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的手腕
4002700000012

第12章 内方外圆适时“变脸”(12)

早在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中就有这句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语道出了待人以诚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一个诚实的人是值得信赖的,他不会当面说别人的好话,背后却陷害人。他不会违心地骗取他人的好感,换来对方对自己的信任,而达到自己的不可告人的目的。诚实的人是光明磊落的,他的心灵毫不遮掩地向朋友、同事等开放,他忠实于自己,也忠实于别人。

古往今来,“诚信”一向被中国人视为修身之本,是待人处世的道德规范。这也是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所重视的“贤能”的一个重要标准。儒家思想强调“民无信不立”,宣扬“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要求商人要“笃实至诚”。从商品经济发展史来看,无论中外,商品经济越发达,商业精神越旺盛,就越是恪守信用。成功的企业家都清醒地认识到:惟诚与信,才会给企业、给企业家带来较高的信誉。

台湾声宝董事长陈茂榜,他的创业成功,凭的不是充足的金钱,而是靠两个字———“诚”与“信”。

当他24岁时,他以100元开了家电器行,由于资金不足,他只好以50元为一单位,分别分给两家电器中盘商做保证金,然后向他们提货来卖。

由于陈茂榜做人诚实,做生意时特别讲究信誉,因此,这两家中盘商都很信任陈茂榜,所以50元的保证金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其实陈茂榜向他们所提的货高达500元,即保证金的十倍,由此可见,“诚”与“信”有时比之金钱更有价值。

做生意第一要诀就是诚实,只有真诚待人,才能做成大生意。弄虚作假,只能是一锤子买卖,终究是要弄巧成拙、惨遭失败的。在当今,作为一个企业家,更应以诚信为本,那种开空头支票、许愿轻诺,最终只能失去信任。

行失于言是一种极糟糕的形象,你一定要像避瘟疫一样避免它。

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相交相处,都要以诚心待人,以善意待人,以和气待人,以礼貌待人。不管对师对友,对上对下,总要以诚意相处。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最重视的就是“信”,人无信不立。对他人不撒谎,守时、守约是美德,切勿轻诺寡信,失信于人。

人际交往中诚信的建立非常重要,首先示人以诚,各种策略才能有效实行:若失信于人,任你再高明的计谋也无法实现,任何事业也很难做成。

备忘录:

一个人没有信用,人生途中就会寸步难行。

诚信不但是人性的基础,而且是创造财富的基石。

散布仁慈收获善果

仁慈的体现是强者对弱者和善的态度是仁慈。

一个人慈悲就没有敌人,以慈悲心对待所有怨害。

不论我们一生中成就了什么,善心对幸福最有帮助。

人们常常把仁慈理解为同情关心弱者,仗义疏财,赈济贫民等经济行为。《古兰经》的教诲不但扩大了仁慈行为的外延,而且深化了它的内涵,即仁慈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给予与援助,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理解与宽容,甚至是现代人们谋生发展的一种手段。

仁慈是一种美德,应该是没有错的。一般情况下,仁慈的体现是强者对弱者和善的态度是仁慈。因为强者有,弱者无,如果弱者想向强者展现仁慈怎么做才得体呢?曾有一部‘角斗士’的电影,当角斗士把欲阴谋杀害他的对手打倒的时候,没有杀死敌人,看台上的观众响起了热烈的欢呼,他是仁慈的角斗士的赞美声不绝于耳,那么这仁慈是什么换来的呢?仁慈给人的感觉是好说话的,可以从仁慈的人身上得到更多的利益,和仁慈的人在一起会更安全,仁慈的人好欺负,就算欺负了他也不会有什么报应的,那么仁慈的人就是完全被动的受害者,仁慈错了吗?

不,答案是否定的,仁者无敌。套用佛教的话,仁者无敌就是慈悲。无敌是慈悲的一种体现,一个人慈悲就没有敌人,以慈悲心对待所有怨害。

“仁者无敌”这是梁惠王在向孟子请教如何为政时,孟子说的话。有一次,梁惠王向孟子请教如何才能为国雪耻复仇?孟子说,只要能够施行仁政,以民为本,那么人民就会心甘情愿地为国效力。而敌国只是压迫和剥削百姓,如果大王出兵征讨他们,必然是“仁者无敌”

事实上,孟子的“仁者无敌”这句话,不仅仅是讲治国者的修养,其中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每一个人。就个人而言,道德人格的魅力也是具有强大的感召力的。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谓仁者,也就是有仁德的人。孟子说:“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也就是说,所谓的仁者,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之道。

我们生存的环境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虽然我们凭借个人的力量不能改变社会,但我们能凭借我们仁者无敌的心灵去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家卖雨伞,二女儿家卖帽子,晴天的时候她就想大女儿家的雨伞卖不掉,阴天的时候她又想二女儿家的帽子没人买了,于是每天发愁,她有个邻居知道了对她说:晴天的时候你可以想二女儿家的帽子好卖了,雨天的时候你可以想大女儿家的雨伞卖得好啊。果然,这样想了,老太太每天都很开心。

这时候的仁,又是一种从容和乐观了。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只要我们自己有一颗从容乐观的内心,我们就可以变得坚强,就可以表现出勇敢,就可以战胜所谓的敌人了。

俗语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也有人说,在历史上,像岳飞这样的好人竟因莫须有的罪名而死,而如秦桧此类叛逆却得到了富贵,这岂不是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背道而驰吗?然而,“富贵”的背后是遗臭万年,牺牲的背后却是永垂不朽,你会选择哪一样呢?

《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于利万物而不争”。这是说水之所以善是因为它有利于万物生长并不争功。是啊!为善的人就如同水一样滋润万物却不邀功,这不能不说是为善之人的另一可贵之处。

闻名世界的日本“拉链大王”吉田忠雄有一句名言:“如果我们散布仁慈的种子,给予别人以仁慈,仁慈就会循环给我们,仁慈在我们和别人之间不停地循环往复。”

吉田忠雄和所有的商人一样,看中的是利润,但有一点不同的是,他主张利润不可独吞。他的“吉田工业公司”将利润分成三部分,1/3以低价的方式交给广大消费者,1/3交给经销商及代理人,1/3留给自己的员工。

吉田忠雄“善的循环”的哲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让利于广大消费者

YKK非常注意市场调查,了解需求的“萌芽”,只要市场有需求,无论利大利小者都要生产,因此公司每年都会推出新产品,使拉链品种齐全,花色繁多,用途广泛,凡是生活里需要用拉链的地方,都会有YKK吉田工业公司的简称)出现。这就使消费者了解到YKK总是在根据他们的需要生产新产品。

2)让利于竞争对手和代理商

事实上,在日本的确没有别人可以跟YKK相比。他不愿意看到那些同行们的失败,总是劝说他们:“你们要跟我竞争绝对胜不过我,停止吧!你们都长吁短叹的埋怨不赚钱,而我真真实实的赚大钱。请大家停止生产,做我的代理商吧!”

吉田忠雄又带他们去参观他的自动化流水作业工厂,总算说服了不少竞争对手。而后来证明,做他代理商的都赚了钱。在同业竞争中的七十多家厂商中,有将近四十家成了他的代理商。

3)让利于员工

吉田忠雄鼓励本公司雇员购买本公司股票。目前,这家公司的职工所拥有的股份已占公司总股份的50%以上,持股者每年可以获得18%的股息。

另外,他还规定,职工要把工资的10%和奖金的一半存放在本公司,用来改善生产设备,每月以比日本银行高得多的利率支付给职工利息。

最近几年中,YKK支出的红利中,60%给了职工,他本人只占16%,家族成员占24%;职工年退休金高达330万日元。这样做,使职工得到无穷的好处,具有很大的凝聚力,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而绝没罢工的事情。公司也发展得很好。

由于吉田忠雄奉行“善的循环”哲学,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YKK拉链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达90%,在国外有一百多处办事机构,在37个国家里设有38个拉链厂,生产出全世界拉链35%的份额,共拥有员工23万人,年产拉链四百多个品种,总长度190万公里,可以在地球与月亮之间拉上四个来回,每年的营业总额超过20亿美元,其中1/4在海外生产和销售。

现在,这小小的YKK拉链,也和令人瞩目的松下电器、丰田汽车一样,成为世界市场竞争中无往不胜的日本工业产品的象征。

备忘录:

仁者无敌。

自然的表现出仁慈,我们会产生一种快乐的气氛。

上善若水,水善于利万物而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