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4056200000092

第92章 孩子的“性路历程”

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

——王夫之

根据哲学理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一个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同样,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性领域中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发展与变化。

对于孩子而言,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生理与心理两大层面,在这两者之间,性生理的发育,构成了性心理发展的基础。

所谓的性心理,指的是人对于性的理解和态度,除了要受到生理发育的制约之外,还要受到性文化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使得我们的孩子在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必定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异性的模糊认识期

这一阶段的孩子,大多是学龄前儿童,以及低年级小学生,孩子在这一阶段中,在求知欲的驱使之下,常对男孩与女孩的差异感到迷惑不解,会向父母提出各种问题。

然而,尽管这一阶段的孩子,会惊恐于自己的生理变化,更会对异性的身体表现出好奇,然而对于他们而言,由于心理远未成熟,因此对于异性的认识,也仅仅处于玩伴的阶段。

第二阶段:对异性的暂时疏远期

当孩子步入小学高年级之后,变化就此发生了。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原本“和平共处”的男女同学,似乎在一瞬间,就变成了两个截然对立的阵营。

我们看到,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是男生和男生在一起玩耍、学习、生活,女生和女生一起玩耍、学习、生活,在这个阶段,假如男孩和女孩之间稍有接触,那么就会引起孩子中的骚动,被同伴讥讽、嘲弄,甚至是起哄。

对于男孩与女孩之间的这种疏远,其主要起因来源于生理,由于在性生理上逐渐趋向于成熟,使得他们明显感到生理上的变化,开始意识到男孩与女孩之间的差别,由此导致了他们之间的相互疏远。

第三阶段:对异性的好感、接近期

当孩子进入了这一阶段之后,对于异性的疏远现象仍然存在,然而这种现象只是表面,在他们的内心中,已经对异性怀有了一种强烈的神秘感,正是这种神秘感,促使着他们想要去接触、了解异性,并且在潜意识中,酝酿出对异性的好感。

这一阶段的孩子,往往已经开始步入青春期,伴随着性生理的逐渐成熟,对于他们而言,性已经成为了一种强烈的诱惑,以至于内心渴望对异性进行了解,对异性的一切事情都怀有浓厚的兴趣,与异性同学、伙伴之间关系的变化,调动着他们的每一根神经。

第四阶段:对异性的依恋期

进入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于异性的好感,往往变得更加强烈,而随着性生理的日渐成熟,各种社会交往活动的日益增多,使得这一阶段的孩子,其性意识开始从朦胧转向清晰。

于是,我们的孩子,往往会在好感的基础上,开始形成一个或几个异性的“理想模型”,并且开始在众多的异性中,寻找这种梦想中的理想模型,而一旦找到这种对象后,和异性之间的吸引,就会瞬间转变成对特定异性的依恋。

对于孩子而言,其性心理发展过程,一般要经历这四个时期。事实上,这种区间的划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孩子生理上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大体来说,对于孩子的性教育,可以将青春期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分水岭,在前期与后期结合孩子心理上的特征,打造适合于大部分孩子的家庭性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