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出土的谜团
3999500000036

第36章 谜团重重的崔斯萨波特古城(1)

在美洲的圣地亚哥西南苍翠原野中弥漫着乱石废迹呈现的层层迷雾,巨大的人头像,奇怪的头案,神秘的石碑,所有这些都困扰着考古工作者,一个个的谜团使他们百思不解。产生这些谜团的远古遗迹就是崔斯萨波特古城遗址。

掘开远古的城市,历经千年的遗物,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但透过那些遗物人们却无法知道它们的来去踪迹。那巨大的人头像是一种对远古的怀念还是一种对宗教崇拜仪式的见证?那一个个黑人的雕塑,在非洲人去美洲之前是怎么产生的?是否在远古的时候美非大陆就存在大规模的人类迁徙?在远古的城市中,存在着许多精美的雕刻,体积之大,雕刻之细是难与比拟的?而这些雕刻品在如此远古的时代,是如何产生的,它又有什么作用?

古老的崔斯萨波特城,代表了一种远古的文明--梅奥克文明。令考古工作者惊奇的是梅奥克文明比玛雅文明更古老,而只有梅奥克文明才能代表中美洲的“母文化”,但令人不解的是这种文明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没有任何远古的遗迹来表明它渐进发展的过程,仿佛梅奥克文明一下子就达到如此高的程度。而当文明高度发达时,梅奥克文明却突然消失了,没有任何证据来说明消失的原因。荒野的崔斯萨波特遗址,散发着不尽的远古之谜。

悠远的梅奥克文化,似乎随着古城的沉寂而消失了;重见天日的古城遗迹,并不能驱散那层层不解的迷雾:为什么梅奥克人以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为纪元的开始?是皇帝的旨意?还是诸神的命令?为什么梅奥克人建造了庞大的贮水系统,他们是如何建造的?有什么作用?千古之谜弥漫在废城遗址之上,等待着人们去解开。

1千年古城揭示比玛雅更古老的文化

从圣狄亚哥·图斯特拉镇出发,朝向西南方行驶25公里,穿过苍翠的原野,便是崔斯萨波特。这座古城兴起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100年之间,是奥梅克文化晚期的一个中心。如今,原址只剩下几座土墩,散布在玉米田中。1939年到1940年间,美国考古学家马休·史特林在这里展开大规模挖掘。

正统历史学家坚决主张,玛雅文化是中美洲最古老的文明。他们说,他们敢保证这种观点绝对正确,因为玛雅人用圆点和横线标示的历法(最近才被破解),使他们能够精确鉴定大量碑铭的制作年代。根据这样的鉴定,在玛雅文化遗址出土的碑铭,年代最早的应该是公元228年制作的。因此,当史特林在崔斯萨波特古城挖掘出一块上面刻有更早日期的石碑时,整个学界为之震动。石碑上面用玛雅式点线符码记载的日期,换算成西方历法就是公元前32年9月3日。

最令人震惊的是,崔斯萨波特古城根本就不是玛雅文化遗址。它完全属于奥梅克文化--这点毋庸置疑。史特林发现的石碑证明,创造历法的是奥梅克人,不是玛雅人,而奥梅克文化才是真正的中美洲“母文化”。奥梅克文化确实比玛雅文化古老得多。奥梅克人是一个聪慧、文明、科技上相当先进的民族。他们发明用点线符号标出日期的历法,以一个神秘的日期--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为纪元的开始。

在日历石碑旁边,史特林也挖掘出一个巨大的人头像。它是在公元前100年左右制作的。高约6英尺,圆周18英尺,重量超过10吨。如同圣狄亚哥·图斯特拉城那尊雕像,它呈现的是一名非洲男子的头部--戴着紧密的头盔,绑着长长的颚带,耳朵穿洞,鼻梁两旁显露出一道道很深的沟纹,嘴唇肥厚下垂,两只大眼睛冷冷地睁着,宛如两颗杏仁。在那顶古怪的头盔底下,两道浓密的眉毛高高翘起,显出一脸怒气。

挖出这尊雕像,史特林大吃一惊。他说:这是一尊人头像,用一整块巨大的玄武岩雕成,竖立在粗糙的石板叠成的基座上……清除周围的泥土后,它立刻展现出一股令人望而生畏的气概。尽管体积庞大,雕工却十分细致老练,五官的比例匀称完美。跟一般美洲土着雕刻品不同的是,它使用的是写实的雕法。五官的线条简洁有力,呈现出黑人独有的面貌特征……不久之后,这位美国考古学家又在崔斯萨波特古城挖掘出令人惊异的古物:装着轮子的小狗。这显然是当时儿童的玩具。这些小巧可爱的工艺品,一举推翻考古学界一个普遍的观念--一般考古学家认为,直到西班牙人入侵后,中美洲土着才懂得使用轮子。史特林发现的“狗车子”至少证明,代表中美洲最古老文明的奥梅克人,理解车轮的“原理”。奥梅克人是非常聪慧的民族。他们既然懂得车轮的原理,自然会应用到儿童玩具以外的其他器物上。

2神秘崛起的奥梅克文明

奥梅克文明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但是在阿兹特克帝国崛起之前1500年,这个古文明就已经消失。不过,阿兹特克人倒是保存了很多有关奥梅克人的动人传说,甚至称呼他们为“橡皮人”--根据传说,他们居住在墨西哥湾沿岸的橡胶生产地区。今天,这个地区的位置,介于西边的维拉克鲁兹港和东边的卡门城之间。在这儿,阿兹特克人发现奥梅克人制造的一些古代仪式用品;不知为了什么原因,他们将这些器物供奉在自己的庙堂上,十分崇敬。

科泽科克斯河注入墨西哥湾的地方,正是传说中奥梅克人的家乡。

“科泽科克斯”这个地名的意思是“蛇神的避难所”。相传远古时代,奎札科特尔和他的门徒就是在这儿登陆墨西哥--他们搭乘“船身光亮得有如蛇皮一般”的船舶,从地球另一端渡海而来。也就是在这儿,奎札科特尔登上一艘“蛇筏子”扬帆而去,从此离开中美洲。

科泽科克斯西边的崔斯萨波特城、南边和东边的圣罗伦佐城和拉文达城,无数典型的奥梅克雕刻品相继出土。这些文物全都是用整块玄武岩或其他耐久石材雕凿而成。有些雕刻的是庞大的头颅,重达30吨;其他它是巨型石碑,上面镌刻着两个相貌截然不同的种族--都不是美洲印第安人--相会的情景制作这些杰出艺术品的工匠,肯定是属于一个精致的、高度组织化的、繁荣富裕的、科技上相当先进的文明。学者们面临的问题是:除了艺术品之外,这个文明没有留下任何东西,让后人探寻它的根源和性质。惟一能确定的是,“奥梅克人”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带着充分发展、高度精致的文化,突然出现在中美洲。

位于科泽科克斯市西南方的圣罗伦佐,正好坐落在奥梅克文化遗迹--“蛇神避难所”的中心。奎札科特尔的神话和传说经常提到这个地方。考古学家使用碳-14鉴定法测出的年代最古老的奥梅克遗址,就是坐落在圣罗伦佐地区。据鉴定,这处遗迹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然而,在那个时期之前,奥梅克似乎已经发展成熟,而且没有迹象显示,奥梅克文化的发展是在圣罗伦佐地区进行。

此中一定有玄机。毕竟,奥梅克人曾经建立过相当辉煌的文明,进行过大规模的工程计划。

他们发展出高超的技艺,有能力雕琢和处理巨大的石块(他们遗留下的人头像,有些用一整块巨石雕成,重达20吨以上;石材是在图斯特拉山中开采,沿着60英里长的山路运送过来)。

如果不是在圣罗伦佐地区,那么,奥梅克人的先进科技知识和高度组织能力,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发源、演进和成熟的呢?

不可思议的是,尽管考古学家一再努力挖掘,在墨西哥,甚至在整个美洲,他们却始终找不到任何征象和证据,显示奥梅克文化曾经有过“发展阶段”。这个最擅长雕刻巨大黑人头像的民族,仿佛从石头里蹦出来,突然出现在墨西哥。

3神秘的人头巨雕

当初西班牙人建立的殖民城市,名叫圣狄亚哥·图斯特拉。整个城镇充满缤纷灿烂的色彩:

花哨的店面,艳红的屋顶,鲜黄的草帽,青翠的椰子树和香蕉树,穿着五颜六色衣裳的孩童。好几家店铺和咖啡馆通过扩音机,向全城播放聒噪的音乐。在市中心的左卡罗广场,空气十分潮湿闷热;成群的热带鸟儿睁着明亮的大眼珠,不住扑打着翅膀,引吭高歌。一座枝叶扶疏的小公园坐落在广场中央。公园中心,有如符咒一般,矗立着一颗巨大的灰色鹅卵石,约莫10英尺高,上面雕刻着一个戴着铁盔的非洲男子的头像。他的嘴唇肥厚,鼻孔壮阔,眼睛安详地闭着,下巴紧贴地面,整个头像散发出一种阴郁、沉重的气息。

这就是奥梅克人留给人们的第一个奥秘:2000多年前制作的一座庞大的雕像,描绘一名面貌具有明显黑人特征的男子。当然,2000多年前的美洲并没有非洲黑人,直到白种人征服美洲后,黑人才被抓来当奴隶。然而,考古学家发现的人类化石却显示,在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移居美洲的许多种族中,其一是非洲黑人。

左卡罗广场的巨大雕像被命名为“科巴达”,因为它是在科巴达庄园出土的。迄今,在墨西哥各地被挖掘出的这类奥梅克雕像,总共有16尊之多,而左卡罗广场雕像是其中最大的一尊。专家认为,它是在耶稣基督诞生之前不久雕制完成的,重达30余吨。

4不知所用的水闸系统

在圣罗伦佐,奥梅克人建造起一座高达100多英尺的假山,作为一个更庞大的建筑物(长4000英尺,宽2000英尺)的一部分。伫立峰顶,了望周围无边无际的田野,可以看到许多比较矮小的土墩散布在原野上。附近有好几条深沟,是考古学家迈可·柯伊1966年勘探这处遗址时挖掘的。

柯伊的考古队发现的古物,包括20多座贮水池;这些人工水库,由密如蛛网、用玄武岩砌成的槽沟串连成一个精密复杂的体系,其中一部分沿着山脊修建。柯伊发现,每逢下大雨,这些水闸依旧会喷涌出水来,一如3000多年前。排水设备的主要管线,从东边一直绵延到西边。三条支线流注入主线,设计十分先进。仔细勘查后,考古学家都承认,他们不懂这个精巧繁复的水闸系统到底有什么用途。

这里的古迹还蕴藏另一个谜,让考古学家百思不得其解:五尊巨大的、显露黑人五官特征的人头雕像--即今天考古学界所称的“奥梅克头颅”--被刻意埋藏在地下,以一种独特的形式排列。在这些奇异的、充满宗教色彩的坟墓里头,考古学家还发现60多件珍贵的文物,包括精美的玉器和小雕像。下葬之前,有些小雕像还被刻意切断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