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未来“走俏”的人
3998300000022

第22章 技能单一的人“滞销”(2)

他的失败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自觉培养各方面的技能,不能养猪的只会养猪,而不会养鱼;养鱼的只会养鱼,而不会养鸡。如果是这样,就不能发展循环经济,其创造的价值、收益都不会太高。反之,如果这些技能他都会,就可以很好地利用食物链去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不但生产成本会很低,而且还绿色环保,经济效益自然会很高。如果他能够把自己的发明专利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发明,知道产品的功能,再引入风险投资,让一些投资人愿意掏腰包支持他进行产品的推广,采取市场化运作,那样产品的经济效益就会十分可观。同时,有了更为宽裕的资金作保障,他还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发明创造,实现自己的发明梦想。

4曾经的冠军今当搓澡工过去人们常讲,一个人要有一技之长才会有饭碗。可随着科学发达和社会进步,人们享受生活、改变生活的态度都有很大的变化,技能的单一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也就是说,没有全方位的发展,是无法更好地立足于社会的。

运动员的综合技能,也存在不少问题。长期以来,战奥运、拼亚运、攻全运的指导思想,导致国家和地方都把99%的精力放在了技战术的训练上,完全放弃了运动员综合文化素质技能的培养。这种短期做法带来的副作用是,运动员在退役后,甚至无法觅到谋生之路。于是,媒体报刊上出现了“全国举重冠军今当搓澡工”的新闻:

十几年前,吉林省的邹春兰曾是闪耀体坛的全国举重冠军,打破过全国纪录、世界纪录;但退役后,她找不到工作,只得跟丈夫一起,在一年

前来到长春市的一家浴池打工,靠给顾客搓背,以赚取微薄的收入。

堂堂前冠军邹春兰,为什么要做又累又脏、收入又低的搓澡工呢?“我现在只有不到小学三年级的文化,连拼音都不会。”邹春兰说。由于常年从事体育训练,唯一目的就是拿冠军、破纪录,邹春兰把学业彻底荒废了。除了没有文化,她在实用技术方面也没有什么专长,改行学别的又很慢。她仅有的特长便是举重。但举重并不是羽毛球,也不是健美操,没有群众运动的基础,想去体育馆、健身馆做教练也难。

像这样仅有“一技之长”的冠军,全国各地还为数不少:

戴国宏,前世界游泳冠军,退役后回到老家辽宁辽阳,经营一家小服装店,平淡营生,而这还算是比较好的,总算有一份固定收入。

刘菲,1998年曾获得世界技巧锦标赛女子三人项目的冠军,此前还曾获得过7项全国冠军。2000年,21岁的刘菲退役后,四处打工,有时候给人代课,每月只挣可怜的160元,还不够房租。“除了体育上的‘一技’之长,我再也不会其他什么了。”她坦白说。

曾经名噪一时的辽宁女子田径队“马家军”,今日有多名队员失业在家,惨淡度日。如陈玉梅,昔日的世青赛800米亚军,现在鞍山做一名矿工。

他们大多文化水平不高、综合技能有限,再就业已成为他们退役后的难题。

虽然其中有一些做了体育教师或教练,但这只是极少一部分——那么多运动员,尤其是一些根本没有拿到过冠、亚军的普通运动员,就更难安排了。一些人被迫改行做其他职业,但成功者毕竟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这里面固然有我国体育机制、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但运动员本人素质低下、生存技能单一则更为关键。

要想解决技能单一的问题,全社会要进一步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为他们重新上岗就业奠定基础。还得实事求是,对技能单一、文化基础较低的人员,选择技能相对简单、就业面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劳动能力的培训。

5单有埋头苦干肯定不行

埋头苦干是一种传统美德,它能使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每一件事。但有些时候,我们更应当学会“抬头看路”,灵活变通,左顾右盼,时刻修正我们人生的航向,检查我们工作中的失误,不断调整我们的思路,增加我们的技能和本领,让我们向成功逐步迈进。

在许多年前的帆船时代,有一位船员第一次出海。他的船在北大西洋遭到了大风暴,这位船员受命去修整帆布。当他开始爬的时候,犯了一项错误,那就是向下看。波浪的翻腾,使船摇荡得十分可怕,他也是满眼的金星,脑子一晕一晕的。眼看这位年轻人就要失去平衡,显些要跌落到大海里。就在那一瞬间,下面一位年纪较大的船员对他叫道:“向上看,孩子,向上看。”这个年轻的船员果然因为向上看而恢复了平衡。

我的一位同学,几年前分配到了一家企业的研究所工作。他一直是埋头苦干,尽职尽责干好上级交给的每一件工作,从来也不与那些在他看来“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可是,几年来,别的同事们都是一边工作一边承担外面的一些研究项目,好多同事们都有了车、有了房。而他才刚刚交了房子的首付,搞了一套毛坯房。一年以后,企业改制,他却光荣下岗了。而别的同事则用手中的钱入股,有的竟然成了大股东。回想他走过的路,他老婆经常埋怨道:“只知道低头拉车,就是不知道抬头看路!”他也感喟到:“是应该经常抬头看看路。”

我的另一位朋友,供职于某政府机关,为人正直,工作勤奋认真,从不参与那些钩心斗角的事情,人缘极好。毕业7年,只混了个副科级干部。最近科长被提拔重用,该位置空缺。别人都在削尖脑袋准备去竞争这个十分光鲜的位置,而他却无动于衷。他认为,只要干的好,大家都能看得见。论资历,他是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生,来科里时间最久,加班最多,干工作也最多;论水平,他是科里数一数二的顶梁柱,不论是办文办会,都少不了他的参与;论能力,他曾经指导过一个乡镇,改变了这个乡镇的落后状况,将它发展成为了一个香菇生产名镇,电视台还专门采访报道过他。

然而,几个月以后,科长的调令到了,不过新任科长并不是他,而是一个比他年轻得多的小伙子。他惊异而失落,十分恼火地找到了领导。领导却说,现在都在大力提拔年轻干部,这是国家的政策,我们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他也只有独自生生闷气了。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面,更多强调的是要埋头苦干,这是一种十分难能可贵的美德,它能使我们脚踏实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然而,我们在工作、生活过程中,应当主动地多抬头向上看,而不是只知“低头拉车”。当事情似乎不顺的时候,要先检查一下你的方向是否错误,你是否只知道一味“盯住一处”。要是形势看起来不利的时候,就得尝试着“向上看”,使自己脑子活点儿,本领多点儿,门路广点儿,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这才更容易达到目标。

6公司新来的两个女大学生不够格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我国目前教育体制的限制,缺少实践操作环节。4年大学,许多人都是虚度青春,毕业时找工作才发现自己的知识面是那么窄,自己的综合能力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缺失,主要表现在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要求结合起来,实际应用能力不足。其次,缺乏拼搏意识,不能抓住朝阳行业的就业机会。第三,缺乏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意识。最后,技能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人才的需求。

大学生技能单一,首先与学校教育有关。传统教学就是教师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太少;教得太多,学得太少;扶得太多,放得太少,使学生缺乏应有的自主思考的练习,缺乏基本的实践机会,故而知识面窄,技能单一,缺乏创新激情与活力,学习能力差,即所谓的“高分低能”。另外,他们自己主观上学风下降,不重视技能训练,缺乏实习环节,导致技能非常有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近日在上海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宣称,中国大学毕业生中,只有10%左右具备在外企工作的技能。本土高素质人才短缺,将对跨国公司以及向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产生严重影响。该研究报告还指出,许多中国大学采用偏重理论、依赖书本教材和导师传授的教育模式。以工程类大学毕业生为例,中国学生很少有项目实践和团队合作的机会,因此缺乏在跨国企业工作所需的应用和团队协作技能。而英语水平偏低,则会影响他们的对话与沟通技能。

在近年的媒体招聘会上,不少单位打出了“专业不限”的牌子。他们自己命题,对应聘人员进行考试,重点考核他们的综合素质、语言根底和应变能力。在去年底的一场北京传媒类人才专场招聘会上,很多用人单位都表示,一般的采编人员已经饱和,现在最需要的是不仅拥有新闻专业知识,同时掌握另外一门学科基本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既懂新闻、又懂经济的媒体经营管理人才。但是,目前国内高校新闻专业仍然以培养“生产内容”的对象为主,传统的“重术轻学”模式培养的人才后劲不足,大多数只是一些工匠式的“编辑”、“记者”。这又怎么能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