。后来,在一次公司库房大火中,德子奋力扑救,给老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和他的闲聊中,老板没想到,眼前这个土得掉渣儿的打工者,看问题谈经营都极有见地,当下拍板要让他当自己的助理。老板说,就凭你好学上进,工作肯出力气,又负责任,我看你准行。相信我,我这个人看人是不会有错的。果然,德子做了两年,业绩相当不错,如今已经是公司的副总经理了。

3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

快乐地学习,与带着苦痛学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快乐地学习,会让人感受学习完全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是在和智者交流,自己在汲取阳光雨露茁壮成长;带着苦痛学习,就像是背着千斤重担在登山,道路泥泞曲折,即便是登上顶峰,也早已是身心疲惫,忘却了前方的路。

鲁迅先生在一篇《读书杂谈》的杂文中谈到:读书有两种,一种是职业的读书,为了工作或升学,不得不读,这种读书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另一种是嗜好的读书,“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就是说,在面对学习时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快乐地学习,另一种则是带着苦痛学习。快乐地学习,会让人感受学习完全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是在和智者交流,自己在汲取阳光雨露茁壮成长;带着苦痛学习,就像是背着千斤重担在登山,道路泥泞曲折,即便是登上顶峰,也早已是身心疲惫,忘却了前方的路。快乐地学习,与带着苦痛学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