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惊世的群体盗窃案,惊醒了远古时代的国君,也惊醒了世人。大量文物遭到损毁流失,让人扼腕长叹。
上村岭古墓区
三门峡地处河南、山西和陕西三省交界处,东面临近古都洛阳,西面200公里处就是古城长安,三门峡附近有个著名的古关口函谷关,几千年前这里经常成为古中国的战场,和平时期则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函谷关周围也就成为悠久历史的积存地。
新辟居民住宅小区位于三门峡市区北侧,紧临黄河,北距黄河岸边600米,其南百余米便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黄河水利考古队发现并发掘的举世闻名的上村岭虢国墓地。在那次大规模的发掘中,共发掘了虢国贵族与平民墓葬234座,车马坑3座,马坑1座,其中以1956年发掘的著名的虢太子墓最为引人注目。
在这批墓葬中,共出土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生活用具和棺饰以及玉质装饰品等随葬器物14万余件,包括青铜、玉、石、陶、金、骨、牙、蚌、贝等9类。有38座墓出土有青铜器皿,共计181件,其中的14件为有铭铜器。此外,还有木车遗迹20辆、马数十匹。从该墓地所出土的一大批具有共存关系的青铜器、玉石器和陶器等随葬器物,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贵族和平民墓葬的考古学研究树立了一个断代标尺。
前所未有的大发现
被盗墓葬属于虢国墓地的北半部,因该墓区距离当时的施工区较远,故而在第一次的发掘中被遗漏,据被盗和后来进行的第二次大规模发掘情况来看,这一区域内的墓葬是整个墓地中级别最高的,大都是虢国国君及其夫人和高级贵族的墓葬。
这些墓葬形制规模之大、随葬器物之丰富,都远远超过了第一次发掘的墓葬。尤其是M2001与M2009两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国君墓的发掘,可谓两周考古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发现,一经面世便震惊了考古界,分获1990年与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殊荣。
根据史书记载,在西周初年,周文王曾把都城附近的两块土地分封给两个弟弟,一个称东虢,一个称西虢。东虢国后来在历史的征战中逐渐消失,史书上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
西周末年幽王时期,西虢国的国君虢石父在周王朝内担任卿士,地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总揽朝廷大权。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就在这之前,西虢国的虢石父利用权势灭掉了三门峡一带的焦国,逐渐将统治中心迁往这里。人们通常把这个王国称为虢国。公元前655年,虢国被强大的晋国灭亡。
1990年2月,为配合案件的侦破工作,考古人员开始对虢国墓地被盗墓葬进行发掘清理。首先发掘的为M2001墓,俗称一号墓,这是被盗墓葬中最大的一座,但墓葬被盗未遂。墓口南北长5.3米,东西宽3.55米,总深度11.5米。
该墓的丧葬用具共有四重:一重木椁,两重木棺,此外还有一具木棺罩。随葬器物中,以青铜器和玉器为多,另外还有金器、铁器和骨、角、牙、蚌等器。它们依照不同的用途被分别放在椁盖板上、棺罩周围、外棺盖上、椁与外棺之间、内棺盖上、内棺内人骨架周身等6处。
尤其是椁与外棺之间放置的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等等密密麻麻,层层叠叠。成组成套的铜礼、乐器堆放在椁室西侧,计有鼎10件、簋9件、鬲8件、编钟8件、石编磬10件……这些铜器上绝大多数都铸有铭文。其中有41件器物铭文中显示出器物的主人名叫虢季,是两周之际(或说西周晚期)虢国的一代国君。据考证,他就是一号墓的墓主。
虢季墓出土文物不仅数量大,而且多数十分精美。其中有一件青铜盉器身似骆驼形,盖呈盘龙形,流口呈龙首形,四足作裸体妇人形,加之通体配以精美的花纹,使见者无不称奇道妙。
更为可喜的是,八件一套的铜编钟,不仅有长篇铭文,据权威人士测试,它还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保存完好、音色优美、音律最为准确的一套,在我国音乐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兵器中,有一件玉柄铁剑和一件铜内铁援戈,其中玉柄铁剑被誉为“中华第一剑”,它的出土将我国人工冶铁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一个多世纪。
出土前,它混杂于木椁椁室东南角的铜兵器与车马器之间,距离西侧盗洞底部仅有咫尺之遥。铁在发明之初,因其硬度较高,常被作为剑、戈、斧、刀等有刃兵器和工具的材料。由于当时它的数量很少,受到人们的格外重视。当时的铁比铜、金更为珍贵,只有国君死了才有资格随葬铁器。
玉器是虢季墓的重要器类之一,共计有967件分别放在外棺盖上、内棺盖上和内棺内人骨架周身。放在内外棺盖上的有戚、琮、璧、璜、戈、圭、璋、柄形器等礼器以及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龙、虎、牛、马、鹿、鸟、鱼、龟等动物形玉佩和人形玉佩。放在人骨架周围的则多半是墓主人生前佩戴的装饰玉器或死后入殓的所谓殓玉。在内棺内,成组成串以及零散放置的玉器布满墓主人浑身上下。
一个惊世的杰作
M2009墓,俗称九号墓,是继M2001虢季墓之后在三门峡虢国墓地发现的又一座虢国国君墓,墓主人是虢仲。
和其他墓一样,该墓为土圹竖穴墓,呈南北方向,墓口南北长5.6米,东西宽4.4米;墓底略大于墓口,南北长6米,东西宽4.62——4.92米;墓深距现地表19.3米,是虢国墓地已发掘墓葬中形制最大的一座。墓穴四壁从上到下以淡绿色颜料进行了特殊涂抹。墓主人使用的葬具为重棺单椁,外加大型棺罩。
青铜礼器随葬的多少,反映墓主人身份的等级。九号墓出土的青铜器仅礼乐器就达120多件,其中用以标志墓主人身份的鼎达29件之多,存44件的铭文均言明为墓主人虢仲的自作用器。
出土的两套编钟:一套为八件甬钟;一套为八件纽钟,铭文最长的60多字,从其内容可知此套纽钟为虢仲自作用器,且自铭为“宝铃钟”。从铭文可知,墓主人虢仲生前曾辅佐周天子治理天下,管理臣民,并“受天子禄”,其地位、权势、富有明显高于1990年发掘的一号墓主人虢季。这是目前我国考古挖掘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两套编钟。该墓出土的4件铜盨,均铸有“虢仲作虢妃盅仪,子子孙孙永宝用”铭文,器形大,保存完好,是目前我国同类青铜器中最大的。
九号墓出土的玉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工艺之精、玉质之好,在周代考古中是罕见的。724件(组)玉器,经专家鉴定,分白玉、青玉、青白玉、黄玉、碧玉等,大部分为新疆玉和田玉。从制作工艺来看,多为精绝之作。如一件龙纹玉璧,是由和田白玉精制而成,双面饰抽象变形云龙纹,整器圆度规整,纹饰流畅大方,富有动感。
在玉质工具中,如青色饕餮纹玉斧、羊脂白玉钻等也均采用和田玉制成,无任何使用痕迹,可见这些玉质工具只是作为一种标志礼玉使用于某种特定场合。在葬玉类中,该墓出土的两件玉握最为典型:左手握为和田青白玉,呈圆角方管状,周身饰8周弦纹,两端分别饰4只蝉纹,为商代遗物;右手握为和田青玉,呈圆管状,周身饰旋转龙纹,是西周时期的典型器物。
玉器中最为精美的当属仿生动物玉雕。有神秘莫测的玉龙、凶猛咆哮的玉虎、展翅欲飞的玉鹰、活泼可爱的玉兔、造型各异的玉鹿以及玉鼠、玉牛、玉蛇、玉羊、玉猴、玉蜘蛛、玉蜻蜓等。据统计,这些仿生玉雕几乎囊括了我国北温带地区所有常见动物种类。
此外,九号墓出土的玉遣册,上有用毛笔所写的“南仲”字样,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字,对研究我国的书法起源有重要价值。
九号墓中还出土有4件铁刃铜器,兵器两件:一为铜内铁援戈,一为铜铁叶矛;工具两件,分别为铜銎铁锛和铜柄铁削。在西周晚期墓葬中同时出土数件铁刃铜器实属罕见。经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研究室鉴定:一件为人工冶铁,三件为陨铁制品。
在西周晚期墓葬中,人工冶铁制品与陨铁制品共出,对于中国考古学和冶金史是非常重要和难得的实物证据。这表明,中国古代工匠选用陨铁做器具至迟从公元前14世纪开始,公元前9—前8世纪在虢国仍在使用,延续500年以上。与之前M2001号墓出土的铜柄铁剑(又称“中华第一剑”)合并来看,说明此时期并未单纯依赖人工冶铁作为制作兵器的唯一来源。
在世界其他文明发源地,如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等地也有同类发现。陨铁与人工冶铁同时使用数百年以上是世界各地区文明古国的共性,中国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理应如此,只是以前尚缺实证。这4件铁刃铜器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极有说服力的实物证据。
九号墓中,还出土有陶、木、竹、蚌、麻、象牙等器物,特别是出土的一套完整的麻织品衣物,也是我国同时期考古中仅见的。
总之,虢国墓地的重大发现对研究虢国乃至西周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制度以及冶金、交通、纺织、古代战争等各个方面,都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