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古墓魅影
4041000000022

第22章 陵山洞里的王宫——中山王墓(2)

一些造型精美的铜器,经专家鉴定,为熏香用的香炉。使用时可把香料放在炉中点燃,香烟通过炉盖的小孔袅袅上升,沁人心脾的香气便弥漫在房中。在墓中陪葬的香炉,数量不少,足见王爷生前对香炉的喜爱。

名为“错金铜博山炉”的香炉,是刘胜墓中最精美的陪葬品之一。博山是传说中海上的仙山。香炉通体用金、银丝错出流畅的纹饰,细的地方犹如毫发。今人很难想象,2000多年前的工匠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如此精湛的工艺品的。这件举世罕见的铜器让世人再一次领略了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巧夺天工。

被王爷带进墓葬的铜漏壶是2000多年前的计时器。壶里的水均匀地往外滴漏,壶内标有刻度的木尺随着水的减少而下降,木尺上的刻度就显示出时间的流逝了。这只铜漏壶是目前发现的除日晷之外年代最早的中国古代计时器,也是现代钟表最古老的祖先。

陪葬品中还有一套医疗器具,是专门量药的铜量器,这说明当时对药剂量的掌握已经很严格;医工铜盆,是专门用来蒸煮药物或进行消毒的;灌药器用于急救病人时将药灌入喉中或鼻中;铜质的外科手术刀,是用于解决急症的。

最特别的是一些金针和银针。古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即用针刺和火灸身体的某些部位把病治愈,这就是针灸。中国历史上关于针灸的文献著述很多,但很少发现实物。刘胜墓中的这些灸针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金属灸针,它与古代中国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记述的针灸针具,数量和形状都基本相同。

但刘胜并没有在针灸的医疗下保住性命。他患了哪一种绝症?他的死因究竟是什么?

也许,只有通过尸骨鉴定才能找到答案。但奇怪的是,考古队却找不到刘胜的尸骨,他们所发现棺椁里的金缕玉衣是扁的。刘胜的尸骨去哪里了呢?

消 失 的 尸 骨

卢兆荫回忆说,当时郭沫若先生到现场查看了之后,比较怀疑,说古代统治阶级经常制作许多疑冢,或许棺椁里放置的不是刘胜的真正的尸体,尸体也许在棺椁下面。也就是说,尸体有可能位于金缕玉衣的下面。

考古人员向棺椁的下方继续探掘,但一直挖到原始岩层,仍然没有发现尸骨。郭沫若先生凭借丰富的历史学知识作出判断,在这座墓葬的附近应该还有一座墓。如果不是刘胜夫人的墓,便是真正埋着刘胜尸骨的墓。

考古队经过详细勘查,发现在这座墓北面100多米远的山崖上果然还有一处墓葬。他们立即组织挖掘。按照正规的考古方式,他们这次是从墓门开始挖掘的。但令人苦恼的是,墓门根本无法打开。

最终,考古队无奈地选择了用炸药爆破。门被炸开后,考古队员发现,墓道被石块完全堵死了。“长长的墓道里面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块,很多战士白天晚上地连续作业,一天三班倒,费了很大力气才把这些石头都给运出去。”白荣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大家这才发现,这座墓显得更加宽阔,总长41.7米,最宽处为65米,最高处接近8米,容积达到3 000立方米。其布局和前座墓大体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后室偏向南侧,与中室不在一条直线上。

考古人员在墓中发现了一方铜印,印文为“窦绾”。史籍上记载,中山靖王刘胜的妻子就名叫窦绾。毫无疑问,这是刘胜妻子的墓穴。

卢兆荫在具体解释这座墓穴时说:“在西汉,皇帝夫妇和诸侯王夫妇基本上都是分葬,他们可以在同一个陵区,可以在同一个坟,却是不同的墓穴,墓室是分开的,这种葬法叫做并穴合葬,即两个墓穴并联。窦绾墓中的后室偏向南侧,是因为作为妻子的窦绾,希望自己的长眠之处能更靠近丈夫一些。”

刘胜死于公元前113年,他的妻子是在他死后多年才去世的。因此,她的墓在建造规模和精细程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刘胜墓。但毕竟身份不同,王后的随葬物品远不能与王爷的相比。即使这样,窦绾墓中出土的文物也足以让考古人员惊喜了。

朱雀衔环杯是其中最为珍贵的文物之一。神鸟朱雀脚踏怪兽,展翅欲飞,嘴里还衔着晶莹的玉环。鸟身和杯体全部用金线错出花纹,并镶嵌了30颗绿松石。出土时,杯内还残存着朱红色的痕迹。考古人员推测,其为古代化妆品。

使用如此精美的化妆盒,这位窦绾王后会不会也像天仙一样美丽呢?

也许她真的很美,因为她生前所使用的灯盏都是美丽精致的。考古人员把出土的灯盏称为长信宫灯,因灯体刻有“长信”字样的铭文。长信宫为刘胜的祖母窦太后居住的宫殿。窦太后与窦绾是什么亲缘关系尚无法考证,但窦绾是窦太后家族之人却可以肯定。是不是因为这位女子的确很招人疼爱,窦太后才把这盏稀世的美人灯送给了她呢?

长信宫灯可以称得上是整个陵山汉墓出土的最眩目的宝物之一,它不仅美丽绝伦,而且制作十分精巧。宫女手上的灯盘可以转动,灯罩自由开合,能随意调整灯光照射的方向和亮度。宫女的右臂和身躯是空的,当烛火燃烧时,烟灰通过右臂进入体内,不会污染空气。2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人就知道保护自己生活的环境了,这不得不让人惊叹。

在美女如云的后宫,窦绾也许难得与丈夫有什么欢愉,但王后也有自己的一番乐趣。在她的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套“宫中行乐钱”和一枚铜骰子。这说明,她生前喜欢玩一种赌酒的游戏,也就是“行酒令”。这枚直径为两厘米的铜骰子,竟有18个面,每个面上不仅用金银丝错出汉字,缝隙间还错出美丽的花纹,并镶缀着红玛瑙和绿松石。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游戏用具。人们无法想象,当时的能工巧匠竟在这么小的面积上错出如此复杂精美的纹饰。

错金银鸟篆文铜壶也很特别,这个铜壶主要用于装酒。它用金银丝错出的纹饰,其实就是中国古代一种叫“鸟篆”的美术字。这种字体既是壶上的装饰花纹,又是一篇奇妙的文章。大意是:“心情美好,聚会饮食,美味可口,充润肌肤和血液,可以延年益寿。”如此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构思,让今人感叹不已。

在窦绾的墓葬中还出土了很多玉器,有佩戴在衣服上的玉饰,也有插在头上的。其中,一只心形玉佩透雕的是鸟兽相搏纹,在刘胜墓中也有相类似的一只。玉佩两侧透雕着流云纹。两只玉佩放在一起,可以看出是一双,代表夫妻心心相印。还有一件洁白晶莹的玉人雕像,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这个玉人形象地再现了2000多年前古人的模样:他双手扶几,一派儒雅风范,像在吟诗作对,又像在凝神思索。

令考古人员感到意外的是,在窦绾墓里又出土了一件玉衣。从外形上看,这件玉衣与刘胜墓中的玉衣有明显的不同。社科院修复专家白金荣说明道:“刘胜那一件完全是用金丝连起来的,而窦绾的这一件,则是用比较大的玉片(没有打孔),用丝带把上头打十字黏起来,下面用麻布托起来。”

在同一次考古挖掘中接连发现两件保存完好的玉衣,这在中国考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大家的兴奋难以言表。但接下来的事情,又让考古人员陷入了重重迷惑之中。

在窦绾玉衣的上下左右又发现了218块大玉璧。这是什么呢?专家们经过反复研究,认为这些玉璧是镶嵌在已经腐烂的棺材上的,大概也是用来保护尸身不腐的。

考古人员测算了一下,刘胜的玉衣共用了2 498片岫玉,约1 100克金丝;窦绾的玉衣用了2 160片岫玉,约700克金丝。岫玉产于河北,光泽明丽,质地坚硬。但制作玉衣的过程非常复杂,先要按照人体不同的部位设计出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玉片,然后再对这些明丽坚硬的石头进行筛选、打磨、钻孔、抛光等10多道工序的处理,最后再用金线把玉片连接起来,做成一件完整的玉衣。

白荣金举例道:“比如这一只手,手指头之间的缝隙,手背、手上骨头的结构,一一都是要表现出来的。所以说,它并不是剪裁得平平整整的,它有多种角度,各个不同的角度都有。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

据推算,制作这样一件玉衣,要花费一个玉工10余年的工夫,以及相当于当时100户中等人家的全部财产。

刘胜夫妇的墓葬中,不仅每人一件金缕玉衣,还有数量众多的玉器和各种陪葬,说明这位中山王是个贵甲天下的大富豪。

刘胜和窦绾生活的时代正是汉王朝鼎盛时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把王朝的版图一再扩大,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古罗马帝国。汉朝国力强大,不仅文明发达,而且拥有很多当时世界领先的技术。

在刘胜和窦绾的墓葬中,出土了600多件铁器。通过现代科学方法检验,这些铁器的铸造水平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想。工匠们用原始的冶炼捶打方法,不仅打造出工艺水平极高的铸铁件,而且千锤百炼出了令人惊叹的“百炼钢”。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钢制品。

熊足铜鼎就深刻地展示了当时的科技发展。熊足铜鼎的奇妙之处不只在于它的造型,而在于它的功能。它的盖上趴着4个小兽,这4个小兽实际上就是旋钮的一部分。由于鼎盖封闭十分严密,使得内部压力变大,有人称它是“古代高压锅”。

墓中出土的琉璃器,尽管不像现代的玻璃那样坚硬,但这种制作工艺诞生在2000多年前,也充分说明了当时人文科技的发展程度。

最早的建筑平面图

王朝强盛带来的财富,让中山王刘胜和王后窦绾追求生命不朽,他们费尽心机地要保护自己在死后的遗体永存。然而,考古人员发现,就像刘胜的玉衣是扁的一样,窦绾的玉衣中也空空荡荡的。两位墓主人的遗体究竟去了哪里呢?

为了尽快找到答案,考古人员开始把串连玉衣的金线拆开,看看玉衣里面究竟有什么。

结果,卢兆荫他们在玉衣中发现了中山靖王的牙齿,牙齿还保留着一部分,牙的珐琅质的壳还在。“还有一些脊椎骨、肋骨、腿骨及一些骨渣,基本上能看得出来,但已经无法提取了,是枣红色的,跟枣泥已经差不多了。”卢兆荫说。

昂贵的玉衣、华美的玉器都没有使王爷和王后的尸骨永存。在死亡面前,生命不朽不过是一个精神上的追求。

历时两个多月的发掘工作终于结束了,考古人员发现,中山靖王刘胜和王后窦绾在两座墓葬中共为后人留下了1万多件文物。虽然墓主人的遗体腐烂了,但这1万多件文物却历经2000多年漫长的时光,从西汉一直保存到今天。当人们小心翼翼地走近2000多年前的这段历史时,几乎所有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它们为什么没有被岁月销蚀?

答案也许就在这座陵山中。自古以来,帝王死后一般都会选择一块风水好的地方挖掘深深的墓穴,上面封土夯筑,垒起高高的坟茔,并筑有雄伟的寝宫。但刘胜却与众不同,他开山凿崖,把墓葬修在了山洞里。

和土坑墓相比,崖墓不仅隐蔽性好,而且温度和湿度也非常适宜保存物品。为了防止从石灰岩的缝隙渗漏雨水,智慧的工匠们在刘胜夫妇的崖墓中还修造了很好的防潮和排水系统。

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专家孙庆祥在崖墓周围看到了一些沟渠,沟渠中间,就有一个渗水的井。其构造十分合理而科学。另外,环绕后室的回廊也是一道排水设施,它与中室的排水道相通。壁上渗漏的水顺着回廊地沟流进中室,再从排水道流进渗水井里,使得整个墓室可以保持不被水淹。

在岩石中建造如此庞大的墓洞,就是用现代化的施工方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00多年前的工匠们,是怎样造出这样恢弘的山洞宫殿的?

有学者推测,工匠们首先修筑了一条上山的路,用来运送工具和材料,然后在主峰上开凿崖面,再从崖面慢慢向里开凿山洞。不过也有学者根据陵山由石灰岩构造的特点,提出了另一种设想,说它是烧制而成的。“它是烧的。当时,工匠们架火烧这些石头,烧到一定程度后,再拿水去泼它。因为是急冷急热,碎片就啪啦啪啦掉下来了。”孙庆祥说道。

不管是用哪种方法修造而成,满城陵山汉墓称得上是伟大的奇迹。正由于它是建在山洞里,才躲避了盗墓贼的侵扰,让后人有幸目睹2000年前的奇珍异宝;也正由于它是一座藏在山洞里的宫殿,才为中国人留下了那段久远的年代和久远的辉煌。

一块上面刻着神秘线条的石头,使我们与一个2000多年前消失的神秘王国不期而遇。根据这块石头提供的历史信息,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战国时代一个由古老的鲜虞人创立的中山国。而在此之前,关于这个由“蛮族”所创立的“千乘之国”,历史上并无过多记载。中山国在中国的历朝历代中一直面貌模糊,这块石头的出现则使这个国家从传说中瞬间走进了现实生活。

在中山国王陵,考古学家挖掘出了山字形青铜器,这是中山国的国徽。令人震惊的是,王陵出土的一块铜板上还保留着一幅由金银线镶成的图案以及文字注释。经考证,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由中国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建筑平面图,也是目前唯一发现的中国古代王陵的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