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管子
4057400000080

第80章 言昭第六十至形势解①第六十四(3)

①辑:和睦。②亏:失礼。③变化身:改造自身。

[译文]

君臣亲密,上下和谐,万民团结。因此君主有政令,百姓就推行;君主有禁令,百姓不违背。君臣不亲密,上下不和谐,万民不团结,因而政令得不到推行,禁令得不到遵守。所以说“上下不和谐,政令就难以推行”。

君主言辞真诚,举止端庄,衣冠整洁,那么臣下就敬重。君主言辞怠慢,举止轻佻,衣冠不整,那么臣下就轻视他。因此说“君主衣冠不端庄,礼宾人员就不敬重”。

仪法,是万物的标准法式。法度,是万民的仪表(法式);礼仪,是贵贱的仪表(法式)。君主的举动符合仪法,政令就能实行;不符合仪法程式政令就不能实行。因此说:“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作为君主,温良仁厚则人民爱戴他;整洁庄严则人民敬畏他。人民拥护就同他亲近,人民敬畏就能够为他所用。人民投靠君主而又为君主所用,这是君主所最必须的。因此说;“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

君主能使人民生活稳定,人民事奉君主就如同事奉父母一样。这样,君主有忧人民能够为他分忧,国家有难人民能够为国死难。若君主视民如粪土,人民就不愿为他所用。君主有忧就不愿分忧,有难也不愿死难。因此说:“莫乐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

人民之所以愿意守国杀敌至死而不后退,是由于君主对人民施加了厚惠。因此,君主施恩优厚,人民回报他也优厚;上面施恩微薄;人民回报他也微薄。如果施恩少而要求报答厚,君主就不能从臣下手中得到,甚至父亲也不能从儿子手中得到。因此说:“往者不至,来者不极。”

道,保护万物,使它们出生、成长,而且伴随一切生命的全过程。因此,有人用它治乡,有的用它治国,有的用它统治天下。因此说:“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

学习道而用它管理一个乡,使其父子相亲,兄弟和睦,习俗正派,人民乐为君用,安定家园,自己成为一乡的主力。这就是一乡的人才。因此说:“有闻道而好为乡者,一乡之人也。”

人民盼望有道之君,如饥饿时得到饭食,寒冷时得到衣裳,暑热时得到荫凉。所以,有道则民众归顺,无道则民众远离。因此说:“道往者其人莫来,道来者其人莫往。”

道,用来提升自身而通向正理。因此,有道在身,言语自然通畅,行为自然正直,事奉君主自会效忠,事奉父亲自会孝敬,对待别人自会温顺。因此说:“道之所设,身之化也。”

天之道,满而不溢,盛而不衰。明主法象天道,故贵而不骄,富而不奢,行理而不惰。故能长守贵富,久有天下而不失也。故曰:“持满者与天。”

明主救天下之祸,安天下之危者也。夫救祸安危者,必待万民之为用也,而后能为之。故曰:“安危者与人。”

地大国富,民众兵强,此盛满①之国也。虽已盛满,无德厚以安之,无度数以治之,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故曰:“失天之度,虽满必涸。”

臣不亲其主,百姓不信其吏,上下离而不和,故虽自安②,必且危之。故曰:“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主有天道,以御其民,则民一心而奉其上,故能贵富而久王天下。失天之道,则民离叛而不听从,故主危而不得久王天下。故曰:“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

[注释]

①盛满:比喻强大。②自安:自以为安全。

[译文]

天之道,虽丰满而不外溢,强盛而不衰竭。明主效法天道,因而能尊贵而不骄傲,富有而不奢侈,合理行事而不怠惰,所以能长久地保有富贵,拥有天下,而不会失去。因此说“保持强盛,就要顺从天道”。

所谓明主,就是能拯救天下灾难、安定天下危难的人。拯救灾难、安定危难,必定要依靠万民的力量,然后才能做到。因此说“安定危难”,就要顺从民心。

土地广大,物产富饶,百姓众多,军队强大,这是十分强大的国家。虽然已十分强大,但是,没有恩德进行安抚,没有法度进行治理,那么国家将难以维持现状,百姓也难以维持现状。因此说“违背了天的法则,强盛的也必将衰败”。

臣下不亲近他们的君主,百姓不信任他们的官吏,上下离而不和,虽然表面安定,必将走向危亡。所以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君主掌握天道,用来统治他的百姓,百姓就一心事奉君主,所以能够富贵而长久统治天下。如果违背天道,百姓就背叛而不服从,君主就危险而不得长久统治天下。所以说:“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也。”

人主务学术数,务行正理,则化变日进,至于大功,而愚人不知也。乱主淫佚邪枉,日为无道,至于灭亡,而不自知也。故曰:“莫知其为之,其功既成;莫知其舍之也,藏之而无形。”

古者三王五伯皆人主之利天下者也,故身贵显而子孙被其泽。桀,纣、幽、厉皆人主之害天下者也,故身困伤而子孙蒙其祸。故曰:“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禹身决渎,斩高桥下,以致民利。汤武征伐无道,诛杀暴乱,以致民利。故明王之动作虽异,其利民同也。故曰:“万事之任也,异起而同归,古今一也。”

栋生桡不胜任则屋覆,而人不怨者,其理然也。弱子,慈母之所爱也,不以其理动者,下瓦则慈母笞之。故以其理动者,虽覆屋不为怨;不以其理动者,下瓦必笞。故曰:“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箠。”

人君努力积累学识韬略,遵行正理,则每日都有发展进步,以至于成就大的事业,而愚人是不理解的。昏君淫逸邪枉,每天干无道的事情以至于灭亡,而自己还不知道原因。所以说:“莫知其为之,其功既成;莫知其舍之也,藏之而无形。”

古代三王五霸都是利天下的君主,故自身贵显而子孙蒙其德泽。夏桀、殷纣、周幽王、周厉王都是害天下的君主,故自身团伤而子孙蒙其祸害。所以说:“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神农氏教民耕耘,种植粮食,为百姓谋利;夏禹亲自治水,开凿龙门,疏导洪水,为百姓谋利;商汤、周武王征伐无道君主、诛杀暴乱臣民,为百姓谋利。因而明主所作所为虽然不同,为百姓谋利是相同的。因此说“万事万物的产生发展,千变万化,但根本的规律相同,古往今来是一样的”。

栋梁用新伐而弯曲的木材做成,不能承受屋顶重量,致使房屋倒塌,人们不抱怨,因为这符合事理;孩子是慈母最疼爱的,但做事违背情理,上房拆瓦,慈母也要打他。因而,符合事理的即使房屋倒塌也不被抱怨,违背情理的即使拆几片瓦也要惩罚。因此说“用新伐的木材做栋梁,造成房屋倒塌,人们不会抱怨;孩子爬上房顶拆瓦,连慈母也会举鞭打他”。

行天道,出公理,则远者自亲;废天道,行私为,则子母相怨。故曰:“天道之极,远者自亲;人事之起,近亲造怨。”

古者,武王地方不过百里,战卒之众不过万人,然能战胜攻取,立为天子,而世谓之圣王者,知为之之术也。桀、纣贵为天子,富有海内,地方甚大,战卒甚众,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僇者①,不知为之之术也。故能为之,则小可为大,贱可为贵。不能为之,则虽为天子,人犹夺之也。故曰:“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也。”

明主上不逆天,下不圹地,故天予之时,地生之财。乱主上逆天道,下绝地理,故天不予时,地不生财。故曰:“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

古者,武王,天之所助也。故虽地小而民少,犹之为天子也。桀纣,天之所违也。故虽地大民众,犹之困辱而死亡也。故曰:“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大必削。”

与人交,多诈伪无情实,偷取②一切,谓之乌集之交。乌集之交,初虽相欢,后必相咄。故曰:“乌集之交,虽善不亲。”

圣人之与人约结也,上观其事君也,内观其事亲也,必有可知之理,然后约结。约结而不袭于理,后必相倍。故曰:“不重之结,虽固必解。道之用也,贵其重也。”

明主与圣人谋,故其谋得;与之举事,故其事成。乱主与不肖者谋,故其计失;与之举事,故其事败。夫计失而事败,此与不可之罪。故曰:“毋与不可。”

[注释]

①僇:通“戮”。②偷取:苛谋暗算。

[译文]

遵从天道,显现公理,连远方的人都来投靠;废止天道,放纵私欲,连母子都会成仇。因此说:“天道之极,远者自亲;人事之起,近亲造怨。”

以前,周武王地方不过百里,战士不过万人,却能战胜夺取,立为天子,而世世代代把他尊为圣王,这是他明白处身立世之道。桀、纣身为天子,拥有海内,地方很大,战士极多,却身死国亡,被天下所杀,就因为不明白立身处世之道。因此,能做的,小能够变大,贱能够变贵;不能治国的,尽管成了天子,别人也会夺占他的君位的。因此说:“灵活的人常有余裕,蠢笨的人总感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