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的手腕
4002700000020

第20章 交际有道投其所好(2)

个人的人格魅力同他的智力、受教育程度一样,是与他的前途息息相关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许多能力平平,但相貌堂堂,举止优雅的人,比起那些聪明而博学的人来,能获得更快的提升,有时甚至于把那些头脑聪明的人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魅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生活环境中塑造出来的。也就是说先知道魅力的来源,再去塑造自己的魅力,而这些魅力往往是通过日常月久,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因此你的特色越来越多,魅力也就随之而产生了,而这种魅力就蕴藏在你平常的做人和做事的原则之中。

有一位女施主,家境非常富裕,不论其财富、地位、能力、权力,及漂亮的外表,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但她却郁郁寡欢,连个谈心的人也没有,于是她就去请教悟静禅师,如何才能具有魅力,以赢得别人的欢喜。

悟静禅师告诉她道:“你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并具有和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那你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

女施主听后,问道:“禅话怎么讲呢?”

悟静禅师道:“禅话,就是说欢喜的话,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

女施主又问道:“禅音怎么听呢?”

悟静禅师道:“禅音就是化一切音声为微妙的音声,把辱骂的音声转为慈悲的音声,把毁谤的声音转为帮助的音声,哭声闹声,粗声丑声,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禅音了。”

女施主再问道:“禅事怎么做呢?”

悟静禅师:“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进一步问道:“禅心是什么用呢?”

悟静禅师道:“禅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女施主听后,一改从前的骄气,在人前不再夸耀自己的财富,不再自恃自我的美丽,对人总谦恭有礼,对眷属尤能体恤关怀,不久就被夸为“最具魅力的施主”。

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这一方面是受遗传因素的支配,另一方面是生活环境和个人修养使然。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对自己的个性就完全无能为力了。相反,为了提升自己的人生品质,我们应该积极地克服那些对自己不利的性格因素,寻找能为自己的个人魅力加分的良方。

拿破仑·希尔指出:“有魅力的人,人人都爱和他交友;和有魅力的人相处总是愉快的。他好像雨天的太阳,能驱除昏暗。人人都乐于为他做事,他也能要一个人做别人连做梦都想不到他肯他的事。一个人能否成功与他的个人魅力有密切的关系。那些能够成功地创造财富的人往往拥有能招财进宝的个性。良好的个人魅力是一种神奇的天赋,就连最冷酷无情的人都能受到他的感染。”

魅力的基础是去吸引和你相同的人,而且大部分的时间里,你就是你自己想象的样子。每一个人都是一块人体磁铁,在人生经验中,吸引或排斥、相似或相异。吸引力法则揭露了人生基础法则之一——人生是发自于你内心的存在,而不是由外在物质来证明的。无论你渴求的人生经验是如何,只有在你最深处有感觉的时候,你的梦想才会实现,你才感觉到你值得。当你渴望的结果和你的目标和谐时,你的渴望才会产生最大有影响力。

个人魅力是一种神奇的做人手段,它能让一个才能平平的男人得到令人垂涎的职位,能让一个外表平凡的女子焕发动人的光彩。那些法国沙龙里的女主人通常都不是很年轻了,但她们的个人魅力却能使头戴金冠的国王相形见绌。在很多场合下,当人们的谈话陷入僵局之时,这种聪慧的女子能轻而易举地使整个局面得以改观。也许她们并不美丽,也并不年轻,但她们能将每个人的目光都吸引过来,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

那么如何让自己拥有像磁铁一样的魅力呢?

1)知识面丰富,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

2)自制力强,喜怒不形于色

3)有革新和创新意识

4)有开拓者的宽大胸襟。

人无完人,以上特质要在一个人身上全面体现出来,可以说有相当的难度。一个企业的领导人的产生有多种可能,或是在商海拼搏,白手起家的创业型;或是精于经营,善于理财的职业型;或是投机钻营,流须拍马的投机型,以及其他各种类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人似乎特别幸运,他们的成功比常人来得容易,而他们付出得却比别人少很多!然而,只要我们对这些“幸运儿”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完全是因为他们具有某种能吸引人的品质,同时也正是由于这种出色的人格魅力,使他们把别人牢牢地吸引在了自己身边。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先做一个有魅力的人吧。。

备忘录:

想成功,先做个有魅力的人。

培养超强的个人魅力。

展示投桃报李的能力

事换事,求人办事的规律。

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哲理故事:

有一个人被带去观赏天堂和地狱,以便比较之后能聪明地选择他的归宿。

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狱。乍一眼看去,他十分吃惊,因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包括肉、水果、蔬菜。然而,当他仔细看那些人时,他发现里面没有一张笑脸也没有伴随盛宴的音乐或狂欢的迹象。坐在桌子旁边的人看起来沉闷无比,没精打采,而且枯瘦如柴。他们每人的左臂上都捆着一把叉,右臂上捆着一把刀,刀和叉都有4尺长的把手,使它们不能用来吃食。所以即使每一样食品在他们手边,他们也吃不到,一直挨饿。

他又去天堂,同样的人,同样的食物餐具,可是这里的居民欢歌笑语,生活十分快乐。因为他们互相喂食。

这个小故事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你给人家办事,人家才会给你办事,你给别人以帮助,别人才会给你以帮助。现代社会主要建立在交换关系之上,有来才有往,你帮人家办事,他欠你一个情,日后你有事求他,他才会反过来帮你办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你不给别人办事,那就不要指望别人为你办事。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你对别人怎样,别人就会怎样对你。你帮助我,我就会帮助你。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一个人只有大方而热情地帮助和关怀他人,他人才会给你以帮助。所以你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你自己首先必须帮助别人。

主动的帮助他人,伸出援助之手,是会交际者常用的一种姿态。俗话讲,患难见真情,当你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尤其是对方急需要一只手的时候,就更能让人感受到交往的力量。你向别人伸出一只手,别人也会向你伸出一只手。

现在很多求人办事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许多企业和公司,就给职员以许诺,如果能够办好某事,比如签到合同,就按收益的比例给职员提成,这样做,就可以把很难办的事办成。再比如,派人出去收难以收回的欠款,如果承诺收回欠款后,按多少比例提成给收款者,那收款人自然会为了得到其中一份去软硬兼施,使出浑身解数,把欠款收回来。因为,办好这件事后,他也能从中得到收益,得到好处,谁都会努力的。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也就是事换事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最忌讳将人际交往和交换联系起来,认为一谈交换,就很庸俗,或者亵渎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的感情。这种想法显然是不适应求人办事的规律的。

在求人办事中,如果对方感到答应你的要求的话,他是在进行无偿的奉献,他根本无利可图,得不到任何好处,这时,他自然不愿意给你办事,至少积极性不会太高,有时还会给你使绊子,让你办事阻力重重。

刘军是供电局的办公室主任,他为一个亲戚到人事局跑工作调动,本来双方单位已经同意,只等人事局办个手续就成了,然而他跑了几次人事局,都没有什么结果,人事局方面老是推托,说办事哪有这么快的,要等一等再说。举手之劳的事却在人事局卡了壳,这让刘军百思不得其解。

有一次,刘军又一次跑到人事局,时值暑夏,炎热无比,但人事局的办公室里既没开空调,也没有吹电风扇,坐在办公室里的人衣服都能拧出水来。闷热让每个人心情都很烦躁,人事局的人一见刘军,就面露难办之色。

刘军在人事局办公室只待了几分钟,就热汗淋淋,以前他没有在意,这次他才恍然大悟,原来因为供电紧张,为了保证工厂正常生产,就将城里的一些单位停了电。所以人事局的空调和电风扇都转不起来。人事局的人知道刘军是供电局的,他要送电给人事局,也是举手之劳的事,只是刘军没有想到这一层,人事局的人也不便说,所以就拖着他所求的事不办。

刘军明白过来以后,赶紧回到供电局,跟局长们说明了人事局的情况马上就给人事局等相关单位送了电。

几天后,刘军再去人事局办事时,那些人笑脸相迎,痛痛快快就将他所求之事给办了。

我们时常在电影电视上看到这样的镜头:一方给另一方暗示或许诺,若把某种事办成功了,我保证给你多少钱,或者某种好处。对方听了以后,精神为之大振,为了得到某种好处,或者由于某种好处的诱惑,他会尽最大的努力,想尽办法,排除万难,最后的结果是很快就把事办成了。

如果求人办事,对方看不到好处,得不到甜头,对方自然不会去干。你说一百句动听的话,还不如让对方得到一点实实在在的好处。

有好处和没好处,办事就会出现不同的结局。有好处,他会拼了命去给你办,没了好处,能办的事也不能办。

所以,让对方看到好处,对方会心甘情愿地为你办事,再倔犟的人只要有利可图,也会看到好处上钩的。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刺激起对方的欲望,让对方知道,只要能办成事,他就能得到回报,得到好处,并不时给些甜头,让人相信你所说的并非空话。

让对方知道事情办成后的好处,这样做的好处是多方面的,诸如把某事情办好了,其事情本身就会给帮忙者带来好处;或者把事情办好后,会赢得升官发财的机会;或者把事情办好后,会得到对方的回报,满足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这种好处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的。如果对方知道帮你办事会得到你所说的好处,对方肯定会努力去做的。

求人与被人求,是一笔人情债。尽管人情债无法明确地计算,但是也要心中有数。如果你与对方关系很密切,求他帮忙时,他不会提出条件来,那你也要多为对方考虑,尽量多为对方解决一些困难。不论关系多密切,你总求人家办事,而没有回报,时间久了也就不行了。

如果你求别人帮助的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那对方也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名或利。如果对方什么也得不到,而你却名利双收,对方就会在心理上失衡。现在的人对口头许诺不感兴趣,所以,你最好是提前满足对方的欲望。如果不能,也一定要守信用。如果你不能履约,以后再求对方办事就难了。

在求人办事的时候,就要让对方知道事情办成后会得到某种好处。要让对方知道你求他帮忙办事,不是让他白帮忙,事成之后,他也会得到好处。

备忘录:

你不给别人办事,就不要奢望别人给你办事。

领悟和运用投桃报李的能力,就会成为所向披靡的办事高手。

礼多人不怪

做个有“礼”之人

人不到礼到

中华民族向来是礼仪之帮,“礼”文化也源远流长。即使在今天,礼尚往来,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那或轻或重,或多或少的礼物中,我们既可以体味到人情缔结的温馨,又可以享受友好往来的欢乐。但是,有时也会因为方法不当,时机不对,礼品不妥而事与愿违,反而人情未结,芥蒂又生,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有些划不来。

送礼给那些对你来说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怎么个送法,或什么时候送去,这里面大有学问。

张先生一次开车去看朋友,心想离开朋友家的时候再把礼物从车上拿下来。于是,他空着两手就进了朋友的家,大家寒暄一番,时近中午,朋友没有留他的意思。张先生起身告辞,说:“我买了一些东西,放在车上,我去拿下来。”朋友一听,马上说:“今天中午怎么能走呢?就在我这里了。”朋友的妻子也立刻转身去了厨房。

那次以后,张先生算明白了一个道理,拜访朋友,采用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的策略,先把礼物一放,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只要有礼在,保准办事一路通行。

在别人给你帮过忙之后,再将礼物送去,对方一定会认为你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你从未拜托人家帮忙,并将礼物煞有介事地送去,受礼者的想法就会大不一样。他肯定会记着你,一旦有事相求就会竭尽全力帮你。

礼要送在用不着朋友的时候,才能尽显威力。送礼要送在平时,要知道,好的人际关系才是求人成功的基础。

“无事不登三宝殿”,当你有事的时候,才想起某某朋友可帮上忙,往往会犯大礼不解近忧的错误。即使你想提上大包小包的东西,人家也未必会给你这个方便。朋友维系关系,功在平时,这样,朋友之间才可能有求必应。常常有这样的说法:“你瞧这人,用得着的时候才想起我。”说的就是平时不送礼,有事求人了再去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