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银河清浅
40029100000064

第64章 磅礴隋唐

隋唐本是一脉相承的,而隋唐在中国历史上则是政治影响力之最高峰,汉人唐装可以看出这两个朝代在历史上是如何的广受世界之向往与尊重。

我所讲述的隋唐,已然是关于人的,我只是用某些人的人生经历带你一起步入历史的记忆中,一起欣赏大气磅礴的隋唐。

让我们将眼光回溯到东汉末。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虽然没能灭亡大汉,却让其名存实亡,成全了一干英雄人物。而后天下三分,割据自守,公元263年蜀国被魏国灭亡,两年之后,魏国权臣司马炎夺得统治权,改国号晋,不久,统一华夏。可是晋朝的统一昙花一现,不到三十年,晋国内乱,后被匈奴灭国,在南方的晋朝皇族司马睿依靠王谢两家的帮助,复国登基,是为东晋。而北方一度进入长期的战乱之中,十六国并存,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开始,民众大规模迁移,南北之间,胡汉之间,文化交流频繁,那时候的北方的佛教和南方的道教都传播得都很快。后来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这是一个源于大兴安岭的古老打猎部落,也是一个极度信仰佛教的国度,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都是当时的杰作,也是那个时代真实的反映,那就是文化交流频繁,中国也是高度开放,以海纳百川接受不同的思想。后来南方被宋齐梁陈先后更替,而北方又先后经历东西两魏,高氏的齐国,宇文氏的北周,北周灭掉齐国,统一北方,而后隋文帝以隋代替北周,终于在公元589年完成了华夏的再一次统一,而这次的统一,疆域更加广大,国力更加强盛,影响更加深远。至此,分离四百余年的华夏大地,再次政令统一。

而四百年的历史,对新时期最为重大的影响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思想上。高度开放,民族融合一方面对于社会的风气,人们的风气都是给予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没有多大的伦理去约束。胡汉之间也没有以前的隔阂了,甚至汉人对于胡人的服饰也在学习效仿,他们的服饰穿起来轻便自由,非常适合运动,不像汉服那些长袍一样很麻烦。所以正式严肃的场合穿汉服,一般的场合穿一些轻便的更适宜。而胡人则学习汉人先进的文化,比如耕织,诗书礼仪,语言等等。男女之间也较为开放。宗教信仰是自由的,不受拘束的,佛法传播广泛,佛教本土化越来越深入,道教也不甘落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在发展迅速,比如建立了神仙体系,有了许多志怪小说问世。

第二,政治上。士族门阀这个庞大的群体垄断着国家的几乎所有的行政部门,并居要职,魏国时候的司马家族便是当时的名门。而到了隋代,并没有改变这种局面,反而越来越严重,特别是统一之后,南北方之间官员矛盾越发严重,北方统治集团拒绝和阻碍南方官员势力的介入。南北矛盾很严重。

第三,经济上。南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南方的开发越来越频繁,导致南方许多城市兴起,且繁华富裕。自孙氏集团开发南方以来,历经四百年,北方人口又大量迁移,带来了先进的耕织技术。本来,南方气候温暖湿润,江南一带更是大平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上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和开发,隋朝时的南方,特别是长三角一带,已经是非常发达的经济中心,同时,农业,丝织业也独树一帜。而南北之间由于时间,战乱的缘故联系反倒少了很多。

第四,文学艺术上。文学艺术即将经历一次很大的变革,南北朝的浮华艳丽的宫体诗,已经不在适合高速发展的经济给人们带来的充足物质享受之后精神的愉悦了。所以,一场新的变革即将到来。

下面的讲述也会沿着解决以上四个问题而展开。

他是一个亡国之君,被儒学史家骂了上千年,没有好名声,骄奢淫逸,纵情声色,沉溺女色,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等等一系列的帽子被扣上了他的身上,以至为夺帝位,弑父杀兄。世言其罪过罄竹难书,我不知该如何评价,我也没有能力为其翻案,正名之类的,正如上所说,那些都是他做下的恶。可是,越是这种人却更显得其传奇的人生经历,他的功劳没有能功在当代,却利在千秋。他生活在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代,在中国历史上承上启下,即便到了今天,他的许多举措我们仍旧没有忘记,甚至还在用。所以,对这么复杂的人物给予一个评价是极为困难的,我做不到,历史学家们也做不到。只是,在我的心里面我却是极为佩服他的,很多地方,他堪称中国的英雄,所以,他绝对不是昏君,他不是粗鄙之人,而是诗人;他不是负心之人,而是情种;他不是一无是处之人,而是天才的皇帝。千秋功过,历史自会评价,我所能做的就是把他的另一面展现于诸人,希望我们能更好的认识一个有血有肉的隋炀帝,而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杀人恶魔。

故事还得从开始说起,杨广作为隋国公杨坚的次子,出生之时家族便已经是北周的栋梁之家,也是世家大族。十二岁那年,其父称帝,封其为晋王,据说其年轻时长相也是用美丽来形容的,说明他虽然是北方人,却拥有南方的秀气,之所以说其是情种,源于他和兰陵萧后的旷世之缘。

相传萧后本是西梁国的公主,却在出生之时,占卜其会克父克母克家人,于是将其送到亲戚家寄养。后来,其父为和隋朝拉好关系,准备将其女嫁给晋王为妃,文帝也是非常赞同的,于是便派人去西梁,询问其各个女儿的生辰八字,结果一个都不合,西梁帝很是气馁,心想好不容易拉到的赞助就这样没了,心中很是无奈。后来有人提醒他,还有一个女儿,于是赶紧把生辰八字拿去占卜,卦象显示大吉。于是此桩婚事算是达成了。

萧后虽然没有在宫中长大,但是其家族本来就是南方的望族,独特的家族文化氛围,让他不但知书达理,而且气质俱佳,深受身边人的拥戴,成为晋王妃之后连一向刻薄的独孤皇后都非常看重她。

晋王和萧后结婚之后,可谓天造地设的一对,夫妻之间相敬如宾,琴瑟和鸣,一直是当时的模范夫妻。于杨广而言,他深爱萧后,因为萧后不单只是美丽那么简单,她有自己的才气,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气质,甚至威严,他们结婚之时年龄并不大,所以说从小青梅竹马并不过分。即便后来他拥有了天下,可是对萧后始终一直尊重,他的后宫也没有那种争风吃醋,没有人敢说皇后的不好,谁都知道,杨广即便纵情声色,也不过是显示作为天子坐拥四方而已,他的内心,情义始终留在江南,放在自己的贤内助上,对于萧后,从来不曾移情。

后来,在攻取南陈的时候,他不满二十岁,便为最高军事统帅的位置,从而开始了他的武功大业,统一中国,镇守江南,稳定南方局势。称帝后四方征战,突厥,吐谷浑,占城,琉球,海南都有他的征伐的足迹。

他在文治上功勋卓著,年轻时的雄心壮志终于在登基之后有了实现的可能性。第一个目标,必须打击士族门阀大家,所以一方面他大力削弱氏族的势力,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对抗氏族而发明的特殊的制度,以至千秋万世都在用他的独创——科举制度。

谁能想到,一千多年不曾丢弃的科考制度竟然出自这个亡国之君的手上,科举的优劣我就不仔细分析了,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在清末被废除之后。孙先生感到考试对于国家的治理,人才的选拔任免有独特的作用,于是积极建构关于考试的理论,在其五权宪法之中,考试权位在其中。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为寒门之士提供了跻身统治集团的机会,也遏制了世家大族的权力膨胀。

第二成就在于开启了新的文风,通过身体力行践行诗歌的改革,为唐诗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他本身就是一个诗人,代表作《春江花月夜》便是写柔情的,他的诗风既有作为君主的胸怀与大气,驰骋战场的豪迈气势;又有作为文士的缠绵柔情,江南的欲语还休。在江南做地方官的时候便经常和南方的士人们在一起讨论文学,畅游书海。

第三成就在于收录先贤作品,辑录而进行收藏,在江南便召集当时的士子们一起对古典文献进行收集,采摘,收录等。对古文化的保存和传承功不可没。

杨广最大的贡献是大运河的开凿。东都洛阳的修建虽然是为其享乐而建,却也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建筑奇迹,其规模之大,磅礴之势,岂是今日紫禁城所能比拟的。

对于大运河,一直被后世史家认为是亡国之河,就像长城一样,秦国灭了,所以又成为亡国之墙,这些道学家们,从来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满口仁义道德,却很少见到有所谓的实际行动。杨广修建大运河,可以说是不世之举,只有作为一代雄才大略的帝王才有这种气魄,敢于修筑这样伟大的工程,隋朝是灭亡了,但是大运河的存在足以证明杨广的选择是对的。从一开始我就描述了南北方之间的问题,联系很少,而南方大规模开发,其经济也发展迅速,只有加强南北之间的联系,才可以使这个国家正在的连为一体。隋炀帝在开始经营江南的时候,大概就发现了问题的所在,那个时候,他应该就已经暗自下定决心要完成这一伟大的工程。中国的版图上,人字的一捺,就是运河,如果征伐高丽没有失败,就不会有这么多问题,可是,没有如果了,历史不能从来。

隋炀帝最后也和芸芸众生一样,魂归大地,成一堆白骨,谁也逃不掉命运,纵然身在帝王家,身死之后却连棺椁也没有,孤坟独葬在运河边,守护他心爱的大运河,他为之而身死国灭,悠悠河水,一晃千年已过。今天我泛舟在运河之上,虽然不能感受千年之前这里的吵闹声和喧嚣声,可是我明明看到了杨广终究是微笑着的,正如拿破仑所言,开疆拓土不能让他永远活在世人心中,唯有不变的永恒法典才可以让他永存。隋炀帝不也是这样吗?为了这一条大河,我身死国灭,妻子被掳,为天下笑,可是,谁能明白我是用这条河把华夏族系得更为紧密了呢?

隋唐之际的四大政治改革家: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炀帝和武后的改革都最为彻底,却是被后世骂得最惨的,而这些骂人的人,不说你也知道,就是儒家的道学家们。不过武后作为一个女子,他的行为真的让天下人汗颜,同时也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对封建统治的极大讽刺,对儒家伦理的抨击,武后在中国古代史上,永远是唯一,而没有之一,她做了前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后人呢?尽管也想做,却没有她的才能及其魄力,所以都不能成事。

这位集美貌于智慧于一身的奇女子,一路走来,极其不容易,很多时候为了生存,她必须那样做,而且,为什么男人可以做的事情,女人却不可以做。男人有三妻四妾便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她有宠男,便被骂成**,妖后之类的,有时候的确不能理解那些文人的思维。

不过武后能登基,还有一个重大原因在于社会风气,当时还是很开放的,加上李唐源于鲜卑,所以对男尊女卑的礼仪并不是非常的看重。武后登基之后,徐敬业等在江南起兵反对,号称十万,武后知道后,大笑,而且胸有成竹的告诉众臣,徐氏必败。原因我记不清是如何说的,大意是说古代的时候,天下太平,人民有饭吃,有地种,有衣穿,谁吃饱了撑着了没事干,去做谋反的事,百姓哪管谁当家,谁做皇帝,只要自己日子过好了随你们去折腾。果然,徐敬业等不久起兵之后没有北上反倒南下,于是被人们看出讨武后事假,想自立为帝,割据一方才是真的,所以众叛亲离,不久即被剿灭。

武后执掌朝政五十余年,历经唐朝前期的所有家国要事,而且,唐朝当时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大,与唐朝建立邦交关系的亦是不在少数。很多国家不惜跨海漂流而来,只为学习唐朝的先进技术和制度。将磅礴的中华之气带向四方,远播世界,中华帝国的影响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隋唐最为秀丽的莫过于诗歌,唐诗创造了许多的艺术天才,同样的在于那些艺术天才们也将自己的灵魂化于其中,而成各具魅力的诗歌流派。上到帝王将相,下到一般民众都喜好诗歌,加之唐帝国将诗歌的考核纳入科举中,更加将唐诗的传播推向了新的高峰,天下士人皆学诗,而且诗歌成就使人成仙成圣成佛成鬼,更加重了其神秘感。

磅礴隋唐,若无诗歌相衬,恐怕也难有精气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