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易经尚书
4095200000022

第22章 系辞传①(2)

节卦初九爻说“足不出内院,没有灾祸。”孔子解释说:“动乱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言语不慎。君王说话不慎守机密,就会失去臣子;臣子说话不慎守机密,就会招致杀身之祸;办事之初不慎守机密,就会危及事情的成功。所以君子应该慎守机密,而不应该把机密泄露出去。”

孔子说:“创作《易》书的人,大概都很了解盗贼的情况吧?《易》书解卦六三爻说:‘身背重物而乘车出行,必然招致盗贼前来打劫。’身背重物,本来是身份卑贱的小人的事情;而出行乘坐的华丽的大车,是身份高贵的君子的车具。小人乘坐君子的车具,盗贼自然要思谋夺取它啊!君上傲慢无礼,臣下骄横暴虐,盗贼必然思谋侵伐其国啊!不去严密地收藏财物,就等于引人行窃;妖冶地打扮容姿,就等于诱人淫荡。《易》书说‘身背重物而乘车出行,必然招致盗贼前来打劫’这句话是说盗贼都是人们自己招引来的呀。”

§§§第九章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①。分而为二以象两②,挂一以象三③,揲之以四以象四时④,归奇于以象闰⑤;五岁再闰,故再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⑥,五位相得而各有合⑦。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⑧。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⑨,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注译]

①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大,犹“广”;衍,演绎;数,蓍数,在占筮中以蓍草之策代表。②象两:象征天地两仪。③挂一以象三:挂一,即从所分的两部分中抽取一策挂于左手小指间;三,天地人“三才”。④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揲,音蛇shé,用手四根一束地分数蓍策。这是说明演算蓍策是以四为单位揲数,象征“四季”。⑤归奇于以象闰:奇,指揲数至最后剩余的策数:,音勒lè,夹于手指之间;闰,谓闰月。⑥天数五,地数五:指一至十的数目中,奇数为天的象征数,偶数为地的象征数。⑦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指五奇五偶相配相得。⑧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指五奇数相加得二十五,五偶数相加得三十,两者合为五十五。⑨《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指《乾》卦由“老阳”爻组成,凡“老阳”爻皆从“三变”揲算过的三十六策得来,故六爻共含二百十六策;《坤》卦由“老阴”爻组成,凡“老阴”爻皆从“三变”揲算过的二十四策得来,故六爻共含一百四十四策。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二篇,指上下经六十四卦。六十四卦阴阳爻各一百九十二爻,阳爻乘以三十六,阴爻乘以二十四,其和即为此数。四营而成《易》:四营,即上文所言“分二”、“挂一”、“揲四”、“归奇”这四道揲蓍程序。依此营求,即可筮得《周易》卦形,故称“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即上文所叙“四营”为一变,三变得一爻;一卦六爻,故十八变成卦。八卦而小成:指九变而成三画,得八卦之一。可与酬酢,可与神矣:与,犹“以”;酬酢,应对;,助也。这两句以人事应对、助神灵,进一步说明《易》之用。知神之所为:此处“神”字,涵有“自然规律”之意。

[译文]

广为演绎的占筮之数是用五十根蓍策表示,其中虚一不用而实用四十九策。把四十九策任意分为左右两份以象征天地两仪,从中取一策悬挂在左手小指间以象征天地人三才,每束四策地揲算蓍策以象征四季,把左份揲算剩余的蓍策归附夹勒在左手无名指间以象征闰月,五年再出现闰月,于是再把右份揲算剩余的蓍策夹勒在左手中指间而后别起一挂反复揲算。天的数字象征有一、三、五、七、九这五个奇数,地的数字象征有二、四、六、八、十这五个偶数,五对奇偶数互相搭配而各能谐和。五个天数相加为二十五,五个地数相加为三十,天地的象征数总和为五十五。这就是《周易》以数字象征形成变化哲学而通行于阴阳鬼神之奥理的一方面特点。《乾》卦在蓍数中体现为二百十六策,《坤》卦为一百四十四策,两者之和相当于一年三百六十天。《周易》上下经六十四卦共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策,相当于万物之数。因此通过分二、挂一、揲四、归奇这“四营”过程就筮得《周易》的卦形,其中每十八次变数形成一卦,而前面九变出现的八卦之一则为小成之象。这样朝着六十四卦引申推广,遇到相应的事类就发挥扩展其象征意义,天下所能取法的事理就赅尽无遗了。《周易》的占筮能够彰显出幽隐的道理而神奇地玉成令德美行,所以运用《易》理可以应对万物之求,可以助神化之功。孔子说:“通晓变化道理的人,大概知道神妙的自然规律吧?”

§§§第十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②。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③。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④。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⑤。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⑥。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注译]

①言:言论。辞:卦爻辞。变:卦爻辞的变化,用卦爻辞来决定行动。象:卦象,参考卦象来制造器物。占:用蓍草的演算来问吉凶。②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参,三也,多也;伍,五数之也。错,交而互之。综,总而挈之。此亦皆谓揲蓍求卦之事,盖通三揲两手之策,以成阴阳老少之画,究七八九六之数,以定卦爻动静之象也。③天下之文:指卦爻辞,是说明天下事物吉凶的文辞。天下之象:指卦象,用来说明天下事物的变化的。④卦爻辞本身是无思无为的,是人去占卜问它,人的诚信感动它,就能通天下事物的凶吉。⑤研几:研究事物显现以前的微露苗头,“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⑥神:神妙,指先见,事物还没出现,已经看到,所以“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实际是没出现,但已看到苗头。

[译文]

《易》有圣人之道四个:用它来谈论要看重其爻辞。用它来行动要看重它的变化,用它来制造器物而看重它的卦象。用它来卜占吉凶而看重它的占问。因为君子将有作为,将有行动,用言语来问它。它接受人家的问,它的回报像回响。不论远的、近的、暗的、深的,遂即知道未来的事。不是天下的极精,谁还能达到这样。六爻中有三数或五数的变化,有交错综合的爻位次数。通晓它的变化,遂即成为反映天下事的文辞;极尽卦爻的位数,遂即确定天下事物的象。不是天下的最善变化的,谁能达到这样。《易》本来是没有思虑的,没有作为的,寂静不动,但用真诚感动它,遂能通晓天下的事。不是天下顶神妙的,谁能达到这样。《易》是圣人的所以极深入而研究它的微妙处。只因深奥,所以能够贯通天下人的意志;只是微妙,所以能够成就天下的事务;只是神妙,所以不急而快,不行动而能达到的。孔子说:“《易》有圣人之道四项”,就是这个说法。

§§§第十一章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①,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③。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④!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失。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⑤。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⑥,两仪生四象⑦,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⑧,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素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者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注译]

①开物成务,开创事物的内在机能,成功了就是成务。②蓍之德圆而神:用蓍草占吉凶,或吉或凶没有一定,所以是圆满而神妙。卦之德方以知:卦辞有一定,所以是方正而智慧,跟蓍占不定不同。德:德性。圆而神:圆通而神妙。③洗:通“先”。退藏于密:即从卦爻辞是到启发后,先保密,不加宣扬。吉凶与民同患。指导人民趋吉避凶。同患,同忧乐,凶同忧,吉同乐,这里当省“乐”字。④睿(ruì瑞)知:知慧而有远见。杀:残暴。⑤阖户谓之坤:指地的静而闭藏。辟户谓之乾:指天的春雷惊蛰等。一阖一辟谓之变:指卦爻辞反映自然和人事的变化。往来不穷谓之通:指这种开阖变化是无穷尽的,懂得它才通。见乃谓之象:事物出现了用卦来表示叫象,如用乾来表示天。器:有具体形象的叫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如根据《涣》卦来制造舟楫即是。利用出入:指在制作时有改进。⑥“易有太极”二句:太极,宇宙本原,为无形的物质性实体,在筮法中指未分之前的四十九根蓍草;两仪,天地、阴阳。⑦“两仪生四象”二句:四象,指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分别为两仪即阴--、阳—各重叠以阴阳而成;八卦,即八个三画卦,由四象再重叠以阴、阳画而成。⑧八卦定吉凶:八卦不能定吉凶,本句是说八卦演变为六十四卦即可定吉凶。

[译文]

孔子说:“《易》书是做什么用的呢?《易》是开创事物内在机能而成就事务,包括天下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如此而已。”因此圣人用来通晓天下人的意志,来确定天下的事业,来决断天下人的怀疑。所以蓍草占问的好处是圆满而神妙,卦辞的好处是方正而智慧,六爻的意义用变化来告人。圣人用它来启发自己的心,退下来把它藏在秘密处,吉和凶与民同乐同忧。(用蓍的)神妙来知道未来,(用卦的)智慧来记住过去。谁能达到这样啊!古代的聪明智慧神武而不残暴的人吧!因此明白天道,细察民情,用蓍占神物来做为人民行动的先导。圣人用它时适中为虔敬,来表示它具有神妙明智的德行。因此闭藏的叫做坤,开辟的叫做乾,一闭一开叫做变化,(开闭出入)往来不停叫做通达,出现的物叫做象,具有形体的叫做器。制裁象和器来利它叫做效法,利用它时或出或入有所改动,人民都用它叫做神妙。

《易》书有这样的思想:宇宙之间最先有太极,太极变化产生八卦,八卦断定吉凶,吉凶既定而趋吉避凶就能造就出盛大的事业。可以取象效法的东西,没有比天地更大的;能够变化会通的东西,没有比四季更大的;能够显示光辉而高悬的形象,没有比日月更大的;尊崇高尚,没有比富有显贵更大的;具备众物以供民众使用,创成器具以便利天下民众的功业,没有比圣人更大的;探研求索幽隐难见之理,钩取搜罗深处、远方之物,用来断定天下的吉凶,助成天下民众勤勉有为的神通,没有比蓍占与龟卜更大的。所以,上天才生出神奇的蓍草和灵龟,供圣人取法,创立占卦;天地出现四季变化,供圣人仿效,制定历法;天空垂悬天象,显示吉凶的征兆,供圣人模拟,制造天象仪器;黄河出现龙图,洛水出现龟书,供圣人取法,创立八卦。《易》书有四象,是用来显示运动变化的;在卦爻之下写出文辞,是用来报告吉凶的;文辞中拟出吉凶的占辞,是用来断定得失的。

§§§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之,吉无不利①。”子曰:“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之,吉无不利’也。”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②,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③。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④,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⑤。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⑥。

[注译]

①自天之,吉无不利:这是《大有》卦上九爻辞,下引孔子语,先释“”字之义,然后以“信”、“顺”、“尚贤”阐发爻旨。②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情伪,指真情与虚伪。这两句说明《周易》的象征可以表达语言所不能尽述的深意,可以揭示事物的内在情态。③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几,接近;息,止息。这四句以循环论证法,说明《周易》的变化之道与乾坤的化育之功相依赖而为用的关系,进一步揭示前文“乾坤为《易》之蕴”的论点。④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事物的形态;道,指主导形体运动的精神因素,如《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器,指表现形体的物质状态,如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构成形式。这两句提出“道”、“器”范畴,说明居“形”之上的为抽象的“道”,居“形”以下(含“形”在内)的为具体的“器”,目的在于阐述“道”指导“器”、“器”以“道”为用的辩证关系,故下文申言“化裁”生“变”、“推行”致“通”。⑤是故谓之爻:从“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至此九句,与第八章之文重复,重出的原因,前人或认为呼应前文。⑥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这是说明学《易》者若能立足于美好的“德行”,必能“默”而有成,“不言”而自可取信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