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未来“走俏”的人
3998300000021

第21章 技能单一的人“滞销”(1)

技能单一的毛病的确很多,技能多样的好处的确也很多。过去人们常讲,一个人要有一技之长才会有饭碗。可随着科学发达和社会进步,人们享受生活、改变生活的态度都有很大的变化,技能的单一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也就是说,没有全方位的发展,是无法更好地立足于社会的。

1“在一棵树上吊死”

技能单一的毛病的确很多,技能多样的好处的确也很多。过去人们常讲,一个人要有一技之长才会有饭碗。可随着科学发达和社会进步,人们享受生活、改变生活的态度都有很大的变化,技能的单一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也就是说,没有全方位的发展,是无法更好地立足于社会的。

有位朋友讲了一个“现代版寓言”。有一只猫很厉害,不久就把房子里的老鼠吃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最后一只非常狡猾的老鼠了,猫想了很多办法都没能抓到它。这一天,憋在洞里许多天都因害怕被猫吃掉没法出洞的那只老鼠,憋得实在太难受了,非常渴望出来放放风、找点儿好吃的,突然听到洞外面传来一声狗叫,这声音如今在它耳朵里不免成了世上最美妙动听的天籁之音,因为它根据过去的经验,高兴地想:狗在,猫就不会在。猫和狗互相不喜欢。于是老鼠就放心大胆、大摇大摆地钻了出来,可它刚一露头就被猫给抓住了。小老鼠死到临头还不明白,很奇怪地问:“我明明听到的是狗叫声,怎么会是你呢?”那猫君得意地说:“都21世纪了,我们怎么能不掌握一门外语呢?”于是,惭愧的老鼠便很快成了猫君的一顿丰盛大餐。

从小,我们大家可能总是听到父母对自己说:“一定要有一门特长。”可是,而今的社会只有一门特长却难以生存,甚至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开始。美国劳动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一个大学生从毕业到面临未来30年的职业规划,平均会面临10次的职业转换(其中并不包含4次的行业转换)。

要知道,21世纪呼唤的是一技多能型人才,“多能”是指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及再学习能力,尤为重要的就是沟通能力!那是在生活、工作方方面面、随时随刻都需要的一种技能。如果你总是认真表达却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同,甚至遭到误解,如果你总是努力推销自己的想法却总是无人接受,导致你的工作没有效果、效率低下,而你却没有意识去提高自己有效沟通的基本技能和找寻方法,那你同样会面临被淘汰。

在近期的全国各地人才市场招聘信息里,基础财会、计算机操作、文秘人员已被列入求职困难群体。其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市场需求趋于饱和;二是技能单一,岗位适应性和竞争力弱;三是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专家认为,要改变现状,上述三类人才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在现有岗位上积极充电,向更高层次的职位攀登;二是适时进行转型。

美国职业专家指出: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学习,无须5年就会跌入低薪。外语和计算机已由原先的专门人才转向为复合型人才的必备两大工具。此外,就业竞争加剧与证书层次高移的原因有关。据人才市场统计,25周岁以下的从业人员,职业更新周期人均为一年零四个月;35周岁以下的从业人员,职业更新率为43%。例如,当10个人中只有1个人拥有电脑初级证书时,他的优势是明显存在的;而当10个人中已有9个人拥有同一种证书,那么原有的这一份优势便不复存在,表明他又应该去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了。专家忠告,人才处于不断折旧的过程中,而学习则是防止人才折旧的最好方法。

要从三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技能:技术技能,既包括最基本的技能(阅读、写作和数学计算能力),也包括与特定职务相关的能力;人际关系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福绥境街道的乔丽,曾经在一家铁路工厂工作,2002年4月成为失业人员。由于技能单一,出门找工作成了她心底惧怕的事情。得知政府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一次免费的技能培训机会,乔丽走进了区职业技能开发集团。根据工作人员提供的岗位需求情况,她选择了学习计算机办公软件。从对计算机一无所知,到获得计算机操作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再到获得集团第四届“技能杯”大赛计算机图文混排二等奖,乔丽进步很快。结束培训后的第二个月,她就在一家科技有限公司找到工作,每月有了稳定的收入。

2陨落的天才: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据说,她自从写了这首名噪一时的诗歌后,便再也没有见到任何作品。她现在的职业,仅仅是湖北当地的一名普通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研究上也没有什么突出成就。她名气的消逝,就像这首诗歌的题目一样: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我国宋代大文豪王安石,在其《伤仲永》一文中记载,“神童”方仲永,小时候聪慧过人,5岁时就能“指物作诗立就”,所以“邑人甚奇之”;可是,数年之后,等王安石再见到他的时候,方仲永却已“泯然众人”。还有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一些学员,也有不少类似的例子。中国科技大学从1983年起开始招收“神童班”(即“少年大学班”),十二三岁的孩子,智商都在140分、150分以上,是天才级的。可是20多年过去了,这些学生真正有大出息、出大成果的人并不多,有的甚至最后四大皆空,出家当了和尚。除了身心没有得到健康、正常的发展外,能力的狭窄、技能的单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9岁儿童创作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在联合国举办的“世界儿童诗歌比赛”上,荣获了“菲利亚”金质奖章。其全文是: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儿。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我要把蛋糕送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谁吗?请问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印象深刻的是,记得在大学上中文系时,一次是当代文学课,我们老师很流利地背下了这首曾经红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的诗歌。仔细分析一下,这首诗出自一名9岁的小女孩儿之手,实在令人感动而敬佩。然后,他给我们讲述了这首诗歌的作者的故事:刘某,来自湖北省鄂州市;9岁时就能写出如此优秀的诗歌,当时海内外很多学者专家都预言:她今后一定是名了不起的作家。可是,现在文坛上她的名字早就销声匿迹了。据说,她自从写了这首名噪一时的诗歌后,便再也没有见到任何作品。她现在的职业,仅仅是湖北当地的一名普通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研究上也没有什么突出成就。她名气的消逝,就像这首诗歌的题目一样: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记得2007年5月曾经看过中央台一采访节目,说的是那段时间媒体热炒过一阵的奥运会冠军“艾冬梅卖奖牌”一事;而前两天,又曝出了“李宁小师妹也要卖奖牌”的事情。一时间,“卖奖牌”似乎成为了流行。对于退役运动员卖奖牌的事情,作为过来人的前世界女子长跑冠军王军霞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运动员退役后不能坐在家里等组织安排,要主动学习来充实自己。”

还有许多电视台的主持人,当红不过三五年就销声匿迹了。因为他们缺少使之提升、具有长久魅力的机制,不知道、甚至没有想过如何提高和增加技能,于是无法再有更美好的未来。

3光知道搞发明的发明家酒香也怕巷子深!终生只会雕璞画玉,藏有一身的宝贝,却不善于把它们给世人展示出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得到,则纵然是金玉其内,也还是如同一些残砖烂瓦,到头来只能是孤芳自赏,而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

我曾经有幸认识一位很有特长的人,他非常有才能,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搞出来好多小发明、小创造,有的还获得了发明专利。他自小就十分喜爱鼓捣电子产品,搞一些革新。家里的收音机,他把元件一个一个拆下来,再一个一个组装好,此后收音机的音质竟然比以前还好,而且收的台也多了好多。家里的各种小家电,他几乎都拆了个遍,然后又按原样装好。

近几年,他发明的动力更足,把家里稍微值点儿钱的东西都卖掉,购买了成套的车床等工具,并把自己的一间卧室改造成了一个加工车间兼实验室。他先后搞出来了多功能垃圾捡拾器、手机防盗报警器、儿童智能喂药器、多功能轮椅、自行车防盗锁等发明,有的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然而,他却不善于把自己的手中的这些“宝贝”——发明创造,让别人知道和了解。他不善言辞,更不会给自己的发明撰写一份说明书。最终,他的发明专利就只有躺在自己的书桌里。他依旧过着吃了上顿想下顿的生活。据说,后来他的一大堆发明专利还成了废铜烂铁,他就过起了比以前更加艰苦的生活。

创新出没于世间任何一个领域、一个时代。任何一项伟大的成功,都少不了它的参与。不管你想在哪一个领域发展,都需要创新。我的这位朋友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也发明了不少很实用的东西;但他的这些创造,却并没有为社会、为人民发挥它们应用的价值。而且,他本人的生活质量也没有得到改善,反而陷入了更深的困境之中。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他除了会搞发明创造外,其他的一切都不会干,不会去包装、宣传、推销,更不会去融资,以获得风险投资。到头来,因为他光知道搞发明创造,搞得家徒四壁,老婆几次提出要和他分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