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
——王夫之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怀有梦想的孩子而言,在梦想面前,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家长的扶助与引导,给予一个温和的环境来探讨未来的路,探讨“自己的梦”。
然而,在许多家庭中,我们的家长常常给出的却是“控制”与“强迫”;给出的只有“让你朝东你不得朝西”式的命令。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他们都迫切地希望见证,自己的梦想在孩子身上实现的情景。因此,在将孩子推进课外训练班后,便自告奋勇地充当起“课外教练”的角色,着手为孩子制定完美训练计划。
下面是一个孩子的周日时间表,不妨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孩子是怎样度过本应休息、玩耍的周日的。
7∶00 起床
7∶00—7∶30吃早点
8∶00—12∶00练小提琴
12∶00—12∶30吃饭
12∶30—14∶30 午休
14∶30—16∶30 剑桥英语补习班
16∶30—18∶00练小提琴
18∶00—19∶00吃饭
19∶00—22∶00温习功课
22∶00—22∶30洗脸睡觉
透过这份表单,我们看到是,一个五年级的孩子,竟然要度过一个如此繁重的周末。而对于这个问题,其家长的解释却是:“小孩嘛,该狠时就得狠一点。我们也是为她将来打个基础,能在最短时间内学到最多的东西,那她就比别人强了。”
当我们听到这样的话语时,也就不难了解现在许多家长的心声了。然而,当家长采取这样的策略时,却无疑意味着对教育规律的极大违背,其本质与资本家不顾工人的体力,加大频率争取眼前利益颇为相似。
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成才的道路上,总是会犯操之过急的毛病,幻想着凭借高强度的训练出成绩。
在这样的思路下我们看到,许多家长让孩子学钢琴,就盼着孩子转眼就成为下一个朗朗;学绘画,就希望明天就能将国际大奖捧回家;学舞蹈,希望孩子早日登台成角;学英语,则更是早早得将出国留学金准备好……
在高强度的操作下,孩子或许会在某方面的能力上取得一定进步,然而这种进步,却是以牺牲了孩子内心健康为代价的。
在美国,曾经有一位华裔父亲,他的孩子在他的严格训练下,获得美国青少年最著名的一个奖项。为此,这位父亲非常自豪,整天带着印有自己孩子照片的头版新闻报纸。但孩子在成年之后,却和他毅然断绝了往来,其理由只有一个——在父亲的教育下,他的童年毫无快乐可言。
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中,有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样的语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在这一点上,很多家长总是在寻找一劳永逸的方法。其实教育最大的秘诀就是没有秘诀,一步一个脚印才是真正的道理。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家长认为给孩子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孩子的表现往往会无法达到家长的预期。
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他们要面对来自课业上的巨大压力,还必须在课余再面对家长指派的硬性指标,必然会在精力上难以为继。
当我们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必须明白这样一个事实。
对于孩子的教育而言,倾听孩子对现状的真实声音比给孩子制定几十个计划表更有用处。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并不需要一个严厉的老板监督自己工作完成量,他更需要一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了解他,引导他,接近他,关心他的真实所要。而作为家长来说,就必须担负起这个老师的职责。因为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人比你跟你的孩子关系更接近,没有人再比你更应该关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