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4056200000078

第78章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心就是关心别人,关心整个社会。有了责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这就是考验,是对文明的至诚。它表现在对整体,对个人的关怀。而这正是爱,正是主动。

——穆尼尔·纳素

在我们开始这一节的探寻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著名学者龙永图先生曾经经历过的一件小事:

有一次,龙永图先生在日内瓦开会,在会议的间歇,当他上完卫生间正准备离开时,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他听见在他旁边的一间厕所内一直发出一种声响,而且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

于是,好奇的他就轻手轻脚地打开门想看个究竟。门打开了,见一位小男孩正在吃力地试图放水。因为该男孩太小,所以他够不着水箱的拉绳,于是他就在一次又一次地做努力。

这件事情令龙永图感到十分感慨,在这样一个小孩子的身上,却发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责任感。对于他而言,上完厕所放水冲洗,是必须尽到的责任,因此尽管这件事对他来说存在着困难,却仍然坚持着去独立完成。

当我们看完了这个故事之后,是否会产生同样的感觉呢?

毫无疑问,责任心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基础,更是能力培养的催化剂,当一个人认清了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与社会应当负有的责任时,也就意味着他必然会因此而遵守一系列规范、拥有自动自觉履行义务的态度。

反过来,一个缺乏责任心的社会成员,很难谈得上拥有什么高尚的道德标准,也就自然难以指望其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自觉履行社会成员的义务。

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今日中国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责任心的缺失。

假如我们的官员拥有责任心,腐败现象就会自然终结;医生拥有责任心,举不胜举的医疗事故就不会发生;建筑商拥有责任心,那些层出不穷的“豆腐渣工程”就会大大减少;记者拥有责任心,那些炮制出来的假新闻也就自然会烟消云散……

正因为如此,有关责任心的培养,已经成为道德教育中绝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此,我们就找到了道德教育的第六条法则,这就是在家庭道德教育之中,家长一定要重视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在中国的大部分家庭中,由于独生子女现象的存在,使得我们的家长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由此促生了对孩子的过度保护现象。

在家长的庇护下,我们的孩子往往不用做任何事情,所有的问题都有家长替其包办解决。正是在这样的包办代替下,孩子自身无任何责任可言,久而久之,其责任意识就被逐渐抹杀或淡化了。

然而,就孩子的天性而言,尽管其能力上可能会有所欠缺,但是他们已经能够并且乐于去做一些事情,而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应该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起一种责任意识,促进其责任心的发展。

除此之外,榜样的作用也同样不可忽视。

通过前面的探寻,我们已经了解到榜样在道德教育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同样的,由于孩子的自我独立判断能力较差,他们往往需要通过观察“权威”人物的行为,来作为其判断的主要依据,并且通过模仿而习得相应的行为方式。

因此说,在对孩子的责任心教育中,家长自身的责任心水平在儿童责任心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榜样作用。

我们可以想到,一个负有责任心,关心他人,做事认真负责,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注重自己对他人承诺的家长,无疑为孩子树立了一个积极、良好的正面榜样;反过来,一个缺乏责任心,做事拖拉,自私自利的父母,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造成其缺乏责任心的后果。

由此,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的家长就必须强化道德教育中有关责任心培养的意识。除了针对孩子不同年龄的发展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对其进行责任心教育之外,还应当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榜样,注意对儿童积极的责任行为的强化。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孩子在道德观念的形成中,不至于有所缺失。

本章后记

古语云:“治国先治学,治学先修身。”而当下的中国社会,也正在积极倡导“以德治国”。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才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将对孩子的道德观念培养,提升到全新的高度上来。

当我们完成了对这六大法则的探讨之后,也就意味着我们这一轮探寻的终结。

事实上,这六大法则的发现,只是相当于打开了一扇如何进行孩子道德教育的大门。在此之后,无论是我们的家长,还是社会上的教育工作者,都务必要继续对道德培育的方法进行探寻,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行为,认真地向孩子表达道德教育的期望,努力地挖掘更完善的教育方法。

以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不仅意味着孩子的进步,更意味着家长道德价值观念的加强。在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位家长都将进一步理解自己的行为,以及已经教给孩子的社会道德规范,而这中变化的出现,无疑意味着为整个家庭、整个社会增添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唯有如此,我们才真正地找到了一条培养孩子良好道德观的途径,当我们伴随着孩子走完这条道路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将会培育出一批富于道德的新公民。而在那个时候,塑造一个充满关怀与温情的社会,将不仅仅是一句停留在纸面上的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