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4113600000111

第111章 渡江赋(3)

[25]飔(sī)风:疾风。江淹《张黄门苦雨》:”燮燮凉叶夺,戾戾飔风举。“玩:习惯。灵胥:涛神。即伍子胥,吴王杀子胥于江,后为神。左思《吴都赋》:”习御长风,狎玩灵胥。“[26]冯(féng)夷(yí):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庄子·大宗师》:”冯夷得之,以游大川。“策:谋划,筹划。天吴:水神。《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27]象:《周易》中用语。《周易》用卦爻等符号表示自然变化和人事休咎。《周易·系辞下》:”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马:《周易》为乾、震、坎之象。《周易·说卦》:”乾为马。“《周易·坤》:”坤,元亨,利牝马之贞。“虞翻注:”震为马。“象马:泛指财产家业,此指南宋的国家财产。神机:神妙的变化。须臾:古代阴阳家的一种占卜方法。《后汉书·方术传序》:”其流又有风角、遁甲……须臾、孤虚之术。“[28]偃城:约在今湖北襄阳县北。坞:防守用的小城。《后汉书·马援传》:”援奏为置长史,缮城郭,起坞候。“采石: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屯:驻守,驻扎。戍:军队驻守的营垒,驻地。《晋书·庾亮传附庾翼》:”其谢尚、王衍等,悉令还据本戍。“[29]舸(gě):大船。《方言》卷九:”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左思《吴都赋》:”弘舸连轴,巨舰接舻。“津:渡口。

[30]孙权(182—252):三国时吴国国主。据长江之险而与魏、蜀二国争霸。曹丕(187—226):字子桓,为曹操卞氏所生长子,死后谥文,故称魏文帝。望洋:仰视的样子。后用来比喻因大开眼界而吃惊。回:返回,掉转。

[31]蓊(wěng)郁:云浓密的样子。曹丕《感物赋》:”瞻玄云之蓊郁,仰沉阴之杳冥。“熏蒸:热气腾腾,暑气逼人。《汉书·王莽传》:”或黄气熏蒸,照耀章明。“跕堕:堕落。跕(diē),堕落。《后汉书·马援传》:”仰视飞鸢跕堕水中。“[32]屯:驻扎。安:怎么。

[33]船:与后”漕“同为动词。江淮:长江淮河流域。

[34](tuán):割,截断。《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水断蛟龙,陆犀革。“[35]镂:雕刻。《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牙:牙旗之简称。铜牙即雕有铜饰花纹的牙旗。龙川:郡名,隋置,治所在今广东惠阳县东。会稽:郡名,今浙江绍兴地区。

[36]巴渝:巴山渝水。合称指四川省大部。:跑,疾走。捷:迅疾,敏捷。捷即行动疾速,身手敏捷之义。

[37]抗衡:势均力敌双方对抗。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山东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蛮夷:旧时对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泛称。蛮,指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夷,指我国东方各少数民族。

[38]功持:进攻和相持。功,通攻。

[39]奋袂(mèi):挥动衣袖。刘伶《酒德颂》:”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40]枕戈:枕着兵器。化用”枕戈待旦“之典故。《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刘琨(271—318):西晋人,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东北)人,二十六岁时,和祖逖交好,”闻鸡起舞“事即发生于此时。后兵败身死,年仅四十八岁。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名士。出身北方世家大族,早年高卧东山,年四十未仕。孝武帝时为相,前秦苻坚为统一南北而发起两国战争,谢安率子侄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

[41]假:凭借,依恃。祖逖(266—321):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官宦家庭出身,少轻财好侠,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东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名将。著名的”闻鸡起舞“即是他和刘琨的故事。晋愍帝建兴元年(313),挥师北伐,击楫中流。但出师未捷,于晋元帝大兴四年(321),含恨而死。黄钺:以黄金为饰的长柄大斧。古代为帝王所专用。《尚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后世遂为帝王的仪仗。有时特赐与专主征伐的大臣,以示威重。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本名议世。江东大族,著名军事家,在吴国继吕蒙拜为大都督,死后谥为昭侯。

[42]曹公:即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汉末时”挟天子以令诸侯“,扫平诸雄,统一北方地区。赤壁之战:为了统一全国,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苻融(?—383):字博休,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帝国皇帝苻坚最小的弟弟。曾率领前秦军队和东晋发起淝水之战,最终以失败告终。合淝之战:即淝水之战,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它确定了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的格局。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八月,苻坚亲率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郎(禁卫军)三万,共九十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苻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七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迎击秦军主力。最终,前秦失败,被歼和逃散的共有七十多万。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

[43]处士:指北燕处士。

[44]表里:内外。表,外面,和里相反。《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45]坚甲利兵: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比喻军力精良。又作”坚革利兵“。

[46]御:驾驭。孰:哪个。

[47]机:时机。应:顺应。昭:彰明,显扬。大义:正道。《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为子:替您,指淮南剑客。

[48]直:正,合乎正义的。壮:士气旺盛。曲:邪曲不正。老:士气低落、衰落。名:名义。众:多、旺盛。义:道义。小:少。

[49]盘亘(gèn):连绵。

[50]恃:依靠,依赖。隅(yù):角落。衣带之水、手掌之隅:极言其占地之小,势力之弱。堕:同惰,懈怠。疏:粗疏。

[51]剪伐:杀戮讨伐。疮痍:也作创痍,创伤。旃(zhān)裘:毡衣皮衣。旃,同毡。《史记·苏秦列传》:”君诚能听臣,燕必致旃裘狗马之地。“毳(cuì)窟:即毡帐。芟(shān)夷:消除夷灭。宋陈亮《又乙巳春节之一》:”芟夷史迹之繁词,刊削流传之讹谬。“被:受,遭。《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摇落:动摇零落。摇,动摇。崩离:分崩离析。

[52]请缨:自请击敌报国。《汉书·终军传》:”(汉武帝)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致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缨(yīng),绳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虎视:如虎之雄视,将有所攫取。《周易·颐》:”虎视眈眈,其欲逐逐。“也作虎眎。启:本义为打开,此处指进攻。

[53]图:谋取。《战国策·秦策四》:”韩魏从,则天下可图。“[54]怗(tiē)然:伏服的样子。匍匐:伏地而行,形容对别人的敬服。怯:指由于无言而对的一种神态。所以:即以所,以什么。

评此赋系感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五年(1268)蒙古军大举进攻南宋而作。赋由作者虚拟的北燕处士和淮南剑客对蒙古军攻守南宋的不同态度写起。北燕处士认为,大元基业的奠定不仅顺应天意民心,而且拥有地理和军事上的绝对优势,蒙古军已经”超大河,横八荒“,长驱直入,所向披靡,他们是北方将士,善于作战,虽然”业在征伐“,却”嬉于战斗“,威猛无比,骁勇难敌。如此狮虎之师,神出鬼没,锐不可当,南宋覆亡,势在必然。南宋君王”战则为黄泉之土,降则为青衣之奴“,命运都不可能再发生逆转。淮南剑客却认为,征伐南宋并不像北燕处士想的那么简单。在他看来,”大国有征伐之力,小国亦有御敌之势“,蒙古军队具有军事的强劲,而南宋却占据地利的优势。首先,长江天堑就是一道天然屏障,其次,剑门、荆门等关口都是”一人守隘,万夫莫前“的险要地界,再加之蒙古是劳师以袭远,而南宋是以逸待劳,况且南宋不乏将才,军队习惯水战,正值春水涨发,曹操赤壁、苻融淝水之战的情景犹在目前。这都不利于蒙古军队的进攻。北燕处士则认为,”应之以大机,昭之以大义“是天意所属,而蒙古方面又有南宋所没有的五点优势,他坚信蒙古必胜,南宋必败。最后淮南剑客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态度,表示服输。

从内容看,作者是站在北燕处士的立场为蒙古军队说话的,北燕处士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代言人。因此,这篇赋的正面人物就是北燕处士,他的观点和铺陈也就是赋的主体。淮南剑客则是北燕处士的烘托,他的观点及铺陈则是为北燕处士服务的。淮南剑客虽然也摆尽了南宋地利的充足理由,但都是为北燕处士的陈述和展开辩论作铺垫的。平心而论,淮南剑客所说也不是没有道理,而北燕处士所论也未必十分正确,但由于作者是从蒙古军队打败南宋军队的角度立论的,所以,此赋的主旨以及结论自然是力挺北燕处士的观点。此与作者实力挺宋朝的态度截然相反,也是令后世甚感疑惑之处。在艺术形式上,此赋沿袭了汉赋”子虚“、”乌有“的人物对话方式引起、展开论述,继承了汉赋的传统体制,以主客辩难结构文章,以抑客伸主表现主题。又因为题材关乎蒙古军国大事,全赋弥漫着一股大战即将来临的紧张急促的时代气氛,不似汉赋那样雍容安闲。也正因为如此,尽管篇幅宏大,笔意纵横,极尽铺陈渲染,却无若即若离主旨的闲笔,写景抒情、记事用典都非常切题,铺陈渲染都围绕着表达主题的需要,无松散冗沓之感。论说层次分明清晰;语言畅达灵动,富于鼓舞性和号召力。可以说这是元代赋中不可多得的一篇佳作。

(李占鹏窦开虎)