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神奇力量的家庭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亲情,有温馨的密切共处,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这种心灵上的滋润,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佚名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当我们提到“家庭”这两个字的时候,理所应当与友爱、温馨、和睦等词语连接在一起,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就更是为我们中华民族所世代称颂。
毫无疑问的是,由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特殊关系,使得他们成为了亲情的最大所有者,而这种人世间最真切、最朴素、最珍贵的感情,是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更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近年来,我们却发现,原本融洽和睦的家庭关系,却在不知不觉中遭到了破坏。而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就是许多家长在家庭观念上的淡漠。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在许多家庭中,当父母双方感情破裂、或是只顾赚钱,甚至不务正业的时候,一家人团聚的机会就变得极为有限了,特别是当孩子步入中学阶段之后,由于繁重的课业压力,更使得这种情形变得愈发严重。
由于这种情形的存在,使得一家人很难有机会相聚,更不用说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感情上的交流,天长日久之后,势必会使原本浓厚的亲情逐渐变淡。
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由于许多孩子需要长期寄宿在外,得不到家庭亲情的滋润,而他们也已经与父母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
因此,对于他们而言,这种对亲情的渴望以及对合家团聚机会的期盼,就变得愈发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保证足够的相聚,以及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无疑会令孩子感到莫大的温馨。
反过来,当我们的家长对家庭采取冷漠的态度,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亲情便会逐渐变淡,甚至在感情上与父母产生隔膜,如果在这个时候,孩子得不到正面的引导,那么便很可能导致其长大之后在性格上出现缺陷,养成其同样淡漠的家庭观念,甚至还会造成其对人冷漠,对社会敌视的畸形心态。
事实上,在当下的社会条件下,由于两代人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分歧越来越多,就使两代人之间产生了一条深深的代沟。
这种情形的存在,已经对亲情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而如果我们的家长不能在这一方面进行补救,而是一任其发展下去的话,无疑意味着坐视家庭人际关系疏远、情感逐渐淡漠。
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中学生中,有近七成高中学生与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淡化”,而在接受调查的家长中,有约八成的家长感觉与孩子存在“距离和隔膜”,有时甚至无从沟通。
更严重的是,在近几年中,家庭虐待时有发生,家庭暴力日趋严重。而在这个过程中,精神暴力也成为扼杀亲情的冷杀手,这种心灵上的折磨,往往对亲情的打击更为残酷,其势必影响下一代的身心健康,破坏家庭幸福和安宁,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