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4056200000040

第40章 教育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

这大概不能全怪中国家长,因为很多家长还在为生存奔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今天他们觉得当官好,就对孩子说好好学习,争取以后做大官;明天他们如果觉得写书赚钱,就会买来一堆文学作品,让孩子发奋读书。当然,家长自身的素质也大不相同,相应出的做法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差别。即使如此,中国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远景性和阶段性,或者有了针对性没了方向性等等顾此失彼、朝令夕改的行为方式,是不用怀疑的。

我们知道,教育孩子的精髓,是了解并理解孩子。

早在一个世纪之前,意大利儿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就在其著作《童年的秘密》中,对家长和教师进行大声呼吁,希望他们能够尊重孩子的身心规律,尽量避免反儿童、反教育的事情发生。

然而,时隔一百年之久,当我们将目光转向当今社会的时候就可以发现,蒙台梭利所提出的任务,我们仍然远未完成。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的家长,并不清楚要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怎样的人。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之中,由于我们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异常深厚,唯恐自己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受一点挫折、伤害,于是,家长们便习惯了使用越俎代庖的方式,来替孩子规划未来的人生。

对于孩子来说,在这种包办式的培养模式中,他们也习惯了听从于父母、老师的安排。于是,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迷失在“自我缺失”的困局之中,甚至在他们长大成人之后,仍然对父母、师长有很强的依赖性。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家长在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上缺乏清醒的认识,这就使得我们所进行的“包办式”教育,绝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中,总是将“听话”作为孩子的一个优点来看待,然而,在未来的一个世纪里,人们对人才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既赋予了我们更多自主决策的权利,也要求我们必须在不断思考中寻求创新,更要求我们主动地行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我们的孩子长大时,其工作模式便不再是机械式的重复劳动,而是需要其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复杂劳动。这就要求我们的孩子,必须要在拥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条件下,同时拥有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的品质。

可以说,在新时代的家庭教育中,举凡认识不到这一变化的家长,无不会在未来陷入困局之中。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必须在这一章的探寻中,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究竟什么样的孩子,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

在新世纪中,什么样的人才,才拥有最强的竞争力?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支配意识,究竟会对孩子的发展造成怎样的影响?

我们应当让孩子,培养出怎样的自主意识?

在孩子培养自己意识的过程中,我们的家长应当注意哪些方面?

在我们的孩子对未来作出选择的时候,在他们对自己的人生作出规划与安排的时候,我们的家长究竟应当做些什么?避免做什么?

……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们的探寻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